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大连地磁台1985年5种短周期扰动的175个事件,进行最大熵谱和带通滤波处理。所提取较准确的短周期信息反映出大连地磁短周期特征为:(1)5—15分钟周期段的谱存在于各种短周期扰动中;15—90分钟周期段的谱仅存在于湾扰中。(2)大连台的帕金森矢量指向南南西方向。(3)转换函数全年的变化范围A值为0.10—0.20,B值为0—0.10。  相似文献   

2.
用最大熵谱法(MESA)对远东地区4个地磁台长记录进行分析,在资料长度为100年左右的情况下,出现T=60年的周期,MESA模型拟合的最佳阶为40—50,相应FPE值趋近于高值。结果表明,佘山台、柿冈台、伊尔库茨克台近似于60年的周期,唯阿里巴格台大于60年的周期。  相似文献   

3.
唐山地震前后地磁Z分量功率谱异常性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山地震前后,在昌黎地磁台和北京地磁台观测到地磁垂直分量Z十数天功率谱成份的振幅相对于远离震中的红山台有程度不等的异常变化。北京、昌黎二台相对红山台的地磁Z分量下午日变幅步长为15天的相关分析,表明在同一时段相关系数r降,偏差σ上升,说明二台与红山台间,存在着周期接近于统计步长半月的非一致变化。与此相应,西集、塘沽地电(自然电)场记录、旺_11和鄚_1废油井自喷及余震(M_L≤3.0)日频度功率谱均显示半月周期变化。 本文试图用孔隙流体扩散及包体膨胀硬化的周期效应解释上述周期性现象。  相似文献   

4.
兰州地磁台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第一个地磁台,始建于1957年,是为我国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1957—1958年)活动而建立的。迄今,已有35年的历史,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科学资料。该台原隶属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观象台,1960年归属中国科学院兰州地  相似文献   

