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1605年琼州大地震的构造应力场进行了三维光弹模拟实验,结果表明:(1) 在地下20公里左右,北东东走向的光村—铺前深断裂拦截北北西走向的塔市—演丰断裂的“拦截区”,是最大剪应力和主压应力的集中部位,是琼州大震的震源所在;(2) 因铅垂向外力作用的结果,应力矢量图中形象地显示出塔市—演丰断裂东侧(东寨港一带)一狭长地段呈“断块型倾侧式沉降”,光村—铺前断裂北侧(铺前湾、琼州海峡南侧一带)呈“断块型沉降”。实验结果与实际考察研究及其它有关资料的计算、分析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1605年海南岛琼州大地震的震害特征和发震构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恩民  黄yong茵 《地震学报》1989,11(3):319-331
1605年琼州地震,是迄今发生在我国海南岛地区仅有的一次大地震.对该次地震震害特征和发震构造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正确评定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对研究南海北部陆缘地带的地震特征和发震构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作者在雷琼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发现了大批记载本次大震情景和震害状况的家谱、族谱和碑记;发现并证实了该次地震所造成的大规模陆陷成海的遗墟.本项研究结果认为,1605年琼州大地震的震中烈度达ⅩⅠ度;震级为7 1/2——8级;震中位于琼山县塔市附近(北纬20,东经110.5). 对震源区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场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次大地震的发震断裂为NEE走向的光村——铺前深断裂和NNW走向的塔市——演丰断裂(以前者为主);该次大地震是水平构造应力(主压应力轴方向为NWW300左右)和垂直构造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垂直向构造应力在大震发生和造成大规模陆陷成海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 重、磁等地球物理场特征研究结果还表明,1605年琼州大地震的发生,不是单纯地壳构造断裂的结果,而是深部地球物理场在此震源区的特殊构造部位,由于主要震源断裂两盘重力场特征不同的构造块体物质密度,即重力场源的差异,在重力均衡补偿调整的过程中,上地幔的隆起与拗陷的差异升降、岩浆物质的差异运动,以及热动力的差异运动的复合结果.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1605年琼州大地震震源区区域重、磁资料,依常规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数据处理,包括布格重力异常的浅层沉积校正,向上延拓(9个上延高度)、滑动平均(6个方域窗口)、莫氏面反演,以及航磁△T的化极、化极向上延拓(6个上延高度),航磁△T的△X、△Y、△Z三个分量在垂向上的一阶导数、磁源重力、居里面反演等计算处理。本文系统阐述了各项计算处理的结果及其反映的重、磁场特征,指出所论区域重、磁异常等值线的展布及变化都很有规律,各项异常等值线中的主要梯级带及同形扭曲带,不同类型、不同方向的异常交接带,大体上比较吻合,可以互相对应,互为检验和补益;并且,其线性异常、异常等值线展布的梯级带或同形扭曲带,均以北东东走向有规律地分布为主,北北西—北西及北东走向者居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构造背景、断裂构造、地球物理场、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北部湾双震的发震构造条件,认为北东东向的乌石凹陷边界断裂为主要发震构造,而北西向断裂仅起到应力集中和调节作用。同时本文还认为,北部湾盆地内的地震活动主要与晚新生代沉降中心相关,且次级凹陷——北东-北东东向边界断裂是重要的发震构造,而其较大弧度的转折部位或与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是重要的发震部位。  相似文献   

5.
1605年琼山大地震深部构造和应力状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1605年琼山地震区已有的浅部地质、物探和钻井等资料,采用空间域三维重力正反演计算,消除了地壳浅部影响,依次得到由浅到深的各剩余深部重力异常值。然后由基底剩余重力异常值反演得到莫霍界面深度及起伏形态。分析上述结果可知:1605年的琼山大地震是一个以垂直向差异运动为主的地震,位于琼北莫霍面隆起区东北部、隆起向外凸出部位的陡坡上;北东东向的马袅-铺前断裂(中东段)呈反扭(左旋)状态,而北西向的铺前-清澜断裂(北段)呈顺扭(右旋)状态;云龙地区地下地幔物质上涌,造成云龙地块的上隆;如果1605年地震区出现NE30°左右的主压应力场作用和云龙地块异常上隆时,应考虑地震的复发问题。另外,分析各剩余深部重力异常等值线分布,还可以判定地质学给出的各断裂构造展布和延伸情况。  相似文献   

