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在外套框架加层结构中采用摩擦阻尼器和砂垫层作为减震装置,进行增设摩擦和消能的加层结构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摩擦和消能装置能有效地减小加层结构的地震反应。在此基础上,对采用摩擦和消能装置加层结构的构造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半刚性连接钢管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钢管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作为连续弹性无限自由度结构,建立自由振动方程,分析了半刚性连接对结构自振周期和频率的影响,推导出半刚性连接框剪结构自振周期系数的计算公式。使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进行结构的模态分析,有限元分析结果和公式计算结果吻合良好。结果表明,半刚性连接使得结构自振周期增大,半刚性连接对高阶振型自振周期的影响很小。提出了地震区钢管混凝土框剪结构体系的设计建议,可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3.
在一种新型无黏结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梁柱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基础之上,使用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对新型框架节点的无黏结预应力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整体抗震设计研究。首先使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进行预应力三维结构设计并建立相应的有限元模型,同时建立该梁柱节点的梁恢复力模型,进而实现自定义塑性铰本构关系研究该装配式框架结构。使用pushover分析去表征结构的抗震性能,对比研究不同目标位移下的相应性能水平要求。通过施加Y方向均匀分布荷载对结构进行弹塑性推覆分析,对结构的层间位移角、破坏机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按照"功能良好""生命安全""防止倒塌"三水平的设计均达到预期结果,各层层间位移角和薄弱层的性能均能满足规范的相应要求。并选用三条地震波对结构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表明基于该新型梁柱节点的装配式结构在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中可以较好满足相关抗震性能水平要求。  相似文献   

4.
套建增层预应力钢骨混凝土框架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套建增层改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一种新型外套增层结构型式,即以内置H型钢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为框架梁、以配置4个或8个角钢的角钢混凝土柱为框架柱的套建增层用框架结构,并给出了节点构造。根据不同的场地条件和地震设计分组,对基于现行设计标准设计的跨度为16m的新型套建增层框架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满足常遇地震作用下的设计要求时,在7度和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建造在I、II、III类场地上的部分套建增层框架将会倒塌。根据弹塑性反应分析结果,提出了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避免这种套建增层框架发生倒塌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要求使用非线性静力分析方法来评估新设计或已有消能结构的抗震性能。使用该方法对消能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要得到结构的推覆曲线。本文基于塑性理论,给出了快速、有效建立附加黏弹性阻尼器框架理想双线型推覆曲线的简化分析方法。使用该方法构建附加阻尼体系的推覆曲线无需借助结构分析软件。将3种侧向荷载模式(第1振型模式、FEMA-273模式和均布模式)作用下的简化分析结果与结构分析软件的推覆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基于塑性理论的简化分析方法能够较准确地预测附加黏弹性阻尼器框架的推覆曲线,只要结构失效时能形成梁铰型侧移机构。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巨型框架—次框桁架结构体系。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巨型框架—次框桁架结构体系进行了抗震动力时程分析,讨论了该结构体系在多条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位移及内力等地震响应。计算结果表明,巨型框架—次框桁架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提高巨型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不但可以有效地降低结构构件的地震内力,同时也不会给主框架结构体系的布置带来较大的影响,巨型框架—次框桁架结构是一种抗震性能良好的结构体系。计算结果对巨型结构的抗震设计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隔震结构在远震场地减震效果良好,但是近断层地震动的明显的长周期速度和位移脉冲运动可能对隔震建筑等长周期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设计带来不利影响,需要深入探讨。本文首先讨论近断层地震动的长周期脉冲运动特征,然后以台湾集集地震8条典型近震记录和其它4条常用近震记录以及4条远震记录作为地震动输入,对两幢安装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钢筋混凝土框架隔震结构进行非线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通过比较探讨了算例计算结果,定量说明隔震结构的近震脉冲效应显著,是隔震设计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实际应用的需要,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NEESit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软件框架.在实际健康监测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基础上研究了系统的集成技术,结合软件框架开发技术给出了本软件框架的设计和实现的方法,同时介绍了NEESit的组成和运行机制,并提出采用NEESit的相应功能模块来实现本软件框架.本软件框架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不仅可以用于各种健康监测系统的开发,同时还可以使实际结构与NEES进行数据共享、互相访问以及协同实验.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高层建筑常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等结构,就如何进行体系选择和截面预估,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阐述,并依据承载力、变形和抗震的要求,推导了简单易行的经验公式。这些经验公式对于方案选择和初步设计有很大的实用价值,经应用到设计实例中,节约了材料,缩短了设计周期,减少了计算机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防震减灾指挥中心大厦基础隔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防震减灾指挥中心大厦,约10000m2,主体结构为框架-剪力墙。该工程采用基础隔震技术设计,隔震层使用叠层钢板橡胶隔震支座。对该工程采用空间模型时程分析,并与实测的地震加速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结构实现了“大震不坏”的设防目标;在较小的地震作用及风载作用中能保持稳定。本文的研究工作较为充分地证明了隔震技术在该工程中的使用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1.
对汶川地震中极震区的现场震害调查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底框架结构3种结构形式的破坏特征和受损原因。分析表明,经抗震设防的房屋震害明显低于未经抗震设防的房屋,实现了预期的抗震设防目标;在经抗震设计的房屋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表现是最好的,其次是砖混结构,表现最差的是底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2.
组合墙结构房屋抗震性能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个组合墙模型房屋的振动台试验,分析了组合墙结构体系房屋的动力性能和抗震能力,比较了底一层和底两层框架组合墙房屋和普通组合墙房屋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八层组合墙房屋的抗震能力远远超过设计能力,可用于八度地区,底框架组合墙房屋的抗震性能优于普通组合墙房屋,底两层框架组合墙房屋也优于底一层框架组合墙房屋。  相似文献   

