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空白区现象,日益引起国内外地震工作者的重视。1976年唐山7.8级大震前的地震活动图象如何?有没有地震活动空白区?目前还没有完全统一的认识。 魏光兴等同志研究了唐山大震前90年M≥4(3/4)级地震后认为,唐山大震前地震活动没有空白区特征。邱群同志则认为,1973年12月后,唐山东南面有一个以2—4级地震围成的空区,这个空区分布在渤海里,与唐山大震的极震区和余震区并不重合,同时还可以找到若干类似的空区。  相似文献   

2.
本文全面考察了东南沿海地区近十多年来地震活动空间分布图象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得到1982年龙南5.0级地震前展现出层次较为清楚的围空进程;说明在地震活动水平较低的地区,对于一个中等强度的地震,可以期望出现围空图象。同时,本文用强固区模式讨论了空区形态及平果5.0级地震前未能形成空区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利用历史地震资料探讨了山西临汾7 1/2级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图象,发现地震围空区是这次地震前的主要活动特征。文章首先介绍了历史地震资料的来源及其使用原则;进而对空区图象的性质和指标进行了确立,亦探讨了空区的孕育演变过程,分析了临汾7 1/2级地震与周围地震的关系。作者通过一定的工作,得出了:临汾7 1/2级地震的发生是华北一系列大震活动后的产物、7 1/2级大震前,临汾盆地构造应力已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临汾地震围空区的孕育和发展大约经历了50年左右的时间,其过程主要包括:构造应力积累—应变加速—平静—地震释放。故应高度注意这个强震活动场所的地震活动图象和演变。  相似文献   

4.
强地震前的地震空区已有许多研究,存在着不同的勾划原则和结果。本文从地震构造成因的观点出发,以寻求强震前构造活动状态为目的,把地震空区及与其配合的地震分布图象都看做是在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两条共轭断层相互作用的结果,作者把华北地区三个相似的地震空区称之为地震构造空区。三个空区是唐山地震(图1)、海城地震(图2)前的空区和现在仍然存在的邯郸空区(图3)。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外地震学者对地震活动图象的研究产生了新的兴趣,特别是地震异常活动图象之一“地震活动空区”的探讨更为活跃。1970年1月5日通海发生7.7(Ms)级地震之前,中强震活动的时空图象出现了有趣的变化。 分析通海地区(北纬23.5°-24.5°,东经102°-103.1°,图1)1910年以来历史地震的时空分布,发现有如下规律:1913年峨山大震后到1939年6月,共发生(M_s≥4.7)地震6次,平均发生0.23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四川M≥4级地震时、空、强活动图象分析中,提取了有重复性前兆意义的异常图象,称为特征活动图象,如条带状、丛集、环状围空、缺震异常时段、盆地及周缘区前震等。并根据当前的地震活动图像,讨论了四川地震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山东地区地震活动的某些特征,利用地震图象论证了目前所出现空区的真实性。结合水准测量和地震活动参数b值以及小震群活动等资料,认为目前所形成的空区已发展到晚期阶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1979年6月介休5.2(Ms)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图象,发现震前在太原盆地南部存在一个孕震空区.空区内外频度比上升.应变释放加速.而且空区的长轴方向与低b值区的长轴方向大体一致,显示了介休地震前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海城地震前地震活动图象的讨论,证实了地震空区现象是确实存在的,并且在时间上具有继承性.我们从理论上解释了这种现象.理论和观测事实的一致表明,空区的物理意义是震源应力场或应力集中的稳定性,同时它代表了系统的一种有序时空结构或耗散结构.  相似文献   

10.
关于地震空区研究的述评,介绍了地震空区研究的简况,空区及其分类,前兆性空区的动态特征,空区参数与主震有关参数的关系以及在地震预报实践中对空区的应用,其中特别提到日本大竹政和等人根据地震活动的相对平静和现代大震的时—空分布,曾对1978年墨西哥瓦哈卡7.8级地震的破裂带和破裂类型作了成功的预报,还提到在中国地震预报实践中广泛应用了地震空区图象,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判据。  相似文献   