6.
1605年海南岛琼州大地震及其发震构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605年发生于海南岛北部的琼州大地震,震中烈度Ⅺ,震级73/_4—8级。极震区强烈下陷,大片陆地沉没为海。极震区长轴方向为北东东,东端向东南偏转为南南东向。该地震是在主压应力轴约为北西300°方向的水平应力场作用下,发生于强烈上升与强烈下降的现代地垒与地堑的边缘转折地带。发震断裂可能为一对X型的北东东向和北北西(以前者为主)的高角度平推正断层  相似文献   

7.
中国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4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我国及邻区40年来(1937—1977年)173次浅源地震的断层面解结果以及其他资料, 讨论了我国及邻区普遍存在着的以水平压应力为特征的现代构造应力场.其区域特征表现为:(1)华南地区以北西西走向的水平压应力为主;(2)华北以及朝鲜和西南日本是以北东东走向的水平压应力和北北西走向的水平张应力为其特点;(3)青藏高原的大部分直到蒙古西部均处在近南北到北东走向的水平压应力作用之下, 兰州amp;amp;mdash;察隅一线以东的压应力呈现有规则的向东南偏转.西天山地区具有北西向压应力.我国大陆板块内部的现代构造应力场与周围岩石圈板块运动和上地幔的物质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8.
北部湾地震的震源机制及地震地质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北部湾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地震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靖西-崇左断裂带过震中的北北西向断层为发震断裂,四会-吴川断裂带过震中的北东东向断层为控震构造,震源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南东向,发震断层的活动方式既有垂直差异运动又有走滑运动。  相似文献   

9.
2015年4月15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发生M_S 5.8地震,震中位于鄂尔多斯块体西北边缘,吉兰泰断陷盆地北端。古近纪以来,受喜山运动强烈影响,阿拉善地块急剧抬升,断裂活动加剧,近年来小震活动呈密集分布。研究地震序列分布,序列整体分布较集中,主体呈北东东向展布,为主余型地震。由震源机制及烈度考察,发现极震区长轴均为北东东向,与北东方向的磴口—本井隐伏活动断裂走向基本一致,综合判定该断裂可能是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卫星图象对河北平原中部地区进行断裂构造解析,发现区内主要发育北东(北北东)、北西向两组断裂,并构成网格状构造,该构造控制着地震的发生。根据区内断裂构造特征,探讨了断裂的生成机制。区内断裂主要是在早期(燕山期)近南北向压应力及晚期(喜山期)北西西-南东东向压应力条件下形成的。现今华北应力场方向为北东东-南西西向,它主要使前两期生成的断裂作继承性活动。  相似文献   

11.
王华林  侯珍清 《地震研究》1994,17(1):79-107
昌马断裂带是是青藏高原北部一条活动强烈的左旋走滑断裂带。它表现为重力、航磁、地壳厚度的综合异常梯度带,属于断面陡、切割深的超岩石圈断裂。昌马断裂带由12条长4公里至18公里不等的不连续的主断层和4条次级断层组成,可划分为东、中、西三大段落。断裂的水平位移和滑动速率具有分段性,全新世以来,东、中、西三段的左旋水平滑动速率分别为4.1毫米/年,2.6毫米/年和1.5毫米/年。北东东、北北西和北西西三个方向断层的位移具有分级特征,不同级别的位移具有良好的同步性。全新世以来北东东、北北西和北西西三个方向断层的水平滑动速率分别为4.1毫米/年、3.8毫米/年和2.7毫米/年。白垩纪以来,昌马断裂呈天平式运动,显示了枢纽断裂运动特征,枢纽轴位于断裂中段。昌马地震震源破裂性质及其反映的震源应力场与地震破裂带的破裂性质及其反映的构造应力场不一致。昌马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映了北北西~南南东挤压,作用应力近于水平的震源应力场;昌马地震破裂带的变形组合反映了东北~南西挤压的构造应力场。昌马地震破裂带长120公里,分为东部正走滑段、中部逆走滑段和西部尾端破裂段,显示了多个水平位移峰值。全新世以来,沿昌马断裂发生了6次强震事件,强震复发  相似文献   

