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海城,唐山地震序列时间分布的分维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标度变换法分析了海城、唐山地震序列时间分布的分维特征,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序列的时间分布存在分维结构,分维结构无标度区一般跨越两个数量级,分维数值大小有所不同。对余震序列而言,随震级下限的升高,同一时段内分维略有降低;当震级下限固定不变时,强余震活动期间分维较低,而强余震活动结束之后分维明显升高;唐山余震序列的时间分维具有分区差异性,并且较大的强余震均发生于时间分维变化幅度相对较大的区域内。本文的工作结果表明,海城地震的前震序列同样具有明显较低的时间分维。 最后,本文尝试利用余震序列时间分布分维结构的无标度区范围,粗略估计了强余震的截止时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分维及无标度区是地震分形自组织两个重要特征参数。讨论了两个层次关联维特征及关联维 D_2计算的基本限制。初步探索了强震序列生长结构与分形原理间关系。提出地震分维函数与地震时序分布律新的研究方法及课题。分析了分维随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在地震预报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王海涛  朱令人 《内陆地震》1991,5(3):202-205
应用广义分维的概念于地震活动时间分形的研究可避免确定无标度区的困难。海城地震前后地震活动的广义分维D_o(ε)的变化表明,时间标度区间为2—16天时,D_o(ε)的变化可以反映大震酝育过程中地震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并表现出震前降维的前兆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宁夏灵武、吴忠地区4次地震序列的时间分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标度变换法分析了宁夏灵武、吴忠地区1971年以来发生的、有较完整的仪器记录的4次中强地震序列的时间分维D_0,发现前震序列或双震序列的第2次主震前的地震时间分维低于余震序列,序列的P值及b值亦具同步变化。初步认为,研究地震序列的时间分维结构可能有助于对其短期趋势的估计。本文还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给出了广义信息维的计算公式和方法,对中国大陆除青藏高原由于台网太稀,对中小地震无监控能力未作计算之外,对其余震图多的华北,南黄海及其沿岸,川滇、甘青宁、新疆地区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些主要地震前,在新疆,甘青宁地区的空间信息维高标度值区在强震发之后有明显的降维,而在震前没有,低标度值区在震前都有前兆性降维,而震后恢复。时间分维的前兆性降维比空间分维明显。用许氏R值进行检验Rs=0.386,R  相似文献   

6.
前震活动特征及其识别的研究(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近20年来中国大陆强震(M≥7.0)和华北地区中强地震前广义前震序列时间和空间分布的多分形特征,计算其广义分维谱Dq和标度指数谱F(α),并探讨了它们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1)对广义前震活动,在所研究地区的时、空分布,均呈现多分形结构;(2)大地震发生前半年至一年,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的高次分维D∞呈下降趋势.这种降维特征,亦在实验室含水大样本岩石破坏前,声发射序列D∞的变化中观测到;(3)与中强地震相比,大地震孕育区地震活动的空间高次分维偏低,表明地壳应力分布的高度不均匀性,是板内大地震孕育环境中的本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依信息维的定义:本文给出计算地震空间分布信息维数的具体方法。由此计算了海城、唐山地区1970—1987年地震空间分布的信息维,发现海城7.3级、唐山7.8级地震前2—3年,信息维D_1均有一个明显的异常下降过程,临近大震之前达最低值,震后逐步回升,但回升速度却有快有慢。对地震空间分布信息维结构、无标度区及其上下限等进行了分析,对其物理含义进行了初步的讨论。结果表明,无标度区一般仅跨越1个数量级,无标度区上限标度值在不同时段基本保持不变,相对较为稳定;无标度区下限标度值在大震前数年开始变小,大震后回升,在某一标度范围内波动,稳定性较大震前正常时段为差。本文还指出,无标度区下限标度值除指示出样本数据噪声背景的大小外,似乎还随孕震过程的发展而发生一定的、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强震前地震活动广义分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引入广义分维来研究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形结构,并探讨其地震的前兆意义。通过研究海城、澜沧—耿马、溧阳三次地震前后地震活动的广义分维D。(ε)的变化,发现时间标度区间为2—16天时,D。(ε)的变化可以反映大震孕育过程中地震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并表现出震前降维的前兆变化特征。D。(ε)的有效变化标度区间还与区域地震活动的强弱有一定的相关联系。  相似文献   

