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广州市海珠区地表水中致嗅物质及毒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广州市海珠区地表水中的致嗅物质及其毒性,在海珠区珠江前后航道与湖泊池塘采集了21个水样,采用液液萃取气质联用法对其中的土臭素、二甲基异茨醇等5种致嗅物质进行含量检测,并根据水样相关富营养化指标,探究这些致嗅物质的分布和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海珠区地表水中含量最高的两种致嗅物质依次是土臭素(4.0~69.0 ng/L)和二甲基异茨醇(4.1~24.9 ng/L);异臭味问题最严重的地表水体是珠江水,其次为湖泊池塘,水厂取水口的异臭味问题不明显;珠江前航道中致嗅物质的含量高于后航道,其中含量最高的河段为鳌洲码头段至广州大桥段,含量高达40.2~69.0 ng/L;致嗅物质的含量和分布与水体的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密切相关,广州市海珠区地表水的净化和治理形势严峻.另外,在可检出的浓度范围内,土臭素和二甲基异茨醇对发光细菌抑制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杀生剂作为抑菌活性成分,广泛应用于药物、个人护理品、食品、农业及其他多种领域中。大量杀生剂会直接或者随污水处理厂出水进入地表水环境中,威胁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本研究通过对长江中下游地区61个湖泊进行调查,共检出11种杀生剂,包括5种杀菌剂、1种防污剂、3种尼泊金酯类防腐剂和2种消毒剂,总浓度达103 ng/g。其中,多菌灵和尼泊金甲酯的检出率大于50%,分别为100%和96.2%。多菌灵和尼泊金甲酯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79±2.76)和(11.4±8.19) ng/g,其他杀生剂的平均浓度均低于1.0 ng/g。与国外许多河流湖泊相比,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沉积物中杀生剂污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总杀生剂浓度的平均值为(16.7±14.5) ng/g。氟康唑、咪康唑、三氯生和三氯卡班可能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多菌灵和涕必灵主要来自面源污染。尼泊金酯类防腐剂在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与沉积物总有机碳含量密切相关。采用风险商值法对湖泊沉积物中杀生剂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发现多菌灵、尼泊金甲酯和三氯卡班在部分采样点具有高风险。有必要重点关注高风险污染物和高风险区域,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杀生剂对湖泊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运用金汞齐-冷原子荧光光谱法(CVAFS)和气相色谱技术(GC),对贵州省草海不同水文季节(枯水期和丰水期)表层水中汞的各种赋存形态,包括总汞(HgT)、溶解态汞(HgD)、活性汞(HgR)、颗粒态汞(HgP)、总甲基汞(MeHgT)、溶解态甲基汞(MeHgD)和颗粒态甲基汞(MeHgP)以及沉积物间隙水剖面中的溶解态总汞和甲基汞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草海表层水体总汞浓度为1.7-9.0ng/L,活性汞浓度为0.06-1.4ng/L,总甲基汞浓度为0.11-0.67ng/L.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态汞浓度为8.6-39.6ng/L,溶解态甲基汞浓度为0.11-4.9ng/L.实验数据表明,草海湖水以溶解态汞为主,其占总汞的比例为枯水期87%,丰水期51%,溶解态汞与总汞呈显著相关(丰水期P<0.01;枯水期P<0.05),颗粒态汞与总汞也呈显著相关(丰水期P<0.01;枯水期P<0.05).