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西藏昌都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建设为例,对照国外地震烈度速报建设经验,从台网密度、通讯传输、建设成本3个方面,探讨西藏昌都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建设的相关问题,可为其他地区地震烈度速报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背景场项目中iDirect卫星通信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背景场项目中i Direct卫星通信系统,主要从背景场项目对卫星通信的需求、系统设计、数据接入、系统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具体介绍卫星信系统为行业网备份的数据接入方案以及数据应用案例,可独立为国家测震台提供数据传输信道,保障测震速报业务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3.
徐仙鹏 《高原地震》2012,24(1):56-59
通过分析陕西省现有强震动台网在汶川8.0级地震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存在的不足,以及对照国外地震烈度速报建设经验,研究陕西省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建设的关键问题,从台网密度、通讯传输、建设成本三个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发展地震烈度速报系统是我国现阶段防震减灾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是在地震发生后,对强震动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快速给出强震对地表的破坏程度——地震烈度分布图.鉴于目前国内强震动台网分布密度及数据传输方式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多数烈度速报系统是基于美国的  相似文献   

5.
首都圈数字地震遥测台网的技术构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了首都圈数字地震遥测台网初步设计中的主要技术思路和确定技术参数的基本设想。该台网在区域数字地震台网中首次全面采用卫星通信收集和广播数据,首次在遥测台台网中列入地震烈度速报。它将成为我国身心健康为止最大、台站数最多、应用最先进的区域地震遥测台网。  相似文献   

6.
针对地震信息系统应当在大地震发生后快速发布地震烈度速报信息的需求,结合国际烈度速报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经验,设计并实现SeisMIS地震烈度速报信息发布系统,并在成都市烈度速报台网中进行应用,对于提升地震烈度速报信息的网络化应用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建设即将全面启动,面对未来地震预警系统中大量地震烈度仪的接入,为了方便数据的传输、汇集、共享、使用和管理,设计一种地震烈度仪数据传输协议。本文介绍烈度仪数据传输协议设计思想和特点,并给出一种参考实现,重点表述各个模块的功能和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JavaEE设计模式、软件框架和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研究应用,实现了云南强震动台网中心烈度速报系统的整体建设。在系统总结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全面统计了近两年发生的所有5.0级及以上地震烈度速报系统自动生成地震烈度图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对比2014年8月3日鲁甸6.5级地震后的地震烈度图与中国地震局现场工作队发布的地震烈度图,结果表明:两者的烈度强度和烈度分布范围一致。此外烈度速报系统产生的地震烈度图显示出的局部场地效应明显,其主要集中在山谷和盆地等人口密集居住区域,应用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9.
发展地震烈度速报系统是我国现阶段防震减灾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是在地震发生后,对强震动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快速给出强震对地表的破坏程度——地震烈度分布图.鉴于目前国内强震动台网分布密度及数据传输方式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多数烈度速报系统是基于美国的ShakeMap系统进行二次开发生成烈度分布图,其计算过程更多地依赖于对地震破裂过程的反演及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产出的烈度图是静态位图,分辨率较低,与丰富的地理信息难以无缝衔接(Wald et al,1999a;张晁军等,2010;泽仁志玛等,2006).  相似文献   

10.
北部湾地震烈度速台网于2016年建成,该台网初步形成了北部湾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观测网,且极大缩短了北部湾经济区地震烈度速报时间,进一步改善了该地区地震烈度速报能力薄弱的现状。对北部湾地震烈度速报台网的布局与选址、观测技术系统构成作了详细介绍,并对台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相关探讨:如何完善台站运行保障设备以及并入正在建设的广西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台网,以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用。  相似文献   

