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通过企业和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比较,总结了企业抗震防灾规划的特点,并且在总结近几年企业抗震防灾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抗震防灾规划编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区抗御地震灾害风险评估项目系联合国在上世纪末为减轻地震灾害所实施的规模宏大,影响甚远的国际性研究项目,其宗旨是为了提高社会公众防灾意识,有效地减轻城市地区的地震灾害。这一历时2年的项目在有限的经费支持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结合自贡市开展这个项目的实践。综合介绍和总结了该项目的情况及经验。  相似文献   

3.
郑鹄 《山西地震》1989,(4):18-20
以编制太原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实践为例,探讨了编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一些原则,认为减轻地震灾害损失需要全社会的一致努力,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抗震防灾措施要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必须把提高.综合抗震能力与应急应变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应增强抗震防灾意识,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突出本地特点等.  相似文献   

4.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震防灾规划是提高城镇综合抗震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与城市总体规划一并实施.重点回顾了我国抗震防灾规划工作的发展历程,同时对美国、日本在建立防灾规划方面的情况也进行了介绍.通过编制城市的抗震防灾规划,加强城市的综合抗震防灾能力,在丽江地震中被证明是一个有效的手段.综述了在这个方面的发展与变化,并就未来的可能的发展方向作了总结与展望,以期国内外同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建于上世纪50、60年代的老旧社区广泛分布于我国各个城市的建成区中,当地震灾害来临时,能否快速的进入避难场地进行避难是衡量老旧社区安全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韧性防灾作为近年来重要的防灾理念之一,强调社区可以通过自身的体系抵抗地震灾害的冲击。该研究以地震灾害为基础,依托韧性防灾的理念,运用多智能体仿真模拟,建立老旧社区的避难场地规划方法。同时以大连工人村老旧社区为例,构建出新增集中型与分散型避难场地影响实验,得出相应的新增避难场地规划选择方法与布局策略。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山东省胶州市抗震设防的现状,总结了其在抗震设防工作方面实施的减灾策略,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城市防御地震灾害能力的对策和建议。认为,通过实施抗震防灾规划,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逐步提高城市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能力,使胶州市城市总体布局和机制逐渐朝着有利于抗震防灾的方向发展,确保全市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易损性分析是地震灾害损失预测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多层砌体房屋结构、排架结构和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等3种城市典型建筑,首先给出了该类单体建筑的地震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然后对群体建筑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以及群体建筑的易损性分类方法进行了探讨,为城市典型建筑的地震灾害损失预测和评估提供参考,并为宁波市抗震防灾规划的地震损失预测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城市化发展特点的分析,阐述了地震灾害给城市带来的破坏,并结合典型城市震灾暴露出的问题,从规划、选址、设计、施工、加固5个方面提出了现代城市抗震设防的重点对策。  相似文献   

