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程万正 《地震研究》1989,12(3):234-240
本文对1988年6月四川省道孚八美(即乾宁)4.5、5.0、4.0级地震前后地震活动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地震参数、P波初动解、余震序列和前兆变化的分析及未来地震危险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及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震知识应用于社会领域,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为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地震科学的影响。从地震预报、工程地震、震害预测、震灾评估、地震宣传和地震速报与应急等方面讨论了地震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科学具有重要手社会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进一步加强地震震源、地球内部结构和地震预报等学科的研究,并展望了共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在地震综合预报清理和震例报告编写的基础上,本文根据发震构造、震源机制解、地震序列特征和烈度分布特点把炉霍地震、道孚地震与松潘地震、盐源地震分为两类不同类型的地震。前者为走滑型地震,后者为倾向滑动为主型或带有一定倾滑分量的走滑型地震,进而对这两类不同类型强震前兆异常的共性与差异作了研究,并对其成因机制作了初步探讨。最后对如何提取这两类不同类型强震的综合预报判据和指标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新沂-泗县地震危险区地震活动和地震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深浅部构造对比研究、构造解析技术,结合历史地震资料、中强震观测资料分析、地震活动性分析结果,探讨中强震过渡区地震构造环境和地震韵律的研究途径,圈定出新沂—泗县地震危险区。对该危险区进行立体综合剖析,推演出未来中强震发生的空间部位,并预测了该区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震源深度、震级、地震长轴衰减方向、地震复发间隔等参数。  相似文献   

5.
阴山地震带中强地震的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阴山地震带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一条主要地震带,根据多年从事地震预报的工作经验,对阴山地震带与鄂尔多斯其他3个边缘的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阴山地震带自身地震活动演化、周期性、月分布地震及包头西震情窗口等方面的特征,并对阴山地震带的地震危险性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山西临汾地区3次ML≥4.0地震的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至2003年山西临汾地区发生了3次ML≥4.0以上地震。介绍了这几次地震的基本参数、地震活动性分析结果以及地震前兆观测项目的异常变化特征,结合目前的地震活动特征、前兆资料的变化情况对临汾地区未来的地震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从分析地震活动性参数变化特征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的地震活动观测资料,对张北6.2级地震前河北省及邻区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变化,地震序列的衰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张北6.2级地震前在震源区附近100km和大范围地震活动性参数有长、中、短期的异常变化。张北6.2级地震强余震前地震活动性参数有短、临变化。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历史强震目录的复核与评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5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对1988年出版的《中国地震简目》所收录的福建历史强震目录作了全面的修订。增、删、改地震16次,占原目录同一时段地震数的61.5%。本文通过核查,分析地震史料,利用中国东部烈度衰减规律,参考现今闽台地震的实际烈度资料,并考虑台湾强震波及影响,对历史强震参数变动较大的11次地震进行了复核与评述,认为其大部分地震参数的变动是需要商榷的。为此,对所增、删、改的地震分别  相似文献   

9.
前言1 995年的阪神淡路大震灾 ,使日本的地震调查研究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从国家政策方面讲 ,已根据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在总理府设置了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总部 ,并于 1 999年 4月起草了关于推进有关地震的观测、测量、调查和研究的综合性的基本方案。方案中列举了目前应推进的 4个地震调查研究课题。第 1个课题就是“调查活断层 ,对地震发生的可能性作长期评估 ,绘制包括强地面运动预测等内容的地震动预测图。”目标很明确 ,就是要在对地震的发生作出长期预测的基础上 ,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强地面运动作出预测 ,以便在地震对策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杨章 《内陆地震》1990,4(2):126-133
根据新疆及苏联天山地区的地震目录和古地震研究成果,将整个天山地区的地震韵律划分为地震世、地震亚世、地震期、地震幕、地震阶五级,探讨了各级韵律的特征。估计了我国天山地区未来地震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11.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s of recurrence times of earthquakes. Recurrence times are the time intervals between successive earthquakes at a specified location on a specified fault. Although a number of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recurrence times, we argue in favor of the Weibull distribution. The Weibull distribution is the only distribution that has a scale-invariant hazard function. We consider three sets of characteristic earthquakes on the San Andreas fault: (1) The Parkfield earthquakes, (2) the sequence of earthquakes identified by paleoseismic studies at the Wrightwood site, and (3) an example of a sequence of micro-repeating earthquakes at a site near San Juan Bautista. In each case we make a comparison with the applicable Weibull distribution. The number of earthquakes in each of these sequences is too small to make definitive conclusions. To overcome this difficulty we consider a sequence of earthquakes obtained from a one million year “Virtual California” simulation of San Andreas earthquakes. Very good agreement with a Weibull distribution is found. We also obtain recurrence statistics for two other model studies. The first is a modified forest-fire model and the second is a slider-block model. In both cases good agreements with Weibull distributions are obtained. Our conclusion is that the Weibull distribution is the preferred distribution for estimating the risk of future earthquakes on the San Andreas fault and elsewhere.  相似文献   

