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MS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对临床诊断为HIE患儿的脑部分别进行MSCT检查,并回顾性分析63例患儿的CT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CT分度,轻度33例,占52%;中度22例,占35%;重度8例,占13%。63例患儿脑部CT表现与年龄、治疗情况、检查时间相关。结论:MSCT能够准确诊断HIE的病变范围及其并发症,MSCT对判断脑损害、评估临床预后及制订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CT轴位扫描46例新生儿,观察脑实质密度及脑脊液腔系统的变化。结果 HIE以脑白质密度减低为主力(100%),可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CT诊断正确率97.6%。结论 CT诊断HIE较有优势,但应密切结合临床。早期正确诊断该病,对新生儿预后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检查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对4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资料、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儿均在24h~72h内行颅脑CT扫描证实。结果:HIE据CT表现分为轻、中、重度(轻度10例,中度20例,重度15例,男26例,女19例)。结论:CT检查可对新生儿缺氧...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和CT表现的对照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临床CT表现和分度的关系。方法:对8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及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HIE的临床诊断标准,轻度26例,中度38例,重度21例。颅脑CT显示全部85例均具有脑内异常密度减低区,CT值约6~18Hu(平均11Hu);合并颅内高密出血(52例),CT值约58~85Hu。依据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标准:轻度26例,中度38例及重度21例。48例进行了CT复查。其中19例轻度患儿脑水肿均在11天内消失而恢复正常;12例中度病例中,脑水肿征象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蛛网膜下腔出血已吸收,1例出现硬膜下少量积液;17例重度患者,其中出现脑软化6例,硬膜下积液3例,脑萎缩3例,脑积水2例,脑内钙化灶2例,脑穿通畸形1例,死亡4例。结论:本组资料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诊断分度与CT诊断分度有着很好的一致性。颅脑CT能准确显示HIE患儿脑内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CT复查能显示患儿脑内病灶的恢复及遗留病变。颅脑CT表现结合临床分度能对本病的进行早诊断、早干预,减少脑损伤后遗症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行高压氧(HBO)治疗前、中、后脑部CT所表现的动态变化与临床效果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HIE新生儿的临床和CT资料,按照治疗前脑部CT表现分为轻、中、重三型,行HBO及常规辅助治疗于1、2、3个疗程后分别行脑部CT复查,对三型HIECT转归情况与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5例患儿行HBO治疗前CT检查,其中轻度HIE20例,中度HIE42例,重度HIE合并脑出血23例;HBO及常规辅助治疗1个疗程后复查CT,轻度HIE中有9例转阴,临床症状恢复正常,还有11例轻度的和中度的、重度的HIE与治疗前CT检查结果相比有好转,临床症状减轻,CT总转归率为11.12%(9/85);HBO及常规辅助治疗2个疗程后复查CT,轻度的20例HIE全部转阴,中度的HIE中有30例转阴,CT总转归率58.82%(50/85),其中中度的12例及重度的23例与治疗前CT检查结果明显好转,临床症状亦明显减轻;HBO及常规辅助治疗3个疗程后复查CT,中度的HIE全部转阴,重度的HIE中有12例转阴,CT总转归率87.06%(74/85),其中重度的HIE合并脑内出血的11例患儿,CT示出血全部吸收,留下软化灶,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应用CT显示新生儿脑部动态变化对HBO治疗HIE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皮质层状坏死(CLN)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经CT及MRI随访诊断的77例CLN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病因及影像表现特点。77例CLN患者中男45例,女32例,年龄24~88岁(平均66.53±3.1岁)。本组均行MRI检查,71例同时行CT检查,均有3次以上影像学检查资料(平均3.8次),随访复查时间20d~18m(平均2.3月)。结果:77例中脑梗死58例,创伤性颅脑损伤9例,自发性脑出血5例,脑肿瘤术后4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77例中累及双侧大脑半球者3例,单侧大脑半球病变74例。单个脑叶受累28例,两个脑叶受累35例,多个脑叶受累14例。影像学随访可见病灶侧皮层弥漫性或局灶性萎缩,皮质表面线状或沿脑回走行的CT平扫高密度及MRI T1WI高信号,部分病灶可深达基底节区或海马区。结论:CLN病因复杂多样,影像学随访中CT平扫脑皮质出现脑回状高密度影及MRI上T1WI脑回状高信号,结合临床病史可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CAE)的临床及CT/MRI影像表现特征,探讨CT/MRI在该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资料完整CAE患者的临床及CT/MRI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CAE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害(尤为中枢神经系统)和精神障碍,其颅脑损害CT/MRI主要表现为:脑萎缩27例;脑梗塞7例;白质脱髓鞘18例;韦尼克脑病3例;胼胝体变性1例;多病变并存24例。