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实时地震数据处理系统网络通讯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DSP-MCRTS是区域数字地震台网中心实时地震数据处理系统专用软件包。该软件包已在全国20多个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和古巴等国家数字地震台网投入运行。该系统具备以下功能:实时接收多路地震波形数据;实时事件检测;对检测到的地震事件进行自动分析;实时波形数据记录和事件波形数据记录;数据存储管理;系统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种B/S架构下测震实时波形可视化方法,能够自动侦测Jopens数据库中数据,并解压缩测震waveform数据表的连续波形数据,将数据以字符串形式进行存储。通过应用fusionchart实现动态实时展示。在实时地震波形的移植性上推进一步,为地震数据的展示与对外界的服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地震监测数据存储和在线共享服务是提高地震监测服务效能的关键之一.新升级研发的地震连续波形数据存储和共享服务系统实现了海量多源异构监测数据在线存储和共享服务,能够对实时和非实时波形数据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连续存储,同步建立与波形数据文件一一对应的波形索引文件.通过波形索引实现连续波形数据的快速查询,基于系统设计的交互命令接口提供连续波形数据在线服务.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08—2021年间存储的中国地震台网固定观测台站近150TB波形数据进行了归档和整理,并对数据可用率和断记缺失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在建立波形文件索引数据库的基础上,建设了符合国际标准Web服务接口的波形数据服务平台,能够7×24h不间断提供数据服务,实现了用户通过应用程序自动获取定制波形数据的功能,为人工智能等新数据驱动技术在地震监测中的发展应用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5.
针对密集观测中台站实时波形数据汇集的应用需求,提出基于物联网MQTT协议,具备登录安全认证和波形数据传输加密的地震波形实时汇集方案.研发了地震数据采集器中基于MQTT协议的地震波形数据传输软件和云服务端的数据汇集软件.基于云服务器和通用MQTT服务器进行了基于MQTT协议的实时波形数据汇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可利用物联网和云平台实现地震观测数据实时汇集与处理.  相似文献   

6.
以JOPENS系统实时流接收为基础,应用Redis共享内存技术和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深度学习震相自动识别技术,设计一套可7×24小时不间断稳定接收并实时识别连续地震流数据中P、S震相的系统,为地震台网实时数据处理提供一套辅助工具,并在福建省地震局测震台网128个台站的实时数据流上进行测试。该工具由Redis实时数据流共享模块与深度学习震相到时自动拾取、MSDP震相格式转换3个模块组成,可以实时接收并自动识别台网地震连续波形,生成P、S震相报告,并可导入MSDP人机交互工具进一步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人工处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7.
地震监测数据实时传输与汇聚是实现我国地震观测系统数据汇集处理工程化、运维管理智能化以及地震监测服务体系现代化的基础.新升级研发的地震监测数据实时传输与汇聚系统实现了地震监测数据的实时波形数据流服务,其具有丰富的适配器用于汇集地震监测台站或数据中心的实时地震波形或触发信息数据流.新系统支持快流/慢流混合传输和预警数据低延...  相似文献   

8.
基于Cut And Paste(CAP)全波形拟合反演震源机制解方法, 依托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准实时地震波形数据服务系统, 通过接收区域实时连续波形数据, 构建了首都圈地区准实时准自动波形反演系统, 使系统实现当地震大于3.5级时, 可自动、 迅速反演得到震源机制解。 同时考虑到一些台站的地震波形质量或信噪比等因素, 系统也可通过人为干预方式重新反演求得相关结果。 文中详细阐述了震源机制解波形反演系统的运行流程及该系统的基本构建思路, 并对实例进行对比分析, 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九五”期间各个数字测震台网利用北京港震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EDSPRTP实时数据处理系统接收各个数字地震台站数据并将数据保存为EDAS格式的连续波形文件.本文介绍EDAS格式波形文件的结构以及利用C语言编写程序,从而实现通过读取地震目录文件得到地震事件的发震时刻和震级,然后自动截取地震波形并且保存该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意大利地震实时预警软件PRESTo的主要功能和参数配置。基于2016年云南云龙M5.0地震波形数据对PRESTo进行了测试,对软件相关特点加以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11.
地震波形的分析处理并不是一般的数值运算或者数据编辑过程,其中有许多环节需要结合人在图像识别方面的经验才能作出准确判断。至今为止,仍然不能完全用计算机代替人来自动而又准确地分析和处理地震信号。通过实时处理所得的结果和数据还需要在地震分析人员的干预下进一步分析处理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在遥测地震台网中使用人机结合方式分析处理地震波形,这在国内还处于初始阶段。为了发展这种处理方法,作者成功研制了兰州遥测台网地震波形人机结合分析处理系统。本系统是用计算机显示的地震波形来分析处理地震的,不仅适合常规地震波形分析,也特别适合于地震速报分析,使地震波形分析处理工作更加快速、准确。本文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思路、系统模块结构以及主要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12.
闪电哨声波是一种重要的电磁波动,了解其传播特征及传播过程有助于揭开圈层电磁耦合机理.从卫星观测资料识别闪电哨声波通常需要将原始电磁波形进行滤波处理再转化为时频图像,最后采用目视方法识别图像中的色散状形态,整个过程消耗大量人机时间和内存资源,不能满足张衡一号(ZH-1)卫星观测的海量电磁场数据处理的需求.针对该问题,鉴于...  相似文献   

