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横向各向同性多孔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各向异性多孔介质中的广义Biot理论,导出了横向各向同性多孔介质中波传播的特征方程.指出在多孔介质中有4种类型的频散和耗散波传播:准纵波QP1(快纵波)、准纵波QP2(慢纵波)、准横波QSV和横渡SH.文中给出了4种波速度的解析表达式.数值计算频率曲线和衰减曲线与Schmitt(1989)用均值处理得到的结果类似.还给出了波传播过程中3种类型准体波之间的耦合系数(或称转换系数).  相似文献   

2.
在岩土工程测量中,S波速度是一个重要参数,正确地识别其震相,对提高S波速度的测试精度非常重要。郭铁拴先生等发表关于“检层法鲇孔波速测量中的震相分析”一文中提出在有套管的检层S波测量中,深度大于40m时,S波震相淹没在折射波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给出了斯堪的纳维亚的NORESS、FINESA和ARCESS台阵及新英格兰的NYNEX台阵所记录地震的区域P型尾波的F-K谱,该谱由沿事件方位传播的具有Pn波(或更快波)和Lg波之间视速度的能量所控制。  相似文献   

4.
物探中的面波一般认为是干扰波.从理论上研究了瑞利面波在地表介质中的分布和传播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可以利用瑞利面波对表层岩土介质进行分层.通过工程实践证明,瑞利面波在浅部的地基勘察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地表岩土分层等方面有比其他方法更好的效果.另外,由于瑞利面波波速和横波波速的数值上的接近,使得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代替跨孔横波测量,该方法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多道瞬态面波法在滑坡调查等工程勘察领域中被广泛应用,本文以多道瞬态面波法为手段进行面波技术在滑坡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研究了面波勘察中锤击、落重等震源的频谱成分,分析了震源质量、高度、垫板材质等因素与面波信号的关系.同时研究了4 Hz、10 Hz和28 Hz三种频率动圈式检波器采集的信号频谱成分,指出面波勘察中检波器选择应综合考虑勘探深度和分辨率.在试验研究成果指导下利用多道瞬态面波法对秦岭一小型滑坡进行勘察,瞬态面波勘察地质解释与钻探结果相吻合,从而证明面波勘察技术是一种高效和高精度的滑坡地质调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设计并完成了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构减震控制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对四种结构形式的对比试验,探讨了土与结构相互作用(SSI)效应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以及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在刚性和柔性地基条件下对主体结构的减震效应。通过比较同一地震动作用下主体结构在刚性和柔性两种地基条件下的地震反应,可知:SSI效应具有降低和提高结构减震控制效果的双重作用,其综合效果与输入地震动的频谱特性、加速度峰值大小有关。由于SSI效应在结构地震反应中发挥着双重的作用,因而使得基于刚性地基假定下设计的TMD减震控制系统在柔性地基条件下的控制效果不太理想,甚至会出现负面效应。本文还探讨了在柔性地基条件下影响结构减震控制效果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7.
天然源面波勘探技术具有无需震源、勘探深度大、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目前天然源面波法的应用研究主要以空旷的远郊区为主,在城市勘察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较少。本文分别以北京冬奥会综合管廊工程岩体接触带勘察、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断层破碎带勘察、北京深部排蓄廊道工程覆盖层厚度勘察为例,分析天然源面波技术在城市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效果,说明天然源面波技术在中深部勘探中的应用潜力,在城市地球物理勘探中,尤其是地下空间勘探中更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庆梅  潘海涛 《地震研究》1999,22(4):411-418
在1976-1983年期间,格陵兰地区共记录到53个3-5级地震,确定了所有的地震参数,分析了29个地震的震相到时,得到了该地区Pn,Pg,P11(PMP)Sn和Lg震相的走时曲线及其视速度值,该结果与加拿大走时曲线相一致,发现一部分地震图上有在直达波P与S之间记录到一个附加的震相-i,i震相的存在与震中距,震源深度有关,初步的物理解释是,i震相可解释成为(Ps)或(Sp)转换波,该转换波发生在台  相似文献   