9.
地震活动的分形特征及其对地震预测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石破裂是一个自相似过程,地震作为地壳岩石破裂的结果,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具有分形结构。基于系统科学和分形几何学的观点,本文采用标度变换法和嵌入空间法,分别研究了唐山7.8级、海城7.3级和松潘7.2级地震前后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的分维数,同时分析了宁夏灵武5.5级震群和澜沧5.0级前震序列的时间分维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初步结果表明:大震后余震的分维数明显增大,无标度区范围减小,展示了震后地震活动随机干扰背景增强!前兆性地震序列的时间分维数相对偏低,有序性增加。此外,文中还研究了单轴压缩下岩石破裂声发射序列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声发射序列亦具有自相似性,在岩石破坏过程中,声发射序列的分线数随时间的变化不是单调的。最后,籍助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概念,简要地探讨了地震时间、空间分维与地震活动熵的关系。提出了地震时、空分维作为表征地震孕育系统演化过程的序参量之一,应用于地震预测的可能途径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前震活动特征及其识别的研究(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近20年来中国大陆强震(M≥7.0)和华北地区中强地震前广义前震序列时间和空间分布的多分形特征,计算其广义分维谱D和标度指数谱F(α),并探讨了它们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1)对广义前震活动,在所研究地区的时、空分布,均呈现多分形结构;(2)大地震发生前半年至一年,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的高次分维D呈下降趋势.这种降维特征,亦在实验室含水大样本岩石破坏前,声发射序列D的变化中观测到;(3)与中强地震相比,大地震孕育区地震活动的空间高次分维偏低,表明地壳应力分布的高度不均匀性,是板内大地震孕育环境中的本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台湾地区地震的空间关联维特征与构造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关联维方法对台湾地区地震活动的空间特征进行了研究。先利用 10 0a来台湾的地震目录计算各个地震区、带的关联维数 ,将地震空间分布的分形特征定量表达出来 ,然后综合分析地震空间分布的关联维数和孕震构造环境之间的关系 ,得出了以下结论 :1)台湾东、西部地震区由于地震属于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 ,因此关联维数有较大的差异 ;2 )在各地震区内部的各个地震带由于板块构造、地壳结构、活断层分布上的差异 ,而具有与其构造特征相对应的关联维数 ;3)各地震带内部的各个不同的部位又由于不同的构造应力场 ,而导致地震分布上出现不同的丛集性 ,表现为不同的关联维数。这些结论充分说明通过关联维分析所得到的地震活动的空间图像与地震活动所代表的不同地质构造背景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戴维乐  沈业龙 《地震》1993,(5):1-10
本文用分形理论的信息维方法研究了大华北地区1976年以来十次中强地震区域地震时间分布信息维在主震前后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信息维的变化反映了地震时间分布结构自组织特征,在震前一、二年内无标度区及其上、下限值出现明显的下降异常变化,无标度区跨度由1个数量级变宽为3个数量级,震后恢复到一个数量级。震前无标度区跨度越宽,表明地震时间分布自相似结构自组织程度越高,大华北地区十次中强震无论其所在地区、震源深度、地震序列类型、发震构造不同、震前信息维都显示了明显的下降过程,并且临震前降到最低值,震后回升。信息维下降异常时间与主震震级无关,但信息维下降的最低值与主震震级有关。  相似文献   

13.
地震研究及其预报是多学科的交叉,而非线性科学即分形学和混浊理论给人以新启示。本文叙述了地震的广义能量分维,广义时间分维和广义空间分维,探讨了三种广义分维在地震的前兆和余震中的变化规律,进而指出三种广义分维由主震前的低层异常变为震后再度回升现象,作者对第5个地震活跃期的特点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15.
地震自相似现象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海华  张勇利 《内陆地震》1990,4(4):292-300
依据破裂过程和震源物理参数相似性,给出了自相似震源椭球体三轴之比约为a:b:c=1:0.2:0.2。基于分维理论和方法,讨论了自相似的地震时空分布的分维和强震前的降维现象。由前兆展布范围,大震前区域地震活动特征以及地震空区等可导出近源前兆(红肿)区线性尺度约为震源区的5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地震断层具有自相似结构,从分形概念出发,依据地震资料提出了适合于前震和余震的分形模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前震和余震的b值特征,提出了地震矩不均衡度的概念。本文还探讨了利用分数维和地震矩不均衡度进行地震预报的可能性。研究发现,正常情况下,地震矩不均衡度呈现低值,大震发生前出现高值异常,震后降低;在空间上,震前2—4年其异常范围大,震前一年异常区逐渐缩小,大震发生在异常集中区内或其边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几次大震及震群活动的时间分维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留藏  蔡相展 《地震研究》1993,16(3):229-238
本文根据Mandellrot提出的分维理论,对我国三次大震及四次震群活动的时间分维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时间分维的总体特征:大震前分维较低,震后分维升高。2.时间分维的动态变化特征:火震前的分维呈现一总趋势的降维过程,且幅度较大;而震群的时间分维变化较平稳。3.对同一地震序列,起始震级愈低,计算出的分维值愈高;起始震级愈高,计算出的分维值愈低。笔者认为,地震序列起止时间的选取对计算时间分维会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门源6.4级强震前地震活动时间的分维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分维概念与方法,引入度量地震活动时间不均匀结构的物理量D对门源地区(37—38°N,101°30′—103°E)1970—1985年地震活动的时间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门源6.4级强震前D值随时间系统减小,表明愈接近强震发生时间,该地区地震活动的时间结构愈不均匀,即对称性破缺或有序性增强,其有序性具有多层次嵌套的自相似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地震前兆吸引子的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非线性动力学重建相空间的方法对唐山地震前后(1971~1978年)昌黎地电台和地应力台前兆观测资料分别进行了关联维的计算.结果表明,地电阻率和地应力前兆资料吸引子具有分数维结构,并且发现这两种不同前兆资料的吸引子具有相同的前兆动态变化特征.在计算中发现,地电阻率的分数维具有多层次性.对此还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在模糊集理论与分形理论的基础上,引进了模糊分维的概念;给出了模湖容量维D0与模糊关联维D2的定义与确定方法;讨论了模糊分维与常用的分维(清晰分维)的关系.给出了模糊分维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结果: 1.根据模糊容量维D0随时间的上升趋势变化,可以划分出大地震活动的高潮期;由模糊容量维D0与模糊关联维D2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以分析识别大地震前的中长期前兆异常. 2.根据模糊容量维D0随空间和时间的变化,可以划分出未来大震所在的地区,并可发现大震前数年D0呈现增大或减小的趋势. 3.根据前兆数据的模糊时间分维D0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发现大地震的短期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