13.
青海东南部农村民居结构特点及抗震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农村民居的抗震能力具有显著的地域特点。本文基于现场调研结果总结了青海东南部黄河流域农村民居的结构特点,并对其抗震能力进行了评估。庄廓院是调研区内的典型农村民居,本文对调研区内庄廓院的木构架房屋进行研究,提出庄廓土墙围护木构架房屋的震害等级分类标准,根据实际震害资料和类比的方法确定了当地土墙围护木构架结构的震害矩阵和震害指数与峰值加速度的关系曲线。与云南鲁甸农村的土木结构房屋比较,青海庄廓院民居具有更高的抗震能力;与未设防的砖混结构比较,这种土墙围护的木构架结构在高烈度区造成人员伤亡的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14.
整理并分析汉中地区的地震背景、地震动参数和地质灾害,调查区域内地震动参数有差异的9类样本行政镇的931栋典型农村房屋,研究典型农村房屋的结构类型、抗震概念设计和建造场地等因素对房屋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汉中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深大断裂发育,94.7%的区域为灾害易发区,存在4个地震烈度异常区;农村既有房屋结构类型有土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其中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是主要的抗震结构类型,框架结构是新型抗震结构类型;区域内农村房屋的建造场地条件危险性大并且抗震概念设计不足,房屋震害严重,村民的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等相关知识匮乏。该研究可为村镇房屋的防震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Building damage in Dujiangyan during Wenchuan Earthquake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A field damage survey of 1,005 buildings damaged by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Dujiangyan City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ing data was analyzed using the statistical method. It is shown that buildings that were seismically designed achieved the desired seismic fortification target; they sustained less damage than the non-seismically designed buildings. Among the seismically designed buildings investigated, RC frame buildings performed the best in terms of seismic resistance. Masonry buildings with a ground story of RC frame structure were the second best, and masonry buildings performed the worst. Considering building height, multistory buildings sustained more severe damage than high-rise buildings and 2- and 3-story buildings. Compared to residential buildings, public buildings, such as schools and hospitals, suffered more severe damage.  相似文献   

16.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能力评估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根据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借鉴建筑结构强度和延性的抗震能力评估理念,提出了评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定量方法。在利用ETABS集成软件完成建筑结构内力分析后,应用本研究编写的结构抗震能力评估计算程序,实现了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定量评估。实例评估表明,该方法除可定量评估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外,还可从评估结果了解造成抗震能力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村镇房屋是历次震害中最薄弱的建筑,提高其抗震性能刻不容缓。本文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和地震烈度的取值,以陕南6县18镇54个自然村的1161栋村镇房屋为抽样样本,完成样本的结构类型、结构类型的破坏比及破坏损失比、场地条件、抗震概念设计、村民的抗震知识和抗震防灾意识等现状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陕南村镇房屋的结构类型有生土结构、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其中砖混结构是其主要的抗震结构类型;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在不同地震烈度影响下的破坏比有差异,而破坏损失比相同;陕南村镇房屋的场地条件变化复杂,抗震概念设计存在缺陷且村民的抗震知识和抗震防灾意识淡薄,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付光磊  孙锐  宋妍 《中国地震》2020,36(1):162-172
提高学校公共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能力是自汶川地震后一直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高烈度地区对地震设防烈度要求较高,该类建筑的结构抗震设计难度较大。通过对常规框架结构方案及增设金属阻尼器的消能减震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地震作用下阻尼器发生剪切变形,小震工况即屈服耗能,能够提供1%的附加阻尼比。相比于传统框架结构,消能减震方案能够有效减小结构构件的尺寸,进而满足学校建筑对于净高的要求。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该结构体系满足"强柱弱梁"的设计准则,结构位移角满足规范要求,抗震性能较纯框架结构好。研究结论可为金属阻尼器的设计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夏珊  刘爱文 《地震学报》2009,31(1):92-99
在我国烈度表中提到的房屋指的是未经过抗震设计或加固的单层或数层的砖混和砖木房屋.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这类房屋的数量在逐渐减少,能够根据抗震设防房屋的破坏情况进行烈度评定对目前的地震现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震害矩阵和平均震害指数的关系,尝试利用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的震害矩阵得到设防烈度——震害指数的拟合关系,建立不同抗震设防水准的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的烈度评定标准,并利用近年来9次中国大陆地震的烈度评定结果对该评定标准进行验证.本文评定的结果与这些地震现场评定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作为在我国抗震设防地区利用多种结构形式的建筑物破坏情况进行烈度评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Many types of buildings have been widely constructed in the vicinity of subway lines in China. Normal life and business activities are hampered by excessive subway-induced vibrations. This study aims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n structure-borne vibrations, generally based on experimental results. Vibration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in four typical sites in Wuxi, China, involving over-track buildings, along-track buildings, frame structure buildings and a masonry building. Special structure designs like structure transfer floor were also included. Then, the captured data was analyzed in the time domain and the frequency domain. Furthermore, the influence of building location, structure type and structure layout was investigated. Finally, vibrations were evaluated with ISO and Chinese criteria and structure optimization for vibration attenuation was proposed. It is found that over-track buildings are more severely affected than along-track buildings. Higher frequency contents(20-60 Hz) in over-track buildings and lower frequency contents(0-10 Hz) in along-track buildings should be seriously considered in vibration control. Weaker structure member joints and lower material strength would be beneficial to over-track buildings while the inverse situation would be beneficial to along-track buildings. The application of structure transfer floor-generally stiffer structure members and structure discontinuity-is also benefic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