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5年3月14日在安徽阜阳地区发生了M_S4.3地震,随后发生3月23日M_s3.6余震.主震造成2人死亡13人受伤.房屋倒塌155间,受损1万多间.主震震级不大,而造成的灾害巨大.本文使用CAP方法反演了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结果显示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深度一致.主震的机制解节面Ⅰ走向110°,倾角75°,滑动角—10°;节面Ⅱ走向202°,倾角80°,滑动角—164°;矩震级M_w4.3,余震矩震级M_w3.7,反演最佳深度均为3 km.最佳深度时波形拟合相关系数较高,表明反演结果是可靠的.使用sPn和sPL深度震相进一步分析了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结果显示,选取的7个台站的sPn震相与Pn震相的平均到时差为1 s,对应的震源深度为3 km.震中距为36 km的利辛台的sPL震相与Pg震相到时差约为1.1 s,对应震源深度约3~4 km之间.两种深度震相分析的震源深度与CAP方法的结果一致,表明本文给出的阜阳地震震源深度为3 km左右基本是可靠的.本次地震造成较大灾害的原因很可能与地震震源较浅有关.阜阳地区地壳结构相对稳定,地质构造演化形成3 km厚的沉积层,本次地震可能是区域应力作用下发生在沉积层里的一次地震.  相似文献   

2.
选取广西、广东和湖南区域测震台网中的14个宽频带数字台站记录的地震波形数据,采用CAP方法计算2016年7月31日广西苍梧M_S5.4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最佳震源深度,反演结果显示: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Ⅰ走向340°,倾角19°,滑动角-18°;节面Ⅱ,走向82°,倾角76.5°,滑动角137.6°,矩震级为M_w4.9,最优深度解为9.2 km,与CENC结果基本一致。从宽频带地震记录波形上寻找Pn和s Pn震相并且利用其震相到时差测定震源深度为10.1 km,与CAP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地震波反演的地震震源深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利用CAP方法反演得到了2011年2月23日迭部MS4.0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然后利用深度震相sPg和参考震相Pg对震源深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迭部4.0级地震的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Ⅰ,走向110°、倾角57°、滑动角23°,表现为带少量逆冲分量的走滑型地震,震源深度为7 km。通过合作台上理论地震图与实际观测记录的比较,确认了震源深度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冉慧敏  张志斌  赵庆 《中国地震》2014,30(3):432-441
利用CAP方法反演了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Ms6.6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反演得到Ms6.6地震节面Ⅰ的参数为:走向299°,倾角68°,滑动角164°;节面Ⅱ的参数为:走向35°,倾角75°,滑动角23°;P轴方位角166°,倾角5°,T轴方位角258°,倾角26°;矩震级Mw为6.3;矩心深度为21km.此次地震序列破裂优势方向为NWW,倾角以60°~90°为主,滑动角以±180°±30°为主;P轴方位的优势取向为近NS向,T轴优势取向为近EW向.初步分析表明,主震节面Ⅰ为发震断层,是走向为NWW、近乎直立的左旋走滑断层.此次6.6级地震震源断错性质和主压应力方向以及序列P轴优势方位与震源区周围构造应力场特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用CAP方法研究安庆4.8级地震震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CAP方法反演了2011年1月19日安庆Ms4.8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演得到震级Mw =4.1,节面I走向角16°、倾角74°、滑移角120°;节面Ⅱ走向131°,倾角33°,滑移角30°;震源深度为3km.两个节面的走向与震中附近的宿松-枞阳断裂的走向相差较大,加之前人的地质考察结果显示,该断裂晚第四纪以来地震活动性较弱,故认为宿松-枞阳断裂是安庆Ms 4.8地震发震构造的可能性较小,本次地震很可能是北北东向的隐伏断层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使用河北省测震台网7个宽频带地震台记录,采用CAP方法反演2006年7月4日文安M_W 5.1地震震源机制解,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讨论发震构造。结果显示,文安5.1级地震的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Ⅰ走向215°,倾角87°,滑动角-115°;节面Ⅱ走向118°,倾角25°,滑动角-8°,震源深度为15 km,联合地质构造确定地震断层面为隐伏的NE向断裂带,为正断层兼走滑断层,与其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基于江苏、安徽、山东和浙江等省区域台网共19个宽频带数字台站的地震波形,采用HypoDD双差定位方法确定了2012年7月20日江苏高邮—宝应MS4.9级地震震中位置,再利用时间域矩张量反演法TDMT_INV获得了其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反演结果显示: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Ⅰ走向290°,倾角88°,滑动角-21°;节面Ⅱ走向21°,倾角69°,滑动角-177°,地震矩震级为MW4.95,震源深度约为7~9km.利用滑动时窗相关法提取sPn震相测定震源深度为8.95km,两者一致性较好.随后不同地壳模型和不同震中定位误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试验揭示了反演结果具有稳定性.通过以下几种分析:1与利用CAP(Cut and Paste)矩张量反演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2P波初动投影;3正反演试验探求反演结果不稳定的影响因素等方法,验证了反演结果的可靠性.综合本文研究成果、震后科学考察结果(包括重力测量和地震烈度分布图)及现有的地质构造资料,推测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杨汊仓—桑树头断裂,节面Ⅱ为断层面,是一个右旋走滑兼有少量正断层性质的错动.  相似文献   

