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运用Echarts可视化插件和全景技术,将GIS技术与地震信息服务进行有效结合,构建基于WebGIS的地震信息可视化地图显示、标注、查询等功能,实现历史大规模地震目录数据和台站信息在可视化系统中的二、三维一体化展示效果,通过发布震源深度参数的分布图、三维动态折纸模型和全景地震台站,加强公众结合区域特征观看和理解地震活动的直观性和感官效果。  相似文献   

2.
运用Echarts可视化插件和全景技术,将GIS技术与地震信息服务进行有效结合,构建基于WebGIS的地震信息可视化地图显示、标注、查询等功能,实现历史大规模地震目录数据和台站信息在可视化系统中的二、三维一体化展示效果,通过发布震源深度参数的分布图、三维动态折纸模型和全景地震台站,加强公众结合区域特征观看和理解地震活动的直观性和感官效果.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天津地区三维全景漫游的虚拟化地震观测台站,并介绍了其技术原理、技术路线以及制作技巧。通过网页发布使用户利用浏览器即可了解地震台站的工作环境、仪器设备等信息,同时将三维全景与GIS应用相结合,一方面扩展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面向的领域,增强了网站的互动性,另一方面也为三维全景漫游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复杂条件下时间域航空电磁数据解释精度,本文开展了时间域航空电磁三维并行反演算法研究。该算法中的三维正演是基于有限差分技术,并采用"移动脚印"技术来减小实际计算模型尺寸;三维反演基于Gauss-Newton反演方法,并采用显式灵敏度矩阵计算技术减少反演过程中的正演次数。为提高三维反演的效率,本文基于OpenMP并行库实现了三维反演的并行化。从理论和实测数据的三维并行反演结果可以看出本文的并行化策略明显地提高了三维反演的速度,能够胜任大数据量时间域航空电磁实测资料三维反演解释任务。  相似文献   

5.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PET)是一种基于功能改变的显像技术,能够通过特定的示踪剂在体内的分布特点来反映体内某方面的功能代谢水平。近年来,PET诊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临床认可,其显像系统也发展迅速,多种功能PET仪器相继推出,2017年国内推出了全球首台全景动态扫描PET/CT(轴向视场为196.6 cm)。本文将对近年来PET/CT的技术发展和全景动态扫描PET/CT研究突破进行相关综述。   相似文献   

6.
基于实时技术和3D WebGIS的地震信息发布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社会对地震信息服务提出更高要求,现有地震信息系统(基于GIS)动态数据处理能力不足,地震信息表达与真实三维环境表达存在一定差距,结合实时技术和GIS,设计和实现基于三维Web GIS的地震综合发布信息系统。该系统改进GIS对动态地震信息的处理模式,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表征动态地震信息,为地震信息服务提供一种快速、直观形象表达地震综合信息的方法,在大地震震情分析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型、构造复杂的三维物理模型可用于模拟油气勘探。构造逼近实际地质状况的模拟具有制作技术难度大、质量控制严格等特点,可用于采集宽方位、多方位和全方位的地震数据,从而进行多种三维处理、解释方法验证。本文针对中国西部前陆盆地地表条件复杂地下构造复杂,导致成像不理想等问题,基于复杂的地下构造,设计制作了目前世界上模拟施工面积最大、构造最复杂的KS(塔里木盆地克深勘探工区)物理模型。本文的模型技术的进步主要涉及3个方面:模型的设计方法、模型的浇铸流程和数据采集,首次给出了物理模型的三维真实速度模型,定量分析了物理模型的制作精度,绝对误差小于3mm,可以满足方法试验的需要。该模型基于三维形态测量技术建立了三维真实速度模型,可作为方法试验的基础数据。因此,该模型可作为地震物理模拟技术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在油藏开发中,三维地质模型的精度直接影响油藏模拟的可靠性,而三维地震高分辨率反演的岩性体、物性体等结果在传统地质建模方法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为此本文将基于Bayesian-MCMC(贝叶斯推理-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算法的地质统计学反演成果直接用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和后续的油藏模拟当中.基于Bayesian-MCMC算法的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将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和地质统计学模拟技术的优势相结合,以地震数据体、测井曲线和以概率密度函数、变差函数表达的地质信息为基础,反演得到纵、横向均具有高分辨率的三维岩性体、孔隙度体、饱和度体、泥质含量体等.这些结果通过时深转换直接建立高精度的三维岩性模型、物性模型,为后续的油藏模拟提供了高精度的基础数据.基于该方法重新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细节更加丰富、重新计算的气田静态储量与动态储量吻合好、生产井的历史拟合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充分说明重新建立的地质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其增加的细节更符合地下的实际地质情况.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基于Bayesian-MCMC算法的地质统计学反演的方法原理和实现流程,随后通过实例展示了该技术的在三维地质建模和油藏数值模拟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层析成像数据的分析与研究,结合现今地学三维建模技术和软件,详细阐述了基于ArcGIS的MultiPatch数据格式的地壳三维数据库及建立的青藏高原东北缘三维地壳结构实体(Solid)模型的主要技术思路和实现过程.重点讨论了地学三维建模理论、地震层析成像数据的存储方法和三维模型建立的技术路线,总结出由基础数据到青藏高原东北缘三维地壳结构模型的技术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医学图像三维表面模型重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三维表面模型重建是医学图像处理的重要内容,是将CT和MRI等医疗影像设备获得的二维图像重建成三维立体表面显示图像的过程.本文重点研究了其重建算法的具体实现:(1)在建模上采用了基于体素的三维物体体积重建;(2)在显示上提出了基于Ray-Casting的三维物体二维直接显示技术.所以,和传统采用三角面拟合的方法相比,具有图像重建过程无需生成中间数据、无需进行3D物体的边界检测等优点,同时该算法并行性好,易于采用硬件方法实现加速.因此,本研究为医学图像三维表面模型重建应用软件的开发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智能地震台站试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安装在台站的软硬件设备和远程测控平台,智能地震台站综合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对无人职守地震台站设备的工作状态和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并能够自动判定台站故障点及发出报警信息,实现异地操作台站电源及观测设备等.试点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可以对台站的观测设备进行有效地保护,并极大地提升了数字地震台网中心的工作效能.  相似文献   

