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鼓励广大青年地震工作者积极投身于地震科技事业,同时也为地震科学领域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国家地震局学术委员会、科技监测司、震害防御司、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和国家地震局团委于1991年联合举办了第二届全国青年地震工作者优秀科技论文评选活动。本次评选活动共收到230多篇科技论文和摘要。评选活动办公室先后聘请了近50名专家担任评委,经过初审和复评,最终评出本届获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震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于1993年4月28日在北京举行成立大会。该委员会是中国地震学会下属的群众性青年科技组织,其主要任务是,组织青年地震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活动;促进青年地震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发展同海内外青年地震科技工作者的联系;开展科技咨询和开发;为我国地震科技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该委员会挂靠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吴荣辉任主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地震学会设立的第三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 ,在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期间颁发。陈院士、陈运泰院士、马瑾院士、石耀霖院士为获奖者颁发了奖状、奖励证书及奖金。第三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获奖论文及作者见表 1。许力生等 7位获第三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的青年科技人员 ,是奋斗在我国地震科技工作岗位上许许多多青年科技人员的代表。他们这次获奖 ,是他们平时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工作的结果。中国地震学会对许力生等 7位青年科技人员获第三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表示热烈的祝贺 !…  相似文献   

4.
经中国地震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三次常务理事会决定 :2 0 0 4年 7月中旬在北京召开中国地震学会第十次学术大会 (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 ,并正式出版会议论文摘要集。本次学术大会有以下特点 :参加本次学术大会的代表将有机会参加第三届大陆地震、紧急救援暨巨灾保险国际会议的学术交流活动。中国地震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将根据各分会场学术交流的情况 ,选出优秀科技论文向《地震学报》推荐发表。申请“第四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将进行现场报告。学术大会将组织代表进行地震地质科技考察。现将本次学术大会征文…  相似文献   

5.
我会设立的“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已于2009年11月25日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登记批准。中国地震学会第七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的评比工作即将开始,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震学会“第四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委员会”会议,于2 0 0 4年7月1 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地震学会第十次学术大会期间召开。会议根据《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简章》的有关条例,对申请人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次学术大会上所做的申请第四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的大会报告进行了评审。经过论文评审和无记名投票,会议决定授予:论文“多分量地震记录P和SV波场的τ- p域分离方法”作者: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王彦宾  一等奖;论文“加卸载响应比的时空变化与美国南加州地区地震趋势”作者:中国地震局分析…  相似文献   

7.
1991年8月25日——30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召开了第四届西北青年地震工作者学习研讨会。参加此次会议除西北地区地震系统的青年工作者外,还邀请了云南省地震局的代表。会上共宣读了39篇论文,来自西北五省区地震系统的8位指导老师对论文进行了认真的评审,有18篇论文被评选为优秀论文。  相似文献   

8.
经中国地震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三次常务理事会决定 :第四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的评选工作 ,将于 2 0 0 4年7月中旬 (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地震学会第十次学术大会期间进行。现将有关第四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的征文事项通知如下。1 申请途径第四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的候选人 ,由中国地震学会各专业委员会推荐或由本人申请产生。2 申请条件及要求1 )申请人的年龄应在 4 0周岁以下 (含4 0周岁 )。时间界线以截止当年 6月 30日止不超过 4 0周岁为准。2 )已获国家级、部委级奖的论文 (指…  相似文献   