9.
城市典型建筑的地震损失预测方法Ⅰ: 结构易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易损性分析是地震灾害损失预测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多层砌体房屋结构、排架结构和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等3种城市典型建筑,首先给出了该类单体建筑的地震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然后对群体建筑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以及群体建筑的易损性分类方法进行了探讨,为城市典型建筑的地震灾害损失预测和评估提供参考,并为宁波市抗震防灾规划的地震损失预测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传统建筑物地震易损性分析忽略了不同种类建筑物在城市抗震防灾全周期中所发挥的作用,缺乏对灾后功能恢复能力的分析。针对该问题,从规划视角入手,提出基于目标-能力差距分析的建筑抗震韧性评估方法。首先,确定不同防灾功能建筑物的重要度分级,提出用功能损失和恢复时间两个指标量化表征多水准下建筑物的抗震韧性目标;其次,基于结构易损性分析估算建筑物的功能损失值,采用指数型和直线型两种恢复模型评估建筑物的恢复时间值;然后,基于功能损失值、恢复时间值与目标值之间的差距,确定建筑物的抗震韧性等级,从而根据建筑物重要度等级确定震前保障和震后救援的优先次序和韧性提升策略,为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中国城市地震灾害特点及城市地震灾害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中国城市防震减灾系统工程的初步设想,并对城市防震减灾系统工程的特点、组成及功能进行了分析。认为,建立中国城市防震减灾系统工程是实现减轻我国城市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是践行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必然要求,是了解抗震薄弱环节和高风险地区的有效手段。本文针对现有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在市县层级应用薄弱、针对性不强、基本未考虑地质灾害的影响等问题,在分析总结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宝兴县为例,设计并构建操作方便简单、针对性强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系统。为地方政府地震灾害风险管理、防御和风险处置等提供方法和方案,切实提高地震灾害风险防御能力,有效降低地震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临汾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基本情况,从政府支持、宣传到位、执法检查、培训人员、优质服务5个方面论述了临汾市抗震设防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指出了目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加强抗震设防管理是做好市县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震多、强度大、分布广,强地震的现实危害和潜在威胁是我国城市安全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国内外城市地震灾害惨痛经验表明,震灾预防能力建设不足的城市往往在强震中毁于一旦。实现我国城市安全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和持续推进城市震灾预防能力建设,切实防控和消除地震灾害风险。本文在深入分析城市地震灾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震灾预防能力建设、城市地震灾害风险防控工作、法规及技术标准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震灾预防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覃子建 《华南地震》1999,19(4):72-76
综合有关资料显示,地震灾害造成城市人员重大伤亡,经济损失惨重,是毁城之首。城市震灾具有许多特点,是防震减灾的重中之重,提出了城市的综合防震减灾对策,可减轻未来震灾损失,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上海市防灾公园规划与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媛  任晓崧 《地震学刊》2010,(4):452-458
汶川地震暴露出目前我国城市公园建设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其防灾功能不强。城市公园应是防灾公园。防灾公园是起广域防灾据点、避难场所作用的城市公园和缓冲绿地,应符合城市防灾规划要求。从防灾公园的定义出发,本文重点阐述了防灾公园的3个特点:规模、构造和设施;通过每平方公里公园数量、每万人公园数量、人均公园面积及公园占市区面积比例等多项关键指标,对上海市防灾公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上海市防灾公园的规划、建设提出了2点建议,一是完善防灾绿化网格,二是逐步实现现有城市公园向防灾公园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2005年6月2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山西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功地举行了首次山西省防震减灾领导组地震应急演练。结合这次应急演练的组织实施,分析了省级地震应急演练的基本步骤和设计思路,总结了地震应急演练取得成功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8.
薄景山    王玉婷    薄涛  陈亚男 《世界地震工程》2022,38(3):090-100
城市的安全稳定、美丽宜居和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城市发展的美好追求。韧性城市理念的孕育和产生是城市在漫长发展的历史中,逐步产生和形成的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重要途径和全新理念,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受到科技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当前有关韧性城市的研究成果;追溯了韧性城市理念的起源;全面地总结了不同学者和有关国际组织关于韧性城市定义和内涵的研究成果,给出了韧性城市新的定义;总结并归纳了韧性城市的主要特征、评价指标及方法;评述了韧性城市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开展韧性城乡建设的建议。本文的工作对从事韧性城市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具有参考价值,对推动韧性城市建设及理论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何新社  徐钦 《高原地震》2014,26(3):57-61
兰州是中国最典型的唯一河谷型特大城市,市内多次发生或遭受到强地震波及影响。特殊的地质构造和自然地理环境,使兰州市的震害尤其是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表现出多样性、多发性、复杂性和严重性;由于城市的政治、经济结构和地位的影响,使灾害的危害表现在整体性和全局性上,因而兰州市在地震灾害面前又显示出脆弱和易损的一面。建立健全全市防震减灾的机制,预防各种次生灾害,尤其是包括滑坡在内的地质灾害,确保生命线工程的安全和正常运转,提高各级政府的管理水平,强化公众的综合应急应变能力,是做好兰州市防震减灾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