5.
深地实验室具有电磁干扰小的“超净”地磁观测优势,已成为地磁观测的新平台和研究热点.为了评估淮南深地实验室地磁环境、认识地磁总场时变特征及地下与地面耦合性,我们于2022年在地下巷道(-848 m)和地表(+22 m)同步实施了地磁总场长期连续观测,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功率谱、小波谱、地磁总场变化特征的分析及与附近的蒙城地磁台比对.研究结果表明:(1)地下无(或弱)磁干扰点位的地磁环境较优越,与蒙城地磁台相媲美,适用于地磁场变化的高精度、长期连续观测;(2)地下地磁观测可有效过滤地表上由工业与人类活动等的电磁干扰,其记录的地磁总场变化与蒙城地磁台具有较好的耦合性;(3)地下磁测可清晰记录地磁总场的平静变化、不同周期磁暴、地磁脉冲等丰富的时变信息,可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提供地磁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磁日变幅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13个全国Ⅰ类基准地磁台和3个Ⅱ类地磁台的《地磁观测报告》,通过对偏角、水平和垂直三分量日变幅值求季平均、年平均以及年滑动平均,再用各种均值点图,从而发现,(1)三分量日变幅皆有以一年为周期的季节变化和以约11年为周期的太阳黑子周变化;(2)三分量日变幅随地磁纬度的变化存在区域性,在区域内日变幅值与地磁纬度有明显的线性关系。此外,本文还对分析结果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兰州地磁台是我国解放后首批新建的台站,已有二十多年的连续工作历史,是我国西北地区能提供完整的地磁观测报告的老台站;从一九七九年起,经国家批准正式参加国际资料交换,被国外同行视为全球主要地磁台站之一。随着仪器装备的更新和补充,急需进一步改善观测条件和增建第三观测室,遂于一九八○年根据国家地震局(80)震发计字第012号文件下达的基本建设项目进行第二观测室设计和建筑。在设计中参照国家地震局编制的《地震台站观测规范》有关对地磁台建筑的技术要求,并吸取了兄弟单位一些地磁台建设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一、英国的地磁测量 1.地磁测量概况英国上一次地磁测量是在1956年进行的。由于经费的原因,停顿了三十年,于1985年才恢复了英国的地面地磁测量。英国地调局(British Geological Survey)的地磁研究组(Geomagnetism Resevrch Group)负责英国的地磁测量。英国重新恢复地磁测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要准确、详细地掌握英国地区地磁场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就必须进行地磁测量。英国有三个地磁台,即Lerwick台、Eskdalemuir台和Hartland台,如果只根据这三个台的地磁资料,把三十年前的地磁测量资料外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高采样率、高分辨率、高精度的新型地磁仪器对磁偏角和磁倾角观测的需要,应用GPS测定了改造后的兰州地磁台的7个观测墩(一个临时观测墩)至2个方位标志的方位角,共取得了13个方位角参数,使兰州地磁台在地磁偏角测量或仪器验收比测中可供6套仪器同时观测,并可做到全天候观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广州地磁台1961年4月至1963年3月记录到的连续磁扰变化,经过模数转换、谱分析和数字滤波,得到了大量不同短周期的磁变事件,再将周期相同的事件取三个月滑动组合求得转换函数。结果表明:广州台不同短周期的磁扰矢量△B在球极坐标上的投影均趋于同一水平面;转换函数A、B及帕金森矢量(Parkinson)长度CP随时间的异常变化与广东省河源县1962年3月19日Ms6.1级地震有关。本文还讨论了该台转换函数A、帕金森矢量长度CP及倾角I与地磁周期的关系,得到周期为9至40分钟时的A、CP、I之年均值与磁变周期呈线性相关。故认为研究广州台地磁周期小于40分钟的转换函数随时间的变化,可获得以电导率异常为标志的地震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11.
拉萨地磁台是我国海拔最高的一个地磁台站。其海拔高度为3655m,位于东径90°02′10″、北纬20°38′10″的地方。该台始建于1956年10月,1957年7月1日正式投入观测。台站系拉萨河谷盆地中央,2m以下为砾石冲积层,地面地磁场梯度nT/m,分布较均匀。拉萨地磁台自建台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取得了较连续可靠的地磁观测资料。为摸清这一特殊地区地磁场的变化规律及特征,本文利用拉萨地磁台1957年—1974年已正式出版的1—18卷《地磁观测报告》资料,以及1975年—1984年部分绝对观测仪器直接观测的资料(此时间内没有正式出版的《地磁观测报告》)对拉萨地磁台单台地磁场的长期变化,以短期变化日变幅的资料作个简单的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该台地磁场的长期变化,处于一个转折的时期。日变幅的变化大体呈现以11年为周期的变化规律并受太阳活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兰州地磁台1975年到1982年期间短周期地磁变化事件的传递函数随时间的变化,分析了它们与周围所发生地震的关系。发现在1976年松潘7.2级地震和1982年4月海原5.5级地震前,传递函数的A值有着明显的下降变化,显示出地震前兆的变化。此外,兰州台传递函数A和B都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对于传递函数A,在扣除季节变化后,仍然显示出地震前后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3.
选用甘肃嘉峪关、兰州和天水地磁台2011—2013年的观测数据,重点研究地磁垂直向日变化波形下行段的赫斯特指数变化的时序特征。结果表明,在此3年内,嘉峪关台和兰州台地磁垂直向日变化波形下行段的赫斯特指数变化范围分别是0.08和0.06,天水台在2012年存在一个赫斯特指数幅度超过正常变化范围的过程,在此过程完成后的2013年7月22日,在距离天水130km的漳县和岷县交界发生M6.6地震。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认为这一赫斯特指数的异常变化过程可能反映了区域性地球深部(下地壳与上地幔)热物质运移变化而引起地球局部居里面变化,也可能是地震孕育过程在地磁日变中的表征。这一发现有益于进一步研究地磁日变异常的机理、震磁关系以及地震预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世界有191个地磁台(中国大陆地磁台未统计在内),其中给世界地磁资料中心寄送地磁资料的地磁台有141个。从1940年开始工作的地磁台只有76个,其中资料完整可靠且记录时间超过40年的地磁台大约只有40个。国际地磁学和高空物理学协会(IAGA)把世界上的地磁台分为四个等级。各个地磁台所进行的地磁绝对观测,可以使用以下各种不同类型的地磁绝对观测仪:1.用质子旋进矢量磁力仪测磁偏角(D)、水平强度(H)、垂直强度(Z)和总强度(F),  相似文献   

