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印度地震活动性研究概况,内容包括:研究机构、历史地震研究、地震观测系统和数据处理、地震活动特征与地震预报研究,以及区域地震研究。  相似文献   

2.
自1979年10月开展任丘油田地震研究工作以来,已取得了很多成果。经过10年的努力,科研人员在油田已建起深井地震观测系统,并开展了各种研究工作,例如:诱发地震的研究及预报、油田开发与地震活动的关系之研究、注水诱发地震的研究、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的研究、工程地震研究、震源物理研究、油田注水与地下水位的关系之研究以及地震地质背景的研究等。本文综合介绍了以上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巢湖富营养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60,自引:10,他引:50  
殷福才  张之源 《湖泊科学》2003,15(4):377-384
本文系统论述了20年来巢湖富营养化的研究过程,根据不同阶段对巢湖研究的特点,将巢湖富营养化研究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步调查阶段、深入研究阶段和应用研究阶段. 综述了巢湖富营养化研究的8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流域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调查、水域生态调查与评价、流域水污染源调查与评价、巢湖富营养化机理研究、水质区划与容量研究、流域的非点源污染研究、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研究和内源污染控制研究等. 文中指出了近10多年来缺少对巢湖的基础研究,形成背景资料的断裂,10多年前的研究成果不能完全满足当今巢湖富营养化防治的需要. 目前,巢湖仍然处于全湖富营养化状态,急需对巢湖进一步开展基础研究,为从根本上治理巢湖污染寻求对策. 最后指出了一些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活断层研究近况(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活断层的野外调查与研究、活断层的分布及区域特征的研究、青藏高原内部及边缘地带活断层的研究、利用遥感资料对活断层的研究、张性活断层的研究、沿活断层带古地震的研究、活断层现代动态及强震前后动态的研究;另外,还涉及今后在这方面的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5.
隐伏活动构造探测研究的若干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向宏发 《地震地质》2003,25(3):460-466
文中通过国内外隐伏活动构造研究发展历史回顾与最新研究动态的分析 ,提出了当前隐伏活动构造在浅部精细特征研究、深浅构造关系研究和高新技术手段运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为适应隐伏活动构造研究不断发展的需要 ,作者认为 ,以浅层物探、系列钻探和新年代研究为支点 ,开展多学科手段的综合定量研究是深化这一研究的基础 ,而进行隐伏活动构造的科学分类、准确定位和最新一期活动性研究是当前研究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大量研究表明,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开采过程中的高压注水活动可以诱发有感、甚至破环性地震.本文首先调研了注水诱发地震研究的历史,并回顾了注水诱发地震研究中常用方法,进而对国内外三个典型注水诱发地震案例进行具体介绍.最后对注水诱发地震研究进行展望,认为丰富的观测资料,包括密集流动台阵的注水地震活动观测、注水活动规律、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等,是注水诱发地震研究的基础;地震学、大地测量学、地质学以及地下水等学科联合研究是注水诱发地震研究的发展趋势.高压注水诱发地震的研究目的为,通过诱发地震的检测与研究,试图探索适当的注水速率过程,从而在不显著影响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引发破坏性的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7.
腾冲火山研究项目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朝松  姜葵 《地震研究》1998,21(4):293-300
通过国内外研究火山具体事例对腾冲火山研究项目的启示,以及该项目立项的必要性、立项思路、原则,论述腾冲火山研究的具体研究和主要进展,同时对该项目研究中所存在问题也一一列举  相似文献   