12.
陈中天  郭星  潘华  李金臣 《地震学报》2016,38(6):898-905
根据特征地震的震级分布符合正态分布的基本假设,对特征地震的震级分布规律进行定量化研究.考虑到原地复发型大地震的震级数据稀少,提出利用大地震的同震位移转换得到震级数据,再对不同观测点所得到的震级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使所有归一化震级数据均服从均值为0的同分布,进而可以统计得到反映特征地震震级变异性的标准差σ.最后基于广泛搜集的中国大陆54个特征地震的同震位移,利用本文给出的统计方法得到一个通用的标准差σ=0.08,为进一步研究特征地震的发生概率模型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震昼夜分布和季节分布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根模  张恒  任峰 《地震》2001,21(3):51-56
采用Morishita(森下)指数Iδ方法分析中国地震昼夜和季节分布特点,结果表明, M≥8地震的Iδ值分别为1.40和1.20,具有明显的丛集特点; M≥7地震Iδ值分别为1.03和1.12,为轻度丛集分布; M≥6地震Iδ值分别为0.94和1.02,为均匀分布和随机性分布; M≥5地震Iδ值分别为1.01和0.99,为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大地震丛集分布特点明显,中小地震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特点明显。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内陆大地震主要集中在夜间发生。  相似文献   

14.
基于ISC地震记录,利用天体动力学中二体问题的轨道方程和摄动理论,确定发震时刻太阳在地面的投影点位置,并进一步计算出太阳相对震中的地心天顶距,将地震按天顶距的大小进行统计,得到地震的太阳天顶距地震频度分布。同样的方法,可得地震的月球天顶距地震频度分布。统计发现:地震的太阳天顶距地震频度和月球天顶距地震频度分布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且较大地震和小地震的活动规律不同,较大地震丛集发生在太阳(月球)天顶距0°和180°附近,与地面引潮力的绝对值分布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小地震多丛集在太阳(月球)天顶距60°和120°附近。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地震的日月天顶距同时进行统计,建立了日月天顶距地震概率密度分布,结果表明,日月投影点及其对蹠点周围,较大地震发生的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银川-河套地震带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时空强特征分析,认为未来该区域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很大,并分析了1970年以来5级以上地震前弱震活动规律,得到了该区域未来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地点。  相似文献   

16.
李莹甄 《内陆地震》2005,19(1):36-43
小震活动有序图像是一种重要的以小震报强震的预报方法。通过对南天山西段强地震前小震活动有序图像进行研究,着重分析了图像与构造、与地震发生的时间、位置以及震源机制之间的联系。认为有序图像是区域应力沿构造快速调整、分布的结果,既可能反映发震构造带的活动,也可起到控震作用,图像受地震的断错性质影响,具一定的中期前兆意义。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the goodness-of-fit test based on a convex combination of Akaike and 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a is used to explain the features of interoccurrence times of earthquakes. By analyzing the seismic catalog of Iran for different tectonic settings, we have found that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of time intervals between successive earthquakes can be described by the generalized normal distribution.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sequence of successive earthquakes is not a Poisson process. It is found that by decreasing the threshold magnitude, the interoccurrence time distribution changes from the generalized normal distribution to the gamma distribution in some seismotectonic regions. As a new insight,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time intervals between earthquakes is described as a mixture distribution via the expectation-maximization algorithm.  相似文献   

18.
云南地区中强地震连发及其调制比的时空展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剖析并定义了云南地区1970~2001年中强地震连发,发现中强地震连发的时空展布具有空间分布按一定方向有规律迁移,时间分布集中于5~11个月的特点。利用小震调制比分析云南地区中强地震连发的孕震演变,结果发现小震调制比的异常特性:空间上中强震连发前2~0.5a的时段内小震调制比出现8个平方度以上的异常面积元,异常面积元集中的地区为未来中强震连发的主体区域,时间上中强震连发前1~3a出现小震调制比R。的高值异常。并用花岗岩块体受压实验结果初步探讨了中强地震连发及其调制比时空展布特征的构造活动。  相似文献   

19.
文中根据南北地震带中段及附近区域1973年以来86次5.0级以上的地震序列统计结果,对地震序列类型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的地震序列以主余型为主(51%),多震型次之(29%),孤立型最少(20%);同一序列类型中,随着地震震级增大,主余型地震所占的比例增加,多震型、孤立型逐渐减少,7.0级以上地震以主余型为主,无孤立型地震;对于不同破裂类型,逆冲型地震中主余型最多,多震型地震更可能为走滑和正断性质的地震。2)主余型和多震型地震序列的主震与最大余震震级的线性关系相对较好;绝大多数地震的最大余震多发生在震后20d内,主余型最大余震集中在震后3d内发生,多震型地震中次大地震集中在震后12d内发生,孤立型地震的最大余震多发生在地震当天。3)地震序列空间分布显示,主余型地震分布相对较广,多震型地震主要集中在川西巴塘—理塘、川东马边—昭通一带、川北松潘和滇西北云龙、姚安、龙陵及附近区域,甘孜-玉树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NW段及四川盆地等地更易发生孤立型地震。4)地震序列类型的空间分布可能与本区域的地质构造和历史地震活动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北地区地震活动的动力背景及其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立新 《地震》2011,31(1):41-51
本文根据日本海沟、 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与中国东北地区深源地震的关系、 中国东北地区深源地震的平均震源机制结果以及日本海沟强震与中国东北地区浅源地震的关联性, 概述了中国东北地区地震活动的动力背景, 说明中国东北地区的深源地震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具有成因上的联系, 中国东北深震是西太平洋板块高速度、 小倾角向欧亚大陆下俯冲的结果。 中国东北地区深源地震、 浅源地震的时空分布以及依据浅源地震的分期统计资料表明, 中国东北地区浅源地震经历了5个活动周期, 每个活动周期浅源地震的时空分布具有个性差异, 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浅源地震每个活动周期结束地震时空分布特征, 发现每个活动周期结束地震前均经历了平均约4.19年的长时间平静, 结束地震以成对地震为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