溶解态甲基汞与总甲基汞呈显著相关(丰水期P<0.01;枯水期P<0.05),表明溶解态甲基汞控制总甲基汞的分布.沉积物间隙水溶解态汞与溶解态甲基汞浓度明显高于上覆水体,表明沉积物为草海湖水中汞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在博斯腾湖选取了13个点位,于2012年5、8、10月测定表层和底层水体中的颗粒有机碳、溶解有机碳、颗粒有机氮和叶绿素a含量.结果显示颗粒和溶解有机碳在表层水体中的浓度与底层相近.博斯腾湖水体中颗粒有机碳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其平均浓度从春季(0.64 mg/L)到夏季(0.71 mg/L)变化不大,但在秋季变化十分显著(浓度达1.58 mg/L).其中西北湖区和湖心区颗粒有机碳的季节变化最明显,东部湖区颗粒有机碳的季节变化相对较小.博斯腾湖水体的颗粒有机碳在春、秋两季主要来自外源输入,在夏季受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影响较大.博斯腾湖水体中溶解有机碳也具有一定的季节变化,夏季浓度(平均为9.3 mg/L)略低于春、秋两季(平均为10.3 mg/L).溶解有机碳在河口区的季节变化最强,其夏季浓度明显偏低,主要是由于开都河河水的稀释作用.总体上,博斯腾湖水体中溶解有机碳浓度的变化主要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林莉  董磊  李青云  黄茁  郦超  黎睿  杨文俊 《湖泊科学》2018,30(3):660-667
通过对2016年三峡库区干支流18个采样点水体和底泥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和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来源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三峡库区2016年水体和底泥中ΣPAHs分别为3.9~107.6 ng/L(均值为39.9 ng/L)和267.9~1018.1 ng/g(均值为490.9 ng/g),ΣPAEs分别为122.4~2884.7 ng/L(均值为848.1 ng/L)和192.9~3473.4 ng/g(均值为1253.35 ng/g).水库水体和底泥中PAHs和PAEs均表现出显著的时空分布特征.干支流水体ΣPAHs平均浓度均为放水期(6月)高于蓄水期(12月),干流底泥ΣPAHs平均含量在蓄水期高于放水期.干流水体中ΣPAEs平均浓度在蓄水期显著高于放水期,底泥中ΣPAEs平均含量为放水期高于蓄水期.库区水体中的PAHs以2~3环和4环为主,底泥中以4环和5~6环为主.水体和底泥中PAEs均以邻苯二甲酸(2-乙基已基)酯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为主.库区水体中PAHs的主要来源为焦化或煤焦油挥发、石油源及燃料的中低温燃烧;底泥中PAHs主要来源为煤和生物质燃烧以及石油.水体和底泥中的PAEs主要来源于塑料和重化工工业以及生活垃圾.  相似文献   

6.
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对南昌市5个城市湖泊——艾溪湖、瑶湖、青山湖、象湖和东西湖水体的抗生素进行监测,并分析其污染来源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南昌市5个城市湖泊水体中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林可霉素及大环内酯类5类抗生素的检出浓度范围分别为ND~6.3、ND~32.0、ND~97.2、ND~54.7和ND~98.4 ng/L;红霉素和林可霉素是5个城市湖泊水体中的主要抗生素类型;相比于其他湖泊,南昌市城市湖泊水体中主要检出抗生素浓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恩诺沙星的检出浓度高于其他对比湖泊.南昌市城市湖泊中6种主要抗生素的风险商均小于0.1,表明均为最低生态风险;5个城市湖泊的主要生态风险因子分别是艾溪湖为红霉素,瑶湖为磺胺二甲嘧啶,青山湖为罗红霉素,象湖为红霉素,东西湖为磺胺嘧啶.本研究可为南昌市城市湖泊水环境管理,特别是新型污染物的环境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7.
