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虫动物门是寒武纪最独特、最神秘的动物类群之一,对揭示后口动物起源之谜至关重要.位于中国云南省东部的寒武系第二统第四阶的关山生物群中古虫动物化石丰富,已报道了古虫动物的3个种,龙宝山古虫Vetulicola longbaoshanensis Yang et al.,2010是其中之一.本文研究了关山生物群昆明龙宝山剖面和武定兴隆村剖面中保存较完好的龙宝山古虫V.longbaoshanensis化石,并对其鳃部构造做了详细描述.龙宝山古虫V.longbaoshanensis鳃部构造比澄江生物群中古虫属的鳃部构造更加复杂,鳃囊呈葫芦状,由前小后大的两个囊状构造组成.在两个囊状构造的连接处,能观察到明显的鳃裂和浓密的鳃丝.此外,通过对比关山生物群中和澄江生物群中古虫类的前体长高比和鳃囊在前体的位置,研究还发现关山生物群中的古虫动物和澄江生物群的方口古虫Vetulicola rectangulata Luo et Hu,1999在形态上极为相似,推测关山生物群中的古虫类由方口古虫(V.rectangulata)演化而来.同时,与澄江生物群中的方口古虫相比,关山生物群中的古虫动物体型较大,前体长高比增加,鳃囊也随之增大.这表明古虫属在激烈的生态竞争过程中体型逐渐增大,也从侧面反映了体型逐步增大是古虫属在寒武纪的一个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寒武纪大爆发研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球科学领域取得重大成就和享有国际盛誉的代表性研究方向之一.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中国在寒武纪大爆发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认为可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是研究积累阶段.改革开放初期,通过参与全球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金钉子"的竞争快速进入该领域国际前沿.紧接着以澄江动物群为代表,一系列寒武纪特异埋藏化石群的发现和研究掀起了全球寒武纪大爆发研究的新一轮热潮. 21世纪以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以瓮安生物群等为代表,埃迪卡拉纪多种保存方式动物化石的发现填补了动物在寒武纪大爆发之前的演化空白.与此同时,通过多学科交叉和广泛的国际合作,在寒武大爆发过程和环境背景方面获得一系列新认识,对全球该领域的快速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文章重点总结了中国在该领域的主要学术贡献,如澄江动物群中节肢动物、后口动物特别是脊索动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研究,以及瓮安生物群中动物胚胎化石和微型成体化石的研究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全球研究进展,对中国学者提出的寒武纪大爆发多幕式演化模型进行了新的解读.另外,文章还概述了中国在寒武纪大爆发领域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雪球事件和地球第二次大氧化事件的研究等.最后简要分析了寒武纪大爆发研究领域当前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6,(12)
正在距今2亿多年前,地球遭遇了一次空前的"物种大灭绝",海洋中超过95%的生物遭遇了灭绝。而生活在中国云南罗平地区的生物足够幸运,凭借这里独特的环境,保留下一条罕见的完整生态链,也成为了大灭绝后三叠纪海洋生态系统全面复苏的直接证据。近日,国土资源部正式同意命名云南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这也意味着罗平生物群的研究与保护力度将更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张艳霞  孙佳凤 《地球》2011,(2):62-64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山东诸城先后发现了库沟、掘村、玉皇、臧家庄、侯家屯、薛家庄、焦家庄等30多个恐龙化石埋藏点,埋藏区域近千平方公里。 经过三次有规模的发掘,共产出恐龙化石25000多块。  相似文献   

5.
对华北中、新元古代燕山盆地发育的三个主要阶段的生物群面貌进行了总结,三个阶段分别为:长城系下部碎屑岩沉积阶段(A),长城系上部至蓟县系碳酸盐岩沉积阶段(B),蓟县系上部至青白口系碎屑岩沉积阶段(C).其中阶段B是本研究的重点研究层位.B阶段的页岩相化石虽然不甚丰富,但燧石相生物化石却有着较高的分异度和丰度,并具有多种类型的形态及纹饰.此外B阶段中缺乏大直径个体.阶段B的生物群丰度、分异度、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分异度比例、底栖球状化石平均直径、球形化石最大直径在时间尺度上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笔者从中识别出了两个典型的生物群演变事件,两个事件都和地质事件相耦合.事件一发生于大红峪组三段,这一时期生物群中大个体浮游生物化石十分繁盛,推测可能与火山活动有关.事件二发生于高于庄组三段,这一时期的生物群发生了整体面貌的更替,该更替事件与叠层石衰减、海洋元素地球化学指标以及碳同位素等多个因素的变化耦合.  相似文献   