8.
2012年11月20日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与兴庆区交界处发生MS4.6地震,为了更好地了解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首先采用Hypo2000绝对定位方法得到该地震的震中位置及余震分布;然后采用CAP方法反演了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 反演结果表明,永宁MS4.6地震是一个带有少量逆冲分量的右旋走滑地震.该地震矩震级为MW4.3,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Ⅰ走向11°,倾角74°,滑动角171°;节面Ⅱ走向103°,倾角81°,滑动角16°.最佳震源深度为8km左右.从该地震震中和震源机制解以及震源深度剖面分布来看,这次地震很可能发生在银川隐伏主断层西侧的次级断层上.   相似文献   

9.
北京时间2016年7月31日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发生M_S 5.4地震,基于海南地震台网数字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此次M_S 5.4地震震源深度较浅,最佳深度为5.1 km,其中节面Ⅰ参数为:走向340°,倾角37°,滑动角-18°;节面Ⅱ参数为:走向85°,倾角79°,滑动角-125°。初步推断苍梧M_S 5.4地震破裂面运动以走滑为主,兼有正断性质,反演参数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0.
综合利用了2011年2月23日迭部M_s4.0地震的近震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了该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结合深度震相sPL对震源深度进行了精确确定。结果表明:迭部4.0级地震是一次走滑兼逆冲型地震;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Ⅰ走向110°、倾角57°,滑动角23°;发震构造可能为光盖山-迭山北麓断裂;震源深度为7 km。  相似文献   

11.
掀斜块体滑脱深度的几何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建军 《地震地质》1991,13(4):377-383
本文从几何学的角度,根据掀斜块体长度、掀斜角、脊的隆起量和边界断层倾角等几何要素,推导出了计算掀斜块体滑脱深度的表达式。结果表明,旋转平面状正断层围限块体的滑脱深度与脆韧性转换带上顶面深度一致,为10—15公里;铲形正断层围限块体的滑脱深度达到或超过脆韧性转换带深度,为20—30公里  相似文献   

12.
利用sPL震相确定海南儋州2.6级地震震源深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海南测震台网记录的2014年7月28日海南儋州2.6级地震波形数据进行预处理,发现松林岭(SLL)地震台记录到sPL震相,运用频率—波速(F—K)方法,合成在不同震源深度模型下的理论波形。通过该台记录的实际波形和理论波形拟合对比,确定海南儋州2.6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4 km。  相似文献   

13.
2008年6月10日14时5分,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发生M5.2地震,该地震处于大兴安岭梯度带北段,是内蒙古东北部地区近年来发生的最大地震。基于内蒙古地震台网观测资料,使用TDMT方法、CAP方法、PTD方法和sPn-Pn等方法测定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结合已有数据资料,分析震源区域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构造应力特征,并探讨该地震的发震构造。此次地震震源深度较浅,位于上地壳,结合震源机制解结果、地震分布特征和构造背景分析认为,此次地震为右旋走滑类型,走向NNE,主压应力方向为SWW。  相似文献   