15.
本文收集了1973—1977年北京、红山、昌黎、青光地磁台2206个急始型与湾扰型的短周期变化事件,以及80个磁暴的资料。在周期与视周期为1分钟至24小时的频率域内,分析了各台△Z/△H 及其随周期的变化,以及 Wiese 矢量的变化,比较了各台地磁短周期变化的 H、Z、D 分量相对于红山台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在唐山震区周围的渤海地区确实存在地磁短周期变化异常,其空间分布与频率特性相当稳定,似乎不受唐山地震的影响。(2)从各台结果的分析比较中发现,只有昌黎台地磁短周期变化持续时间为1—5分钟的(?)在唐山地震前后存在明显差异。唐山地震前,昌黎台的 Wiese 矢量及其偏差矢量的变化较大,可能反映了在唐山地震孕育过程中地下电导率的变异,上述昌黎台地震前后1—5分钟(?)的显著差异,也许与地震前后地下电导率变异有关。综合考虑异常的时空特性、频率范围与唐山地震的关系,上述差异性可能是唐山地震短周期地磁效应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针对2012年5月28日河北唐山M 4.8地震,采用地磁谐波振幅比方法,分析昌黎、静海、红山及承德地磁台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地磁观测数据,结果显示:各台站10 min周期的计算结果波动性明显,其他周期形态较为一致;距震中最近的昌黎地磁台YZHx(NS)测向的10-40 min周期地磁谐波在下降至极低值后,开始转折时发生地震,而YZHy(EW)测向未出现明显转折现象;位于河北平原地震带中部的静海地磁台对此次地震反应显著,2个测向在震前均出现下降-转折-上升的变化特征。通过对比位于不同地区的4个地磁台站地磁谐波振幅比变化,发现受大范围整体构造应力场作用的影响,计算结果具有相似的趋势性变化特征,具体到局部地区或断裂带内部,各台站之间显示出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提取了汶川地震前后成都台、木里台和西昌台地磁观测的Z分量数据,分3个时段对采样率为每秒一个点的观测数据每小时计算一个最大谱质心、平均谱质心和谱质心标准差。不同台站和不同时段谱质心的结果比较表明,三个参数在汶川地震前这一时段,成都台地磁Z分量显示较大的变化幅度,并存在震前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而其它台站和其它时段没有显示如此明显的特征。对比分析表明,成都台地磁Z分量显示出的谱质心变化是一个与汶川地震有关联的特征信息,且这一特征的出现与台站和震中的距离有关。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对于研究震磁关系、大地震的孕震机理,大地震的预测及大震发生位置的推测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使用兰州地磁台1959年至1981年的资料,分析地磁场长期变化特征。图1为兰州台的地磁变化(年均值)图。图1B为兰州地磁台水平强度年均值图。由图中看出,1959年至1964年水平强度逐年缓慢上升,  相似文献   

19.
南京地磁台地铁干扰特征分析与抑制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铁运行时产生的漏电流而形成的附加磁场会对附近的地磁观测造成严重干扰。通过对地铁供电系统的模拟分析得出了地铁干扰的一些基本特征。选取了2008年5月1日到30日南京地磁台受地铁干扰的日变数据和泉州参考地磁台日变数据,利用Welch功率谱估计法进行功率谱对比分析,发现地铁干扰主要对地磁场的Z分量、D分量的功率谱的高频部分造成影响,并且影响的频带范围几乎一致,主要集中在0.004-0.03Hz范围,而对H分量的影响比较微弱。在此基础上,通过小波变换对受干扰数据的Z分量和D分量进行干扰抑制处理,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地铁造成的地磁场干扰。因此本文研究也提供了地磁台站干扰抑制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利用空间相关法对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后151个台站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013年7月3日、4日在震中附近分别出现16和17个台站的地磁Z分量日变化明显反相位异常,具有明显的分界线。(2)利用S变换方法对分界线两侧的天水和兰州台的Z分量日变化进行分频率相关系数计算,发现7月3日、4日的地磁Z分量的日变化均在6 h左右的周期出现负相关变化。其他时段未出现类似变化,认为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地磁Z分量日变化异常产生的反相位异常主要在6 h左右。此外,还对异常产生的机理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