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9年2月4日,日法决定于今年8月在静冈县御前崎近海实施“南海-海沟”共同调查计划。这一计划利用潜水艇调查生息于东海地震震源区4000米深海底的双壳贝类情况,有助于地震预报。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提供贝类营养源的地下水量和化学成分的变化尽早发现地震前兆地形变的调查。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教授小林和男等30名日法地球物理、生物、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人员将参加这次调查,并在御前崎至九州近海全长约600公里的“南海-海沟”使用法国最新式的潜水艇“鹦鹉螺”号。预定8月2日至9月5日期间以清水和御前崎港为基地,在御前崎约100公里的近海作潜入海底约4000米深的潜航15次。  相似文献   

2.
从1981年8月开始,日本科学技术厅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在距御前崎近海约150公里的远州滩,深度4000米的海底,设置了该中心研制成功的“自浮式海底地震仪”并开始观测微小地震。  相似文献   

3.
日本地震预报联络会1993年5月17日指出,作为日本东海地震预报重要指标的静冈县御前崎附近的地壳沉降已有减弱,认为“需要充分注意”。地壳沉降停止,已在御前崎附近的滨冈町水准点的测量中得到了证实。日本国土地理  相似文献   

4.
1984年元旦,日本东部就受到地震的袭击,破坏了万户迎新的欢乐气氛。日本西部也发生云仙岳和日向滩等处的地震。所幸受灾甚微。日本的灾害性地震平均每年有4.5次。1984年迄至8月可说是处于低潮。根据最新的学说和地震观测情况,当前日本的地震趋势如何呢?东海地区——御前崎发生的震群从1984年6月中旬开始,在御前崎西南近海约40公里处设置的海底地震仪捕捉到微小地震的震群活动。这是1979年设置地震仪以来的第一次。这里地处设想的东海地震震源区的西南部,距  相似文献   

5.
日本国土地理院和邮政省通讯综合研究所1992年11月16日宣布,从当月23日起,他们将在静冈县御前崎周围共同实施首次采用了甚长基线射电干涉仪(VLBI)的东海地震观测。这种精度极高的观测系统是在两个点上接收来自银河系以外的微电波并利用其到时差来测量地壳位移。据说在日本东海地震的预想震源区内检验板块的具体活动动态,这还是首次。  相似文献   

6.
美《纽约时报》1980年11月16日报道了美地震学家布雷迪和斯彭斯预报南美将发生大震的消息(本刊1981年第2期以《两名美国科学家预报秘鲁和智利1981年8月将发生大地震》为题作了译载),美国地震预报评定委员会应秘鲁政府的请求,对此进行了审议,1981年1月27日发表声明予以否决。现将该声明译载如下:  相似文献   

7.
美国《洛杉矶时报》1976年2月13日头版刊登了一则关于发现帕姆代尔隆起的消息,此后又陆续登载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报道。同年4月8日加州地震委员会正式宣布“应把帕姆代尔隆起考虑为对洛杉矶市地区公众生命与财产的一大威胁”。加之1976年地震繁多,尤其是中国唐山地震损失惨重,从而使这一正式公  相似文献   

8.
据法新社雅典1981年8月12日报道:最近,雅典的物理学家们研制出了一种能够提前七小时预报地震的仪器(但是这个仪器不能确定震中),这一成果已于8月11日向雅典报界公布。物理学家、科学院院士阿莱克索波各斯教授指出,由雅典大学物理大学助教康斯坦  相似文献   

9.
1.前言(略) 2.地震海啸业务的现状(略) 3.东海地震预报业务的现状监视东海地震预报的现场,人们已预料到在骏河湾西岸至御前崎近海的东海地区将发生大地震(M8级),这就是所谓的“东海地  相似文献   

10.
据日本《产经新闻》1981年11月19日报道,日本地震学权威、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前大阪工业大学校长佐佐宪三先生因患心脏病医治无效,于1981年11月18日在京都市北区的富田医院逝世,终年81岁。佐佐宪三先生生于爱知县一宫市,是日本地震学、特别是深源地震研究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11.
1981年8月13日内蒙丰镇发生5.8级地震,这是三年来北京及其邻区三百公里范围内较大的一次地震。地震后,我们分析了京、津地区各形变台的资料,认为香山台的连通管和伸缩仪记录资料在震前出现的异常有可能是这次地震的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12.
据美联社和合众国际社科罗拉多州戈尔登1982年1月26日和27日电综合报道,美国地质调查局说,1981年全世界发生的“重要”(si-gnificant)地震的次数及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比前一年有明显的减少,1981年全世界发生里氏6.5级或6.5级以上的重要地震从1980年的71次减少到50次;地震的死亡人数为5,239人,其中4,500人死于伊朗的两次地震。以往的年平均死亡人数为10,000人。专家们把测到的里氏6.5级或更大的地震,或震级较小些,但造成重大  相似文献   

13.
1982年4月11日甘、宁交界宁夏境内海原县蒿川公社发生一次5.5级地震。本文参考宏观考察结果研究这次地震序列活动类型、视出射角的变化以及地质条件,确定这一序列为孤立型,并发现震前静宁台的视出射角曾达到低值22.9°;这一现象与1980年4月18日及23日木里两次5.2级地震震前,1981年8月13日内蒙丰镇5.5级地震震前相类似。  相似文献   

14.
1981年8月13日丰镇Ms5.8级地震是近几年晋冀蒙交界区较大的一次地震.地震后,我们收集和分析了本区部分台站及群测点的资料,结果表明,震前地震活动、形变、应力、地电、地磁、地下水位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现就其短期和临震前兆特征作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5.
1.前言最近,与地震发生有关的活动断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从多方面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其中,可称作地球化学信息的活断层周围物质的化学特性也是人们的研究对象之一。特别是从活动断层散发出来的气体成分的变化和地震活动的关系更是研究的一项内容。由于断层活动,上层物质和地下深处物质可能交流,地下深部气体就会因震前地壳形变而释放。例如,杉崎在1981年就用地壳形变和 He/Ar 变  相似文献   

16.
据日本《每日新闻》等报刊1980年6月30日至7月4日的报道,日本伊豆半岛震群从6月25日开始,直到7月7日仍在不断发震,平均每天发生有感地震26次以上。6月29日下午4时20分发生了这次震群中的最大地震(M=6.7),震源区在伊豆半岛东方的川奈崎近海,震源深度大约10公里。日本东部相当广泛的地区受到了此次地震的袭击。它仅次于1978年伊豆大岛近海地震(M=7.0)和宫城县近海地震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学会联合召开的道孚地震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8月25日至29日在成都召开。国家地震局部份直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兄弟省地震局及省内有关单位的9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美《纽约时报》1977年3月12日登载题为《圣安德烈斯“鼓包”迷惑着科学家》的报道,摘译如下:横跨加州地震易发的圣安德烈斯断层的神秘隆起带  相似文献   

19.
继1976年11月15日宁河6.9级地震前后观测到北京光华热水孔溶解氢气(H_2)的大幅度变化之后,我们又观测到了1981年8月13日内蒙丰镇5.8级地震前后北京榄杆市热水孔溶解氢气异常变化的实例。本文就这一震例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0.
为观测地壳深部区域性波速变化,研究地壳深部波速变异与地震活动的相关性,探索地壳深部地震预报前兆信息及其技术指标,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计划从1981年起至1983年每年在渤海海湾定期定点进行海中爆炸。 1981年8月18、19日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完成了我国首次海上爆炸试验。他们以52台DCJ-1型低频磁带地震仪布置在南堡—赤城—康保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