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变刚度滞变耗能与隔震联合控制框架结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原有变刚度滞变-摩擦隔震支座进行了改进,提出一种多级变刚度滞变耗能器,并进行了初步的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一纯框架结构(1:5)模型进行了耗能与隔震的联合控制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这种联合控制技术能降低不同大小地震下的结构反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滞变—摩擦基底隔震支座的试验和模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提出了一种滞变-摩擦基底隔震支座。这种支座由钢棒和摩擦元件组成,钢棒容许摩擦元件水平滑动,同时又限制这种滑动;摩擦元件承受结构的竖向荷载,作完成了钢棒滞变恢复力特性的试验,并给出了钢棒的滞变恢复力模型的模型参数的计算公式,该模型与常用的折线模型有所不同,它仅用一个非线性微分方程来描述滞变恢复力,而不需要复杂的规则。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商用标准件叠层压电驱动器和圆形摩擦盘,研发了能提供水平任一方向可调摩擦阻尼力的新型压电变摩擦阻尼器,能与圆形隔震垫协同工作复合而成智能隔震系统.文中首先提出了新型压电阻尼器的基本结构,制作了试验室比例的模型;其次针对压电驱动器变形在微米数量级的特点和约束钢架的刚度特性,提出了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形状系数和可调正压力计算方法.并用约束钢架变形试验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正确性;最后通过阻尼器性能试验提出了连续型的阻尼力计算模型,一种适合于实际工程应用的摩擦阻尼力模型.提出的新型压电摩擦阻尼器构造简单,阻尼力调节方便,响应速度快,特别是便于进一步增大阻尼力调节倍数,能够较大地推动压电阻尼器实用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提出利用筒中筒结构内筒和外筒的相对运动带动耗能装置耗能的的筒中筒结构内部摩擦连接消能减震体系。该体系将结构的内筒和框筒用专门设计的摩擦连接装置连接,罕遇地震下摩擦连接装置滑移产生滞回耗能。文中阐明了该体系的消能减震原理和构造特点,并通过对一栋40层筒中筒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验证了该体系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可供工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安装粘弹性阻尼器的滞变结构抗震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Boue-Wen滞变恢复力模型模拟剪切型滞变结构的非线性特性,采用等价线性化建立了安装粘弹性阻尼器的滞变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随机响应计算方法,首当其冲在此基础上分别以结构的层间最大变形和阻尼器阻尼材料的最大剪切变形为结构和阻尼器打有限状态随机变量,探讨了剪切型滞变结构在安装粘弹性阻尼器后的抗震可靠度和阻尼器可靠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型金属变摩擦耗能器的研发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被动控制理论,提出一种新型的金属变摩擦耗能阻尼器。通过改变金属摩擦面的摩擦面积,使摩擦系数具有随位移改变而变化的特性。在金属摩擦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金属变摩擦耗能器的阻尼力计算模型与产品的开发。理论计算与实验数据表明:新型金属变摩擦耗能器的减震性能显著优于常规阻尼器,避免了传统阻尼装置(如油阻尼器)存在的造价高、维护复杂、易漏油的问题;克服了常规摩擦耗能器不能在不同大小荷载作用下保持同样控制效果的缺点,能做到抗震耗能器在不同荷载下保持很好的抗震效果,真正做到"小震小位移少耗能,大震大位移多耗能"的智能控制。  相似文献   

7.
摩擦摆隔震支座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摩擦摆隔震支座的基本构成和隔震原理。利用力学平衡原理,对摩擦摆隔震支座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了摩擦摆隔震支座的刚度和等效粘滞阻尼比,构造了摩擦摆隔震支座的滞回模型,并探讨了该支座的自回复能力,得到了其最大残余位移计算公式。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摩擦摆隔震支座进行实体单元建模,模拟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该支座的滞回特性与回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①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提出的滞回模型和最大残余位移计算公式的正确性;②摩擦摆隔震支座的滞回曲线饱满,具有良好的滞回性能;③摩擦摆隔震支座的刚度与球面半径成反比,可能的最大残余位移为摩擦系数和球面半径的乘积;④该支座的最大应力出现在支座处于设计位移的时刻,且一般位于滑块或支座板球铰面边缘。  相似文献   