太湖流域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的研究与战略思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为了探明太湖水体中胶体磷含量,更深入认识营养盐在大型浅水湖泊中的循环过程和机理,分别从太湖的梅梁湾和贡湖湾两个不同类型的湖区采集水样,利用切向流超滤方法分离出胶体物质,对太湖水体中胶体磷含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水体春季胶体磷含量在0.017-0.029 mg/L间,其中梅梁湾藻型湖区胶体磷含量范围是0 023- 0.029 mg/L,贡湖湾草型湖区胶体磷含量在0.017-0.022 mg/L间.梅梁湾水体胶体磷占总磷比例平均为28.6%;而贡湖湾胶体磷占总磷比例平均达到39.3%.梅梁湾水体真溶解态磷含量显著高于贡湖湾水体,达贡湖湾的4倍.与澳大利亚的17个湖泊相比,太湖属胶体磷含量偏低的湖泊,但相对于海洋的研究结果,太湖胶体磷含量明显偏高.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理解纳木错湖水及入湖河流中溶解有机碳(DOC)和总氮(TN)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2-2013年不同季节对纳木错2个站点及流域内21条主要入湖河流进行采样及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初步探讨纳木错水体和21条河流DOC和TN浓度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河流DOC平均浓度范围为0.763~1.537 mg/L,TN平均浓度范围为0.179~0.387 mg/L.21条入湖河流DOC浓度在春末夏初和夏季达到高值,冬季为低值,TN浓度季节变化趋势大体上与DOC浓度相反.湖泊水体DOC和TN浓度范围分别为2.42~8.08和0.237~0.517 mg/L,明显分别高于河水中的浓度.湖泊DOC浓度季节变化趋势与河流一致,而TN浓度无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河水DOC浓度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差异受控于河流的补给方式,湖水DOC浓度受湖泊内部藻类等水生植物活动和河流外源输入的影响.DOC等有机质的分解是影响纳木错流域湖水和河水TN浓度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阿姆河地区水体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特征、来源并进行风险评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串联荧光检测器法,对研究区域50个采样点中16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阿姆河地区水体中多环芳烃总浓度范围为3.19~779 ng/L,平均值为98.4 ng/L,中位值为40.1 ng/L,单体浓度范围为0~333 ng/L,检出浓度最高的单体为苊烯,5种单体芴、蒽、荧蒽、芘和的检出率为100%,单体苯并[b]荧蒽的检出总量最高,水样中总浓度为786 ng/L,平均值为15.7 ng/L,中值为2.79 ng/L.不同水体含中低环多环芳烃(2~4环)与高环多环芳烃(5~6环)总浓度相近,但不同采样点间浓度差异较大.浓度较高的采样点主要集中在阿姆河三角洲的城市、农业灌溉区及近咸海区域.与世界不同研究区域相比,阿姆河流域多环芳烃浓度处于中等水平.采用相对丰度法、同分异构体比值法及正定矩阵分解法相结合进行源解析,表明研究区域水体中多环芳烃多为混合来源,其中阿姆河下游河段水体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而阿姆河三角洲区域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石油、天燃气燃烧及汽车尾气排放.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研究区水体单体多环芳烃中萘、苊、菲和蒽的生态风险较低,其余单体处于中等风险等级,其中苯并[b]荧蒽的污染程度较为严重;总体上阿姆河流域ΣPAHs风险等级相对较低,但仍有12和8个点位分别处于中等风险2和高风险等级,且主要集中在阿姆河三角洲地区,需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0.
胶体作为水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纳米颗粒物,因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吸附位点多等特点,能够吸附有机污染物,并改变和控制其环境行为.全氟化合物(PFCs)疏水疏油、环境持久性强,在水环境中势必与胶体介质结合,形成复合污染效应.本文以不同受纳河湖系统作为研究区域,选取4种典型的PFCs为目标物,主要包括:全氟辛酸(PFOA)、全氟壬酸(PFNA)、全氟辛烷磺酸(PFOS)、全氟正癸酸(PFDA),研究其在传统溶解相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胶体吸附潜能,并评估其生态风险水平,主要结果如下:(1)4种PFCs在研究区域传统溶解相和胶体相中均被检出,检出率为78.8%~100%,总浓度范围分别在12.5~92.1和5.4~49.9 ng/L之间.在传统溶解相和胶体相中,PFOA均为最主要的PFCs,贡献率在65%以上,其次是PFOS、PFNA和PFDA.(2)从介质分布来看,胶体是PFCs的重要吸附载体,平均吸附贡献率在42.6%~66.1%之间,其中胶体对PFDA的吸附潜能最大,平均吸附贡献率为66.1%,其次是PFNA(53.5%)、PFOA(47.0%)和PFOS(42.6%),胶体对PFCs的吸附贡献率与其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gKOW)呈显著正相关.(3)从空间分布来看,PFCs在居民聚集区污染水平最高,平均浓度为71.2 ng/L,其次是溱湖湿地公园,平均浓度为43.3 ng/L.工业区、农业区及城市区,PFCs污染水平相当,平均浓度在30~40 ng/L之间,水产养殖区污染水平最低.(4)通过风险熵值法(RQ)和水环境质量基准对检出PFCs进行风险评价,发现58%水域中的水生生物处于PFOS引起的低风险状态,主要集中于工业区以及居民聚集区.