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地震社会学与地震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对地震危险度感觉的三要素是;可预报的地震的摧毁程度,预报意见的准确度以及所预报的地震来临的迫切程度。这三要素既是地震预报问题,同时也是在地震社会学问题密切相关的。今后要研究多种严重不利因素与地震问题重合下的地震社会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回顾就预报地震和地震危险性问题所引出的争论,模型和方法,试图对发生于某一特定时间空间和震级窗内的地震,研究其发生概率定量化的统计方法是本文强调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根据 198 8年以来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 (NMSC)所提出的各类地震学异常资料 ,研究每一年异常与下一年大陆地震的对应关系 .9a内 46种地震学方法所提出的93 2项异常资料表明 :在 1989~ 1993年间 ,用地震学预报地震方法的数量有一个增大过程 ;各种方法所提出的异常对应地震的比率在 0~ 48%之间 ,平均为 2 8%左右 ,这也与我国地震预报中预报区数的成功率相当 ;统计预报、区域应力场增强、地震条带、小震调制比和b值等方法有较高的地震对应率 ,而地震活动异常平静、分数维、异常震群、c值和地震窗等方法要差一些 ;用地震学方法预报地震最成功的年份为1989年 ,最差年份为 1990年 ;与预报区数的成功比率一样 ,其地震的对应比率并未随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提高 .各种地震学方法的物理内涵及其与地震孕育的内在联系及各种地震学方法间相互关联问题是今后用地震学方法预报地震的研究课题 .  相似文献   

4.
地震重力异常形成机理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地震重力异常的形成机理,结合玉树、唐山和汶川三个地震实例阐述了重力异常现象与地震之间的对应关系。认为重力异常可以用来预报地震。流动重力观测和GRACE卫星观测是地震预报中常用的两种重力预测方法,前者可以进行较准确的中短期预报,后者可以进行长期预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了地震历史资料在中长期地震趋势预测中的应用:1.地震中长期趋势预测.2.强震发生前的地震活动图象.3.地震的特征类型.4.震害的重复性.此外还讨论了明、清时期8级大震的震害比较以及史载地震的完整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地震频度衰减与地震预报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在本文中,作者根据109次地震系列的资料再次审查了以前提出的根据地震频度预报地震的方法,并对几次预报作了小结,结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7.
在系统地分析了目前各种测震学地震预报方法科学思路的基础上,认为测震学地震预报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已经发生的一些地震作为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的“因”,即由于已经发生的地震对区域应力场的影响,导致未来发生较强地震。这一类包括的预报方法较多,如空区、条带、b值、地震迁移、相关地震等等及其由此衍生出来的各种方法。另一类是把已经发生的一些地震作为区域应力场增强的“果”,即已经发生的地震是区域应力场增强过程中的一种反映,而未来地震不一定是已经发生的地震所导致的结果。这一类包括“地震窗口”、小震群活动等方法。针对第一类方法,各种预报方法都是力图从地震三要素中提取未来地震的信息,而具体作法又都是利用地震三要素这个多维空间的某个剖面。为了从地震活动诸要素的多维空间提取综合信息,我们对每个地震加入了破裂面方位,构成了地震第四要素,并依据地震4要素建立了地震综合效应场函数。地震综合效应场函数概括了多种测震学地震预报方法的科学思路和预报经验,从而可以形成测震学的综合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8.
前兆地震活动图象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蒲雄 《中国地震》1993,9(2):112-120
本文根据长、中和短期预报研究对主要地震活动图象加以归类和简述。结果表明:(1)利用地震活动图象进行中、短期预报,预报时间量程可能达到1、2年,甚至几个月,但要进一步缩短预报的时间尺度就十分困难,除非有明显的前震序列活动;(2)地震活动图象分析,对于辨认未来主震(尤其是强主震)的位置是有效的;(3)强震和中强震前的图象特点是有区别的,据此,可以大概估计未来主震的震级。不过图象的空间尺度与主震震级无明显的相关性;(4)信号震、前兆震群和前震(包括早期前震)的确定应考虑到异常的地震活动时空图象。  相似文献   

