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的古地温梯度及地质热历史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用镜质体反射率、流体包裹体测温和裂变径迹法对吐鲁番-哈密盆地的地质热历史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该盆地地温具有古高今低、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大断裂发育处高的特点,该规律主要受控于该区基岩埋深和热流值的差异,导致二叠纪烃源岩于三叠纪晚期成熟,侏罗纪烃源岩成熟于侏罗纪末期至早第三纪.  相似文献   

2.
高成熟和过成熟海相碳酸盐岩生烃条件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提出了以源岩烃降解率为基础的残余有机碳和残余生烃潜力的恢复方法。研究表明,各类源岩残余有机碳恢复系数与镜质体反射率呈线性函数关系。而残余生烃潜力恢复系数与镜质反射率呈二次函数关系。经塔里木盆地和华北地区寒武系、奥陶系高演化海相碳酸盐岩残余有机碳及残余生烃潜力恢复,结果表明,碳酸盐源岩生烃有机质丰度及生烃潜力下限值与碎屑岩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煤和沉积岩中有机质的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参数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成熟度评价.虽然针对纯固体有机质(如镜质组、固体沥青)及分离提取的干酪根作了大量的研究,但缺乏直接基于页岩全岩样品的矿物-有机质复合体(MOA)的系统报道.文章通过对取自中国南方不同有机质含量(TOC=0.10~4.59%)与不同成熟度(BR_o=1.71~4.57%)的两套海相页岩样品中MOA激光拉曼光谱的研究,发现该项技术对MOA中赋在的有机质非常敏感,当页岩TOC含量达到0.60%,并可获得完美的有机质的拉曼图谱,与其共生固体沥青的拉曼参数高度吻合,同样可指示页岩的成熟度水平. MOA的拉曼参数是评价高-过成熟页岩成熟度水平的潜在方法,其最大优点是规避了对页岩中显微组分的鉴定与筛选,特别适用于那些缺乏可用于反射率或拉曼测定显微组分的下古生界及前寒武系海相页岩的成熟度评价.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海相源岩中两类生烃母质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中上奥陶统海相源岩是塔里木盆地的主要油源岩, 高有机质丰度生油岩发育在台缘-坡灰泥丘相之中. 中等成熟的(等效镜质体反射率0.8%-1.3%)这类油源岩中明显存在两类生烃母质, 表现为两类不同光性有机显微组分. 一是具明显黄色和褐黄色荧光的富氢组分, 主要为结构藻类体、 层状藻类体、 碎屑类脂体, 主要来源于浮游藻类和疑源类; 二是不具荧光的, 光性上类似于镜质体的相对贫氢组分, 显微镜下其形态多呈条带状. 宏观化石和显微有机组分对比分析表明, 镜状体来源于底栖叶状体植物(如较贫氢的褐藻类). 对更多的元古界和下古生界宏观藻化石的有机岩石学分析揭示原始贫氢的有机质在前泥盆系海相源岩中广泛存在, 这是一些浅水碳酸盐岩有机质类型较差(IIB型和III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地质热历史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镜质体反射率、流体包裹体测温、磷灰石裂变径迹和火山岩40Ar-39Ar定年等综合分析方法, 再探吐-哈盆地热历史, 认为基岩埋深、热流值、岩浆活动、构造运动是影响本区地温古高今低、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大断裂处高变化规律的重要因素. 幔源热、印支构造热事件对下二叠统上部烃源岩和中上三叠统烃源岩在印支期成熟有巨大的影响, 而地热增温和早燕山运动弱构造热事件则为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在侏罗纪内相继成熟提供了必要的热源.  相似文献   

6.
分析研究了江汉盐湖盆地明钾1井古近系潜江组烃源岩的芳烃馏份中甲基化烷基色瞒的分布和相对组成及其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甲基化烷基色瞒系列的分布特征与古沉积环境的盐度关系密切,盐湖相形成的潜一至潜三段烃源岩具有甲基和二甲基烷基色瞒的优势,而非盐湖相形成的潜四段烃源岩呈现出以三甲基烷基色瞒为主,且这一分布特征与表征沉积环境盐度变化特定的生物标志物组合如低的姥植比、高伽马蜡烷指数和富含有机硫化物等具有协同变化.二甲基色瞒比值(5,8-二甲基色瞒/7,8-二甲基色瞒)与烃源岩中镜质体反射率Ro和烃源岩埋藏深度间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且这一关系在镜质体反射率Ro小于0.65%的低成熟阶段特别明显,表明该比值是一个在低成熟阶段对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的变化十分敏感的芳烃成熟度指标.  相似文献   

