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为了实现防震减灾十年目标,切实做好地震应急工作,199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件》(以下简称《条例》)。文章宣传了贯彻《条例》的意义和目的,并从制定防灾预案,强化政府防震减灾职能作用;加强震情应急研究,做好防震救灾基础工作;加强地震应急宣传,提高社会防震减灾意识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山东枣庄市地震办公室在贯彻《条例》时所做的实际工作和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2.
汤泉 《地震学刊》1999,(B02):7-11
提出要从五个方面加强江苏省的防震减灾工作,(1)要从政治的高度,全局的角度认识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2)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好《防震减灾法》和《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3)要继续强化地震监测预报为震灾综合防御工作。(4)要努力推进“九五”重点项目实施,认真编制防震减灾“十五”计划,(5)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地震队伍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3.
娄霓 《地震工程学报》2005,27(4):364-366
0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以下简称《防震减灾法》)赋予了地震部门依法行政的社会管理职能。中国地震局制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发布后,各省和省会城市都相继出台了地方性法规。云南省人大、政府相继制定的《云南省防震减灾条例》(政府令),进一步明确了执法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第 9届人大常委会第 30次会议通过修订的《山西省防震减灾条例》(下称《条例》)已经公布 ,于 2 0 0 2年 9月 1日起实施。这是山西省一部重要的地方性法规 ,它的发布标志着山西省防震减灾的法制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1996年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山西省防震减灾暂行条  相似文献   

5.
佟树海 《高原地震》2007,19(2):76-77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于1998年3月1日施行以后,我国又相继颁布了《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地震预报管理条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等四个条例。中国地震局先后颁布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管理办法》、《地震行政执法规定》等七个规章,内蒙古自治区相应颁布了《内蒙古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等相关政府规章。  相似文献   

6.
黄占伟 《高原地震》2007,19(1):53-55
0 前言 2006年,固原市防震减灾工作,特别是地震应急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自治区地震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地震应急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关系的角度,结合《黑龙江省防震减灾条例》修订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对黑龙江省防震减灾地方立法的定位与发展进行了分析探讨,为黑龙江省防震减灾法制建设完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全面部署青海省防震减灾工作,1998年2月16日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在西宁召开。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白玛、省人大副主任宋彭生、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岳明生莅临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参加会议的还有省有关部门。各州、地(市)政府、地震部门的领导和代表以及省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联络员。会议认真总结了1997年全省防震减灾工作,根据《防震减灾法》的颁布实施,对1998年全省防震减灾工作及《防震减灾法》的宣传、学习、贯彻落实做了全面的布署和安排;对上一年度全省防震减灾工…  相似文献   

9.
引 言制订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和要求的,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和应急工作的重要举措。在制订、修改与完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工作中,北京市政府发挥了强有力的领导作用,动员了全社会的力量来完成这项工作,其中有很多启示和可以铭记的地方,现将主要情况综述如下。1 高度重视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1995年国务院颁布的《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明确提出,县以上人民政府要制订相应的地震应急预案。事实上,早在1991年上半年,北京市政府在其他省市的影…  相似文献   

