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磁场"日变化"是地球变化磁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物理学地磁观测中的基本规律之一.起源于太阳辐射在电离层中产生的电流体系的影响,其中静日变化的规律性最强,它包含着空间和地球内部各种电磁过程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山东省地磁FHD观测的基本情况,选取各台2011—2015年的观测数据,从资料的连续性、完整性,仪器背景噪声,相对差值,数据变化形态及主要干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各台地磁FHD观测资料保持了较高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数据能满足分析预报的使用要求;仪器背景噪声良好,整体在全国省级地磁台网中处于中上水准;通过多台相对差值检测发现我省地磁FHD数据总体拟合程度较好,一致性较高,数据可靠,可为地震预测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数据变化方面,地磁静日变化平缓,曲线平滑,呈比较规则的"双峰一谷"形态,波谷时间点相对比较固定,不同季节的地磁总场F数据变化幅度存在差异;地磁扰日,特别是磁暴发生时,地磁各分量出现明显突跳,多为无规则变化形态。日常观测中,主要受到高压直流输电、信号线长度过长和交流电线路并行及人为等干扰。  相似文献   

3.
基于数字地磁资料的滤波幅相法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畸变异常的周期特征, 应用FHD磁力仪分钟值观测资料, 通过富氏拟合滤出1~3 h的日变化,突出垂直分量日变化中的畸变变化, 直接获取了幅相法异常。 新方法只需单台的垂直分量分钟值观测资料, 克服了原有幅相法需要参考台资料的缺陷, 方便了异常提取, 拓展了数字地磁观测资料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地磁日变化异常与强震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强震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异常主要表现在幅度与相位上的变化 .本文利用中国地磁台网多年观测资料 ,研究了 2 0 0 1年 1 1月 1 4日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2 0 0 3年 2月 2 4日巴楚 伽师 6.8级地震和 1 989年 9月 2 2日小金 6.6级等 3 0多次 6.6级以上强震前 ,地磁垂直分量日变极小值出现的时间 (低点时间 )在空间分布上的异常特征 ,即低点位移现象 .这种少见的异常现象与强震发生有较好的相关性 .发震日期为异常日后的第 2 7天或 41天的前后 4天 ,强震发生地区在低点位移突变分界线附近 .此外 ,还研究了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和巴楚 伽师 6.8级地震临震前 ,震中周围出现的地磁日变幅异常现象 .  相似文献   

5.
地磁日变幅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13个全国Ⅰ类基准地磁台和3个Ⅱ类地磁台的《地磁观测报告》,通过对偏角、水平和垂直三分量日变幅值求季平均、年平均以及年滑动平均,再用各种均值点图,从而发现,(1)三分量日变幅皆有以一年为周期的季节变化和以约11年为周期的太阳黑子周变化;(2)三分量日变幅随地磁纬度的变化存在区域性,在区域内日变幅值与地磁纬度有明显的线性关系。此外,本文还对分析结果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强震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异常主要表现在幅度与相位上的变化.本文利用中国地磁台网多年观测资料,研究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2003年2月24日巴楚-伽师6.8级地震和1989年9月22日小金6.6级等30多次6.6级以上强震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极小值出现的时间(低点时间)在空间分布上的异常特征,即低点位移现象. 这种少见的异常现象与强震发生有较好的相关性. 发震日期为异常日后的第27天或41天的前后4天,强震发生地区在低点位移突变分界线附近. 此外,还研究了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和巴楚-伽师6.8级地震临震前, 震中周围出现的地磁日变幅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7.
中美地磁总强度日变化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京津地区13个台站、滇西地区3个台站以及美国加州6个台站的地磁总强度观测资料,分析比较了这些台站的地磁总强度日变化及其频谱.结果表明,地磁总强度日变化的形态、日变幅与频谱,在100-200km 的局部范围内基本相同,在500km 大范围则不同.在25-40纬度范围内,地磁总强度日变幅的纬度因子约为1-2nT/度.   相似文献   

8.
利用新建中山站高频雷达2010年4月到2011年2月的观测数据,研究了中山站高频雷达回波的日变化特征以及地磁活动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中山站高频雷达回波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且受地磁活动影响较大. 雷达回波发生率的峰值在地磁活动较小时处于日侧;随着地磁活动的增强,峰值减小并向夜侧移动. 另外,平均多普勒视线速度具有明显的昼夜分布,夜侧主要为正向速度,即朝向雷达,日侧主要为负向速度,即远离雷达;随着地磁活动的增强,平均回波强度和平均多普勒视线速度的峰值都会增加,而多普勒谱宽则会减小.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太原基准地震台数字化仪器及地磁资料作一准确评价,利用太原基准地震台地磁相对和绝对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收集兰州、乾陵、红山地磁台的地磁资料作为参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太原基准地震台相对观测仪器M15、GM4运行稳定,能够真实记录场源的变化,绝对观测仪MingeoDIM优于CTM-DI。同时存在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和存在背影噪声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前的地磁场日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来很多学者报道强地震前地磁日变化异常现象.本文利用地面地磁观测台站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ML=8地震前约37天的地磁场的日变化特征,探讨了地震前地下电磁感应磁场的相对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在地震之前,成都台(CDP)观测到地磁日变化的形态与其他台站相似,未见与地震相关变化;2)CDP的Z/H高于周边台站,在4月20日Z/H出现一个最大峰值(2.5);3)以4月20日为分界点,成都CDP台站的Z/H与恩施ENS台的Z/H的比值RCDP/ENS先增加后降低,周期越短变化趋势越明显.这些结果间接反映了震前CDP台地球内部电导率的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11.
地磁低点位移线两侧异常变化的反相位现象及其解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通过部分震例研究发现,在地磁低点位移异常日及附近,分布于低点位移线两侧的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畸变异常部分具有反相位变化特征,而水平分量无类似的现象.作者依据Biot-Savart定律推测,在低点位移异常期间,在低点位移线下方有一引起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畸变的电流通过,且该电流为线状分布,或仅在垂直面内有分布,埋深一般认为几十千米.作者同时分析认为,当这种电流的分布形成闭合圈或有东西分量时,地磁基本场对其产生的作用力对地震的发生可能有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长春台1989年地磁观测报告审校、修改过程中,根据地磁日变化在相当范围近似一致性的特点,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作相邻两台观测数据的相关分析,检查并修改了该报告存在的许多内在质量问题,同时对某些缺记或仪器工作不正常时段作了修改或补图。  相似文献   

