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年报数据具有量大、条目繁多的特点。在汇编年报过程中,要对这样的数据进行归类、编排、修改和带选等工作,而这些管理工作往往是非常繁杂的,并且是费时的。因此用计算机管理地震数据就成为非常必要的了。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我室现有的 TRS—80微计算机的潜力,我们编制了这套用 TRS—80FORTRAN 语言编写的地震年报数据管理程序。达个程序只是我们准备编制的地震数据管理应用软件的一部分。由于种种原因,它只能是初步的和最基本的,远非完善的。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即将投入使用的一种新型数字地震测深仪器系统的情况;还较详细地介绍了该仪器系统的各种装置的规格和性能,并指出这些仪器构成了一套较完整的野外接收—野外基地监视回放—实验室回放处理的数字地震测深仪器系统。  相似文献   

3.
数字地震资料的预处理是每个使用数字地震资料的学者所必然要遇到的基本问题。为避免波形处理中烦琐的手工劳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微机来完成绝大部分操作,实现波形处理的程序化,是国内外地震软件学者所追求的共同目标。本文在这方面作了探索,所开发的软件确实使数字地震波形预处理变得很轻松。  相似文献   

4.
ADAPT区域数字地震台网数据汇集与处理软件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经开发了一种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处理软件包,称作ADAPT(Adaptive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Tools)。ADAPT软件系统适用于安装在区域遥测数字地震台网中心的Windows NT计算机网络,用于汇集和处理来自台网所属台站的数字地震波形数据,其主要功能包括在线自动处理和人机交互处理两个方面。本文将介绍ADAPT系统的基本功能,分析该系统的特点,并着重说明系统中采用的地震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前,微型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商业管理,文件检索、科学计算、工业控制。而且,在数据的自动采集、处理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用微型计算机配以A/D、D/A转换板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具有一般数据采集系统所没有的优点:非常便于计算机对所采集的数据的处理。 本系统采用EG3003微型计算机(与TRS80、BGE80、MDR80、SEED—Z80、  相似文献   

6.
中国数字地震台目前所采用的数据处理软件存在下列不足:1)不能对含lg震相的地震定位;2)不能计算mB、mb震级;3)不能自动生成月报;4)不能实现数据共享和独立完成地震速报;5)近震参数计算误差较大;6)地震定位效果不好。为此,我们基于VisualBasic软件平台,开发出智能化网络地震监控和实时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除克服了以上不足外,还实现了数字地震仪工作状况的实时监控、地震参数计算、地震速报、各种地震单台定位、地震事件检索查询、地震编目、震相反推分析、数据传输等功能。该软件囊括了数字地震台全部日常工作,减轻了台站人员的工作量,有助于提高地震监测质量,充分发挥了数字地震仪的优越性。该系统在洛阳台近1年的试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一种服务于地震预报的工作站辅助系统。该系统借助于数据库和知识库帮助我们检测地震资料中的异常并且对其加以评价,当我们对资料绝对值的变化有举趣时,可根据该资料的样本特性采用诸如AR模型或各种点过程的统计模型。当我们关心资料的定位变化时,采用模糊模型,这些模型可尝试性地检测资料中的异常变化。数据库不仅包括现代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而且包括从历史文件中发现的地震。模糊信息恢复功能是为处理历史文件中的资料提供方法。在知识库方面,以往主要地震研究实例的准则和结果贮存在模糊图中,通过使用三维/二维图窗,该系统的操作得到了简化。  相似文献   

8.
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实时速报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根据我国地震监测台网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实时速报系统的发展目标,研究了实现这一目标应解决的实时数据流接收、震相自动识别、震相可靠性处理、实时地震定位、震相到时等值线实时绘制、地震震级的实时计算、地震动强度分布图的实时绘制等问题.我们编制了一套实时地震速报软件,实现了上述功能,并用福建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事件进行软件功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对于网内地震,软件处理结果基本达到中国地震局地震速报评比满分的要求,速报时间缩短至30~50 s.此外,通过实时仿真技术,系统可给出实际观测到的PGA、PGV、PGD等值线图,可以为应急救灾确定重灾区和有感范围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技术系统与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系统主要是由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区域数字地震台网、流动数字地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和区域数字地震台阵、中国地震局卫星数据通信网组成。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是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区域数字台阵和数字强震台网数据的集中收集和处理中心 ,同时还保存一部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数字地震台网的数据 ,与各区域数字地震台网中心进行各种数据交换 ,另外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也为防震减灾中心的地震应急信息快速响应系统及时提供各种测震数据。国家数字台网中心是我国数字地震观测数据的收集、管理、保存、处理和提供各…  相似文献   

