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4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攀枝花市地质背景和地震台站概况,对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遭受干扰、破坏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的方法措施。阐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地震监测之间的关系,对新时期如何做好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李超  周大为  吕坚  许志山 《山西地震》2013,(1):38-39,44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工程建设活动对地震观测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越来越大,同时,地震监测设备和光缆等也经常面临被盗的风险。文章统计了近年来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遭受破坏的显著事件,分析其破坏原因,探讨解决方法,以进一步做好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地震台站监测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地震监测工作质量,因此,依法保护地震台站观测环境和监测设施意义重大。通过对近年来省内几起典型的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破坏事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探讨解决办法,为进一步做好地震观测环境和监测设施的保护工作提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长周期地震观测的理论和我国763长周期台网的观测实践,分析了长周期观测中的环境干扰。认为长周期观测对环境干扰(主要指温、湿度)敏感,但影响长周期仪器正常工作的关键是潮湿,尤其是记录室的潮湿。文章以763台网优秀台站的观测实践为例,认为只要掌握了环境干扰的规律,在防潮问题上采取有效措施,长周期地震观测是完全可以做到仪器工作稳定,管理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5.
对南京的地震构造背景、地震监测台站概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后,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南京市地震台站观测环境遭到破坏的典型案例,以及所开展的具体观测环境保护工作,明确了城市化进程中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的关键,并就新时期如何做好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工作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地震监测中心台的建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地震观测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干扰,许多地震台站选择了新的台址;而伴随着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加密观测也需要建立一些新的地震台站。主要介绍了新建的山东省地震监测中心台的台址情况、观测环境、地磁房的设计及建设、玄武岩纤维筋混凝土结构和玻璃钢罐体的应用、及其他基础设施,对部分建设中的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处理,并探讨了新台址建设的可行性,为其他地震台站的搬迁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地震观测环境定量评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震观测环境定性评估不能适应客观需要的情况,对地震观测环境定量评估的概念、依据、方法、指标体系建立方案等进行初步研究,得出:地震观测环境定量评估比定性评估更有利于台网优化等重大决策、地震观测环境行政执法和维权,但不能完全取代定性评估;地震观测环境定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依据《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等规范性文件;在制定评估指标体系时,应以观测实践和科学实验衡量各类干扰源对观测的影响范围和幅度为前提;深入研究地震观测环境定量评估和开展试点工作,将对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南京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与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的矛盾逐步显现。目前,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工作通常是事后执法,并以台站的搬迁为结果。依托防震减灾相关法律法规,开展了南京市地震观测环境专项规划保护工作,探讨从源头上进一步做好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攀枝花红格地震台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案例介绍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震台站观测环境受到的威胁日益严重。本文介绍了2005年2月进行攀枝花红格地震台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以及所形成的“同生存、共发展”的良好局面及其影响。认为,要做好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工作,一要切实提高职工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意识,二要加强对社会的宣传,三要依法保护地震观测环境,四要做好协商沟通工作找好切入点,五要积极寻求各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种植业、养殖业的大面积兴起,城市急剧膨胀,特别是乡镇的城市化扩张与发展,使已连续观测多年的地震观测受到较大干扰.电阻率观测由于测区保护范围大(一般需要几平方公里,甚至几十平方公里)是各手段中观测环境变化影响最大的手段之一,目前浅层电阻率观测中大部分的台站由于测区较大,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有的甚至遭到了破坏,寻求一种降低干扰因素的观测系统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各类应用服务的不断深化,对地震数据服务的可视化和便捷性需求提出更高要求,而当前数据服务多依赖于电脑环境,直观性与通用性有所欠缺。