且所有采样点中PFOS的污染水平均高于欧盟委员会设定的PFOS在淡水环境中的年均环境质量标准(0.65 ng/L),低于最大允许浓度36 μg/L.PFOS在水环境长期赋存引起的慢性毒理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共48个湖库水体中的土臭素(GSM)、2-甲基异茨醇(MIB)和2,3,6-三氯苯甲醚(TCA)等5种嗅味物质进行检测,并探讨污水处理厂和自来水厂处理工艺中嗅味物质的浓度变化规律,同时研究强化混凝沉淀工艺对嗅味物质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湖库水体中嗅味问题最严重的是广州、佛山、肇庆、东莞、惠州和深圳6个城市,各市湖库的嗅味物质平均浓度为70.93~116.61 ng/L;中山、珠海与江门3个城市的嗅味问题不明显,各市湖库的嗅味物质平均浓度为22.78~58.82 ng/L;珠江三角洲的湖库中浓度最高的嗅味物质是MIB、TCA和GSM,这3种嗅味物质占了嗅味物质总浓度的80.18%~100.00%;污水处理厂和自来水厂中的处理工艺对嗅味物质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嗅味物质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混凝沉淀阶段;污水处理厂对MIB、TCA和GSM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3.55%、57.40%和72.90%;自来水厂对MIB、TCA和GSM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4.14%、69.63%和36.86%;强化混凝沉淀实验中,当嗅味物质初始浓度为200 ng/L时,Al2O3投加量为13.75 mg/L可使得混凝沉淀工艺对嗅味物质的去除效果最佳且保证铝盐不超标,嗅味物质浓度增大时Al2O3投加量也需增大;反应体系的pH值处于5~8时,混凝沉淀工艺对嗅味物质的去除效果最佳;混凝搅拌速率越快,嗅味物质的去除率越高且越快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12.
潘红玺 《湖泊科学》1990,2(2):53-60
本文是对横断山地区17个湖泊水体中溶解氧含迸的测定。其平均含货在5.86~8.35mg/L之间,最大含里可达14.54mg/L。湖泊中溶解氧含量在地域分布上随箝海拔高度升高而下降。由于受湖泊中水体运动影响,湖泊表层水中溶解氧分布较一致,但在深水湖泊中表层和底层含量即有明显差异,且随着水深加大溶解氧下降,如马湖,在水深l00m以下为无氧区,致使生物大量死亡。在深水层的温跃层附近(10—50m)溶解氧出现跃变现象。此外,湖泊中水生生物分布,以及有机质污染,对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和分布亦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Nutrient fluxes across terrestrial-aquatic boundaries and their subsequent integration into lake nutrient cycles are currently a major topic of aquatic research. Although pollen represents a good substrate for microorganisms, it has been neglected as a terrestrial source of organic matter in lakes.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e incubated pollen grains of Pinus sylvestris in water of lakes with different trophy and pH to estimate effects of pollen input and its subsequent microbial degradation on nutrient dynamics. In this ex situ experiment, we measured concentrations of organic carbon,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in the surrounding water as well as microbial dynamics (bacteria and fungal sporangia) at well-controlled conditions. Besides leaching, chemical and microbial decomposition of pollen was strongest within the first week of incubation. This led to a marked increase of soluble reactive phosphorus and total dissolved nitrogen (up to 0.04 and 1.5 mg L−1, respectively, after 5 days of incubation) in the ambient water. In parallel, pollen grains were rapidly colonized by heterotrophic bacteria and aquatic fungi. Leaching and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pollen accounted for ≥80, ≥40, ≥50% for organic C, N and P, respectively, and did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 among water samples from the studied lakes. Thus, pollen introduces high amounts of bio-available terrestrial organic matter and nutrients into surface waters within a short time. A rough calculation on P input into oligotrophic Lake Stechlin indicates that pollen plays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role in nutrient cycling of temperate lakes. This requires further attention in aquatic ecology.  相似文献   

14.