7.
含油气沉积盆地古地温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沉积盆地油气的生成与古地温有密切的关系,研究沉积盆地古地温的方法有许多,且各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本文主要论述镜质体反射率、荧光光谱分析、裂变径迹及一些地质温度计等常用的研究沉积盆地油气源岩成熟度和热历史的方法及这些方法在研究盆地古地温地质模式。指导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超压对有机质热演化的差异抑制作用及层次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有机质热演化由一系列平行而连续的反应构成. 不同热演化反应具有不同的活化能分布、产物浓度变化速率和体积膨胀效应, 其对超压的响应程度可以明显不同, 决定了超压对不同热演化反应和不同成熟度指标的差异抑制作用和层次. 通过对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和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不同压力系统有机质热演化的综合对比分析, 识别出超压抑制有机质热演化的4个层次: (1) 超压抑制了有机质热演化的各个方面, 包括不同干酪根组分的热降解(生烃作用)和烃类的热演化; (2) 超压仅抑制了烃类的热演化和富氢干酪根组分的热降解, 而对贫氢干酪根组分的热演化不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镜质体反射率未受到抑制; (3) 超压抑制了烃类的热裂解, 而对干酪根的热降解未产生明显影响; (4) 超压对有机质热演化的各个方面均未产生可识别的影响. 超压抑制有机质热演化的各个方面是源岩早期超压(超压在有机质成熟度较低时开始发育)和长期保持封闭流体系统的结果. 超压发育过晚、超压强度低、超压流体频繁释放等都可能导致超压对有机质热演化的各个方面均不产生可识别的影响. 在很多情况下, 超压对有机质热演化的抑制作用属于第2和第3层次, 需要用多种参数识别超压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天然气成因与来源判识始终是天然气勘探与研究的难点与热点问题,国内外许多学者提出了多个应用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判识气源岩成熟度的经验公式.但是,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提高,以往经验公式在判识新发现天然气源岩成熟度时常出现明显偏差,需要对这些经验公式进行必要的修正.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湖相烃源岩有机质生成的天然气属于典型油型气,准噶尔盆地南缘和吐哈盆地侏罗系煤系有机质生成的天然气属于典型煤成气.本文按照经典的有机质热演化生烃模式,在准噶尔盆地和吐哈盆地典型油型气与煤成气区域烃源岩热演化生烃地质条件的限定下,根据大量天然气实测碳同位素组成资料,构建了油型气和煤成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与烃源岩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之间的关系公式,其中,油型气δ13C1=25lgRo-42.5、煤成气δ13C1=25lgRo-37.5.这些新公式适用于绝大多数以连续埋藏热演化生烃为主的含油气盆地有机热成因天然气源岩成熟度判识,对天然气勘探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对完善和发展天然气地质理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广西桂中地区泥盆系沉积环境及沉积有机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地质剖面实测,室内岩石学、沉积学、古生物学以及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综合分析认为,广西桂中地区泥盆系发育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海相沉积地层,岩性以灰岩为主,白云岩次之,局部有碎屑岩发育.地层实测厚度2041m,共划分为14个地层组,识别出碳酸盐潮坪相、局限台地相、开放台地相、陆棚相、台地边缘斜坡相和藻丘相等6个沉积相带.沉积有机质TOC值分布在0.07%~1.96%之间,平均TOC值为0.21%;有机质类型为Ⅰ型和Ⅱ1型;干酪根镜质体反射率(Ro)分布范围为0.99%~2.03%,有机质演化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对取自于陆棚相区和潮下带的典型样品的研究表明:不同的沉积环境下沉积的烃源岩,其有机质类型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大量烃源岩光片显微荧光观察,发现烃源岩因有机质含量及其与无机矿物之间的赋存关系不同,在演化过程中可形成两种不同润湿性质微层,即油润湿微层和水润湿微层.烃源岩中油润湿微层和水润湿微层交互分布并相互交错,使内部形成了多个不同润湿性质的空间;不同润湿性质空间强大的毛细管力阻碍了流体的相互流动,形成了近乎独立的封闭流体系统.空间所承受作用力为全部上覆地层压力,这种不同流体空间的封闭性承压使其内部呈现高压状态.烃源岩中多个封闭流体空间相互叠置,形成了烃源岩异常高压层.因此有机质的含量及赋存状态是决定异常高压形成的内在因素,烃源岩演化过程不同润湿性微层形成、分布及演化决定了异常高压的强度、范围等.  相似文献   