利用天地图、Highcharts等先进技术,构建基于Android的地震科学数据可视化综合服务平台。通过丰富、直观的表现形式,向公众展示河南省区域内地震监测台站分布与概况、地震目录及测震波形等信息,提供观测数据查询下载、可视化动态浏览,同时具备震情速递、地震科普宣传功能。利用该平台将建立触手可及、高效便捷的地震科学数据传输渠道,大幅度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地震科学数据的可读性与普及性,实现数据服务与防震减灾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洛阳地震台依法保护地震观测环境的实践,认为这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重要工作,需要建立一支地震观测和法律相结合的专业队伍,提出了保护工作要坚持的5项原则。保护工作,一方面要提高地震监测设施的抗干扰能力,另一方面,要敢于执法、善于执法,发挥政府机关对保护工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雷电灾害是气象自然灾害的一个组成部分。地震前兆台站的防雷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然而防雷技术目前在国际上尚未过关。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该文作者及其同事认为,综合治理是地震前兆台站防雷保护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震科技进步的回顾与展望(一)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陈章立 《中国地震》2001,17(3):231-245
本文对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地震科技发展所经历的艰辛历程和所取得的长足进步作了简要回顾。阐明了如下3点:(1)全社会对减轻地震灾害及减轻地震对社会经济生活影响的强烈要求是推动我国地震科技发展的强劲动力;(2)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更好的保障是推动我国地震科技发展的根本目的;(3)坚持地震监测等技术系统建设与地震科学研究的辩证统一,并处理好任务性、科学性、可行性之间的关系是推动我国地震科技进步性质遵循的重要原则。地震预报预防工作所取得的某些成功和所遭受的许多挫折不断加深了人们对地震的发生条件和孕育发生过程复杂性的认识,促进了地震监测等技术系统的改造与现代化建设和地震科学研究的深入。尤其是20世纪最后5年,地震监测等技术系统的改造和现代化建设使地震预报预防研究与实践的技术支撑得到较明显的改善,既突出重点,又广泛探索的地震科学研究,使人们对我国大陆地震的发生条件和孕育发生过程,以及震害特征与机理研究等取得一些新的重要认识。所取得的长足进步不仅使防震减灾工作实效得以明显提高,而且为加速新世纪,首先是“十五”期间我国地震科技的进步进一步奠定了基础。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阐明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地震科技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应重点加强的10个方面的工作,即地震观测台网的数字化改造与建设;地震前兆观测台网的改造与建设;强地震动观测台网的建设;地震实验室的建设;地震信息和应急指挥与紧急救援技术系统的建设;地震短临预报的研究;地震中长期预报的研究;地震动衰减和震害机理与震害控制的研究;城市地震活动断层探测与震害预测的研究;地震科学和地球科学有关领域的基础研究。期望通过这些努力使我国地震科技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地震预报预防的理论、技术、方法显著改进,防震减灾工作实效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防震减灾宣传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介绍了防震减灾宣传的意义,以山西晋城市防震减灾宣传的现状为例,提出了实现防震减灾宣传跨越的几种对策.  相似文献   

16.
保护地震监测环境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地震观测环境受到的干扰越来越严重。本文阐述了山东地区地震监测环境的现状,引述了山东省在经济建设中地震监测环境受到影响和破坏的实例,分析了产生的原因,结合山东省地震监测环境保护的实例探讨依法保护的意义,通过郯城地震台等监测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认识到法律、法规是地震监测环境得到保护的重要保障;阐述了依靠当地政府及其管理部门共同做好地震监测环境保护工作的必要性,并认为,应从加强县级地震机构建设及合理规划地震监测台网等方面入手,加强对地震监测环境的保护。进而提出了实现经济建设发展和保护地震监测环境矛盾统一的构想。地震台站工作人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运用,担负起地震台站监测环境保护的任务。同时,针对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工作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建国以来我国城市防震减灾工作历经数次调整,形成了符合当前实际的工作思路.本文阐述了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并针对我国城市防震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若干工作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马永  李宁  徐学恭  毕金孟 《地震学报》2021,43(5):595-604
利用天津市徐庄子地震台的电磁观测数据,针对台站周边观测区域内近年来出现的风电和光伏发电设施,通过野外试验测量,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了不同观测环境中电磁观测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形态,分别总结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的建设和运行状态对电磁观测环境干扰的影响特征。结果显示:风力发电机组对电磁观测环境的影响明显小于光伏发电设备,可视为一个干扰点,需规范其与观测设施的距离;若要确保光伏发电设备不影响电磁观测,需要将每个系统视为一个整体,并使二者保持足够大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