12.
OpendTect系统在层序地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等时层序格架建立的基础上,利用地震资料研究各体系域内部沉积体的空间展布、叠置样式和沉积演化过程,进而预测各体系域中砂体的分布,是层序地层学应用于勘探实践的重要内容.OpendTect系统在三维地震倾角扫描的基础上,①以地震采样点空间信息为导向,实现了层序界面控制下的地震小层自动追踪,可以精细刻画出体系域内部沉积体地震反射结构和空间展布;②通过对各层序单元内部地震小层追踪结果进行层拉平,实现了时间域到Wheeler域的自动变换,可以更加直观地分析地层沉积演化历史;③通过沿沉积体内部小层面提取地震属性,实现了等时地层切片的提取,减少了地震属性多解性,提高了预测精度.OpendTect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基于层序地层的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地震台站是开展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基础,随着地震部门“国家地震速报与烈度预警工程”的实施,地震台站数量急剧增加,使得地震台站运维工作面临挑战。为此,本文使用ASP.net技术开发了陕西省地震台网运维故障管理信息化系统,该系统可对地震台站发生的故障进行信息化管理。该系统具备故障诊断、故障挂单、故障查询、故障完成等全流程信息化故障管理功能,还具备故障数据收集、导出、统计分析、企业微信通知、台站地图导航等多项功能,解决了台站发生故障后无标准化处置流程、资料均为纸质化、维修记录不全、管理不精准等问题。该系统可与陕西省地震局已开发的软件良好对接与使用,满足了陕西省地震台网管理工作的需要,大幅提高了运维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台站信息化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国家台网地震速报综合信息发布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目前国家地震台网地震速报现状,提出了一种地震速报综合信息发布系统,并对其进行了应用开发,该系统结合实时的地震信息与GIS数据(GIS数据有震中地区的各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地震行业数据),并和Google Maps所提供的全球范围的地图资源有机融合,通过Intemet为用户提供快速服务.每当有较大地震发生时,系统还可以通过彩信为特定用户自动发送相关图片,这对实时地震灾害评估和地震应急救援提供了极大便利.现在,该系统网站已经成为一个访问量很大的地震网站,尤其在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后,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针对数字化地震前兆观测系统的设计不足,研制一套对于外电路的监控装置,实现对农村等偏远地区数字化地震前兆观测点外电源停电、跳闸的监控和及时处理,有效提高观测数据的完整率,更好地为地震的监测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16.
陈通  韩雪君  马延路 《中国地震》2022,38(4):799-809
通过分析时序数据库的技术特点和海量地震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需求,设计和实现了基于时序数据库的地震波形数据存储和处理系统。经过开发、测试和应用比较,新的地震时序数据库系统具有高可用、实时存储吞吐量大、历史数据压缩率高、分布式处理速度快等优势,能够较好地解决地震波形数据体量激增带来的存储和处理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测震台网日志产出的统一化和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人员负担,基于Android系统,设计开发测震台网日志管理平台,用户可通过手机APP完成地震速报、编目及系统运维日志的增、删、改、查和统计操作。该平台的应用解决了日志管理散乱、查询不便等难题,可为测震台网统一化管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破坏性地震强度的速报,提高地震应急响应效率,指导抗震救灾,设计一种新型地震烈度计。采用性价比较高的微机电加速度计MODEL-1221作为地震传感器,利用4个通道的同步24位模数转换器ADS1274进行地震信号转换,使用32位嵌入式处理器AT91RM9200作为地震事件的判定和烈度参数计算的平台,保证仪器整体性能,能够满足地震烈度速报需要;此外,该地震烈度计具有开关量输出,可以作为地震紧急处置系统的地震开关来使用,实现一机多用,一机多能。  相似文献   

19.
根据地震复发周期模型, 利用现有的地质构造等资料把南北地震带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活动构造区, 对能量积累阶段及地震危险性的预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并构建基于WebGIS的网络计算平台, 由客户端任意在研究区选择构造分区, 并输入所选构造分区相应的计算参数, 提交到集群服务器计算模型进行计算, 对所选构造分区的地震危险性阶段及潜在震级进行预测并把结果以WebGIS方式返回给客户端。 实现了利用远程计算技术与并行算法对活动断裂能量积累与释放过程的模拟计算, 其结果可以为判定地震中短期预测的地点和震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震源到接收台站之间的地层响应函数能够反映地下介质信息。对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卷积模型进行推导:记录信号是众多震源子波经过时移加权叠加的结果;通过反卷积方法可去除震源子波信息,提取震源到接收台站之间的地层响应函数;地层响应函数中第一个突跳值对应的时间即为P波走时。在河北赤城—张北地区进行人工震源实验,通过反卷积计算得到该地区地层响应函数剖面图,得出P波波速约6 km/s。利用人工震源系统还可以对地下介质波速变化进行长期动态监测,对地震预测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