12.
川中古隆起超压分布与形成的地温场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度和压力是沉积盆地两个重要的物理场,温度影响着超压的形成和分布.本文根据钻孔实测温度和压力数据分析了川中古隆起现今压力与温度的关系;在实验室对封闭流体进行了多组温-压关系实验;利用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和包裹体测温数据恢复了川中古隆起不同井区在白垩纪抬升之前的最大古地温,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温度降低对研究区超压的影响;最后探讨了生烃增压和欠压实超压形成过程中温度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川中古隆起现今超压层的压力系数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在绝对密封的条件下,当压力大于15 MPa时,温度每变化1℃,压力变化1.076 MPa.川中地区不同井区自晚白垩世以来的差异性降温是现今同一超压层系超压强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此外超压层还应发生了流体的横向压力传递和泄漏.下古生界原油裂解形成超压的时间是180~110 Ma;气态烃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暗示了在90 Ma超压发生调整.盆地模拟结果显示温度对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欠压实增压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一个利用镜质体反射率寻找隐伏岩体的方法,该方法在煤田和油气地质部门使用得非常娴熟.该方法具有简单、适用、经济、快速、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尤其煤田部门,已经应用镜质体反射率等值线在预测隐伏岩体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证明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与物探方法比较,镜质体反射率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没有多解性,它只是温度场的反映.只要在局部范围检测到足够高的Ro(3%),就可能是隐伏岩体的反映.但是,与物探方法的普适性相比,本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如果能够将该方法从煤田和石油部门应用到岩石和矿床学找矿工作中,与重磁法、电法、配合使用,可以提高寻找隐伏岩体的效果,推进深部隐伏矿床的找矿实践.  相似文献   

14.
碳酸盐岩生烃机制及“三段式”成烃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碳酸盐岩有别于碎屑岩的成岩机理和过程决定了其含有多种赋存状态的有机质.大量碳酸盐岩样品的有机岩石学观察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均证实了不同赋存状态有机质的存在.通过对热模拟实验样品中不同赋存状态可溶有机质的产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及其对比,表明不同赋存状态有机质在不同演化阶段对成烃的贡献不同,由此提出了碳酸盐烃源岩的“三段式”生烃模式,即早期的生物大分子解聚生烃阶段、中期的干酪根热降解生烃阶段以及高演化阶段碳酸盐告包裹体有机质的大量生烃阶段.  相似文献   

15.
利用镜质体反射率(Ro)、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和伊利石结晶度(IC指数)等古温标恢复了四川盆地川西坳陷的钻井热史,对比了不同温标最高古地温的恢复结果.研究表明,研究区晚白垩世至今总体表现为冷却及抬升剥蚀的过程,地温梯度由约26℃·km-1降低至约22℃·km-1,剥蚀量约1.3~1.9km.约80 Ma以来开始抬升剥蚀,40—2.5 Ma经历了一个热平静期,第四纪存在一定的增温,地温梯度增高约5℃·km-1.三种古地温恢复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相对于镜质体反射率(Ro)和磷灰石裂变径迹(AFT)等成熟古温标,伊利石结晶度作为有机质成熟度指标和沉积岩古温标的应用处于定性分析阶段,该指标的热演化模型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碳酸盐岩基质与缝合线的生烃和排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碳酸盐岩不同组成部分有机碳和热解(Rock-Eval)的分析,探讨了其各组成部分的有机质丰度和生排烃特征.碳酸盐岩在有机质分布上具极强的非均质性,缝合线和纹泥层、泥灰岩及灰泥岩有机质丰度比较高,基质有机质丰度最低.泥灰岩或灰泥岩由于其厚度往往比较稳定,分布面积广,可作为好的生油岩.在相近的深度上,碳酸盐岩的不同组成部分基本同时生烃和排烃,缝合线排烃效率最高,其次为纹泥和泥灰岩等,基质的排烃效率最低.  相似文献   

