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安娜  高惠璇 《地震》1995,(3):291-297
应用主分量分析法对昌黎、青光、宝坻、红山等台站(1975—1977年)三年的每月五个静日地磁绝对磁场的资料及相应时间的太阳黑子相对数的资料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第一主分量与太阳黑子相对数对应很好,相关系数为0.9以上,而第二主分量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相关系数为0.03左右。对于在某一固定频率而变化的地磁外源场,内外场的比例几乎恒定在一定水平上,而在唐山地震前内外场比值有明显的异常变化,笔者认为,这个恒定水平的偏离可能是由于地壳内应力不断积累导致的地下电导率的变化而引起的。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消除地磁场的非局部变化,而且利用内外场比值的偏离或监视内场的变化可能为使用地磁场预报地震提供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1979年—1983年17个台站的总磁场强度资料,分析对比了两台单纯差法,加权差法与回归法在消除外空场干扰方面的优劣。结果表明,回归法在消除地磁背景场,扩大改正台使用范围,提高资料改正精度等方面,优于两台单纯差法与加权差法,并获得了1981年在隆尧地震(Ms=5.8)之前的地磁异常。在震磁关系研究中,地磁资料在消除变化场干扰方面,两台单纯差法,已是延用十几年的传统方法,经这一方法处理的点值离散性,即资料处理精度,受着改正台距的严格限制,若要分析5nT量级的磁变化,外场改正误差取±2.0nT,那末,改正距离必须小于150km,可是,目前河北省及其邻区,绝对观测台网(包括流磁测点),南北长约750km,东南宽约600km,显然,若要检测5nT的磁异常,只有设立多个外场改正台,若此,则势必形成多个资料改正系统,这对震磁关系的空间特征分析,将带来很大的困难。据以上情况,当前,对既能扩大外场改正台的使用范围,又能提高资料处理精度的方法探索,就十分必要,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了。本文选用太阳黑子活动高年时段1979—1983年,用17个台的地磁总强度观测资料,分别用红山台、北京台作为外场改正台(以下简称参考点),在两台单纯差法(以下简称纯差法)进行资料处理的基础上,另用两种方法与其对比,获得了一些初步认识,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976年7月28日唐山Ms7.8级地震震中周围的昌黎、宝坻、青光及白家疃四个地磁台的总强度资料,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建立回归改正法,以消除地磁外空场干扰及长期变影响。处理结果,昌黎台总强度在唐山地震前出现一年左右的下降变化,最大变幅达-12.8nT,认为这可能属唐山地震的震磁异常.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地磁总强度资料的变化场改正误差分析,认为由于一次较大地震在150公里内仅能引起总强度5~10伽马的异常量,所以,变化场改正误差(包括仪器观测误差)必须小于±2.0伽马。因而了解台站所处地域外场变化的均匀范围是很必要的。一般情况下,外场改正的台组应选择相同台基磁性,台组距不应大于150公里。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981年8月13日丰镇5·8(Ms)地震震中附近的呼和浩特、阳原、怀来三个台的地磁总强度资料,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建立回归改正法以消除地磁外空场及长期变干扰。处理结果表明,阳原台的总强度在地震前后存在着15个月的下降变化,最大幅度达-7·3伽马,认为这可能属于丰镇地震的磁异常。  相似文献   

6.
利用地磁内外源场分离的方法,反演得到了1997年11月8日玛尼地震和1998年1月10日张北地震前地下和空间等效电流体系的演化图象,并分析研究了地磁低点位移出现前后等效电流体系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内、外场等效电流体系的变化与地震ldquo;低点位移rdquo;异常现象有着内在的联系,等效电流体系变化可能是地磁低点位移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随着我国地磁台站的加密建设,势必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地磁场等效电流体系的演化特征,更有利于地震预测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利用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逐日比方法分析了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前的地磁异常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震前6个月成都、松潘、江油和崇州4个台站出现了同步的逐日比超阈值异常,异常台站集中于四川北部地区,震中位于异常阈值线上。外空场活动调查排除了空间环境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显示此次多台同步逐日比异常很可能是浅层地下介质电性结构改变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地磁资料时,采用两个台站的地磁要素直接相减(或为提高精度,用线性相关分析)的方法,对于两个固定台站来说,原则上能把外空变化场的影响减小到最小。但是影响地磁场外空变化的因素是多样的,复杂的,当多种因素对两个台站所在处的外空变化场影响程度不一致的时候,相减之后的差值仍可能把震磁  相似文献   

9.
左开挺 《华南地震》1991,11(4):45-54
通过对广州地磁台环境干扰源的监测,计算与分析得到:(1)不同时期产生的二个干扰源对地磁台1号墩磁场总强度测值的迭加影响为-25nT,与多台资料对比结果一致。(2)地磁台1号和5 ,1号与干扰源场区外Ⅰ号比测墩测得的磁场总强度、水平强度及垂直强度之差随时间的变化不明显,故认为广州地磁台环境干扰源目前尚属稳定。  相似文献   

10.
张毅  顾左文  袁媛  张明  顾春雷  王雷  徐如刚 《地震》2009,29(2):133-140
通过在苏、 鲁、 豫、 皖交界及南黄海地区开展地磁基本场矢量测量、 数据处理和分析, 计算了该区域地磁基本场和地磁异常场总强度和水平强度的曲面样条模型, 并绘制相应的地磁图和地磁异常图, 探索研究局部地磁基本场的变化特征。 分析结果表明, 通过区域地磁基本场矢量测量, 能相对精细地反应区域地磁基本场空间分布, 分辨存在的地磁基本场异常, 为地震中长期预报提供科学数据和相关地球物理场变化背景。  相似文献   