9.
1989年4月4—5日,第三届新疆青年地震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报告21篇,主要涉及地震预报、形变测量及计算机开发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会议以青年代表相互交流,专家指导小组评点的方式进行。经过专家指导小组的认真评选,推荐白超英、王海涛、桑晓勇、李尚伟、周仕勇、郭新平等人的6篇论文参加今年5月8—13日在西安召开的第三届西北青年地震工作者学术研讨会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0.
第二届西北青年地震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于1987年8月29日——9月3日在乌鲁木齐召开。来自西北地区地震系统以及部分外区有关单位的38名青年地震工作者和各局研讨会学术指导小组的7名指导老师参加了会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局长石鉴邦,党组书记杨振铎,副局长朱令人等局领导出席了会议开幕式。新疆地震局局长石鉴邦同志致开幕辞,他鼓励青年象巍然屹立的博格达峰一样,扎根西北边疆,努力开拓、积极进取,为发展具有西北特色的地震科学,为开发建设大西北作出应有的贡献。自治区区级机关团委书记韩天学同志也到会祝贺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11.
《国际地震动态》2010,(9):46-46
2010年9月8日,中国地震学会第7届第9次常务理事会会议根据《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简章》的有关条例,经过评审,中国地震学会决定授予:  相似文献   

12.
    
1987年8年28日至9年3日在乌鲁木齐召开了第二届西北青年地震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到会的38名代表来自陕、甘、宁、青、新西北五省(区)和河南、四川地震局、云南大学。会议报告了38篇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西北广大青年地震工作者近两年来在地震战线个各岗位上勤奋工作所取得的良好成绩。  相似文献   

13.
《国际地震动态》2012,(2):33-33
根据中国地震学会第八届第二次常务理事会决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四次学术大会将于2012年6月底在新疆召开。同时举办的活动还包括第八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评选和召开中国地震学会第八届第三次理事会会议。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学术大会征文通知将在2012年2月底发出。  相似文献   

14.
2012年6月26日,在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上,第8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候选人做了大会报告.根据《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简章》的有关条例,经过评审委员会成员:陈运泰、陈颙、张国民、张培震、陈晓非、郝记川、王兰民、吴忠良、张晓东、李小军、马胜利、金星、刘玉辰、石耀霖、孙柏涛等专家的评审,中国地震学会决定授予: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地震科技工作者立即投入到震后应急救援、现场余震监测、灾害评估、地震机理研究、震情趋势判定和现场科学考察中。其中,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青年专家在地震精定位、震源机制及数字化地震参数计算、震源破裂过程、地震灾区区划图编制、余震破坏影响范围确定、地震社会学分析与应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到2008年12月,研究所40岁以下科技人员在各种科研刊物上发表了SCI、EI文章就有10余篇,参加现场工作人员41人次。青年科技人员能够迅速投入到震后科技支撑工作中,得益于研究所平时对青年科技人员教育和培训工作的重视,本文对此进行了评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2月3日,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二次学术大会上,第六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候选人进行了大会报告,根据<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简章>的有关条例,经过评审委员会成员:张国民、陈颐、石耀霖、许绍燮、邓起东、陈晓非、王兰民、高孟潭、马胜利、李小军、石川有三(日)等专家的评审.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第二届青年地震学术交流会于4月20日—22日在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一百余人,他们是在省地震局和地方地震队伍中从事科研、监测、预报及科技管理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员,还有会议邀请的一批中老年专家。  相似文献   

18.
为加速培养和发现地震科技人才 ,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 ,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山西省地震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决定于 2 0 0 5年 9月召开山西省地震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 (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 ,并正式出版优秀论文专辑。请各单位领导高度重视、认真传达 ,广泛动员 ,积极组织科技人员撰写论文。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 会议的宗旨将此次会议办成我省规格较高、规模较大、影响深远的地震科技工作者的盛会。为地震科技工作者提供高层次、综合性的学术交流平台以检验他们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 ,引导他们跟踪国内外地震科技发展前沿 ,结合…  相似文献   

19.
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激励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决定 ,开展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推荐与评选工作。中国地震局和中国地震学会通过协商 ,决定由双方联合完成这次推荐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的工作。经过中国地震局所属各局(研究所 )和中国地震学会所属各专业委员会二个渠道的推荐 ,共产生了 1 4名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在此基础上 ,中国…  相似文献   

20.
籽改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科技信息服务工作的现状,满足了广大地震工作者日益提高的文献需求,作者提出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科技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目标和具体解决方案,为网络环境下的地震科技信息服务提供一条借鉴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