轮虫是水体中重要的浮游生物类群,对环境变化敏感,是水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及微型食物网的关键环节.于2015年夏季(7月)和冬季(12月)对养殖池塘、水库、广州城市湖泊、珠江河口及珠江河段水域的轮虫和理化环境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共发现轮虫26属、76种,其中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在7月河流水体占绝对优势,但12月数量明显减少.冬季珠江河段和河口水体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较夏季高,群落结构较夏季稳定.调查水体轮虫丰度范围为33~2625 ind./L,城市湖泊夏季丰度较高,冬季有所下降,而养殖池塘轮虫丰度在冬季有所上升.群落结构相似性分析(ANOSIM)分析表明,不同类型水体之间差异显著,尤以湖泊与河流差异性最大,广布多肢轮虫(Polyarthra vulgaris)在湖泊贡献率最高,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其次;裂痕龟纹轮虫在河流贡献率最高,优势种丰度差异是造成湖泊与河流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统计分析表明,轮虫丰度与叶绿素a浓度呈正相关.冗余分析与ANOSIM分析发现广布多肢轮虫在流花湖等叶绿素a浓度较高的静态水体中易形成优势;裂痕龟纹轮虫和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在珠江河段等总氮和总磷浓度高的富营养化流动水体中易形成优势.综合轮虫群落结构和水质特征,广州市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耐污性轮虫种类多,应加强城市水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湖泊富营养化导致沉水植被大面积衰退和群落逆向演替,诱发一系列次生环境问题,并严重影响到水域生态环境质量.为了从对植物表型生长与C-N代谢生理指标影响的角度深度揭示富营养化水体中沉水植被的致衰退机制,本文以我国长江中下游淡水湖泊常见沉水植物优势种群——苦草(Vallisneria natans)为研究对象,利用L_(16)(4~5)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实验模拟研究富营养化水体中低氧、高铵和低光3种重要因素对苦草生长与C-N代谢生理指标的胁迫影响特征.本试验设置了3因素4水平,分别为4个低光照强度(50%、40%、30%和20%自然光照)和4个高铵浓度水平(0.5、1、2和4 mg/L)以及4个低氧处理浓度(7.5、6.5、5.5和4 mg/L).结果显示:光照强度低于30%、溶解氧浓度低于5.5 mg/L时,植株生长与C代谢受阻严重,碳水化合物储存量降低;铵态氮1.0 mg/L时,苦草N代谢活跃,游离氨基酸(FAA)含量明显升高,可溶性糖(SC)/FAA比降低,淀粉呈降低趋势.研究表明富营养湖泊中苦草的衰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低氧、高铵与低光均会对苦草的生长与C-N代谢产生不利影响;受损沉水植被在藻-草稳态转换的富营养化湖泊中应通过控制水体高铵浓度,严控低氧出现,及时提高水下照度或透明度(如控磷)来予以保护和科学管理;而在次生裸地且藻类占优势的富营养化水体中沉水植被的恢复与重建过程不仅要降低水体营养盐水平尤其是氨氮的水平,还应着重考虑如何有效提高水下光强与溶解氧浓度,并将如上环境因子控制在一定变幅范围内,且控制条件应原则上严于保护受损沉水植被所需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新烟碱类杀虫剂(NEOs)因用量较大和具有水溶性,是目前人们密切关注的新环境污染物之一。NEOs易通过地表径流迁移到水环境中,对水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本研究利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PE-HPLC-MS/MS)对鄱阳湖主要入湖河流和湖体中NEOs进行分析,旨在揭示鄱阳湖流域NEOs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污染来源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在鄱阳湖流域9种NEOs均有不同程度检出,其中呋虫胺(DIN)、噻虫啉(THI)、吡虫啉(IMI)及噻虫嗪(THIA)的检出率为100%。9种NEOs总浓度范围为8.8~88.9 ng/L,残留最高、分布最广的农药是IMI(浓度范围2.1~42.7 ng/L)和THIA(浓度范围0.7~18.3 ng/L),流域内NEOs的主要来源为农业活动的非点源输入。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和联合概率分布曲线法评估了鄱阳湖流域中新烟碱类杀虫剂对淡水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结果显示几种NEOs杀虫剂生态风险大小顺序为IMI>噻虫胺(CLO)> THI> THIA>啶虫脒(ACE),昆虫对NEOs最为敏感。联合概率分布曲线显示,对...  相似文献   

17.