8.
为系统分析我国防震减灾科普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基于知网数据库,从文献情况、作者情况、研究主题等3个方面、11个维度,对1982~2021年期间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在防震减灾科普研究领域,共有172家机构的269名学者,围绕11个方面主题,发表相关文献368篇,形成了以地震系统单位和基层地震工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为骨干的研究队伍;我国防震减灾科普研究文献数量经历了萌芽期—增长期—爆发期三个阶段,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然存在着文献引用量不高、发文机构和期刊相对单一、研究领域不完善、社会化程度较低、地域分布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反映了我国防震减灾科普研究总体水平还不高。在此基础上,从提升战略定位、构建研究共同体、健全研究体系、完善人才队伍、加强平台建设等5个方面提出具体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9.
叙述了鲜水河断裂带的地震地质基本特征,指出鲜水河断裂带是中国大陆内部少有的一条地震活动带,具有频度高、强度大的特点;文章着重介绍了对鲜水河断裂带的研究现状,包括地震地质基础研究、活动断层的研究、古地震的研究、地下流体的观测研究、地震台网和强震观测,以及其它前兆观测手段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以来,国外灾害行为研究在结构功能主义灾害认识、致灾因子灾害认识和灾害社会生成认识下不断丰富、发展和深化,相关研究对于理解灾害社会影响、推动灾害研究发展和促进社会防灾减灾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在回顾灾害行为研究的缘起与发展基础上,主要梳理国外民众层面灾害研究行为研究的主要议题、研究内容和结论;指出面对我国灾害多、分布广、损失重的社会现实,研究灾害行为模式、特点及其社会心理机制之于我国而言同样具有广阔的背景基础和深远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南黄海地震的经验教训,并根据我国海岸线长、海域大、滨海省市多、海洋地震活动频繁的实际情况,概述了海洋地震学研究的重要性;指出海洋地震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以研究海底的构造和运动为主要课题,进而研究地球的构造、运动,乃至地震成因、地球起源等;分析了在我国开展海洋地震学研究的有利因素。最后对如何开展海洋地震学研究提出了几点设想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在充分收集、研究前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在该地区开展断裂专题调查,采用路线穿越、重要断裂控制点及断裂构造剖面的调查、分析与研究,进一步查明海丰断裂带在海丰梅陇—惠东吉隆一带的展布特征,详细研究了该断裂带的脆性变形的表现形式与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6,(3)
正专家简介:苏杨,环境科学博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评审专家组成员。研究方向聚焦保护地、环境与健康等综合性较强的领域,主持的课题包括环境与健康管理体制机制研究、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研究、主体功能区划相关资源环境战略研究等,以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自然保护区适应性经营技术"、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课题"中国水资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方案研究"、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课题"自然保护区资金机制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苏联地震预报的某些研究进展,包括地震的地理分布的研究、地震预报研究规划、从事地震预报研究的机构组织、地震预报的依据和趋势以及某些著名的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界的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15.
黄土地区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及黄土地区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的相关研究,总结归纳出地震作用下地铁地下结构的地震破坏形式与地震反应特征;对地铁地下结构的不同抗震研究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指出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情况。针对我国黄土地区地铁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理论研究不足,基础资料积累欠缺,抗震设计尚无可靠依据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黄土动力本构模型、黄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离心机振动台试验研究及抗震分析方法等因素对黄土地区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研究可靠性的影响,提出黄土地区地铁地下结构地震动力反应分析、地震破坏机理分析、抗震性能分析及抗震设计中需要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内容包括:长期生态学研究,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现存量动态的研究,捕食生态研究,温度、食物等因子对浮游动物影响的研究此外,还对浮游动物分子生物学、微表层浮游动物生态学、大型水利工程和能源设施建设对水生态系和浮游动物的影响及浮游动物大规模高密度培养技术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前兆研究的进展,困难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渭宾 《地震》1990,(6):1-6
本文试图从仪器研制,监测、预报和通讯系统建设,排除干扰、识别异常和分析预报方法的研究,以及前兆机理和震源物理等方面,简要地总结近十年我国地震前兆研究的进展。又从机理研究、统计检验以及提高仪器灵敏度和抑制干扰之间的矛盾等方面讨论了前兆研究在科学技术上面临的困难,同时分析了当前发展前兆研究面临的经费需求矛盾。最后,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开展前兆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湖泊沉积记录与古气候研究中, 沉积物粒度的环境意义常常解释为: 粗粒沉积物指示低水位时期的干旱气候, 细粒沉积物指示高水位时期的湿润气候. 本文通过对云南洱海和程海现代沉积物粒度的研究, 揭示了沉积物粒度在不同时间尺度、不同时间分辨率的研究中具有不同的环境指示意义. 在长时间尺度、低分辨率(百年、千年)研究中, 粗粒沉积物指示湖泊收缩、湖水较浅的干旱气候期; 细粒沉积物指示湖泊扩张、湖水较深的湿润气候期. 在短时间尺度、高分辨率(年际、10 a)研究中, 粗粒沉积物指示降雨量较大的湿润年份; 细粒沉积物指示降雨量相对较小的干旱年份. 由于不同时间尺度研究中沉积分辨率、采样分辨率和定年精度的不同, 湖泊沉积物记录所反映的环境信息在不同尺度下因此可能存在差异. 在由以往的长时间尺度、低分辨率研究转向短时间尺度、高分辨率研究的过程中, 不能简单套用各种指标在长尺度研究中的环境指示意义, 必须结合研究的时间尺度和分辨率,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对环境记录的影响方式和程度, 才能得出可靠结论.  相似文献   

19.
韩松 《地球》2012,(11):74-75
作为国家级的地学类博物馆,近十年来,中国地质博物馆古生物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古昆虫学研究、木化石和古脊椎动物学等三个研究方向,发现了中国石炭纪个体最大的昆虫化石,首次发现许多化石木科,在宁夏、甘肃、河南、山东等地的古脊椎动物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首先在古昆虫学研究方面,开展了石炭纪蜻蜓目和蜚蠊目昆虫化石的研究,发现了(复原后翅展可达40cm)和最早的蜚蠊化石,对有翅昆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地震学未来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际地震学发展的前沿问题,结合目前我国地震学研究的具体状况,从地震观测技术开发与资料管理、地震的地震学研究、地球内部物理的地震学研究和地震的工程学应用研究几个方面,对我国地震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