12.
廊固凹陷深部剪切破裂构造的地震学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区域地震台网观测数据,采用近震波形反演方法,确定2018年2月12日河北永清M4.3地震的最佳双力偶源震源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297°,倾角58°,滑动角-32°;节面Ⅱ走向45°,倾角63°,滑动角-144°;是一个略带正断分量的右旋走滑地震.结合近震转换波测定主震的震源深度在19km附近.地震序列的双差定位结果显示:永清地震序列震中呈北东向窄带展布,表明此次地震主要向北东向破裂;深度集中分布在17~19km,整体形态近于铅直,显示发震断裂具有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陡立的特征,与节面Ⅱ的性质比较吻合,推测节面Ⅱ为发震断层面.将发震断层面参数与震源区附近断裂性质进行对比分析,形成了关于廊固凹陷附近区域地震构造的一些认识:(1)推测永清地震的发震构造不是地壳浅部发育的先存正断裂,而是震源区下方一条地壳尺度的深断裂,该深断裂为新生断裂,具有右旋走滑正断性质,倾角陡峭、近于直立、宽度较大,向上与夏垫断裂相通.(2)综合震源区附近多条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结果,推测永清地震的发震断裂与新夏垫断裂同属一条断裂,称为:新夏垫深断裂.该断裂从夏垫向西南方向延伸至文安,并可能与霸县—束鹿—邯郸断裂带相联系,总长度超过150km.(3)基于2006年文安M5.1地震与2018年永清M4.3地震在震源机制上的相似性及震源位置上的关联性,结合区域构造条件,认为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均为新夏垫深断裂.(4)根据研究区几次显著地震的震源深度分布特征,参考区域断层构造、电性结构和流变学模型,推测活化克拉通块体新生断裂的脆韧性转换界面深度在15km附近.  相似文献   

13.
铺前-清澜断裂是海南岛最活跃的发震构造之一,该断裂构成了1605年7~(1/2)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海南省数字化地震台网运行至今,记录到该断裂附近小震活动较为活跃,小震分布呈南北向排列并且与断裂带南部对应的不一致。基于海南省数字化地震台网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数据,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该断裂带附近的128个地震进行重新定位,最终得到118个地震的震源时空参数。对新的定位结果进行数据拟合,得出地震分布走向是NW2°。地震分布走向和铺前-清澜断裂在南端对应仍不是很好,可能是由于铺前-清澜断裂北段活动时代为全新世,而南段的活动时代为早中更新世,南段活动性已经向西部空间迁移,推断和地下岩浆囊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1605年7月13 日(明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在海南琼山发生了一次71/2级大地震,震中烈度为Ⅹ度.地震在琼州海峡两岸,特别是在海南岛的北部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经前人的研究,该震已有极震区不同方向的3个等震线,一是Ⅹ和Ⅸ度等震线为近东西向(1995年中国强震目录);一是陈恩民(1979)给出的Ⅺ、Ⅹ、Ⅸ度的等震线呈近东西和北北西相交的丁字形分布;另一个是丁原章给出北北西向的极震区.关于1605年地震的上述3个等震线,哪一个更能反映该地震震源破裂方向仍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15.
华北地区中小地震应力场的优势方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华北地区61次中、小地震(3.0≤M≤5.5)和10次M≥6.0大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到地震释能应力场的优势方向,主压应力轴为70°-80°,主张应力轴为340°-350°,它们的仰角基本上小于45°。这表明,华北地区处于以北东东向水平压应力和北北西向水平张应力为主的现代构造应力场中。指出了这一地区6级以上地震和震源深度大于17公里的中、小地震应力场方向一致性较好,可能更接近构造应力场方向。华北地区一致性应力场的南缘,可能在秦岭、大别山及长江下游一带。  相似文献   

