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端,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会聚的地带,其内部的南迦巴瓦峰地区是喜马拉雅山东段的最高山峰,雅鲁藏布江围绕南迦巴瓦峰形成一个"几"字形的大转弯。南迦巴瓦地区东侧的雅鲁藏布江河谷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麓,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分布有茂密的热带雨林植被。该地区的阿尼桥右旋走滑断裂带是南迦巴瓦构造结的东边界断裂。利用30m分辨率的DEM数据,在Arc GIS软件平台上获得了南迦巴瓦及其周边地区的地形坡度和高程变异系数2个定量地貌参数。在地形坡度分布图上,墨脱附近的雅鲁藏布江东西两岸的山体地形为坡度30°的陡坡,在陡地形坡度的背景下,存在NE走向、断续分布的坡度为5°~25°的缓坡条带。地形高程变异系数分布图上,墨脱附近的雅鲁藏布江两岸地形为高程变异系数0. 9的高地形起伏区,在高地形起伏区的背景上,发育NE走向、断续分布的高程变异系数为0. 2~0. 9的缓地形起伏条带。通过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和探槽开挖,发现上述地貌参数异常条带处为活动断裂通过的位置。上述工作表明,地形坡度和高程变异系数2个地貌参数的定量分析有助于发现地形坡度大、植被覆盖严重、剥蚀强度大的地区的活动断层。  相似文献   

2.
杨帆  王金烁  郝明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5):1125-1131
墨脱断裂展布于南迦巴瓦构造结的东侧,晚第四纪以来活动强烈,断裂水平运动表现为左旋走滑。为了进一步研究墨脱断裂倾向滑动特征及断裂活动性差异,文章基于DEM数据提取了4对横跨断裂矩形区域内的高程数据,计算获得沿断裂发育的31个流域盆地的面积高程积分值。研究表明,墨脱断裂两侧在同一高度出现对称的4组台地面,且从低到相邻的两级台面的高度差没有出现逐步增大的趋势,表明断裂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滑动;沿断裂分布的汇水盆地具有较大的面积高程积分值(0.42~0.60之间),反映出墨脱断裂所在区域目前总体表现为强烈的构造隆升;根据汇水盆地面积高程积分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区域地壳隆升强度沿墨脱断裂由南至北具有逐渐减弱的趋势,结合断裂地貌形态,认为在强隆升区面积高程积分值对断裂活动性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定量认识畹町断裂带地貌特征及其对构造的指示意义,基于30 m的DEM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方法,提取该断裂带地形剖面、地形起伏度、坡度、水系偏转角、河流纵剖面上凹指数等参数数值,得到了畹町断裂带构造地貌的一些定量化特征,并通过这些数值特征讨论了其指示的构造意义。结果表明,研究区总体地势以畹町断裂为界东北高西南低,海拔沿断层垂直方向随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到1 500~2 000 m后趋于平稳。垂直断层方向的地形剖面反映的阶地特征与普通意义的侵蚀阶地的特征差异明显,表明畹町断裂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区域河流阶地的发育及其形态特征。断裂两侧水系分布明显不对称,沿走滑断裂水系发生系统性拐弯,且水系级别越高,其拐弯距离越长。沿畹町断裂(怒江干流)走向分布的11条水系偏转角的角度大致在45°~175°之间,多数分布在100°范围内,高于100°的有3个。畹町断裂带水系偏转角的数值特征说明水系在断层左旋走滑作用的长期影响下,汇入角发生了偏转。区域内92.31%的河流纵剖面上凹指数b1,纵剖面为凹形,反映了畹町断裂对其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对亚东-谷露构造带进行了三维地貌合成,通过对地貌面、盆地形态和地形剖面的研究,并在结合地表构造分析的基础上,以雅鲁藏布江为界将亚东-谷露构造带分为南、北二段。南段自亚东至雅鲁藏布江,地形坡度东陡西缓,总体表现为东侧断陷活动较强的特征;北段自雅鲁藏布江至谷露北,地形坡度西陡东缓,地堑主要受其西边界断裂的控制,东边界断陷活动相对较弱。构造带南段伸展规模和最大垂直位错都不亚于北段,南段和北段构造活动性相当。构造带发生多次强烈断陷作用,在盆地两侧形成不对称发育的多级层状地貌面,构造带同时具有左旋张剪性质。  相似文献   

