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力地震观测工作分为流动重力测量和台站重力观测两大部分。从邢台地震后采用重力仪进行这两项的观测研究,取得了大量的观测资料和一些有意义的震例,特别是通过前阶段的重力手段清理攻关总结,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地震预报的探索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取得了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报方法的实用性研究是必要的也是适时的。  相似文献   

2.
李瑞浩 《地震》1990,(6):7-18
本文扼要地讨论了重力测量当今所处的地位和它的发展方向。文章从动力学的角度出发重点论述了重力场时间变化的有关问题及其在地球动力学领域中的意义,文中以大量实例论证了重力测量在地震预报研究中的作用和价值。 文章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重力测量在开展地震监测预报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观测重力场时间变化与地震预报研究的关系,明确指出了地震预报的深入研究大大推动了我国重力场时间变化的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文章最后从地震预报的要求和重力测量的特点出发,以建立统一的全国动态重力测量体系为核心,提出了当前我国重力测量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流动重力测量作为一种中短期地震预报的手段,在全国地震系统许多单位较为广泛地用于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4.
关于日本重力测量的概况,文章指出,日本很重视利用大地测量手段开展地震预报研究工作,而重力测量则是大地测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列举和介绍了日本开展重力测量的主要单位及其研究项目;重力仪器的研制情况;重力学理论方面的研究情况等。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我国地震系统重力联测工作开展已近廿年,主要运输工具为汽车,同时也使用火车、飞机联测。自七二年起我队开展火车重力联测剖面和闭合环线。这项工作至今已有十多年,但由于规范对火车运输重力联测的精度,以及一些“限差”都没有明确确定。因此国家地震局的重力单项清理工作中,要求我们对火车重力剖面和闭合环线全部资料进行清理,并对测量结果的精度进行评价。精度评价方法是统一按照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游泽霖同志建议进行的。清理资料范围见图1。  相似文献   

6.
继地震预报方法的清理工作后,国家地震局组织的攻关研究已经开始。这一工作对于在清理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近二十年所取得的预报经验系统化、规范化,特别是推进地震预报研究成果的实用化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工作部署;也是切实提高当前地震预报水平,在新的地震活跃期中更好地发挥地震工作作用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重力方法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雪芳 《地震》1996,16(1):90-95
利用重力方法研究地球的潮汐和非潮汐变化。通过它们的变化规律了解地下介质的质量变化和密度分布以及地球弹性模量与地震的关系。20多年地震预报实践表明,重力方法在地震预报中有其特殊作用。根据目前在台站或测点按波速异常所圈定的孕震区内发生的地震统计检验:台站监测能力为44%,重力重复测量的监测能力可达56%。  相似文献   

8.
杨绍富 《高原地震》2012,24(1):33-37
介绍了地形变测量学的定义及其包括的内容,分别从大地形变测量、台站形变观测和重力观测方面,阐述了地形变测量应用于中国地震预报的研究进展。通过震例介绍具有较好预报效果的地形变测量手段,说明利用地形变测量可以做出具有一定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测预报。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地形变测量水平能有较大的提高,为地震预报提供更多支持。  相似文献   

9.
北祁连河西地区流动重力监测预报工作介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监测的基本任务是为地震科研预报提供连续、及时、准确、可靠的观测资料,其观测成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地震预报的准确性,地震科研预报水平的提高和以地震监测预报为基础的防震减灾事业的生存与发展。科研预报是建立在可靠的观测资料基础上的,人们常说,地震科学是观测科学,没有可靠的观测资料,规律是难以揭示的。流动重力监测的是区域重力场非潮汐变化信息。伴随活动断层的物质变迁和构造变形,必然在地表发生相应的重力变化。我国用重力测量方法研究地震预报的工作在边监测边研究边预报的道路上已经走了30年的历程,重力测量所取…  相似文献   

10.
绝对重力测量在云南和北京观测到的重力时间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贾民育 Torge  W 《中国地震》1999,15(1):54-64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与德国汉诺威大学大地测量研究所于1990,1992和1995年共同在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和昆明进行了3次绝对重力测量。此外,1990,1992年在北京,1990年在武汉也进行了绝对重力测量。通过对各次绝对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并与其它重力仪获得的数据的对比估算了它们的可靠性,进而详细地讨论了各个测点的重力变化。  相似文献   

11.
唐伯雄  吴国华 《地震研究》1990,13(3):273-276
本文报道了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红河断裂带上观测到的重力变化结果,和1988年11月6日云南澜沧—耿马地震后用重力测量监视强余震的结果,并提出了相应的工作方法。 世界上大多数地震的震中是与断裂带的位置有关的,因此,从事地震科学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十分重视断裂活动的观测和研究。另外,一个地区的地壳活动强烈与否?也能从断裂活动的程度中表现出来。所以作者近年来在断裂带上进行了一些重力测量,藉  相似文献   