11.
北京以西至晋冀蒙交界地区的应力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福明  李群芳 《地震学报》1991,13(3):306-318
本文根据北京以西至晋冀蒙交界地区的地震地质构造条件和地震活动资料,用有限单元法与位错理论分别研究了该地区的构造应力场与地震应力场,结合应力场的分布特征和近期小地震的活动特点,推断该地区存在两个应力相对集中区,即(1)黑山寺断裂以北、牛心川——四回庄断裂以东及梁家庄断裂以南所围成的地区;(2)天镇北断裂与韭菜沟——黄土堌堆断裂和张皋断裂汇交区所围成的长轴呈北西向的区域.其中,第一个应力相对集中区内怀来以西的下花园断裂、浑井东断裂和桑干河断裂的汇而不交处及其附近地区,未来发生强震的   相似文献   

12.
依兰-伊通地堑断裂北段地震活动的某些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地质构造背景和某些地震学方法,讨论了依兰-伊通地堑断裂北段的地震活动特征,认为该区域的地震活跃期通常在东北地震区活跃期的“尾声”或平静期开始,具有“首尾相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小震目录完整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建刚  姚家骏  代炜 《高原地震》2010,22(2):10-14,9
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划分为祁连山地震带、甘东南地区、库玛地震带和柴达木一共和地块4个研究区域,基于古登堡一里希科特的震级一频度关系和震级一序号图像法对每个区域1970年以来的小震目录进行完整性分析,分别确定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完整小震目录的震级下限,其结论可供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地震活动性分析和地震危险性评价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Teleseismic activity in the Makran region of southeastern Iran and southwestern Pakistan prior to the great earthquake (Ms=8) of 1945 can be characterized in terms of two stages. First, during the period 30 (or more) to 10 years prior to the main event, the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of moderate to large earthquakes was relatively high in the region between the impending rupture zone and the volcanic arc to the northwest. These events probably occurred near the down-dip limit of seismic activity within the subducted slab. Second, activity was concentrated along the coast during the ten years immediately preceding the great earthquake and most of this activity was confined to the vicinity of the epicenter of the 1945 earthquake. These patterns are similar in some respects to those observed prior to some large earthquakes in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Three observations concerning the pre-1945 seismicity suggest it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preparation for rupture of the zone that eventually broke during the great earthquake in 1945: (1) The activity before 1945 is located either within the 1945 rupture zone or between this zone and the volcanic arc to the northwest; (2) No activity of similar magnitude and occurrence rate is observed elsewhere along the Makran plate boundary; and (3) The region that was active prior to 1945 has been relatively quiet since the decline in aftershock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the 1945 shock. The current quiescence may be related to the release of stress during the 1945 earthquake.Recent seismicity in the region west of that affected prior to 1945 suggests that this western region may be the site of the next large earthquake. Events along the coast are grouped at both ends of a seismically quiet zone, producing a distribution similar to the donut pattern identified by Mogi. In addition, one moderate-magnitude earthquake occurred within the subducted slab to the northwest of the donut pattern along the coast. This moderate-magnitude earthquake, the first to occur in the region immediately west of the 1945 rupture zone since the advent of instrumental recording, may be analogous to the activity of stage one associated with the 1945 earthquake. While by no means providing conclusive evidence of an impending earthquake, the characteristic patterns identified in the recent seismicity indicate that this region should be closely monitored in the future.Lamont-Doherty Geological Observatory Contribution Number 2853.  相似文献   

15.
王辉  曹建玲  田勤俭 《地震》2021,41(2):14-28
新疆于田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相交会的地方, 强震频发。 2008年以来, 该地区陆续发生的4次M6以上强震都位于阿尔金断裂带南分支的龙木错—郭扎错断裂带附近。 这些地震的发生为研究于田地区中强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提供了很好的实例。 首先, 利用小震目录对区域地震活动进行分析, 给出了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的空间分布。 然后, 采用分层黏弹性模型研究了区域4次中强地震所造成的区域应力转移。 我们发现, 于田地区近年来强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可能与区域地壳应力水平的差异有关。 康西瓦断裂带上历史强震活跃, 但是现今地震较平静, b值较高; 而龙木错—郭扎错断裂带附近的b值相对较低, 现今强震活动频繁。 于田地区4次中强震造成的应力转移则比较复杂, 2012年地震受到2008年地震的卸载作用, 而2014年和2020年2次地震的发生均受到前序地震的促进作用。 综合区域地震活动和强震之间应力转移的分析, 可以认为阿尔金断裂带南支的龙木错—郭扎错断裂带上, 应力水平仍然相对较高, 未来的地震危险性仍然较大。  相似文献   

