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温前兆台网观测井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温前兆台网的现状入手,对观测井的类型、条件、传感器的观测深度及观测部位的温度特征等条件进行了分析总结,发现不同的水温正常动态类型与观测条件密切相关,并对正常动态与观测条件的关系作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传感器应在离开含水层和温度波动最小的层位进行观测.最后分析了水温前兆观测仪器的安装方法与观测条件,进而说明观测层位可...  相似文献   

2.
地震前兆观测中地电观测是地震分析预报中最可靠的观测方法之一.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观测数据受到了多元化干扰信号的侵袭,给我们在地电观测数据中提取有用的地震信号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为了给地电前兆地震分析提供更优化的数据,课题组将对我局地电阻率观测数据质量做出量化分析及评估.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了天水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场地布设及观测方式,对井下多种方式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并结合芦山MS7.0、岷县MS6.6级地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深层水平地电阻率在2次地震发生前,均出现了明显的短临异常,其他观测方式短临异常不是特别显著;同时对降水、雷电以及观测系统故障干扰影响深层地电阻率观测做了分析与讨论。与传统地电阻率观测相比,采用井下观测系统能减少干扰、提高信噪比,能缓解地电观测与经济建设的矛盾,是地电观测方式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4.
利用ANSYS作为分析平台数值模拟了观测系统距河道不同距离情况下,由河水涨落引起的浅层局部电性非均匀性对地电观测数据的影响,总结了观测系统距河道远近与观测数据误差大小的关系。分析结果对地电观测台站选址、及其观测数据误差校正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2011年4月18日开始,银川地震台小口子重力观测出现毛刺、抖动等变化,通过对观测环境、观测线路、观测仪器的排查,最终排除了由于观测信号线故障所导致的变化,有效地解决了观测中出现的复杂问题,加深了观测人员、分析人员对前兆观测异常的判断与认识。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中国地震局实施的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区系统工程中, 河北地区安装了21台套水位数字记录仪, 并于2001年10月1日开始与模拟观测并行运转。与模拟观测相比, 数字化观测具有数据信息量大, 传输速度快, 人为误差小的优点, 从而增加了水位高频、短周期的信息量, 为捕捉地震短临异常信息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对河北地区数字化观测与模拟观测进行对比分析认为, 静水位井的数字化观测与模拟观测资料变化特征一致。并着重讨论以往用于模拟观测时值资料分析处理方法在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山东地区地电场和地磁场观测数据对比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山东地区同时拥有地电场和地磁场观测的5 个电磁台站的基本概况,选取了各台2011 年度的观测数据,并对其观测资料质量进行了简要评价。重点对5 个台站的地电场和地磁场观测数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对比分析,探寻了地电场、地磁场日变规律以及地电场、地磁场观测对各类干扰响应的区别与联系,为两种观测资料的分析处理提供了相互参考、相互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姑咱台和乡城台VS型垂直摆倾斜仪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姑咱台和乡城台Vs型垂直摆倾斜仪的安装观测环境、仪器运行情况、观测资料的连续性、稳定性、可靠性和观测精度、在中国地震局和四川省地震局观测资料评比中名次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造成观测资料连续率下降、标定精度、观测内精度偏低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为台站日常的观测工作和仪器维护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斜交观测系统与正交观测系统相比,在不增加检波点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炮点的排列方式达到改变炮检距分布的目的,斜交观测系统炮检距的分布以及不同范围的炮检距在数量上的变化规律都与正交观测系统不同.本文着重分析了斜交观测系统不同范围炮检距在数量上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这种炮检距的变化对斜交观测系统的影响,最后通过斜交观测系统与正交观测系统所得的地震资料进行了对比验证.  相似文献   

10.
地震电磁辐射观测对短临预报非常有意义,讨论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化观测系统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给出了实际观测系统的设计方法。数字化系统具有观测灵敏度高,便于观测信号的实时分析识别,便于应用算法提取短临预报的有用信息和便于观测台网间数据交流与处理等优点,基于对观测信号的时域,频域分析的比较,给出干扰信号与异常电磁辐射信号的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余震震源机制变化的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震以后,跟随着一系列的余震,其震源机制有的和主震一致,有的则大不一样,这表现在P波初动的反向,反应了震源应力场的变化。 余震震源机制变化的原因,既不是岩块的错动过头,也不是液体流出的下陷,而是发生大震的滑动岩块对其前后邻接岩块产生的转换应力场所引起的剪切破裂。  相似文献   