16.
利用小震震源机制解研究宁夏南部及邻区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垂直向Pg和Sg波振幅比方法计算了2003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宁夏南部及邻区的40个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然后对计算所得的40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进行系统聚类及应力场分析,利用格点尝试法研究灵武—吴忠地区(I区)和宁夏南部地区(II区)的平均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该区域主要受北东东向压应力作用而形成右旋走滑型断层,同时又带有张性分量;I区域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以水平作用为主,地震产生的震源区构造变形是北东向发生压缩,北西向发生相对扩张;II区域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以水平作用为主,地震产生的震源区构造变形是北东东向发生压缩,北北西向发生相对扩张。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一八年广东南澳大地震及其发震构造背景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18年2月18日南澳大地震,发生在广东与福建毗邻的南澳、东山之间。震中烈度X~*,震级7(1/2)级。这是华东南诸省(区)除台湾省外,自1606年以来最强烈的一次大地震;乃1600年9月29日南澳大地震的原地重复。极震区主要长轴走向北东东,但极震区中部明显向北北西方向突出,故亦有一走向北北西的长轴与之相交。该地震是在主压应力轴为北西西290~*左右的水平应力场的作用下,发生于南海北部陆缘地震带东段的北侧、现阶段强烈上升的大陆滨海边缘断隆带与强烈下降的北部湾—珠江口外—台湾浅滩断坳带的边缘转折地段。发震断裂为一对X型北东东走向和北北西走向(以前者为主)的高角度走滑断层。  相似文献   

18.
福建东南沿海及邻区活动断裂的微地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福建东南沿海及邻区活动断裂进行了微地貌学分析,研究了区内断裂构造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并探讨了晚更新世以来的区域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北东向的长乐—诏安断裂带和与之具有成生联系的北西向断裂,第四纪以来具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特征;主要有两个明显的活动期,即早、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晚更新世以来,北东向断裂具右旋水平滑动,北西向断裂具左旋水平滑动,显示出北西西—南东东向水平挤的区域构造应力场.  相似文献   

19.
对1931年新疆富蕴地震断裂带及构造运动特征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1931年8月11日富蕴8.0级地震造成的地震断裂带作了较详细的叙述,探讨了发震构造及其新构造运动特征。地震断裂带是在北北西向的可可托海-二台断裂的基础上发展的,南端已超出老断裂范围。全长170公里,总体走向北西342°,断裂面多向北东倾斜,倾角70°左右。从地震断裂的组合形式及山脊、冲沟错动情况,显示出水平运动为主的右旋扭动特征。富蕴8.0级大地震是可可托海-二台断裂新活动的体现,无论在区域受力状况,断裂力学性质和运动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强裂的继承性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20.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发生MW6.9级地震.由于该地震发生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三条主要断裂带,阿尔金断裂、康西瓦断裂和昆仑断裂西端玛尔盖茶卡断裂,的交汇部分,对本次地震破裂方向进行研究有助于理解青藏高原变形及其动力学演化过程.我们根据hypoDD重定位结果通过L1范数线性拟合得到了本次于田地震序列发震断层走向350°,倾角85°,倾向北东.我们同时还通过反投影远震P波得到了于田地震震源破裂传播方向,反投影结果和重定位结果相吻合,显示本次于田地震破裂传播方向为北北西近南北向的单侧破裂.hypoDD重定位和反投影结果说明本次于田地震的发震断层可能并非区域主要北东向阿尔金断裂带,而是一条走向北北西近南北走向的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