9.
利用速度型数字地震仪记录测定面波震级   总被引:10,自引:11,他引:10  
根据LASPEI所推荐的面波震公式,本文发展了一种利用长周期速度型数字地震仪记录测定面波震级的新方法,由于长周期数字地震仪基于上都采用速度平坦型设计,周期从3s到280s范围内仪器的放大倍数(增益)是一个常数,用本文的方法可以非常方便,准确地测定面波震级,实际计算表明,测定的面波震级与美国NEIC公布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陆东部及海域地壳-上地幔结构研究c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大陆东部及海域(98~150E,5~50N)位于欧亚大陆和太平洋两大板块的衔接地带,且深受来自印度洋板块活动的影响.本文利用该区域内的35个数字地震台记录的面波资料,采取多重滤波技术等时频分析方法,求得了1252条路径上基阶瑞利波的频散曲线,然后将研究区域划分为11的网格,通过Occam反演方法求得了10~158s周期范围内基阶瑞利波群速度在研究区域内的分布.这些速度分布大致反映了不同深度范围介质S波速度的横向变化情况.利用求得的纯路径频散,进一步反演得到了青藏高原东部——太平洋、南海——蒙古两个剖面的S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发现研究区内的横向不均匀性直到400km仍很明显,各构造单元的划分与速度结构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频率-波数域中采用解析法,解出多层条件下海底实测的多分量地震数据分解成上行和下行P波和S波的算法,导出海底各层地震反射系数随入射角变化(简称RVA)的递推计算公式,为海底多波多分量AVO弹性参数的反演及流体因子预测提供基础数据.合成数据的计算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算法能较可靠地从海底多波多分量记录中提取RVA信息.  相似文献   

12.
二维SH波方程的半解析解及其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波动理论为基础, 半解析化求解地震勘探中常用的SH波方程. 获得的主要结果包括: 给出了二维均匀介质中SH波方程的解析解; 利用Cagniard-de Hoop方法详细推导了二维双层介质中SH波方程的解析解, 获得了透射波的解析解表达式. 同时, 基于SH波方程的解析表达式, 给出了包含各种波(如直达波、反射波、首波以及透射波)的解析解和波形图. 对于比较复杂的积分型解析解, 利用数值积分方法给出了数值结果, 并与优化的近似解析离散化方法(ONADM)和4阶Lax-Wendroff修正方法(LWC)的数值结果进行了比较, 以验证解析解的正确性. 本文的研究成果有望在检验波动方程数值新方法的有效性、波传播理论分析等方面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任意各向异性介质相(群)速度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芳  曹思远  姚健 《地球物理学报》2012,55(10):3420-3426
反映弹性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特性的两个基础的物理量是相速度和群速度.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任意各向异性介质相(群)速度的计算方案:首先推导各自计算公式,其次考虑剪切波奇点的特殊性,再次令其遵循相应约束条件,最后,采用三个计算实例检验该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以及各向异性理论预测可以加深对各向异性特有性质(如剪切波奇点、群速度多值性)的理解,有助于增强我们对任意各向异性理论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14.
角度域成像道集是叠前深度偏移的重要输出结果,它是偏移速度分析、各向异性分析和AVA分析等研究工作的基础.目前存在的角度域成像道集的生成方法受计算效率或角度分辨率的影响,仍然满足不了实际生产的要求.角度域成像道集的生成方法可以大致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大类.在直接方法中,波矢量方向计算和局部平面波分解是两个最重要的内容,它们共同决定角度域成像条件的实现效率和角度域成像道集的质量.为了完善现有的角度域成像道集生成方法,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波矢量计算方法和局部平面波分解方法.本文先用波动方程任意时刻的柯西条件构造一个只含原波场负频率成分的柯西波场,然后根据柯西波场在时间波数域的振幅谱计算波场的波矢量方向.该方法仅在需要计算波矢量方向的时刻合成柯西波场,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数据读写操作,是一种高效的波矢量计算方法.本文还以柯西波场为基础提出一种高效的局部平面波分解方法,保证角度域成像条件的实现效率.结合柯西波场和局部平面波分解方法,本文最后给出一种新的角度域成像方法.文中最后的数值实验证明该方法得到的角度域成像道集具有理想的角度分辨率,可以反映地下构造的角度照明情况.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our numerical model for wave scattering problems due to P and SV wave incidences and the frequency domain analysis procedure, the effect of canyon topographic and geologic conditions on ground motion due to P and SV earthquake wave incidences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numerical results from this research illustrated that: (1) canyon topographic and geologic conditions can dramatically affect both peak value and frequency contents of the free field motion along the canyon surface during an earthquake; (2) a canyon may be subjected to stronger ground motion when its predominant frequency is in coincidence with the predominant frequency of the incident earthquake wave; (3) a stronger wave mode conversion effect can be induced by a steeper canyon bank or a softer weathered stratum on the canyon surface in the case of an earthquake wave incidence; (4) compared with harmonic wave incidences, the amplification effect of a canyon on the incident earthquake wave is a little weaker due to the average self-healing effect of the earthquake wave.  相似文献   