12.
选择合适的人造地震动时程是高层建筑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地震作用的基础。介绍了徕远广场结构设计地震波的确定方法及过程。鉴于各条地震波输入进行时程分析的结果的离散性,提出可以采用场地土层反应分析得到的地表加速度时程及按照《高层技术规程》设计规准谱拟合人造波作为结构设计地震波。  相似文献   

13.
柯坪塔格前缘断裂东段是柯坪推覆构造系前缘的一条活动断裂,野外调查获得了其晚第四纪错断洪积扇、冲沟阶地面的证据,实测了变形地貌面上的断层陡坎,分析了断层的形变量,通过采样测年估算了断层的缩短速率。由7个观测点的断层陡坎剖面测量,计算了观测点处断层的水平缩短速率,结果表明,断裂弧顶部位的五道班、三间房以西及其大山口道班附近,断层错断了Ⅰ级和Ⅱ级洪积扇(阶地)。断层在这些地点最新活动强烈,水平缩短平均速率全新世以来为0·35~0·44mm/a,更新世晚期末以来为0·16~0·30mm/a,而在非弧顶部位的巴楚磷矿、三岔口以北及大山口北断层只错断了更新世晚期Ⅲ级洪积扇,且水平缩短速率较小,断层水平缩短平均速率更新世晚期以来为0·05~0·07mm/a  相似文献   

14.
蒙脱石的脱水作用对断层摩擦本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高温双轴摩擦装置,研究了含蒙脱石的断层带在不同温度下摩擦滑动的速度依赖性,以期了解脱水作用对摩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断层带摩擦强度随温度而升高,而速度依赖性较为复杂,以1.4u/s为界,室温和100℃时,低滑动速率下表现为微弱的速度弱化,高滑动速率下则表现为速度强化;200℃时均为速度强化;300℃时高滑动速率下仍为速度强化,但低滑动速率下转变为速度弱化;400℃以上,均为明显的速度弱化。摩擦行为的变化与脱水过程及相应的断层物质变形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工程地震研究院是青海省地震局下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民所有制科技开发企业,是地震工程、岩土工程和环境地质领域从事科研、生产、人才培养的经济实体,具有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桩基检测甲级资质,岩土工程勘察、咨询乙级资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丙级资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从队伍建设、能力建设作业绩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建筑物基础隔震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建筑物基础隔震技术的原理。基础隔震技术是通过设置在结构物底部与基础顶面之间的隔震消能装置,来增加结构的变形能力和滞变阻尼。目前结构基础隔震体系按隔震机理不同划分类型,主要有橡胶垫隔震体系、滑动摩擦隔震体系、复合基础隔震体系等类型。总结了基础隔震技术应用和理论研究的发展,指出隔震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18.
王碧泉  马秀芳 《地震学报》1983,5(3):257-267
用模式识别方法研究了大地震的发生时间与中等地震活动性、太阳活动水平、地球自转之间的关系.由模式识别所得的性质提出,大地震前中等地震活动达到一定水平是大地震可能发生的重要性质.而太阳活动极值前后及自转加速度变化较大时段可能触发大地震.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清代历史文献资料考证和现场人物访问、地貌及震害地质调查,将原定于金州镇的1861年金州6级地震震中迁至新金县普兰店以东的惠屯附近,两地相距约42公里  相似文献   

20.
SNREI地球模型负荷勒夫数数值计算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Longman和Farrell的表面负荷形变理论,深入研究计算SNREI弹性地球模型表面负荷勒夫数的数值计算方法,取得新的进展:采用了一种新的代换方法─r ̄n因子法,比传统的无量纲化法简单易行,且能达到很高的计算精度;确立了检验表面边界条件、微分方程积分线性性和计算结果的收敛性,用于评价数值计算结果精度的有效准则;给出了PREM地球模型的一组高精度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