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2篇
  2004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给出1987年9月23日和1988年3月18日在中国东北锦州、沈阳两地看到的两次日偏食及地磁场总强度观测的结果。并与长春、沈阳、大连3个地磁台三分量磁照图比较、分析,发现日偏食对地磁场水平强度 H 有明显影响,食甚时该三台 H 同步上升9~12nT。对此笔者给予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2.
1983年,我们应用航磁ΔT资料和“异常能谱”方法求解了辽宁地区深部磁性块体统计平均埋深。其成果图件使我们初步看到了本区深部磁性界面的起伏状态和磁性不均一的特征;通过深部磁界面与辽河裂谷型地温场分布的对比,可以看到深部磁界面与地热、地温场间的密切关系;地壳深部探测剖面提供了断裂与深层磁界面关系的线索;特别是NW向深层磁界面梯级带的存在,可为7.3级海城地震的发震构造提供深部背景和热应力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处理了辽宁、铁岭、沈阳、营口、丹东等台站与北京台1980—1985年地磁总强度观测资料,并初步分析其回归系数的变化情况,探索了回归分析方法在地磁数据处理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4.
华北和东北地区地磁场变化与大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按距离加权最小二乘曲面拟合方法计算分析了东亚及其邻区50个地磁台站地磁偏角D,水平强度H,垂直分量Z和总强度F 1970——1979年的逐年变化和结果表明,大约在纬度=37——40N,经度=123——126E附近,(1——13)104平方公里的空间范围內,地磁场三要素及总强度的逐年变化存在明显的负异常。 这些负异常的出现和消失与1975年在海城发生的震级M=7.3级地震和1976年在唐山发生的M=7.8级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地磁负异常中心处对应上述两次大震前的最大值分别为=1.5和2.0/a并指向震中方向,10和25nT/a,10和30FnT/a,10和45nT/a。这种磁异常可能是太平洋板块向中国大陆板块俯冲运动和上地幔中某种物质流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由国家地震局科技司与中国地震学会前兆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地磁学术交流会于1987年10月9日—14日在大连市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与地震局系统等有关单位代表90人;会议共收到论文与报告一百多篇。辽宁省地震局岳明生局长、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许绍燮付所长等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6.
本文据辽宁南部地磁重点监测区八○年五月至八三年三月九次复测资料和在该区及邻区发生的M_s≥1.0级1487个地震,探讨了利用段差变化异常捉取地震信息的方法及理论依据。并针对其中M_s≥4.0级三个震例,分析了其震磁异常的幅度大小及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1982——1984年辽宁流动磁测 F、Z 同时与三个台、站的通化资料,对其测点通化精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对比,结果发现 F、Z 的测点通化精度与通化距离、季节等因素之间的重要关系。在试图予以理论解释之后,提出几点择优选定通化台站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电磁波发射机在电磁波观测系统研究项目中起了很好的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发射机的研制、指标、使用方法及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了辽宁流磁1973年10月~1983年10月F、Z面测及1980年5月~1985年9月F环测资料的清理结果。并对下述三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1)、流磁通化精度与通化台的选择;(2)流磁成果质量的验收标准;(3)流磁预报地震方法;最后提出改进流磁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东亚及邻区49个地磁台1970-1979年、H、Z的实测年均值,逐年计算、缓制了蒙古异常的地磁非偶极场等值图,给出了蒙古异常非偶极场Zn分量的焦点位置和强度变化及其对中国东北地区地磁场的影响量级,计算表明蒙古异常的年变化是该区地磁场年变化的主要成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