16.
Future shoreline changes on a sandy beach with a structure such as a jetty or groin can be estimated when wave time series is known (i.e. sequence of wave height, period, and direc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tension of an existing solution (Pelnard-Considere, 1956) for the linearized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for shoreline change at an infinite jetty where waves are time varying and when the angle of the shoreline is small with respect to the waves breaking at the shoreline. The novel solution provided in this paper allows the previous constant wave condition solution to be extended to the case where wave properties (i.e. wave direction, wave height, and wave period) are time varying. Example usage of the method presented shows that shorelines may be of different final plan form shape for time varying wave conditions even though the sediment transport along adjacent beaches is not spatially varying (i.e. spatially constant) from time step to time step. Although this difference in shape may have been known previously using numerical models, it could not be proved analytically. Reversals of wave height, period, and direction time series are shown to provide different final shoreline shapes even though the time series consists of the same waves although in different ordered time. The solution provided will allow one line numerical shoreline models to be tested using an analytic solution.  相似文献   

17.
裸眼井中弹性波传播的非对称模式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数值上研究了裸眼井中弹性波传播的非对称模式,给出了合成微地震图和导波(弯曲波)的频散曲线,发现在“硬”地层和“软”地层的井中,导波都是高度频散的,其最大相速度等于地层的横波速度,其截止频率低于对称模式的伪瑞利波的截止频率;在低频(2-3kHz)和长源距(3-4m)的条件下,由非对称的声源(如声偶极子)所产生的微地震图中,初至信号是以横波速度传播的,而以纵波速度传播的信号被抑制。本文的结果对研制横波速度测井仪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表面多次波衰减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9,自引:1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表面多次波是一种相干干扰,在海洋地球物理勘探中表面多次波尤为明显.本文给出了表面多次波衰减方法的研究现状的系统阐述,并分析了表面多次波衰减研究的发展趋势.表面多次波衰减主要有滤波法和波动理论方法.对于滤波法给出了广泛应用的抛物Radon变换法的实例,指出了抛物Radon 变换法存在滤波时能量泄漏的问题.同时本文分析了基于波动理论的处理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该方法可以处理任意介质的情形,但是对于数据的采集要求比较严格,另外在进行表面多次波衰减处理以前,要进行一系列的预处理,这些预处理的误差直接决定着多次波衰减的效果.最后,本文给出了表面多次波衰减的发展趋势——将滤波法和波动理论法结合来实现多次波的衰减.两类方法如何有效地结合是该类方法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垂直地震剖面(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VSP)资料处理中波场分离是关键问题之一.随着属性提取技术的发展,新的属性参数(例如Q值)提取技术对波场分离的保真性要求越来越高.本文改进了传统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法,给出了一种对波场的动力学特征具有更好的保真性,可以作为Q值提取的预处理步骤的零偏VSP资料上下行波场分离方法.该方法通过两步奇异值分解变换实现:第一步,排齐下行波同相轴,利用SVD变换压制部分下行波能量;第二步,在剩余波场中排齐上行波同相轴,使用SVD变换提取上行波场.在该方法的实现过程中,压制部分下行波能量后的剩余波场中仍然存在较强的下行波干扰,使得上行波同相轴的排齐比较困难.本文给出了一种通过极大化多道数据线性相关程度(Maximize Coherence,MC)排齐同相轴的算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低信噪比下排齐同相轴的问题.将本文提出的方法用于合成数据和实际资料的处理,并与传统SVD法的处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波场分离方法具有良好的保真性,得到波场的质量明显优于传统SVD法.通过对本文方法和传统SVD法处理合成数据得到的下行波场提取Q值,然后进行对比可知,本文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所提取Q值的准确性,适合作为Q值提取的预处理步骤.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全波形反演方法,可对地震散射波场中的散射体进行成像和定位.本文的灵感来自如下猜想:在散射波场剖面上的每个点附近的局部波场与该点到各散射体之间的最小距离有关系,并且这个关系可以被CNN网络所识别.我们将该最小距离定义为散射距离场,并将散射距离场的类别(即大小等级)作为CNN网络的预期输出,而输入就是该点附近的局部波场.最后用上述CNN网络对散射波场进行逐点训练和识别.计算结果证实了我们的灵感猜想,即上述CNN网络能够在复杂散射波场中对散射体进行成像.只通过一个训练模型的学习,CNN网络即可反演多种散射模型的偏移剖面,最后得到"类别函数预测值"和"滤波剖面"两种成像结果,由此可以辨识出在复杂的偏移剖面中各散射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