11.
单台地磁夜均值资料研究半年周期变化的电磁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伯舫 《地震学报》2000,22(3):297-304
用地磁夜均值资料研究半年周期变化的电磁响应 (地磁内外场比值 Q1) ,如夜均值半年周期变化的源场分布符合 P01分布模式 ,则可用单台资料进行计算 ,有利于进行地区性深地磁测深的研究 .本文选择了质量较好的 5个台约 2 6年的连续资料 ,又搜集了可用的全球分布的台站资料进行分析计算 .结果表明 ,从夜均值估算的半年周期变化的 Q1更为可靠 .原因可能是源场模式不同 .一般的日均值资料不符合 P01模式 ,而夜均值资料则比较符合 P01模式 .本文对此作了源场分布的研究 .  相似文献   

12.
一、行星性指数K和A 行星性指数表示地磁活动的一般状态,该指数是从位于中纬度地区(这是为了减少电急流的影响)经过挑选的一些地磁台计算出来的,并作为其余几十个地磁台的标准。但是,和所有的指数一样,由于地磁台的分布不够适当和外源场高度不规则,使行星性指数也蒙受其损害。例如,在某些情况下,极区亚暴对于所挑选的地磁台的磁照图是没有影响的,而在另一些情况下,也许由于极区电急流的赤道迁移,使得极区亚暴对磁照图也有很大的影响。实际上,行星性指数表示了许多外源场的扰动变化的混合效应,该指数对于地磁现象的相关研究是很有用的。  相似文献   

13.
分数维在地磁方法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继红 《地震研究》1997,20(4):398-401
本将关联维的G-P法尝试在地磁方法中应用。首先消除外空场的影响,使数据的变化代表地磁场的变化;12个月为一窗口,滑动步长6个月,以1993年12月日烟台ML4.8级地震为震例,求分维值。结果表明:地磁场垂直分量的时间序列存在分维结构,而且地震前有明显降维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短期地磁扰动是指磁暴急始、湾扰与地磁脉动等扰动时间较短的地磁变化。磁扰的源场来自磁层和电离层的电流体系,因而它们在较大范围内可看作均匀分布。但是,由于它们在地球内部所产生的感应磁场与地下电导率分布密切相关,所以,相距很近的两地往往观测到磁扰不一致。这就是说短期地磁扰动可以反映地下电导率的横向不均匀性,目前国内外均已发现了一些电导率异常区。一些作者还研究了短期地磁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东亚及邻区49个地磁台1970-1979年、H、Z的实测年均值,逐年计算、缓制了蒙古异常的地磁非偶极场等值图,给出了蒙古异常非偶极场Zn分量的焦点位置和强度变化及其对中国东北地区地磁场的影响量级,计算表明蒙古异常的年变化是该区地磁场年变化的主要成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我国22个地磁台1971~1977年的垂直分量静日变幅值,通过年变、季变、纬变影响等改正后算取的季均值作为基本数据,分析了其震前特征。研究发现,华北、川滇地区的四次大震,均在震前一个季度,其日变幅值的空间分布出现以未来大震震中区为中心的一个大范围的正异常,日变时序曲线同样具有清晰的异常反映。用日变时序曲线与波速比异常相比后认为,日变异常主要是由于孕震区流体(水)运动产生电导率异常,使地磁内场变化的结果。因而,应用地磁日变时、空特征预测大震的可能位置及发震时间,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第11代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11)是国际地磁学与高空物理学联合会(IAGA)于2009年12月提出的最新与比较准确的IGRF.根据IGRF-11模型,计算了2005-2010年中国地区地磁长期变化(SVC).IGRF-11所描述的2005-2010年中国地区地磁长期变化与实际观测的地磁长期变化(SVO)是基本一致的,但亦有明显差异.分析比较了在中国地区34个台站上的SVO与SVC之间的差异,并得到了它们之间的差值及其均方误差σ,对于地磁偏角和倾角,σ分别为0.35′/a与0.53′/a;对于地磁总强度、水平分量、北向分量、东向分量与垂直分量,σ分别为5.12nT/a,8.91nT/a,8.89nT/a,3.27nT/a与3.59nT/a.引起IGRF-11所描述的2005-2010年中国地区地磁长期变化的误差原因是:中国地区的区域性与局部性的磁异常、IGRF忽略了外源场与IGRF模型的截断阶数、全球台站与测点的分布不均匀、地磁观测误差等因素.由于中国地磁模型(CGM)优于IGRF模型,并能比较准确地描述中国地区地磁场及其长期变化,故在实际应用中应选用CGM.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CHAOS-6地磁场模型计算1997—2016年中国大陆地区34个地磁台站模型值,分析比较模型计算值与台站实测值之间的差异,利用国际参考场模型IGRF12计算结果进行佐证。结果表明:地磁异常场模量△T作为地磁台站观测环境的一种标志,年变化显示:①中国大陆地区34个地磁基准台绝大部分位于地磁正常区或弱磁异常区,只有少数几个地磁台位于强磁异常区;②判断1个地磁台的地磁场环境,只测量总强度(F)是不够的,必须进行三分量绝对观测,利用地磁异常场模量△T评价地磁台的地磁场环境更全面、更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9.
陈伯舫 《华南地震》2004,24(4):8-10
综合APIA、HONOLULU、PAMATAI 3个地磁台三分量的11年周期变化的形态后,可定性地提出该变化源于内场。如内源为核幔边界的电涡流,则其中心点应位于3台之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我国震磁研究的最新进展。阐述了震源场、区域应力场产生震磁异常的物理基础以及地磁日变化的“透视-触发”作用。根据预报实践提出了渐进式和跨越式预报方法相结合的地磁预报地震的思路和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