5.
利用区域水系形态研究构造活动特征已有丰富经验,可知铁炉子—栾川—南召断裂带西段——铁炉子断裂,晚更新世以来左旋走滑速率为1.25 mm/a,而东段——栾川—南召断裂则为早—中更新世活动段,2段具有明显的活动性差异,研究二者的构造转换方式,有助于了解块体运动在该断裂带内不同段落间的平衡方式。铁炉子段在洛南盆地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断裂下盘发育的冲沟普遍流向北,呈“平行状”水系,而北支断裂下盘发育的冲沟则流向南,并在断层附近有左旋扭动迹象;卢氏盆地中部发育NE走向的沉降中心,剖面分析结果表明,该沉降中心东侧普遍高出西侧70—80 m,结合遥感影像,初步认为卢氏盆地的最新活动或已由盆地边缘向盆地内部迁移,并与铁炉子段尾端组成伸展转换区,最终导致铁炉子断裂与栾川—南召断裂的活动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青藏块体被誉为中国大陆地球动力学系统中的一把"活塞".研究涉及的青藏块体边界,主要指青藏块体东北缘的甘宁青地区(33°~42°N,93°~108°E)和块体东缘的川滇地区(22°~34°N,95°~109°E).前者在大地构造上属于青藏、新疆和华北三大亚板块交界地带,区内NWW-NW向和NEE向的大型构造边界断裂(祁连山-海原断裂、东昆仑-西秦岭断裂、阿尔金断裂)、NNW向断裂以及由这些断裂分割而成的诸多构造单元,形成了本区断隆山地和断陷盆地相间的构造格局;后者属于青藏与华南亚板块交界地带,本区NW-NNW向和近SN向的大型构造边界断裂(甘孜-玉树断裂、鲜水河断裂、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金沙江-红河断裂等),NE向的龙门山断裂、剑川-丽江-小金河断裂等,以及由这些断裂围限、分割而成的川滇菱形块体与次级构造单元,构成了本区复杂的活动构造系统.这两个构造区域的共同特点是被深大断裂交错切割、地貌反差强烈,是地壳物质最易变形和流动、构造运动极其强烈的地区.但这两个区域构造环境又有很大差异,青藏块体东北缘离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碰撞边界较远,其构造运动主要受控于印度板块北推作用产生的NE向挤压构造应力场;而川滇块体则位于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碰撞带东端阿萨姆顶点附近,其构造运动主要受控于阿萨姆顶点的NNE向楔入和沿缅甸弧的NNE向侧向挤压作用.  相似文献   

7.
日月山断裂德州段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速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月山断裂位于柴达木-祁连活动块体内部,受到东昆仑断裂和祁连-海原断裂等主边界断裂控制,形成了块体内部夹持于主边界断裂之间的次级构造。该断裂的构造位置特殊,确定其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速率可提供青藏高原东北缘向外扩展的最新活动信息。文中通过建立地貌面时间标尺,分析断错的地貌标志,获得了以下2点认识:1)晚更新世以来,日月山断裂德州段主要发育一级洪积扇面fp,三级河流阶地面T1、T2和T3。其中洪积扇fp的废弃年龄约(21.2±0.6)ka,河流阶地T2的废弃年龄约(12.4±0.11)ka;2)日月山断裂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右旋走滑速率约(2.41±0.25)mm/a,全新世以来的右旋走滑速率约(2.18±0.40)mm/a,垂直滑动速率约(0.24±0.16)mm/a。日月山断裂德州段的右旋走滑速率在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基本不变。日月山断裂并未切错大型块体的边界,而是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夹持于区域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内部的1套右旋走滑断裂中的1支。在青藏高原东北缘整体生长和扩展的过程中,右旋走滑断裂对各次级块体之间的变形协调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川滇地区活动块体划分及断裂构造现有认知,文中构建了包含块体主要边界断裂的二维有限元接触模型,利用1991—2015年长期GPS观测结果,采用"块体加载"方法模拟块体边界带现今的运动,得到了断裂滑动速率和应力分布.结合震源机制解、地震活动性等资料,对川滇地区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滑动速率分配、传递与应力转换的关联,局部区域正断型震源机制解的构造机制以及红河断裂南、北段地震活动性差异的可能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结论包括:1)东昆仑断裂带和鲜水河-小江断裂带的左旋走滑由NW向转变为近SN向,断裂强烈转折区吸收了部分走滑分量并转化为应变积累,呈高应力分布特征.2)受小江断裂左旋剪切的影响,红河断裂中南段以右旋走滑兼微弱挤压运动为主,并牵引断裂北段右旋走滑,与金沙江和德钦-中甸断裂共同构成右阶斜列右旋剪切变形带,正断型震源机制解多分布于该变形带的构造拉分区内.3)红河断裂中南段为弱压性,北段呈弱张性,更易破裂,地震活动明显强于中南段.  相似文献   