6.
热河生物群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早白垩世陆相生物群,其核心分布区位于辽宁西部、河北北部和内蒙古东南部.这一生物群的研究历史超过150年,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一系列重要化石才被发现,包括带羽毛恐龙、早期鸟类、早期哺乳动物、访花昆虫以及早期被子植物等.这些发现对于了解现代地球生态系统中主要生物类群的起源(如鸟类和被子植物)和早期演化(如哺乳动物、访花和外寄生昆虫),了解现代陆地生态系统的孕育和产生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文章对热河生物群的发现、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青藏高原北部新疆库木库里盆地石马沟组顶部中中新世末期(~12.5Ma)的7种小哺乳动物和16类孢粉化石.新建化石小哺乳1种:库木库里欧洲花鼠Spermophilinus kumkolensis sp. nov.库木库里盆地中中新世末期动物群与欧洲和中国北方地区同时期动物群有较高的相似性,表明在这一时期,欧亚之间的小型哺乳动物在动物地理上存在非常密切的交流.孢粉中乔木类型占主导,草本和灌丛类型次之,乔木型中又以栎和水青冈类等阔叶乔木为主.依据孢粉重建的植物群呈现出常绿阔叶林和干热草原交汇的景观.通过与云南地区的现代植被对比,在中中新世末期,库木库里盆地的植被在当时呈现明显的垂直差异性分布.整体上,中中新世末期库木库里盆地的动、物植物群的生态类型与现代存在明显差别,当时的环境无疑远比现代适宜得多.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7,(3)
山旺地区周边连续分布有距今约2400万年前到1700万年前的古火山30多座,因岩浆喷发,初期流出的熔岩流相互穿插,经过各种火山活动及作用,形成了形式多样的火山锥、玄武岩台地、柱状节理、玛珥湖等各种地质遗迹,并在玛珥湖的沉积过程中埋藏保存了各类丰富的古生物化石。本文主要对山旺地区火山群和玛珥湖及山旺化石的发现与研究等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马兆亮  黄建东 《地球》2023,(2):24-29
<正>安徽位于我国华北和华南两大沉积区域的交变地带,兼具南北不同地质特征,地质构造复杂,自然资源丰富,有震撼世界的大别碰撞造山带、世界闻名的金钉子候选剖面、烟波浩渺的八百里巢湖、各类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矿产资源,更有种类繁多、享誉世界的化石资源。安徽自晚太古代以来的各时代地层都有发育,剖面完整,层序清楚,孕育了丰富的古生物埋藏群。如新元古代的“淮南生物群”、“蓝田生物群”,早寒武世的“荷塘海绵动物群”,  相似文献   

10.
《地球》2016,(6)
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辽宁西部的朝阳市,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化石展示地,公园占地面积70公顷,主要地质遗迹面积207平方公里,是依托朝阳出土的具有时代最久、数量最多、种类最全、层位最多、科研价值最高五个"世界之最",系统完整的"热河生物群"珍奇古生物化石资源,建设的集科研、科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地质遗址性主题公园。公园由上河首古生物化石园区、四合屯古生物化石园区、凌源大杖子园区、AAA级的凤凰山园区及槐树洞风景区组成。  相似文献   

11.
黄迪颖 《地球》2023,(2):30-33
<正>内蒙古宁城县道虎沟厚如史书的沉积岩层中埋藏了一个尘封1.6亿年的生命乐园。20世纪末,我国古生物学家就开始关注宁城道虎沟一带的地层并发现了化石。2000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员等在《古脊椎动物学报》发表了关于道虎沟化石产地的第一篇论文,拉开了道虎沟古生物研究的序幕。经过20多年的发掘、探索、保护与建设,道虎沟这个隶属于赤峰市宁城县曾经鲜为人知的小村已经成为了众多古生物学家和广大化石爱好者探索研究和科普研学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2.
选取云南澄江井2001年6月以来的水温观测资料,分析水温异常变化与地震的对应关系,发现井水温发生明显的突升、突降等短临异常变化时,与观测井300 km范围内5.0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应率为62.1%。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世界上独一元二的占生物化石宝库,美国科学家曾说:“世界上没有其他地方在如此关键的时间,保存如此完好的、如此多的化石群落”,“这些沉积和这些化石不仅是中国的财富,也是世界的财富”。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的澄江动物群和凯里动物群、关岭动物群、热河动物群等重大发现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地球》2019,(10)
正地质科学,可以说是创造辉煌的一门科学。地质工作,也是创造奇迹的一项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地质事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基础研究方面,不论是岩石矿物、地层古生物、构造地质、水文地质、还是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等方面,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新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例如陆相成油理论的创立,青藏高原碰撞成矿理论的提出,澄江动物群、热河生物群的发现和研究等,为我国地学研  相似文献   

15.
王丽霞  李继江 《地球》2010,(6):62-65
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二十几年间,沉寂多年的国际古生物学界被中国科学家搅得天翻地覆,许多传统理论和观点被颠覆,众多新物种化石的不断出土,让科学界看到了解决自达尔文进化论诞生以来所遗留下的“讨厌之谜”的曙光。中国热河生物群的大发现和研究,为古生物学界的觉醒和进步,提供了化石材料和新实证。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20,(7)
正皑皑白雪,晶莹冰川以及在刺骨寒风中蜷缩在一起抱团取暖的企鹅是大多数人对南极的印象。一些曾经到过南极的科考队员,形容他们第一次踏上南极的土地就像是走进了一个迷失的世界。其实在这白雪之下也埋藏的另一个迷失的世界,这就是恐龙的世界。自1842年英国学者欧文首次提出"恐龙"一词以来,人们陆续对大陆上的恐龙化石展开了热切的探寻、发掘和研究工作。迄今为止,已经发现并被正式  相似文献   