13.
地磁Z分量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昌黎、红山等台站的地磁Z分量日变资料,分析了磁静日幅度、磁扰日幅度和磁静日低点时间的年变化与长期变化,结果年变化和长期变化都非常明显。磁静日幅度的长期变化量可达14~15nT;磁静日低点时间的年变化,提前区与滞后区低点时间最大可相差42min。而低点时间的长期变幅度化幅度一般50min左右,且长期变化量由西向东有逐渐减小趋势,最大与最小两台时差可达21min。长期变幅最小的2个台为文安和昌黎,可能与海水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磁观测台网台站配备多种高精度连续观测仪器,获得大量数字化观测数据。为有效监控仪器运行状态、台站观测环境及观测数据质量,地磁观测台网引入多个数据评价指标,参考背景噪声即为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分析该指标在国际地磁静、扰日以及不同时间段的分布特征,评估其有效性,并利用观测数据验证其合理性。该指标可有效监控数据质量,及时反映地磁台观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作为评估地磁观测台网对地磁场活动最小分辨能力的指标,尚蕴藏其他变化特征。参考背景噪声指标在数据质量监控和数据分析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北6.2级地震前后地磁Z分量的日变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解用明 《华北地震科学》1998,16(3):62-66,74
利用河北省及邻省、市共17个地磁台相对观测Z分量资料,总结分析了张北6.2级地震前后的日变化。认为,一次较强地震前可能有多次异常出现,日变反向可作为中短期异常,而后出现的日变低点位移,当分界线连续在某区出现,地震可能进入短临阶段。日变反向的极值区附近和低点位移连续汇集地区可能是未来震中。对于震前出现的多次异常进行追踪预报,可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高祥真 《内陆地震》1990,4(4):374-379
根据乌鲁木齐地磁台所编的1989年《地磁观测报告》,采用地磁静日场的水平分量(H)和垂直分量(Z)资料,选用其特征量——日变幅和相位,对乌鲁木齐地区地磁静日场S_q的变化特征进行初步统计分析表明,该工作对于进一步认识和研究乌鲁木齐地区地磁静日场的变化规律,为利用地磁预报地震提供背景值资料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佘山台地磁场太阳日和太阴日变化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 Chapman 方法分析佘山地磁台1960—1978年的磁偏角、水平和垂直分量的时均值资料,确定出每一分量的太阳日变化 S 和太阴日变化 L。资料首先作为整体分析,然后按季和日再分析。并与其它地磁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黄颂  李军辉  姚丽  姜楚峰 《中国地震》2021,37(4):780-788
地磁低点位移法是20世纪提出的地震短临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研究每日中国大陆地磁低点时间变化特征,给出地震短临预测意见,但不足之处是其仅研究了地磁日变化畸变的时间特征,未研究畸变幅度,因此虚报率高。本文通过分析低点位移线两侧台站地磁日变化的相关性,研究了地磁低点位移异常畸变幅度与地震的关系,并统计了2008—2018年出现的162次低点位移异常的地震预测对应率。结果显示,加入本文给出的相关方法异常判据后,地磁低点位移法报对率自39%增至56%,表明相比仅使用传统的低点位移法,基于日变化相关的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分析方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19.
深地实验室具有电磁干扰小的“超净”地磁观测优势,已成为地磁观测的新平台和研究热点.为了评估淮南深地实验室地磁环境、认识地磁总场时变特征及地下与地面耦合性,我们于2022年在地下巷道(-848 m)和地表(+22 m)同步实施了地磁总场长期连续观测,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功率谱、小波谱、地磁总场变化特征的分析及与附近的蒙城地磁台比对.研究结果表明:(1)地下无(或弱)磁干扰点位的地磁环境较优越,与蒙城地磁台相媲美,适用于地磁场变化的高精度、长期连续观测;(2)地下地磁观测可有效过滤地表上由工业与人类活动等的电磁干扰,其记录的地磁总场变化与蒙城地磁台具有较好的耦合性;(3)地下磁测可清晰记录地磁总场的平静变化、不同周期磁暴、地磁脉冲等丰富的时变信息,可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提供地磁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地磁日变化记录准确度标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定量考察地磁相对记录仪器记录到的地磁日变化的准确程度,对我国地磁台网中7个地磁台站2009年度的日变化准确度标定基线值数据的精度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并选取成都、喀什2个台站2009年、2010年的数据,研究标定基线值随地磁日变化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整个观测时段,D、H、Z三分量基线值的变化幅度及测量误差很小,在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