13.
利用重复地震研究山东乳山地区地壳介质波速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鹏  郑建常  谭毅培 《地震学报》2016,38(5):728-738
利用2013年10月—2015年6月山东乳山震群的地震波形资料,基于距离乳山震群最近的3个台站所记录的地震波形互相关系数c≥0.9的地震即为重复地震的原则,识别了乳山震群的重复地震.利用波形互相关时延法,计算分析了文登台和招远台这两个固定台站的走时差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乳山震群的地震相似性很好,且震中位置较为集中,重复地震的时间跨度较大,有利于提高观测结果的时间分辨率;乳山震群中3次MS>4.0地震前均出现了短期的走时差低值异常现象,反映了乳山震群震源区在中强震前会出现短期地壳介质速度明显升高的过程,可以为该区域的中强震预测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兰州台网 DK 1仪记录到的国内不同地区地震的波形特征及不同台站短周期记录的到时顺序 ,来定性判定该地震的大概位置 ,再结合计算机计算结果定出准确位置。经对比和总结后发现 ,地震波形特征及各台到时有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计算机对数字地震台网产出的大动态、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地震波形数据进行的实时采集跟踪分析,发现了有些台站大震前地脉动波形的周期和幅度有明显异常变化,探索大震前地脉动变化的特征和规律,将为区域性地震预报研究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广州地磁台转换函数的长期变化和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庄灿涛  徐速 《地震学报》1991,13(4):489-495
本文全面系统地研究了1960——1987年广州地磁台转换函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季节变化的特点是夏季幅度大,冬季幅度小,具有12和6个月的主要周期成份;长期变化则表现以每年0.0025的速率下降.转换函数 B 的长期变化和季节变化不明显;(2)由转换函数 A,B 求出的帕金森矢量的方向明显地受海洋的影响,反映了海洋效应;(3)转换函数 A,B 的逐月值与地磁活动相关,而年均值与地磁活动无关.A 的年均值无明显的11年或22年周期.长期变化可能主要受地球内部电性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频率域波形反演中与频率相关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波动方程深度偏移是解决复杂地质体成像的关键技术,基于波动方程的速度建模为其提供更为精确的速度模型.频率域波形反演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波动方程速度建模方法之一,它推动了波形反演在勘探尺度下的应用.本文通过对频率域波形反演的实现,分析对比了其有效执行过程中与频率相关的影响因素.介绍了时间域的多尺度反演方法在频率域的一种实现方式,对比分析了输入数据的频点带宽和应用的子波频带范围不同时对反演结果的影响.本文通过设计的山地地质模型对频率域波形反演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得到的结论为频率域波形反演的有效计算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we focus on the influences of various parameters in the niching genetic algorithm inversion procedure on the results, such as various objective functions, the number of the models in each subpopulation, and the critical separation radius. The frequency–waveform integration (F–K) method is applied to synthesize three-component waveform data with noise in various epicentral distances and azimuths. Our results show that if we use a zero-th-lag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 then we will obtain the model with a faster convergence and a higher precision than other objective functions. The number of models in each subpopulation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rate of convergence and computation time, suggesting that it should be obtained through tests in practical problems. The critical separation radius should be determined carefully because it directly affects the multi-extreme values in the inversion. We also compare the inverted results from full-band waveform data and surface-wave frequency-band (0.02–0.1 Hz) data, and find that the latter is relatively poorer but still has a higher precision, suggesting that surface-wave frequency-band data can also be used to invert for the crustal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9.
We have made a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system for recording microcracks in rock to study the three dimensional pattern of fracture and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rock during pressurization. This system, with 8 channel data detection, records in real-time, from the initial microcracks to the final vibration waveform excited by the master fracture. The detected data are recorded digitally at the hard disk of an IBM computer (or 286, 386 personal computer) as well as transmitted to disk. The sampling rate for each channel is 10 MHz. Collecting every acoustic emission events in the loaded rock sample with 8 channels by this system, mathematically modelling the AE event travel time, and taking the coordinates of the AE event hypocenter and the three components of P wave velocity as unknown parameters, we set up a set of residual equations for joint inversion, so that the three dimensional localization of AE event hypocenters can be completed under variable velocities, which will lay foundations for the research on rock fracture clearly.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is paper appeared in the Chinese edition ofActa Seismological Sinica,13, 489–495, 1991.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and the experiments are sponsored by the Chinese Joint Seismological Science Foundation.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各省级地震台网SEED文件数据量急增。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利用原有的串行解压缩算法批量解压缩地震波形数据时存在操作繁琐、耗时较长的问题。本文引入了MapReduce并行编程模型,根据该编程模型思想结合原有串行解压缩算法,提出了一种并行解压缩地震波形数据的算法,并给出了算法的设计与实现。本文从正确性、运行效率以及可扩展性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实验,验证了使用并行算法解压缩数据的效率较高,并且能够一次实现批量地震波形数据的解压缩,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