17.
李淳  赵丽君  王立亭 《中国科学D辑》2007,37(10):1281-1286
记述了产自云南北部中三叠统法郎组竹杆坡段海相沉积中一件比较完整的陆生原龙类化石: Macrocnemus属一新种—Macrocnemus fuyuanensis sp. nov. 该标本以背椎数目, 股骨与胫骨、以及肱骨与桡骨之间相对长度的显著差异区别于欧洲的属型种Macrocnemus bassanii. 这是Macrocnemus化石在瑞士圣乔治山(Monte San Giorgio)地区以外的首次发现, 也是中国南方海相三叠系中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陆生爬行动物化石. Macrocnemus在法郎组竹杆坡段的出现, 不仅为颇具争议的竹杆坡段时代归属—中三叠世拉丁期(Ladinian)提供了新的证据, 同时明确显示该地区存在着一个未知的三叠纪陆生动物群, 这个陆地生态系统很可能起源于此前的安尼期(Anisian), 在拉丁期达到成熟阶段. 中生代早期特提斯洋北缘的岛屿和岛链, 是多种爬行动物特别是陆生爬行类东西迁移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8.
寒武纪早期放射虫化石稀少,保存较差,对其特征和演化缺乏了解.对鄂西秭归地区寒武系筇竹寺阶水井沱组进行大量调查,获得放射虫化石个体300多枚,系统分类属于4种类型,包括泡沫虫目2个新属新种(Paraantygopora porosa和Braunosphaera sinensis)和1个属种分类位置不确定的球形放射虫化石、目科未定分子1个(Tetrasphaera? sp.).其中,泡沫虫目分子占多数,约为个体总数量的92%,多数个体(73%)与奥陶纪早期一些放射虫化石结构特征类似,壳壁以穿孔板状结构为特征.但格子状球形放射虫在早古生代其他地层中目前尚未有报道.该放射虫动物群由不同的分类单元的分子组成,化石已经比较常见,壳体结构相当复杂,清晰的同心层状结构已经形成,这些特征表明寒武纪第二世筇竹寺期放射虫已经爆发繁盛,这与浅水相区宏体生物群的爆发繁盛可能为同步发生.  相似文献   

19.
2015年1月9日,云南地区出现大幅度水位同步转折上升现象,而地下流体群体异常的聚集区可能是未来强震的孕育区,及时排除环境等干扰因素,对确定地震危险区很有帮助。本文选取澄江井和建水井的水位观测数据,分析降雨量与水位变化的关系,认为滇南地区的水位年变化与雨季降雨量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本文对澄江井和建水井2012-2014年的水位异常信息进行提取,对其映震情况进行了总结,研究表明滇南地区降雨量对水位引起的异常,主要表现在变化幅度和变化时间等方面。此次出现的水位同步转折上升现象多为降雨干扰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生物集群灭绝后, 大多数地区变成一个没有或缺乏生态系统的“生态裸地”. 研究率先进入这一“生态裸地”的先驱生物和在这一“生态裸区”上早期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 对于阐明生物集群灭绝后生物演化非常重要. 晚泥盆世弗拉期(Frasnian)-法门期(Famennian)(F-F)之交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后, 在贵州独山地区遗迹化石的出现和繁盛明显早于其他生物实体化石. 一些构造相对简单、在沉积物表面活动并以食沉积物为主的造迹生物往往率先进入这一集群灭绝后的“生态裸地”, 其习性构造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从由二维层面到三度空间的开拓和发展, 遗迹化石的结构显示出这类造迹生物改造沉积物的能力逐渐增强、分异度逐渐增大的觅食效率提高, 逐步建立起一个新的生态系统的基础. 这个过程与前寒武纪-寒武纪之交的遗迹化石所显示的演化特征颇为相近. 弗拉期-法门期生物灭绝事件之后, 独山地区法门期的实体化石因泥盆纪-石炭纪界线之交的又一次灭绝事件只存在复苏阶段, 而缺少辐射阶段, 但遗迹化石结构和多样化演化的特征显示其经历了复苏期和辐射期两个发展阶段. 遗迹化石的演化为其他生物的复苏发挥了必要的生态链铺垫作用. 在生物集群灭绝后的“生态裸地”上, 随着导致灭绝事件的环境因素逐渐消失, 新生态系统的重建经历了“雏形生态系统”和“基础生态系统”两个形成生态链的铺垫阶段后, 逐步形成了一个“发达生态系统”. 新生态系统的建立为生物群复苏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