14.
With the 2008 MS6.1 Panzhihua earthquake as a case study,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focal depth of the main shock can be well constrained with two approaches: (1) using the depth phase sPL and (2) using full waveform inversion of local and teleseismic data. We also show that focal depths can be well constrained using the depth phase sPL with single broadband seismic station. Our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main shock is located at a depth of 11 km, much shallower than those from other studies, confirming that the earthquake occurs in upper crust. Aftershocks are located in the depth range of 11-16 km,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a ruptured near vertical fault whose width is about 10 km, as expected for an MS6.1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15.
2017年8月8日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M 7.0地震,随后发生一系列余震。该地震发生在川甘交界处四川一侧。国内外科研机构对主震的震源深度给出不同结果。本文采用PTD方法,采用四川省地震台网测定的震相数据,基于四川2015地壳速度模型,计算得到M 7.0主震震源深度为13 km,利用甘肃省地震台网震相数据,基于甘肃2015地壳速度模型,计算得到主震震源深度为12 km。震后流动台架设后,由近台证明PTD测定深度结果的可靠性。另外,计算M 3.0以上余震的震源深度。所有震相数据来自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编目数据库。  相似文献   

16.
张帆  韩晓明  郝美仙  李娟 《中国地震》2017,33(1):141-153
2016年5月22日17时08分,辽宁朝阳县发生M4.6地震。本文利用P波初动、TDMT、CAP等方法研究该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利用CAP、PTD、sPn-Pn等方法测定震源深度。结果表明,3种方法计算震源机制解所得结果一致,CAP、PTD、sPn-Pn等方法测定的深度结果接近。利用双差定位法对2009~2016年发生在震源区域的地震重新定位,结合模拟退火算法和高斯牛顿算法拟合得到小地震分布的走向和倾角。根据震源机制解、震源深度、小地震分布特征和震源区域的构造特征等判断,发震构造断裂走向为NEE,倾角接近垂直,主压应力方向为NNW向,震源机制为正断类型,并带有较小的左旋分量。  相似文献   

17.
Using the double-difference earthquake location algorithm, the deterministic method (PTD method) and the CAP seismic moment tensor inversion method, the paper selects the primary waveform data of 78 earthquakes recorded by the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 Array Probe Project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North South Seismic Belt", the "China Earthquake Scientific Exploration Array Data Center" of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and the Inner Mongolia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to calculate the focal depths of the mainshock and the seismic sequence of the MS5.8 Alxa Left Banner earthquake in Inner Mongoli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cal depth of the main shock is 20.6km, determined by the double-difference earthquake location method, 18.1km by the PTD method, and 19.2km by the CAP method. The focal depth of the earthquake sequence calculated by the double-difference location method is larger. The deterministic method (PTD method) and double-difference location method are the methods that fit the 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ismic source area, and the CAP method is suitable for larger earthquakes.  相似文献   

18.
运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2年7月江苏省宝应县4.9级地震序列重新精定位.精确定位结果与原始定位结果比较发现,精定位后震中位置更加集中,呈条带状分布,与现场烈度保持一定的相似性,震源深度集中于10 km与14 km附近两个区间,相比原始定位结果更加收敛.  相似文献   

19.
中国陆域磁性基底深度及其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起伏变化特征和沉积盖层的厚度变化对研究地质构造、能源和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而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与沉积盖层之间通常存在一定的磁性差异,这就为利用航磁资料研究磁性基底深度提供了地球物理条件.本文集合了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30多年来编制的中国陆域30多个盆地和地区的磁性基底深度图以及补算的部分地区磁性基底深度,经过统一坐标系、统一比例尺之后编制了1/100万比例尺的中国陆域磁性基底深度图(成图比例尺为1/250万).研究结果表明,以E105°线为界,我国西部地区沉积坳陷区盖层厚度大,集中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西藏地区;东部地区沉积坳陷区盖层厚度整体上相对较薄,主要分布在松辽盆地、二连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华北南部盆地、四川盆地、南黄海—苏北盆地等,但最厚处在四川盆地的西南部和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这些研究成果展现了我国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岩浆岩侵入岩体的深度变化特征,同时反映了沉积盖层的厚度和赋存现状,可直观了解各种类型的沉积盆地和沉积坳陷区的深度和范围,为寻找基底之上油气藏提供了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偏移问题中引入吸收边界条件,既可以消除由人工边界激发的虚假反射,从而提高剖面质量。又可以减少计算工作量.本文讨论了三维吸收边界条件方程,提出了求解具有吸收边界条件的三维波动方程偏移定解问题的分解与拟合方法。理论分析与合成记录及野外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为一有效的三维吸收边界深度偏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