8.
选用胡聿贤平稳地震地面运动模型作为基础隔震结构的随机地震动输入,采用Bouc-Wen模型描述隔震结构的层间滞变位移,将滞变体系动力特性矩阵随机等效线性化,并建立等价线性状态方程。引入左右特征向量系,对振动微分方程进行解耦,推导了基础隔震结构随机地震响应的统计矩解析解。采用变形失效准则,定义了上部结构和隔震层的功能状态极限函数。在此基础上,采用首次超越破坏模型,基于Possion分布假设和串联系统可靠度模型,建立了从整体上评价基础隔震体系抗震可靠度的简化分析方法。最后,通过一个基础隔震框架结构计算实例,说明了这种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变刚度钢管混凝土短柱隔震装置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对变刚度钢管混土短柱震的滞回收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对装置的隔震作用以及耗能特性进行了讨论通过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同时,试验还证明,变刚度钢管混凝土短柱震装置能很好的地耗散能量,从而减小地震反应,作者认为,该是一种价格性能比较优越的隔震装置,在工程实践中将有广阔的应用与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0.
针对村镇房屋隔震设施薄弱的问题,本着低成本、易施工的原则,设计了一种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材料的摩擦摆隔震支座。将该新型支座与传统钢制摩擦摆支座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了该新型支座在相同的竖向荷载作用,不同频率下的干摩擦和润滑摩擦两种工况的支座的滞回性能,得出了该新型支座的基本力学性能,通过利用SAP2000有限元模型对采用该新型支座的隔震结构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并且将该新型支座与传统钢制摩擦摆支座在滞回性能、构造方式和经济性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摩擦摆支座的滞回性能略低于钢制摩擦摆支座滞回性能,该支座隔震效果显著且易模性好,便于施工,造价低廉,适用于低层村镇房屋隔震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11.
A bridge structure with a seismic isolation system consisting of rubber bearings and hysteretic dissipators is considered. The non-linear equations of motion are derived for the first mode vibration and the stochastic response to a white noise or a filtered white noise ground acceleration is determin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equivalent linearization. The sensitivity of the stochastic response to principal pàrameters for the bridge is investigated. Results of optimum design of the isolation system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2.
高层隔震结构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层隔震结构的分析理论和设计方法是目前隔震技术向高层建筑推广的2个关键理论问题。本文以高烈度区宿迁市已经竣工的高层隔震建筑阳光大厦为工程实例,对高层隔震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包括隔震支座竖向不同拉压刚度的模拟、各种类型的隔震支座水平力学特性的准确模拟,以及不同地震动输入方式和输入角度对隔震支座受拉情况的影响分析等;在此基础上,对隔震层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隔震层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而给出了控制隔震层设计的基本指标,包括隔震支座的长期面压、极值面压、隔震层偏心率等;最后,对高层隔震结构的相关构造要求进行了必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3.
基于抑制升船结构顶部厂房地震鞭梢效应的目的,本文提出了升船结构顶部厂房屋盖MR智能隔震模糊控制的思想。文中,在建立屋盖智能隔震升船结构计算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屋盖MR智能隔震系统对升船结构顶部厂房地震反应模糊控制的设计计算方法。文中并以中国某大坝巨型升船结构为背景,设计了屋盖MR智能隔震系统对升船结构顶部厂房地震反应模糊控制的控制系统。仿真分析和对MR阻尼器的参数研究表明,安装合适的屋盖MR智能隔震系统并采用模糊控制策略能有效地抑制具有不确定参数升船结构顶部厂房地震反应的鞭梢效应,且模糊控制器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双线性和三线性的力-位移滞回线假设,导出了钢梁阻尼器隔震系统等效阻尼比与阻尼器延性率的关系;为了获得大阻尼比隔震系统,以尽量减小隔震系统的地震反应,求得了使系统阻尼比为最大的阻尼器相应延性率(即最佳延性率)所需满足的条件;给出了在给定地震地面运动输入条件下,使系统阻尼器变形位移达到最佳延性率的阻尼器初始刚度和屈服位移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A mass reduction concept for seismic hazard mitigation is investigated herein. The proposed method is implemented through floating slabs, ie, slabs that have been seismically isolated from the skeleton of the structure. The investigation is based on time history analyses of MDOF models under scaled strong-motion seismic records complying with an EC8 spectrum. The purpose of these slabs is twofold; for selected short isolation periods, they act as a mass-damping system for the overall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employing significantly more mass than traditional TMDs, while for longer isolation periods they provide seismic protection on their contents while 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seismic mass of the structure. In the latter case, it is found that the response of the skeleton can be evaluated accurately from a corresponding reduced-mass model. The proposed design method does not necessarily aim at replacing existing seismic design approaches; it rather provides design versatility in the hands of the practicing engineers.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外已修建完成了大量隔震建筑,但仅有少量经受了地震检验,绝大部分隔震结构减震能力能否达到设计目标尚存疑问.本文针对基础隔震建筑,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由振动响应的减震能力评估方法.首先,对隔震建筑进行多级幅值初位移自由振动原位试验,获取结构的抗震能力曲线;其次,根据地震反应谱建立地震需求曲面,进而确定隔震结构性能点;最...  相似文献   

18.
基底隔震已经大量应用于一般民用建筑中,被认为是在剧烈地震中保护建筑物最具发展前景的技术之一,但对于核电站这类特殊的建筑物应用较少,且研究比较薄弱。介绍了核电站水平及三维隔震装置的研发及性能测试,概述了核电站隔震系统抗震性能的研究进展和核电站隔震设计规范,指出了在核电站中应用隔震技术还有待解决的问题,对今后核电站隔震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改进的基础隔震结构地震作用简化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关于隔震结构的简化计算方法中,水平向减震系数的表达式和定义有些不符,假定的隔震结构地震作用分布规律也与实际情况略有出入。本文基于水平向减震系数的定义和实际隔震结构的地震作用分布规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隔震结构水平向减震系数、隔震结构总地震作用、隔震结构上部地震作用分布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总水平地震作用减震系数的新概念。本文提出的改进方法具有表达准确、物理意义明确的特点。将本文提出的改进算法计算结果与时程分析计算结果比较,结果显示,改进方法的计算结果与时程分析结果接近,且分布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20.
<正>A theoretical model of a friction pendulum system(FPS) is introduced to examine its application for the seismic isolation of spatial lattice shell structures.An equation of motion of the lattice shell with FPS bearings is developed.Then, seismic isolation studies are performed for both double-layer and single-layer lattice shell structures under different seismic input and design parameters of the FPS.The influence of frictional coefficients and radius of the FPS on seismic performance are discussed.Based on the study,some suggestions for seismic isolation design of lattice shells with FPS bearings are given and conclusions are made which could be helpful in the application of F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