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统计计算大连地区1991年11月至 1999年1月发生的299个ML≥2.0地震,得出目前该地区的地震活动规律,并对这期间的地震变化趋势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概率背景估计,认为其间所发生的地震属于1993年3月18日的大连满家滩南海ML4.3地震序列,从理论值和实测值的结果判断,该地震序列发生 ML≥5.0的可能性不大, 但不能排除该地震序列仍然存在着发生4.0≤ML<5.0地震的概率背景.目前的地震平静期属于该地震序列活动期的尾声和下一地震活动期能量积累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上讨论了地震发生时间研究中心常见的指数分布、Gammaw分布和Weibull分布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所反映的地震序列的特征。同时,对工程地震和地震预报中常见的危险函数所反映的地震特征作了分析。指出了指数分布、Gammaw分布所反映的地震序列的内涵及统计时应注意的问题。利用华北地区历史地震资料(M>4.7)进行了分时段齐次统计的示范实例化分析,结果表明:对地震序列分时段齐次化统计能表述地震发生的不均匀现象,且处理简便。  相似文献   

3.
地震序列研究现状与研究方向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认为现阶段国内外地震序列研究主要表现在地震序列类型特征研究、地震序列背景与形成机理分析、地震序列时空强概率分布特征研究等三方面。虽已取得不少成果,然而尚不能完全揭示地震序列发生发展规律,准确指导地震预报研究工作。提出要在地震数据管理、地震序列提取方法、地震序列概率分布模式及其其统计特征以及地震序列相关性等方面加强研究,同时应把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思想引入地震序列研究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文中根据南北地震带中段及附近区域1973年以来86次5.0级以上的地震序列统计结果,对地震序列类型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的地震序列以主余型为主(51%),多震型次之(29%),孤立型最少(20%);同一序列类型中,随着地震震级增大,主余型地震所占的比例增加,多震型、孤立型逐渐减少,7.0级以上地震以主余型为主,无孤立型地震;对于不同破裂类型,逆冲型地震中主余型最多,多震型地震更可能为走滑和正断性质的地震。2)主余型和多震型地震序列的主震与最大余震震级的线性关系相对较好;绝大多数地震的最大余震多发生在震后20d内,主余型最大余震集中在震后3d内发生,多震型地震中次大地震集中在震后12d内发生,孤立型地震的最大余震多发生在地震当天。3)地震序列空间分布显示,主余型地震分布相对较广,多震型地震主要集中在川西巴塘—理塘、川东马边—昭通一带、川北松潘和滇西北云龙、姚安、龙陵及附近区域,甘孜-玉树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NW段及四川盆地等地更易发生孤立型地震。4)地震序列类型的空间分布可能与本区域的地质构造和历史地震活动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1970年以来西藏地区139组5级以上地震序列类型进行统计及特征分析,发现西藏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序列以主—余型和孤立型为主,约占79.1%。随主震震级的增加,主—余型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孤立型和多震型所占比例减少。绝大多数地震的最大震级余震在主震后3个月内发生。西藏地区多震型地震主要发生西藏中强以上地震活跃时段,因此在西藏及邻区5级以上地震频度较高时需注意多震型地震的发生。从地震序列类型空间分布来看,孤立型地震和主—余型地震大多发生在构造相对单一的地区,而多震型地震则大多发生在构造复杂且存在多组构造交汇的区域。  相似文献   

6.
根据对云南、四川5995次地震资料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前震序列的判别方法。以某点为园心,50公里为半径,在10天内所发生的M_L≤4.8的地震归为同一序列。在所有1192次地震序列中,序列发生后在250天时间200公里范围内有M_S≥4.8级地震发生的共计481个序列。对比481个序列按其序列中地震的震级差M_1-F_1或M_1-A_1进行统计,发现当序列内震级差大于等于1.0时,其后中强震发生的概率极高,约为0.82。由此我们选取震级差大于等于1.0的序列为短期前震标志,从而建立一种人机结合进行地震预报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根据安徽省历史地震(294~1969年,M≥4)和现代地震(1970~2013年,MS≥3.5)资料的统计结果,通过估计历史地震序列类型,将安徽地震类型划分为"相对安全类"和"相对危险类"。结果表明:安徽省历史地震类型的统计结果和空间分布特征与现代地震序列类型大致吻合,绝大多数中强历史地震属"相对安全类",而"相对危险类"的历史地震主要分布在霍山地区、皖东北地区和宿北地区。安徽地区内的地震活动具有较高的继承性,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震后地震趋势的快速判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历史地震序列类型的划分及其应用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对我国历史地震记载特点进行了分析,探索了历史地震序列类型划分的建议方案,即根据历史地震序列的记载特点,将其分为“安全类”和“危险类”两种类型。在此基础上以山东地区为例,对山东及邻区历史地震序列分类。结果表明,区内历史地震序列中安全类约占83.9%,危险类约占16.1%,这一结果与本区现代地震序列类型划分结果大体一致,但与全国现代地震序列类型统计结果有一定差异。由于受地震史料记载详略因素的限制,上述结果是粗略的、初步的,但仍是对于现代地震序列类型信息的一种补充。所得结果可在震后早期趋势快速判定中参考。  相似文献   

9.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发生MS 6.9地震,基于青海地震台网对此次地震序列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门源地震序列的空间展布整体上呈西段NWW、东段SE向的带状分布,且序列衰减较缓慢。另外,基于同一构造历史地震类比、h值、等待时间法等进行分析,认为门源MS 6.9地震序列为主—余型;根据祁连地震带中东段5级以上地震最大余震发震时间统计和震级差特征分析认为,门源MS 6.9地震的最大余震已经发生,即2022年1月12日18时20分的MS 5.2地震。  相似文献   