16.
鲜水河断裂带地震活动特征及强震发生随时间增长概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贵宣  郑大林 《地震研究》1995,18(3):221-226
作者等仔细分析了鲜水河断裂带从1725年到现在的地震资料,并利用乌莫洛夫T─S、M为参数的作图法及强震发生随时间增长概率,绘制了地震活动图件及地震发生概率曲线以及M─T图和鲜水河断裂应变释放曲线。根据这些资料可以清楚地看出鲜水河断裂带自1725年到现在可分为两个大的活动周期,其中6.0级以上地震有由康定依次向甘孜迁移的特点。在每一个大的地震活动周期中,地震基本上两次重复由康定向甘孜迁移的过程,而且较强地震多发生在第二次迁移过程中,1982年甘孜地震标志着断裂带在第二幕地震活动高潮中,中强震已经完成了最后一次由断裂带东南端向西北端迁移的过程。同时考虑到断裂带应变释放曲线的特征,估计鲜水河断裂带目前已进入新的平静阶段。前两个大的活动周期之间,平静了近一个世纪。按历史上地震定向迁移规律,估计在新的活动期地震仍将从康定方向开始,逐步向甘孜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同—阳高6.1级地震活动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巍  赵新平 《地震》1994,(5):71-77
本文从较大时空范围研究了1989年大同-阳高6.1级地震的地震活动性背景,认为大同-阳高地震不是一次孤立的地震事件,是大同盆地历史6级以上地震活动的继续和必然。在时间进程中它们受华北地震区和山西地震带强震活动周期的制约,空间上与北三省交汇区中强地震成丛活动密切相关。大同-阳高6.1级、5.8级地震以及此期间的侯马4.9级、析州5.1级地震是山西地震带中强地震即将活跃的一个迹象,也是华北区域应力场增  相似文献   

18.
简要回顾了中国学者对地震大形势的主要研究结果 .指出地震活动时空强分布的不均匀性是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的外在表现 .系统地分析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的地震活动形势 ,指出 2 0世纪以来 ,该区MS ≥ 6 .0地震经历了 6个活跃期和 6个平静期 ,与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活动不同步 .2 0 0 0年 6月甘肃景泰 5.9级地震和同年 9月青海兴海 6 .6级地震的发生意味着该区进入了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  相似文献   

19.
According to conditions of seismo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the data on seismicity in the area from the west of Beijing to the Shanxi-Hebei-Nei Mongol border region,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and the seismic stress field in this area are studied b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the dislocation theory. In the light of the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these stress field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cent activity of small earthquakes, it is inferred that there are two relative stress concentration zones in the area, they are (1) the zone which is bounded on the south by the Heishansi fault, on the west by the Niuxinchuan-Sihuizhuang fault and on the north by the Liangjiazhuang fault; and (2) the zone with a NW long axis, which is surrounded by the intersection zone of the Tianzhenbei, Jiucaigou-Huangtugudui, and Zhanggao faults. Of these, in the first relative stress concentration zone, a strong earthquake will be more probable to occur in future to the west of Huailai at the place where the Xiahuayuan, Hunjingdong and Sangganhe faults converge together but do not intersect, or in its surrounding area.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is paper appeared in the Chinese edition ofActa Seismologica Sinica,13, 307–318, 1991.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is paper is improved by Dr. Zhixin Zhao.  相似文献   

20.
段梦乔  赵翠萍 《地震》2019,39(4):39-53
本文选取辽宁海城、 盖州地区(40°~41°N, 122°~123°E)作为研究区, 利用广义极性振幅技术(GPAT)方法, 反演得到研究区2012—2017年6月共184个地震震源机制解, 并利用Misfit角度分析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① 研究区地震震源机制解以走滑型和正断型为主。 海城地区地震震源机制解以NW—SE向节面的左旋走滑型和NWW向节面的正断型为主。 发震构造以NW向海城河断裂为主, NE向节面为主的地震可能受到NE向金州断裂带的控制。 ② 青石岭地区的发震构造为与九寨—盖县北段共轭的NW向未知断裂, 西海域的地震活动可能是NE向的雁式断裂和NW向共轭的未知断裂共同作用的结果。 ③ 震源机制一致性结果显示, 一致性增强后发生了震级相对较大的地震。 研究区的震源机制一致性较强, 表明该区域的应力较为集中。 但由于2016年以来活动趋于平静, 尚难以根据震源机制解一致性程度做出当前应力状态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