9.
1地震预报的类型 (1)没有对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地震的限定.对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没有限定为"破坏性"地震,显然存在漏洞.从法律的意义上讲,没有"限制"即意味着"允许".所以,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中所指的地震可以是从大到小的任一地震.从减灾的角度考虑,不产生灾害的地震没有任何预报意义,只存在地震科学和预测研究的价值.由于短期和临震预报的准确率很低,如果不限制所预报的地震是破坏性地震,错报和虚报所带来的损失也许将远大于报准地震所能减少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地震频次的Hurst指数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用Hurst指数,对华北地区18次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频次的Hurst指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了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频次的Hurst指数H值的异常主化特征,同时,把该方法应用到了河南及邻区中等地震预报研究中,制定了预报规则,进行了预测内符检验和预报评分,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中短期地震预报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前言根据已有的地震活动资料可以看出,地震的发生在空间上极不均匀,在时间上也极不平稳,并且其过程随时间的发展也不是简单的周期性变化。因此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是随机性很强的复杂过程,用一般较简单的函数来拟合这种过程不可能得到很好效果。本文应用灰色系统中的灾变预测理论,以甘肃东部地震为例来研究地震的中长期预报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回顾了地震预报历史沿革的基础上,认为虽然地震预报的难度比较大,但成功地预报地震不是不可能的.地震预警系统已被实践证明是一套有效的避震措施,将在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但地震预警并不能代替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3.
谈地震预报     
地震是威胁人类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特别是在人口稠密地区,地震的袭击往往造成巨大的劫难,并使人们在心理上留下恐惧地震的阴影.因此,地震预报工作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关系十分密切.虽然地震预报至今仍是一个科学难题,处在探索阶段,但根据现阶段的科学水平,是可以在地震的短临预报、工程地震、地震速报和震后趋势判断,平息地震谣传、误传,维护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秩序的正常化等方面,以一定的可信度为社会提供服务,并取得较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地震预报的现状我国地震预报工作是1966年邢台地震后才正式开始的,经过20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很大进展.综观国际地震预报现状,我国地震预报水平在国际上已居先进行列.比如,在短临预报方面,我国对几次大震在震前作了较好的预报,而在国外至今还未见到类似的成功的短临预报的报道.应当指出,我们虽然对少数几次大震  相似文献   

14.
华南二级板块是一个现代构造运动相对稳定,板内强震较少的地区。因此,很少为地震研究者关注;在地震活动规律和预报方法的定量研究方面工作做得少,然而华南地处中原,人口稠密,是我国工农业发展重地,大型水库比比皆是,因此,系统地研究区内地震活动特征,探讨地震预报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郭德科  赵卫红 《内陆地震》2002,16(4):331-336
利用地震活动群集度指标 CV值对华北地区 1 6次中强地震前 CV值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发现在中强震前 1— 3年 CV 值显示高值异常。把 CV值的这种特征应用于河南及其邻区 ML≥ 5.0地震的预报研究中 ,再根据制定的预报规则 ,进行预测内符检验和预报评分。结果表明 ,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中期地震预报方法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汶川8.0级地震序列动态跟踪过程对地震预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汶川8.0级地震的类型和破裂特征分析, 讨论了龙门山构造带地震活动与甘肃省地震活动的关系.回顾了对汶川地震序列的动态跟踪过程以及余震活动在甘肃省的震情判定过程.认为地震预报应从地震的孕育、发展和发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物理信息,改变以往以经验、统计预报为主的模式,向以物理预报为主的预报模式迈进.  相似文献   

17.
地震预报与地震危险性评估是本届会议的第一专题,也是最大的一个专题,共收到交流论文和张贴报告60篇,约占全部专题文章总数的1/3.这60篇文章中,包括印度15篇,中国13篇,俄罗斯8篇,亚美尼亚6篇,法国、新西兰、墨西哥、埃及、伊朗等国家的地震学者也提交了文章.在2天的学术交流中,共有30篇文章口头交流或张贴.这些文章揭示了从地震预测预报到地震社会学的诸多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地震拟合相关系数在青海地区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Gutenberg-Richter公式对青海省东部及邻区(N34°-39.5°,E96°-104°)地震频次和震级的统计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强地震前震中附近一定范围内中小地震的拟合相关系数有明显的下降现象.对研究区的地震进行统计计算,提取出了可信度较高的中期预报指标,预报评分为0.631.  相似文献   

19.
自1977年我国的地震活动进入相对平静期以来,我们通过震例的深入研究和近两年的清理工作,在地震前兆的研究中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总的看来,实际地震预报水平的提高却甚为缓慢,数十次中强地震中只有个别的地震做出了一定程度的短临预报。这一情况一方面突出地反映了地震预报在实用化中的困难,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研究工作与预报实践之间仍然存在某些脱节和不协调的现象。这是今后预报研究中应予以重视和切实加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长、中和短期预报研究对主要地震活动图象加以归类和简述。结果表明:(1) 基于地震活动图象分析的中、短期预报,在预报时间上可能达到1、2年,甚至几个月的量级。但要进一步缩短预报的时间尺度十分困难,除非有明显的前震序列活动。(2) 地震活动图象分析对于辨认未来主震(尤其是强主震)的位置是有效的。(3) 强震和中强震前的图象特点是有区别的;据此,可以大概估计未来主震的震级。然而,图象的空间尺度与主震震级无明显的相关性。(4) 信号震、前兆震群和前震(包括早期前震)总是伴随着异常的地震活动时空图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