9.
墨脱断裂位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峰的东侧。在遥感信息解译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获得了墨脱断裂在中国境内的空间展布、运动性质和断错晚第四纪以来地层的证据。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内的墨脱村和地东村开挖的探槽均揭示出墨脱断裂断错了晚第四纪地层,其中墨脱村探槽地质剖面上显示出断裂最新活动具有逆冲性质,地东村探槽剖面上表现出的最新活动则为正断性质。结合断裂沿线典型的断错地貌分析,认为墨脱断裂晚第四纪以来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不同段表现出逆断或正断的倾滑分量。地东村探槽揭示断裂断错的最新地层14C年代约为(2 780±30)aBP,表明墨脱断裂全新世晚期发生过断错地表的事件。墨脱断裂的左旋走滑运动与阿萨姆构造结的向N推挤相关。  相似文献   

10.
太行山南缘断裂带新构造活动及其区域运动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岳桥  马寅生  杨农 《地震地质》2003,25(2):169-182
基于TM遥感影像的构造地貌解译和野外活动断层滑动矢量的测量和分析 ,阐述了太行山南缘断裂带第四纪左旋走滑活动的构造和地貌标志 ,反演了断裂变形的构造应力场 ,探讨了太行山南缘断裂带左旋走滑活动的区域运动学意义。研究表明 ,第四纪时期太行山南缘断裂带是一条斜张左旋走滑断裂。断层滑动矢量观测显示新近纪以来有 2期引张应力作用 :早期为NE -SW向引张 ,晚期为NNW -SSE向引张 ,这个观测结果与渭河地堑盆地的新近纪—第四纪 2期引张构造应力场一致。根据华北盆地构造资料推断 ,太行山南缘断裂带向东延伸与盆地内的泌阳 -开封 -商丘断陷带相接 ,共同构成了南华北和北华北 2个断陷区的构造边界。指出该断裂带作为南华北块体北缘 ,其新构造时期的斜张左旋走滑活动与南部秦岭断裂系左旋走滑活动一致 ,它们组成了一个宽阔的、向东撒开的、弥散型分布的左旋走滑形变带 ,调节着华南地块相对于华北地块向SEE方向的构造挤出  相似文献   

11.
2001年10月27日云南永胜发生6.0级地震,笔者先后参加了地震现场灾害损失评估和震后野外科学考察。考察表明,这次地震发生在程海断裂金沙江段上,断裂以左旋走滑活动为主。程海断裂分为8段,各段的垂直差异运动不均匀,金沙江段中更新世以来的垂直位错速率为0.4mm/a,远远低于程海断裂的垂直位错平均速率(2.0mm/a),从而使金沙江段成为断裂左旋走滑活动的构造障碍段。永胜6.0级地震之前,金沙江段处于程海断裂带上强震活动的“空段”内。程海断裂控制下的次级块体——滇西北块体与滇中块体的边界沿程海断裂作相向运动。在此运动过程中,程海断裂有全线贯通无阻的趋势,构造障碍段和强震活动的围空段有利于构造应力集中、积累,从而孕育和发生了永胜6.0级地震。苏家庄—山岗辅段垂直位错速率仅为0.3mm/a,同时也处于强震活动的围空段内,在程海断裂的贯通过程中成为新的构造障碍段,极有可能成为未来M≥6.0地震的危险地段。  相似文献   