17.
流体包裹体成分代表了古代流体的成分和性质,通过对比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包裹体气体、煤成气及现今天然气藏中气体的组分及碳同位素,探讨了初次运移、成藏过程中及成藏后的次生变化对气体组分及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气体在从煤系源岩运移到砂岩储层的初次运移过程中,气体的组分发生了明显的分馏,甲烷碳同位素比值未受明显影响;上古生界天然气在储层运移过程中发生了运移和扩散分馏;在天然气藏形成后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受各种次生作用的影响较小,天然气的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均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据显微观测和流体包裹体的激光拉曼分析结果, 在四川省开县, 金株-罗家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 含H2S气藏的碳酸盐岩储层样品中发现含元素硫、液态烃、沥青等多种形态特殊的不混溶包裹体. 根据地层岩性、埋藏史和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沥青反射率等测定结果, 气藏中H2S的成因主要是含烃储层在晚白垩世时期, 经受140~170℃的高温油裂解成气阶段, 烃类与含膏云岩层段中的CaSO4热反应生成的(TSR). 储层中大量不混溶包裹体的研究结果, 揭示了元素硫的形成是在第三纪区域抬升降温减压阶段, 含H2S的天然气储层在温度86~89℃, 压力(305~340)×105Pa的地质流体中, 部分H2S受氧化以及硫硫酸盐与烃类和H2S进一步反应的结果. 同时在此期间生成的石膏-硬石膏、方解石矿物捕获了元素硫等微粒, 形成了一批形态特殊的不混溶包裹体, 它们充分记录了储层流体的复杂情况与气藏中H2S和元素硫的成因信息.  相似文献   

19.
温度是控制烃源岩有机质生烃的主要因素,构造-热事件下的高温作用对烃源岩的增熟和生烃历程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地质分析和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磷灰石U-Th/He低温热年代学数据、火山岩年龄数据分析认为,下扬子中生代存在印支期(T_3-J_2),燕山期(J_3-K_1)构造-热事件,沉积盆地达到最高古热流的时间大约为130~110Ma.古温标镜质体反射率热史反演结果揭示句容地区最高地表古热流达到~94mW·m~(-2),泰兴地区为~78mW·m~(-2),热事件的强度由西至东减弱.基于EASY%Ro模型的生烃史正演结果揭示:寒武系烃源岩在常州地区主生气期为早二叠世晚期至晚三叠世末,在句容、泰兴地区主生气期为晚三叠世-早白垩世.由于T_3-J_(1-2)前陆盆地沉积和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热事件的双重作用,海相烃源岩有机质在早白垩世末达到最高古地温.虽然K_2-E期间在句容、泰兴和常州部分地区具有一定的沉降幅度,甚至使得部分地区海相烃源岩的埋深超过早期的埋深,但由于K_2以来大地热流降低,海相烃源层地层温度却低于早期的地温,有机质未能普遍进一步增熟生烃,即这些地区不存在大面积的二次生烃.  相似文献   

20.
莺歌海盆地底辟带热流体输导系统及其成因机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莺歌海盆地底辟带热流体输导系统以垂向断裂和裂隙系统为主 .根据断裂和裂隙系统形成机制及其赋存特征 ,划分为三种类型 ,即弥散型层内流体压裂、穿刺型断裂、拱张型断裂 .这些断裂和裂隙系统的发育不仅影响到盆地温度场和压力场的变化 ,而且还影响到超压体系中烃类气体的运移 ,它构成烃类气体垂向输导的主要通道 .超压流体囊幕式突破使得这些断裂和裂隙系统呈幕式开启和封闭 ,从而构成了莺歌海盆地多源混合、多期运聚的天然气成藏模式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