10.
介绍江苏数字地震台网地震速报软件功能及在江苏数字地震台网地震速报工作中的应用,该软件实现了实时数据的收集,对地震三要素快速准确地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地震监测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区域地震似然模型(RELM)工作组的5年实验是设计用来比较预测加州及附近各纬度-经度-震级单元地震发生率的若干有希望的方法。这种预测模式被作为世界范围内其他地震可预测性试验的蓝本,因此考虑如何评估这种预测的性能是很重要的。最近采用的两个试验都基于给定预测情况下观测到的地震分布的概率,一个测试比较了空间-发生率-震级单元的观测值和预测值,另一个测试仅仅比较了预测的发生率和观测地震的数目。在本文中,我们讨论了目前关于发生率预测的微小的缺陷,我们建议采用另外两个测试分别进行空间-发生率-震级预测的空间和震级分量的预测。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考虑了区域地震似然模型预测和进行区域地震似然模型实验的前半期观测到的地震分布。我们得出空间—发生率—震级预测好像是和观测地震的分布相一致,尽管空间预测和观测地震的空间分布是不一致的,我们建议这些新的测试应该被用于提供更详细的地震预测评估。我们也讨论了每个基于似然测试的统计学功效以及基于似然测试的结果的稳定性(相对于地震目录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数字地震分析与模拟地震分析有着较大差别。本文以长春地震台的数字记录为例,介绍如何借助地震分析软件,对台站的数字地震资料进行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13.
陈银 《四川地震》2002,(3):44-44
成都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建成后 ,大震监测和速报能力明显提高 ,功能得到增强 ,还为地震预测研究和基础研究提供了大动态、高分辨、线性度好、便于存储交换和计算机智能化处理的数字观测数据。数字台网连续记录波形的方式是以一小时为长度保存一个文件的 ,在速报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对于震级相对较大的地震 ,如果初至波到时记录在前一个小时文件中 ,而面波出现在后一个小时文件中 ,(地震触发事件设定记录长度最长为 60分钟 ,但随着记录波形的衰减 ,一般波形记录最长为 2 0分钟 )。对于这样的地震 ,直接使用数字台网记录中心现有软件…  相似文献   

14.
使用河北数字地震台网2016年部分速报地震和编目地震数据,利用测震软件ISDP中的盖格法和MSDP中的单纯型定位方法,采用2015模型对以上地震数据进行定位分析,将2015模型的定位结果与现模型及相同定位方法得到的速报及编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2015模型在本台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结果暂定河北台网目前采取模型选择性使用的模式,对进一步提高河北台网地震速报及编目定位精度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新疆地震台网吉根单台所记录的阿克陶M_S6.7地震发生前后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采用Aki、Sato等两种单次散射模型,系统地研究了该次地震序列尾波Q值随时间的变化,分析了尾波Q值在强震前后的变化特征。两种模型拟合Q_C与对应频率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为Q_C=110.5±35.37f1.192±0.235,Q_C=60.85±14.78f0.975±0.088,阿克陶地震序列计算得到Aki和Sato模型的Q_C值都相对较低,该地区是以高η值、低Q_C为特征的构造活跃区。根据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吉根台记录的数字波形尾波Q值时序进程特征表明,地震序列前的Q_C值的变化特征为上升—下降—持续—发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王贵宣  陈建民 《地震》1994,(3):16-22
本文阐述了全国综合前兆数据库震监视系统的设计原则及其结构和功能,为了充分挥综合前兆数据库在震情监视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工作中的用途,我们研制了这个处理系统。它为地下水,水化,地电,形变,重力,地磁和地应力等各种地震预防方法,从数据处理到各种干扰校正,数字滤波,统计分析,频谱分析,异常识别与地震预报,图象识别及综合绘图等,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软件系统。这套软件性能先进、功能较全。其中有许多特有的方法和处理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数字地震波形记录数据格式和信号处理流程的基础上,选用C++作为编程语言开发了专用的地震波视出射角求取软件。该软件利用了C++语言的优势,具有高性能数值计算能力和高级交互式界面设计。软件中使用的波形资料处理流程对地震信号处理研究有参考价值。具体算法均在处理大量实际资料的过程中得到了严格检验,高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1985年,在芬兰北部的POLAR折射波地震剖面进行了反射波地震测量。这次测量是由Helsinki、Uppsala和Hamburg大学联合设计实施的,采用144道的数字仪。通过每天重复放炮和改变拾震器跨距的方法,我们能得一个42—50km宽的记录图。作为反射单元,得到通过震源-拾震器中点的测线的总长度是84km。我们处理这些资料,可得到正规时差修  相似文献   

19.
数字地震台实时处理软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软件作为对北京港震机电技术公司软件系统的一个补充,在中文Windows下研制,适用于数字地震台进行数字地震信号实时连续接收和处理。软件的研制充分考虑了台站应用的特点和需求,引入完整的软件工程学理念,采用了面向对象(OOP)的分析设计方法和软件组件技术(COM)。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模拟碰带记录地震仪MCD—3及其解调器CBY—2系列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改进法。该方案配以IBM—PC/XT计算机硬软件,能实现宽频多道数字采集与处理。改装结果在工程地震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取得明显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