12.
楔状旋转盆地是伴随区域块体旋转作用在走滑断裂上发育的构造盆地。根据其发育的构造部位不同,可以划分为转折型、人字型及交汇型三种基本型式。作为盆地边界的转折断裂以正断层活动为主要特征,并且其活动强度也随盆地的发育成熟而趋于减弱。但盆地边界的截直断裂在以正断层的型式形成以后却以走滑活动为主,并且通常具有更强烈的活动趋势。在盆地内部则通常发育有不同型式的伸展构造。楔状旋转盆地的发育实质上是截直断裂代替转折断裂活动的过程。根据楔状旋转盆地的演化历史类推,区城块体的旋转作用也必然在旋转块体边界断裂带的转折部位导致局部引张作用和大型截直断裂的产生,而这种截直断裂便是强震集中发生的障碍构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西巩驿—李店断裂为陇中盆地内部发育的一条活动断裂,断裂活动性的认识对评估陇中盆地内部地震危险性,以及深入理解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遥感解译和地震地质调查结果表明:(1)西巩驿—李店断裂位于陇中盆地中部,断裂长度约120 km、走向NWW、倾向NW、倾角75°~80°。(2)断裂活动的分段特征明显,断裂中部位于加里东期花岗岩隆起区,地表出露不明显,据此将断裂划分为东、西两段。(3)西段新活动现象明显,主要表现为线性陡崖、高约几米的陡坎地形、山梁和冲沟水系的左旋位错等;东段地表构造地貌人为改造严重且黄土区滑坡发育,断层断错晚第四纪的剖面出露较少,晚更新世有活动,性质为逆冲兼左旋,浅地表局部表现为视正断。(4)结合14C测年结果分析,初步认为西段存在全新世活动,且活动性质为逆冲兼左旋走滑,全新世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342 mm/a±,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左旋滑动速率最大为1.60~1.67 mm/a。(5)西段在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至少发生过两次地震事件,一次发生在(11 808~11 401) a B.P.之前;一次事件发生在(6 291~...  相似文献   

14.
应用速度和Q值成像方法以及小震精定位方法获得了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源区的深部结构和余震序列的空间分布图像。结果表明:发震断层为一隐伏断裂,走向NW,倾向SW,逆冲兼左旋走滑,在地表距临潭-宕昌断裂岷县段约20km,在深部可能与临潭-宕昌断裂交汇在一起,向南组成一条NW向的断裂带。2003年11月13日岷县MS5.2、2004年9月7日岷县-卓尼MS5.0和本次MS6.6地震的发震断层可能属同一发震断层,位于漳县南部块体的西南边缘;该块体为次级块体(三角形),近几年来块体西南边界强震活跃,其它两边平静。  相似文献   

15.
丽江-小金河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川滇菱形块体内重要的次级边界断裂。构造活动对区域河流水系的发育有重要影响,因此,定量研究水系地貌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内构造活动信息。本文采用地形坡度、地形起伏度、面积-高程积分值(HI)等地貌参数研究沿该断裂区域地貌对构造活动的响应。研究发现,断裂北侧坡度和地形起伏度较断裂南侧高,跨断裂4级流域盆地内亚流域盆地面积-高程积分值变化也指示断裂北侧流域成熟度低于断裂南侧,这反映了丽江-小金河断裂存在一定逆冲分量。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发震构造龙门山构造带的北段,即北川-南坝-林庵寺断裂的地表破裂.通过黄家坝、桂溪、平通、南坝、石坎子等地的考察和测量,显示该段地表破裂沿断裂带连续分布,走向为N45°~65°E.垂直位错与水平位错比值从西南段黄家坝的2.8:1逐渐降低到北东段南坝、石坎子的0.9:1.地表破裂特征表明,断裂以右旋走滑分量为主,并具有较高的逆冲分量.余震分布表明,青川断裂与北川-南坝-林庵寺断裂之间可能存在隐伏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17.
前人对位于青藏块体北部与阿拉善块体接触带的金塔南山断裂是否存在左旋走滑新活动一直存在争议。文中基于航空照片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地质地貌调查与填图、差分GPS测图、开挖剖面等方法,详细研究了金塔南山断裂的地质、地貌表现,分析是否存在左旋走滑的新活动特征。结果表明:金塔南山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有左旋走滑活动,地貌上表现为正、反向交替的断层陡坎、冲沟和微地貌的左旋位错、拉分盆地和挤压隆起等现象;地质剖面上表现为高倾角的断层面、倾向和性质不固定的断层面、花状构造。通过对比分析,得到金塔南山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左旋走滑速率约为(0.19±0.05)mm/a,与倾滑速率以及地表抬升速率相当,但远小于阿尔金断裂的走滑速率。综合分析认为,祁连山逆冲断裂系向NE的挤压扩展与应变分配可能是金塔南山断裂左旋走滑运动的动力学来源。  相似文献   

