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龚永俭  陈嵩  程立康  李越  马丽丽 《地震研究》2012,(3):406-409,442
对观测室环境和观测时间改变对水汞观测数据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详细介绍了一次水汞测值异常的核实过程,得出以下结论:(1)观测环境及观测时间的改变不会对水汞观测结果产生明显影响;(2)由于观测室内会残存汞蒸汽,应将观测室随时保持通风状态以降低观测室残存汞蒸气对水汞测值的影响;(3)要加强对试剂、观测室空气中汞含量的监测,避免外界条件变化对水汞观测结果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王3井水氡、水汞开始观测以来的资料进行了系统清理,针对近几年该井水氡观测资料出现的年动态和下降变化、水汞观测值较低的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王3井水氡观测值出现的年动态变化和水汞观测值2001年的下降与增上数字化观测项目而进行的井-排水系统的改造有关;而2004年下半年水氡、水汞观测值的下降与周良1井的开采有关。文中提出了对王3井的一些改造措施,同时提出了天津水化观测井的重新选井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聊古一井井水中汞量的测定及对比观测试验,找到了影响数据内在质量的干扰因素,提出了浓硫酸、蒸馏水是干扰因素的主要来源,进行空白样的测定是排除干扰,提高观测资料内在质量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热田区多利用自流热水井开展地震地下流体物理化学多测项综合观测,但是随着各地地热资源的开发,很多观测井已经断流或即将断流,这使地下流体观测项目大幅减少,甚至全部停测,蒙受很大损失.针对这种情况,山东聊城聊古1井先后引进与开发了人工激发自流观测技术与潜水泵变频稳流抽水观测技术,实现了原有热水自流井的稳定出水,保持原有地下水化学观测项目,并新增井水位与井水温度观测,确保该井地震监测能力.这种技术的开发,性价比很高,且大大延长了观测井的观测寿命,是值得推广与应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2002年5月,山西忻州奇村水汞观测出现短期高值异常变化,变化幅度是正常值的10倍左右。从变化时间上分析,比较好地对应了2002年9月3日太原ML50地震,但通过调查和对比观测等分析。认为此异常系仪器不稳定、试剂污染及所配试剂用的蒸馏水不符合规范要求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马村站自512井水汞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7月4日河北省文安县发生了ML5.5级地震,震前震中西南200km的石家庄马村站自512井水汞3月15日~5月15日出现了短期高值异常,6月3日出现了高值突跳异常。本文分析研究了文安地震前水汞的异常变化,以及1999年水汞观测以来的异常变化特征。分析认为,震前小马村水汞的异常变化幅度较大,异常特征明显,前兆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7.
进行每天一次定点、定时、定量人工取样观测的下关温泉水汞进行24小时整点人工加密取样观测实验,研究并讨论人工取样水汞24小时日变化与日测值的关系,为汞量异常时的人工加密观测提供预研究依据,以期更好、更充分地捕获水汞前兆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8.
武都殿沟泉是甘肃陇南地震台的流体综合测点,主要观测项目有模拟水氡、数字化气氡和数字化气汞.模拟水氡资料始于1987年,数字化气氡观测始于2001年1月,数字化气汞观测始于2007年6月.本文分析了该测点的水氡、气氡、气汞等观测资料.结果表明,水氡资料连续可靠,在一些地震前记录到明显的震前异常,特别是一些大震前与其他水氡...  相似文献   

9.
云南洱源地震台水汞于1990年1月1日正式观测.我们在地震台从事水汞观测多年,应用洱源水汞资料异常,较好预报了2003年7月21日云南大姚62级地震,2004申报得到中国地震局“三结合”课题资助,系统研究了洱源水汞自1990年观测以来15年的观测资料,分析总结了洱源水汞异常特征与中强地震的关系,洱源水汞在地震前有以下短临异常特征: 洱源水汞短临异常形态有单点突跳和多点突跳两种类型,以多点突跳为主,异常持续时间数十天.  相似文献   

10.
聊古—井水深气体的震前异常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耿杰 《地震研究》1996,19(4):357-362
本对聊古-井水溶气体在1983年荷泽5.9级地震,1991年大同5.8级地震和1992年南黄海5.3级地震前的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结合地震场,源兆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聊古-井水溶气体的某些组分(如汞,氦气,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具有良好的映震能力,氮氦比有利于突出地震异常信息,是提取震前短临异常简单可行的方法,聊古-井水溶气体的震前异常信息具有场兆和源兆的双重特征,来自源的地震异常信息具有良  相似文献   