12.
以2009—2013年获取的9期流动重力资料为基础,系统分析华北中部地区的重力测量资料,研究重力场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资料显示华北中部地区重力异常变化十分剧烈,整个测区呈现大面积负值变化,在局部地区形成重力变化梯度带。重力场变化与断裂活动密切相关,近期出现的反向变化表明该地区地震危险性进一步加大,这对地震预报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德合作重力大地测量是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整体大地测量与地震预报研究课题的内容之一。该课题由国家地震局与德国马普学会联合资助,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和德国汉诺威大学共同实施。双方曾于1990年4月至6月进行了第一次联合重力测量。1992年4月22日至6月5日双方再次组成联合专家组完成了第二次重力测量。德方派出罗德尔(R.Roder)博士等4位专家携带一台 JILA-3型绝对重力仪和3台相对重力仪来华进行观测,中方有7名专家携2台重力仪参加了此次联合观测。  相似文献   

14.
郑秋月  陈石  李晓一  徐伟民 《地震》2016,36(4):186-195
流动重力测量作为地震前兆监测手段之一, 所得到的区域重力场微变化信号反映地壳内部密度变化、 地壳变形、 流体运移等信息。 采用定量化和模型化方法研究与地震孕育相关的重力场变化信号时空特征, 对于构建地震预报定量化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设定场源参数构建了数值模型, 正演得到了多组不同场源条件下的重力场变化模型; 通过模型对比, 分析了重力变化与重力梯度变化对不同类型场源参数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 重力垂直梯度变化对异常体边界比较敏感, 特对浅部异常更为敏感, 适用于圈定异常体范围。 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观测系统的优化测量方案, 以及对观测精度的需求。 研究结果对于构建地震预报指标参数, 优化流动重力观测系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述我国地倾斜观测资料清理所得的主要结论。 通过系统清理,证实我国地倾斜台网素质近年来已显著提高。仪器配置、资料处理、干扰因素研究和典型图象收集等各方面的工作正在深入开展。 今后应紧紧环绕地震预报实用化这一目标,加强台网的数据快速采集、传输、处理和反馈等方面的工作,同时进行地壳动态变化与地震关系的理论研究和模拟实验,使地倾斜观测资料在地震预报的实践中获得更多的验证。  相似文献   

16.
1 研究背景 地震产生机理及其孕育机制复杂,地震预报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根据前期重力测量数据以及地震历史资料可知,地震孕育过程中会出现具有前兆意义的重力异常,同时其所引起的地壳变动会导致区域性重力场发生短期变化.为此,需要构建高精度陆基重力网得到地球重力场及其变化规律,为地震监测和预报研究提供数据来源.  相似文献   

17.
利用1:100万航空重力资料研究辽宁地区基础构造情况,计算莫霍面深度,分析辽宁地区基底构造情况;利用地震流动重力测量结果,总结2013年1月23日辽阳5.1级地震前后重力场动态变化情况,分析地震孕育、发生与重力场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地震预报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重力潮汐观测资料的改正和异常背景值的显示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瑞浩  傅永好 《地震学报》1991,13(2):259-269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重力潮汐观测的改正和作为地震预报研究的异常背景值的显示问题.文章讨论了仪器弹性系统流变模型改正和惯性改正以及海洋潮汐等的资料精确化问题和气压、地下水等对重力潮汐观测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结果.文章还讨论了台站重力测量中非潮汐信息的提取问题,从理论上论证并对比了几种滤波器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河西地区重力测量中周期误差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西地区重力测量中周期误差分析1引言随着高精度的LCR—G型重力仪在流动重力测量中的广泛应用。用重力仪观测重力场随时间的变化,已成为探索地震预报的手段之一。由于LCR—G型重力仪监测到的是微伽级精度,因此,分析各种误差对它的干扰是非常重要的 ̄([1]...  相似文献   

20.
目前经常出现某某地区的某某测段上重力变了某某微伽,一经检查,这种变化不存在了。有的数据变化虽未检查落实,但并没有发现明显的构造变动。这说明工作的质量还不是很好的,需要改进。 流动重力测量中有待改进的地方很多,我认为目前的首要问题是:1.要认清地震预报中流动重力测量的特点;2.要合理布设测点;3.要尽可能减小系统误差。其它的问题,如重力仪格值的标定等问题,虽然还没有解决得很好,但已为大家所重视了,本文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