10.
<正>《内陆地震》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主办,《内陆地震》编辑部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震学术性刊物。本刊遵循党的新闻出版方针政策,为地震科研和防震减灾工作取得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前地下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汶川地震前地下水位中短期异常信息比较不明显这一问题,选取受地震影响严重的川、滇、陕、甘及渝等5个省市为研究范围,依据加卸载响应比理论,采用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对地下水位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前中短期时间内,地下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存在着明显的异常现象,异常时间相对集中在震前半年左右或1~2个月,且随着地震孕育活动的增强,异常井的空间分布也逐渐由四周向龙门山断裂带附近靠拢,尤其在震前1~2个月时间内,震源区异常井数量明显多于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12.
充分认识四川防震减灾工作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找准切入点,努力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做贡献;培育生长点,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服务,促进四川防震减灾事业和地震工作的发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为服务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十五”期间,四川强震台网将达到211个子台的规模。若仅按强震观测最基本的技术目标,用足够长的时间收集足够多的强震记录为抗震设计理论服务,显然未能尽其投资潜力。为此,我们将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固化在该所GDQJ-1A数字强震仪内的烈度模式识别算法提取到台网中心计算机的后台,使“十五”建设采用的所有强震仪均“升级”成为可以现场测定地震烈度的设备。本文以2005年1月5日马尔康日部5.0级地震为例,展开强震台网的烈度测定和震灾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14.
清理了2000年以来四川省年度会商报告中涉及的水位、水温观测的异常资料及运用这些异常资料进行年度地震趋势预测的情况,分析了运用单学科观测数据进行地震趋势预测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历年来比较可信的分析方法及准确预测和虚报的原因,提出了利用水位、水温观测数据在地震分析预报工作方面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宜宾北4.7级地震震中及附近地区地震地质、地震活动背景、区域地震活动性、水位资料的分析,表明宜宾北4.7级地震震前经历了区域地震活跃至平静、再发震的过程,其部分地震学参数存在异常,川12井水位也出现较大异常,并对宜宾北所处的华蓥山断裂带上的中强震与川滇交界附近地区南北地震带上的强震存在较高的对应关系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华蓥山断裂带上中强地震活动对川滇交界地区南北地震带上强震的发生存在中短期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四川及其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和现代构造运动特征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尔林 《地震学报》1981,3(3):231-241
本文主要根据1933——1978年间76次四川地震(M5)的 P 波初动解结果, 讨论了四川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分区特征及其与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和板块构造的关系, 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地震宏观考察的资料讨论了四川主要断裂带现代构造运动的性质.最后指出, 若用藏(西藏)——青(青海)——川(四川)块体向南东东转南东-南南东方向运动可以相当满意地解释四川乃至我国西部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和现代构造运动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对永胜6级地震的预报及依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1年10月27日在云南永胜发生6.0级地震,震前四川省地震局有较准确的中期和短临预报,加强了川滇交界地区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并且向四川省政府作了汇报,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经验性地震预报重视川滇菱形地块西界断裂带动态活动图像的分析,尤其对历史强震破裂空段附近出现的中小震活动带或新活跃区段的研究;同时,重视4级前震群、川滇交界地区地下水位、水温、形变观测异常的跟踪分析和震情预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四川地震台网2009~2014年的编目报告为基础,选择定位精度为1且记录台站数大于30的地震,筛选去除其中因定位深度误差或者空隙角偏大而造成的异常结果,验证了数据的合理性和稳定性;优选出47个地震,对其重新判读,结合折合走时调整以及Hyposat批处理方法,得到了适应四川地区地震的平均速度模型;并利用人工爆破事件、PTD方法的地震定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使用不同模型时的结果差异。  相似文献   

19.
王晓波  鲁恒  刘雪梅  杨正丽  项霞  蔡诗响 《地震研究》2019,42(2):273-279,I0003
滑坡是最为常见的地震次生灾害之一,对其进行有效监测一直都是业界研究的热点。基于此,提出了一种高分遥感影像地震滑坡信息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将SHALSTAB模型与面向对象影像分析相结合,首先对遥感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并根据稳定性模型赋权,然后根据深度学习机制对滑坡对象进行检测,最后对检测结果进行过滤,并将该方法应用于2013年芦山地震滑坡检测,与目视解译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检测高分遥感影像上滑坡,滑坡检测正确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20.
清理了汶川8.0级地震前四川省地震局收到的每周、月度各单位或个人上报的各类异常资料.这些宏观异常现象主要包括居民生活用井水质变化、泉水变化,气象、动、植物异常现象等.2002~2003年宏观异常现象集中分布在凉山州,多数沿安宁河-则木河构造带以及川滇交界西侧分布;2004~2008年5月宏观异常现象散布在龙门山、龙泉山、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构造带以及川滇交界地区.四川地区宏观异常项数在2002年4~6月,2003年6~8月间为最为集中出现的两个时段,之后零星出现.对震前龙门山构造带附近出现的宏观现象进行分析后,我们看不出与地震间的必然联系,难以作为预测未来大地震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