18.
下热尔断裂位于巴颜喀拉块体东北边界变形带即东昆仑断裂带东段与迭部-白龙江断裂2条剪切断裂之间挤压变形带内,在空间上属于“玛曲空段”范围.经野外考察及遥感资料验证,确定下热尔断裂走向为310°,长度约为20km,运动学特征表现为左旋走滑为主兼少量倾滑分量,沿断裂发育大量断错地貌,水平位移主要分布在3.5~5m,而未发现垂向断错地貌;垂直断裂走向开挖2处探槽,揭示断层切穿晚第四纪地层,被地表沼泽相泥炭层覆盖,结合相关地层年龄资料,初步得出平均水平滑动速率约为6.3mm/a.该断裂在几何学与运动学方面与东昆仑断裂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推测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属于东昆仑断裂带走滑断裂体系内的一条次级断裂或过渡性断裂.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地震是一条陆内活动逆断裂带最新活动的结果.地震震源断裂沿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发生斜滑作用和沿前山断裂发生纯逆断裂作用,断裂产状前者陡后者缓,垂直位移前者大后者小,这是一条少见的具有右旋走滑特征的挤压性质双断坡破裂,它是深部斜滑断裂在上地壳脆性域发生应变分解的结果.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分段活动和位移分布、地震波反演、余震空间分布、主震和余震震源机制解都说明这一条活动断裂带的活动机制和震源断裂破裂机制的复杂性.北西向小鱼洞左旋走滑破裂带是调节北东向破裂带中缩短量不同的破裂段之间的捩断裂,但由于震源断裂西南段经受着强烈挤压,左旋走滑的小鱼洞断裂也具有明显的挤压分量.在中央断裂这一条走滑逆冲和逆走滑性质的断裂和破裂带中出现的走滑正断裂控制的沙坝沟槽是在一个特殊的构造和地貌条件下,由震源断裂滑动和重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重力作用加大了该段破裂的正断层型垂直位移量,它不能真正代表震源断裂的最大地表垂直位移.  相似文献   

20.
高帆  韩竹军  袁仁茂  董绍鹏  郭鹏 《地震地质》2021,43(6):1412-1434
历史地震资料在研究地震活动性和评价地震危险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沿活动断裂丛集状发育的地震滑坡可为识别和复核历史地震提供重要的线索.通过遥感影像和野外地质调查发现,沿小江断裂南段至少有10个地点发育滑坡,规模大小不一,既有体积>100万立方米的大型滑坡,也有体积<10万立方米小型滑坡,但均为目前处于稳定状态的历史古滑坡.这些滑坡主要分布在地形坡度较缓的盆地及其边界地区,很可能为地震滑坡,而非由降雨诱发.滑坡后缘陡坎的角度基本集中在29°~31°之间,表明其应该为1次地震事件的结果.基于LiDAR测量建立滑坡发育段落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在生成的三维地形阴影图上清晰地揭示了滑坡体与小江断裂南段最新地表破裂带的密切关系,该断裂段最晚一次断错地表的地震事件触发了丛集状分布的滑坡.综合经验估算结果、滑坡体探槽中年代样品14C的测试结果和历史文献资料,地震滑坡的发生时间可以推断为公元1606年.对这些历史地震滑坡的认识一方面为将小江断裂南段确定为该地震的发震构造提供有力的证据;另一方面也为重新评价地震震级提供新的切入点.根据小江断裂南段地震地表破裂带的最新研究成果及经验关系式,同时结合不同震例的地质灾害强度以及人员伤亡数的对比分析,对1606年建水地震震级的复核结果表明:其震级很可能≥712级(即≥7.5级).鲜水河-小江断裂系的强烈活动和发生大地震的能力至少可一直延续到小江断裂南段.目前由GP S观测资料所证实的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物质绕东喜马拉雅构造结(EHS)的顺时针转动需要一个连续的左旋走滑断裂系统作为东部边界,文中的工作和认识可促进对该东部边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