11.
北斗卫星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因其具有短报文通信功能,进行相应的软硬件开发,可以用于传输包括烈度在内的强震动台网观测数据.通过北斗卫星传输烈度速报的性能测试和在芦山7.0级大地震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对北斗卫星系统目前在强震动台网数据传输中的应用方式和效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2.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传统的地面通信网络会受到严重的破坏,甚至会处于瘫痪状态,无法保证前后方应急指挥部之间的数据传输、应急通信、指挥调度等应急需求。为了确保地震应急指挥的顺利开展,需要有一套安全、可靠的通信系统,而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全球性的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精准定位导航、精密授时、短报文通信等功能,可以在灾害应急指挥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从地震现场应急工作的需求出发,在分析各种通信技术的基础上,研究探索一种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地震应急现场通信系统,以满足快速获取灾情信息、精准定位灾区位置、实时传送灾情报告的地震现场应急需求,保障地震现场通信能够畅通无阻,确保应急指挥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现在的大震速报电话传输系统的问题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结合当今的流行文件传输方式FTP技术,对台站速报数据的传输进行了改进,充分考虑到台站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多样性,提供多种数据转换接口,并且所有这些工作都封装在程序包中进行,无须人为干涉,提高了速报速度,同时考虑到地震无法定位时需手工输入等情况,设计了手工输入模块,努力使速报数据能准确快速获得传输。最后对整个系统运行的效能进行了客观公正的分析,认为该系统是国家数字化地震台网中心利用各台卫星实时传输的地震信号进行处理后速报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4.
卫星传输大震速报系统的软件包由数据采集和检测定位两个模块组成,数据采集模块可以实现波形数据的实时接收、保存、波形回放、人机结合提取震相参数、系统时钟的校准、对系统运行进行监视以及报警功能;检测定位模块可以实现大震速报的事件检测和参数计算。本文介绍了数据采集模块内各种功能的实现方法和可以改进的地方,供以后在似工作的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得卫星通信系统传输地震数据的误码率,借助MATLAB软件仿真地震数据在高斯信道中的传输过程,建立卫星调制方式模型和高斯信道模型,使地震数据经过所建立的模型处理后,得到不同信噪比情况下的误码率。并分析卫星通信系统使用QPSK调制方式调制、传输地震数据对信号传送的影响。最后采用蒙特卡罗法仿真获取准确误码率曲线,为使用...  相似文献   

16.
"5.12"汶川地震给我们启示:大地震过后,所有地面通信会拥堵甚至中断,这必将给我们的地震数据传输造成严重后果。卫星通信具有不受地理环境影响和覆盖面积大等优点,特别在缺乏有线通信或有线通信遭到破坏情况下,能快速建立通信连接,使得它特别适合于地震应急、抢险救灾、地质调查等行业。本文对地震台站现有的SDH光纤通信系统进程改进,增加一路128k的卫星链路作为备份链路,用OSPF浮动路由实现链路间自动切换,从而及时、快速地传输地震数据,使国家地震台网中心和山东地震台网中心快速地了解该区的地震动态。  相似文献   

17.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其兼具定位及通信功能的独有技术优势特别适用于大震后通讯中断的地震应急环境。本研究将北斗卫星通信技术及地理信息技术结合应用于地震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中:基于北斗卫星定位技术解决灾害现场人员的位置追踪;利用北斗短报文技术解决盲区紧急通信问题;采用串口通讯、多线程、SHH2框架、Web GIS等技术构建数据采集、解析及综合呈现平台。最终完成集位置监控、灾情上报、统计展示、指挥调度于一体的北斗应急指挥系统建设,进一步提升了重大地震灾害的应急救助信息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8.
改善VSAT卫星链路网际互联的技术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迎欣  周肃敏 《地震》2001,21(4):75-79
在卫星通信网上运行TCP/IP协议时,因电波空间传播产生的卫星链路时延,严重降低了TCP协议数据流的传输速率和通信效率。选择适当的TCP数据流发送窗口值,不能从根本上提高TCP数据流的传输速率。对于采用卫星通信链路作为传输信道的计算机广域网,在卫星站网关上使用TCP“协议欺骗”技术,能够显著提高TCP/IP协议在卫星通信网上运行的效率。文中给出了采用TCP/IP“协议欺骗”后实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地震观测网络的不断完善,地震监测台站逐步覆盖全国.地震监测卫星通信系统为不具备地面通信条件的偏远山区及部分需要备份线路的台站提供卫星线路.着重研究该系统如何在保证传输可靠性和通信质量的前提下,使用SCPC回传体制根据业务需求高效合理地使用有限的带宽资源.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地震应急卫星通信车改进与完善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期间,中国地震局为满足地震应急现场通信的需要,为各省地震局配备了卫星通信便携站.青海省地震局地震应急卫星通信车是在原有箱式卫星便携站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将便携站的全套设备安装于改装后的依维柯厢式货车内,天线部分做了车顶安装.经过上述处理后,该车具备了移动通信车的优点,有力提升了地震现场应急的通信保障及指挥协调能力.在简述应急卫星通信车通信系统的功能基础上,详细对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将来应急通信车通信系统的进一步完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