10.
从地震构造看宁河6.9级余震与唐山主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宁河地震的发生是一次共轭型剪切破裂的结果。根据唐山和宁河地震的发震构造、地震裂缝、震源机制、余震序列的对比分析,说明两次地震的发生在构造上有直接的成因联系。宁河地震为唐山地震序列的余震  相似文献   

11.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hock Sequenc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arthquake clusterings in both space and time have various forms, in particular, two typical examples are the foreshock sequences and earthquake swarm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8 foreshock sequences in mainland China during 1966–1996, this study concentrates on the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hock sequences. The following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hock sequences have been found (1) the epicenters of foreshock sequences were densely concentrated in space; (2) the focal mechanisms of foreshocks were similar to that of the main shock. Such consistency of focal mechanisms with main shocks did not exist in aftershock series as well as in several earthquake swarms; (3) we found no case in mainland China during the past thirty years that a main shock is preceded by an earthquake clustering with inconsistent focal mechanisms. Finally, we found 5% of the main shocks in mainland China are preceded by foreshock sequences.  相似文献   

12.
首都圈东部地区震群序列性质判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传统方法和数字地震学方法(视应力),对首都圈东部地区2009-2017年发生的震群序列性质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使用传统方法不能确定震群序列性质,可以利用视应力方法进一步分析,该方法能够反映每个震群应力场的变化特征,可以进行异常性质判别;②通过2种方法的对比分析,可以提高震群序列异常性质判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为后续地震活动趋势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对2种方法进行震例检验,可知后续地震一般为中等以上地震,在震群(具有异常性质)发生1-7个月后发震,发震位置在震源区附近。  相似文献   

13.
大同两次Ms5.8地震序列的震源区应力场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刁桂苓  于利民 《地震》1995,(4):345-352
收集了大同1989年10月Ms5.8地震序列及1991年3月Ms5.8地震序列各15天的地震资料。经计算分别和到135个和149个小震震源机制解。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发现,两序列震源机制的类型随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分析认为是由第一序列为震群型,第二序列为孤立型的区别所至。详细对比了序列起始2小时和5天的情况,供序列发展趋势的早期判别借鉴。  相似文献   

14.
潮汐应力-应变对某些地震序列的调制触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黎凯武  江在森  申彤 《地震》2005,25(4):75-86
对1960年以来中国大陆浅源地震序列与潮汐应变的相关分析表明, 某些地区某些地震序列, 包括前震序列、 前震-主震序列、 前震-主震-余震序列和主震-余震序列明显受到潮汐应力-应变的调制触发。 如龙陵地震的前震-主震序列, 邢台地震的前震-主震-余震序列、 唐山地震的主震-余震序列等。 这些地震序列受到潮汐力调制触发的特征明显, 对地震预测有意义, 并作了具体的叙述。 同时对地震序列受调制触发的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 指出不同类型地震序列的调制触发特征与孕育系统地质构造, 地震震源岩石性质和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以及地震破裂机制有关, 对地震机理和预测的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2002年8月8日四川甘孜州新龙5.3级地震的地震概况、基本参数,分析研究了余震序列、震前部分前兆手段异常情况,介绍了短临预测情况,讨论了未能成功短临预测这次地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吕晓健  高孟潭  陈丹 《地震》2010,30(3):108-122
本文收集了1967—2007年全球大陆(不包括中国大陆)29次7.0~7.9级浅源大地震的余震资料。根据震源机制解结果把这29次地震序列分为走滑型和非走滑型, 其中17次是走滑型, 12次是非走滑型, 并分别研究了走滑型和非走滑型地震序列强余震震级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强余震与主震震级差服从指数分布, 统计得到了走滑型地震序列B值为0.58, 非走滑型地震序列B值为1.07。走滑型地震序列强余震与主震距离的优势分布范围是10~45 km, 而非走滑型地震序列强余震与主震的距离优势分布为20~59 km, 并且强余震与主震震中距服从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7.
南迦巴瓦地震台网完整地记录了米林M6.9地震发生的全过程.本文利用南迦巴瓦地震台网的连续波形数据对米林地震序列进行了研究.南迦巴瓦台网的定位结果显示,米林主震位于29.89°N,95.04°E,震源深度为16.7km,余震序列呈NW向展布,分布在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连线的东北部靠近帕隆—旁辛断裂.经计算,本次地震的h值为1.26,b值为0.84,综合序列衰减情况分析,本次地震属于主震—余震型地震.米林地震前,南迦巴瓦峰地区地震活动表现出明显的时间不均匀性,自研究区1992年ML6.2地震以来,研究区每12年左右发生一次ML6.0级以上地震,2017年至米林地震前,研究区6月前与6月后的地震活动差异很大,6月后的地震活动在频度上要明显强于6月前.空间分布上,米林地震震中附近为研究区地震活动性最强的区域,属于雅鲁藏布江断裂和帕隆—旁辛断裂交汇区域.  相似文献   

18.
应用Mann-Kendall法对1998年泾阳4.8级地震和2009年高陵4.4级地震某些指标数据序列进行异常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前兆观测数据的某些指标呈现出异常变化,应用此方法可以确定出突变的具体时间.本研究对地震预报预测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Combining stochastic energy import and deterministic energy loss,this paper does digital modeling for earthquake events by using stochastic cellular automata(CA),and derives energy fractal dimension analysis and multifractal analysis for time sequences of "earthquake" events from this model.The preliminary results show that statistical energy-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many events yields to the classic Gutenberg-Richter relation; different energy initial statuses and propagation rules both influence the output of the model.The b value tightly correlates to model parameters.The complexity of earthquake phenomena essentially may be both stochastic and determinist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