张怡晅  庞锐  任源鑫  程丹东 《湖泊科学》2022,34(5):1550-1561
城市非点源污染向水生生态系统中输入大量的溶解有机物(DOM),对生态系统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是广泛分布于自然水体中的一类成分和结构复杂、含有多种高活性化学官能团的大分子聚合物,是DOM的重要组分,对水生生态系统健康、能量流动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重要影响. 光化学反应和微生物代谢过程被认为是控制水体CDOM转化、降解和循环的主要影响因素. 然而,对城市化如何影响CDOM组成以及光化学和微生物如何相互作用影响城市水体CDOM动态的理解是不足的. 因此,为评估光化学过程和微生物代谢对不同城市水体CDOM降解与转化的贡献,解析不同城市水体CDOM光化学/微生物降解作用机理,本研究在英国伯明翰选择3类具有典型DOM来源的水体样本,通过实验室9 d受控培养实验,对比分析光化学以及微生物影响下CDOM来源和组成的变化. 结果表明:(1)城市河流由于接受上游污水排放及较短的水力滞留时间,含有丰富的芳香性碳,其CDOM光化学活性明显高于湖泊,光化学降解率为16.60%;(2)城市湖泊CDOM受人类活动影响,自生源类荧光成分富集,生物活性高,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CDOM增加了62.16%,而相较于城市湖泊,非城市湖泊由于接受周围景观土壤输入的大量腐殖质类CDOM,光照对其降解转化作用较为明显; (3)光化学过程促进了陆源CDOM中大分子类腐殖质物质降解成为生物活性高的小分子化合物,刺激微生物代谢生成类蛋白质类有机物; 以类蛋白质组分为主导的CDOM在光照过程中被转化为难降解状态,生物活性降低,CDOM微生物代谢过程被抑制. 研究成果为城市水体不同CDOM来源及活性差异特征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城市河流的可持续开放与管理.  相似文献   

18.
人类活动导致的重金属污染是湖泊水体面临的主要环境压力之一.云南高原湖泊阳宗海于2008年暴发了砷污染事件且水体砷浓度目前仍然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严重影响了水安全和生态系统健康.本研究于2015年4月-2016年2月每两月对阳宗海南、中、北部湖区进行采样调查及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44属68种,绿藻门种数最多.蓝藻门占绝对优势,其中伪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浮丝藻(Planktothrix sp.)、束丝藻(Aphanizomenon sp.)为全年的优势种,这与已有调查显示的阳宗海砷污染后浮游植物群落中蓝藻占优的基本特征一致.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在时间尺度上呈现显著的变化特征,最大值出现在8月(14.06 mg/L),最小值出现在12月(1.23 mg/L),而空间差异不显著.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浮游植物总生物量与水温、pH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砷、透明度、锰、钠、钾和总磷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水温、砷、钙、锰、钾共同解释了阳宗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57.18%.方差分解的结果进一步表明,水温、钙离子和砷三者作用共同解释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32.05%,其中水温和钙离子分别独立解释了群落变化的12.45%和8.28%,水体砷浓度仅独立解释了2.33%,但与水温共同作用解释了9.46%.因此,我们推测水温的季节性波动导致了湖泊水体热力分层的明显变化,其中水体混合作用的增强可能会促进底泥释放过程并增加表层水体的砷浓度,进而影响了浮游植物群落的季节性变化.研究结果有利于评价重金属污染对湖泊的长期生态效应,并为砷污染湖泊的环境修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