11.
通过观测,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探讨了固原地电台测区内搭建蔬菜大棚后北东及东西测道视电阻率测值快速上升的原因,定量解释了搭建蔬菜大棚对固原地电观测的影响,并研究和总结了这种影响的机制。从而认为,2008年3月下旬固原视电阻率出现的高值变化不属于地震异常,并为今后判断引起地电测值变化的原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南京地震台电阻率NS向观测2005年4月初出现明显的转折变化,经过外线路巡查、仪器标定及对比分析后认为,该变化是地电布极区附近的东新村拆迁,自来水管网拆除引起,非背景场变化,也非地震异常.  相似文献   

13.
邱永平 《中国地震》2018,34(4):828-836
利用宁波地震台水温10年来的单测项、6年来的同层比测资料,对高精度温度计的仪器短期和长期稳定性进行分析对比。研究发现仪器长期存在漂移现象,漂移量的大小与每套仪器的系统特性有关,但随着观测时间的延续,漂移量逐渐减少,认为该现象对地震前兆观测影响不大;短期稳定性存在不明原因的阶跃和脉冲现象,但次数不多,幅度不大,如果不是并行观测,较难判别。因此,在资料分析时要考虑仪器的这些问题。有时仪器短期非常稳定,数天至20天整点值为同一测值。  相似文献   

14.
异常调研是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条例的基础环节,准确识别地震地球物理异常是地震预报科学难题之一。迪庆流体观测井是云南省地震地球物理观测台网滇西观测台之一,自2011年以来同步开展水位和水温观测。2021年9月,该井水位、水温测项同步出现快速上升变化,与2012年6月24日宁蒗MS 5.7地震发生前异常特征相似。为确证异常的地震前兆意义,基于客观性、基础性系统开展现场调研。通过观测系统工作状态和观测站环境变化调查,排除人为干扰,确证了异常的客观性。通过井水与井区周边地表水的化学成分对比检测,论证了异常的基础性,应为当前观测井附近区域深部活动的体现。结合以往震例,明确了异常具有的地震前兆意义,证明了本次异常调研的有效性。本次开展的震前异常调研和震后异常总结工作,可为该区域未来震情分析研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山西运城东郭观测井是山西省"十五"项目新建的地下流体物理观测井,于2007年10月12日进行数字观测正式产出资料。根据"十五"前兆台网《SZW-1A型数字式温度计(V2004)》安装条件要求,2007年12月25日对观测井进行了一次水温梯度测试,目的是了解该井井水温度背景值,确定水温观测部位,明确井筒中的热系统与含水层的关系,为下一步分析水温微动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营口地震台的前兆观测资料,对近几年的异常干扰情况进行分析识别,提取出典型的干扰曲线,并总结分析各种干扰可能出现的曲线变化情况,为有效的排除各种干扰,把非地震前兆异常的干扰排除,有效的减少在分析预报中的误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山丹地震台地电阻率资料发现,在2019年9月16日张掖MS 5.0地震前地电阻率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即2016年11月开始EW测道观测数据出现年变畸变异常,年变幅度几近消失,该异常持续至2018年年底。采用傅里叶滑动去年变分析发现,同段年变消失,去年变后数值出现超阈值异常;采用矩平处理方法分析发现,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观测值小于矩平拟合值,出现低值异常。研究表明,该异常可能与2019年9月16日张掖MS 5.0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18.
河北三河台数字电扰动异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13年12月17日开始,三河台数字电扰动观测的NS和EW两测道交替出现了背景值增大的高值异常,现场调查和分析表明,这种高值脉冲异常主要是受仪表厂的供电干扰所致,仪器本身的工作正常;对观测系统数据采集软件的数据存储格式进行研究后发现,如果出现缺数,可能造成两个测道的数据出现互换的现象,应尽快改进数据采集软件,把两个测道采集的数据改为两个数据文件;同时,模拟观测的对比结果表明,同时间段模拟观测未出现异常;通过更换东西向线路和电极,观测数据恢复正常。综合分析认为,三河台数字电扰动出现的高值异常是干扰造成的,并非震兆异常。  相似文献   

19.
对2002年以来的静海地震台、宝坻地震台的大地电场连续观测资料,使用地电场观测的同一测向长、短极距测值的比值法进行分析处理,计算结果显示,2006年7月4日文安ML5.5地震前大地电场观测存在明显的地震前兆,但从同期的地电场原始观测资料中无法识别出该项异常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测向长、短极距测值的比值法是一种从电场观测资料中有效识别和提取地震前兆信息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