结论:①CAE的病理机制为饮酒导致的脑血管损害和营养代谢障碍,以及脑组织缺血缺氧、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②CAE影像学表现有其特征性,尤以小脑蚓部萎缩以及韦尼克脑病、胼胝体变性更具特征性,CT/MRI检查对了解脑损害的性质、范围及程度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头颅CT检查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早期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CT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我院临床考虑新生儿颅内出血并行CT及B超检查的患儿487例,其中头颅CT诊断出血者401例,B超检查诊断颅内出血者239例.结果 CT 的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的检出率,但有61例(占12.5%)患儿B超检出而CT未检出.结论 CT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但对于脉络丛出血不如B超敏感.因此对临床怀疑新生儿颅内出血者应先行头颅CT检查,结果阴性者应补充头颅B超检查,以防漏诊.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再生结节病的CT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目的是探讨肝硬化再生结节的CT诊断及鉴别,提高肝内结节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20例肝硬化再生结节的CT平扫及增强图象的分析。结果:肝硬化再生结节以圆形为主,直径在5mm-55mm之间,平扫多数呈高密度,结节的分布据结节的分型而定。结论:明确肝硬化再生结节的CT诊断依据及与肝癌、肝血管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脑胶质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研究常见胶质瘤的CT表现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34例胶质瘤的CT表现特征,结果:34例胶质瘤中,星形细胞瘤24例,少枝胶质细胞瘤5例,室管膜瘤2例,髓母细胞瘤3例,成人多于儿童,幕上多于幕下,不同类型的胶质瘤有特殊的发病部位及典型的CT特征。结论:全面的CT影像学认识与病人年龄,病变部位相结合,能提高脑胶质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与DSA在评估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通畅性及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复查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采用64层螺旋CT与DSA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通畅性及狭窄程度进行评估,分析两者的评估价值。结果:采用64层螺旋CT及DSA检查手段对不同部位支架冠状动脉成像评分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64层螺旋CT及DSA检查手段对不同直径支架冠状动脉成像评分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64层螺旋CT及DSA检查手段对不同材料支架冠状动脉成像评分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52例患者共置入96枚支架,患者均采用64层螺旋CT及DSA进行检查,结果显示64层螺旋CT及DSA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通畅性及狭窄程度采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进行评估时与DSA评估结果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能谱CT分析不同冠脉斑块成分的价值以及与不同血清学标志物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为能谱CT对斑块特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提供依据。方法:107名诊断为冠心病或急性发作性胸痛以及心前区不适的患者(男65例,女42例;平均年龄60岁),均行冠状动脉能谱CT扫描。将所有冠脉斑块根据CT值以及混合斑块中的钙化大小分为5组。用能谱分析软件分析冠脉斑块不同成分。斑块的易损性用血清标志物进行评估。血清标志物的浓度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共发现有159个冠脉斑块,抽取了90例血样,除1组与5组以及2组与5组之间的FAT浓度以外,五组斑块之间的CT值以及能谱参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冠脉斑块阳性者3种血清标志物浓度明显高于冠脉斑块阴性者(P<0.05)。2组与3组以及3组与5组之间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9)血清浓度具有明显差异(P<0.05)。血清MMP-9浓度与斑块CT值(r=-0.501,P<0.05)、有效原子序数(r=-0.372,P<0.05)、能谱曲线斜率(r=-0.378,P<0.05)、HAP浓度(r=-0.411,P<0.05)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而与FAT浓度之间呈正性相关关系(r=0.34,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显示2组与5组之间的能谱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以及HAP浓度临界值分别为3.41,8.91,96.07。结论:宝石能谱CT在不同类型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鉴别中具有一定的价值;能谱CT的四种能谱参数与血清MMP-9浓度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的CT/MRI和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的影像诊断水平和临床表现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的临床和MRI表现.全部病例均进行了CT和MRI非增强检查,检查时间外伤后半小时至3天不等.结果所有病例的胼胝体损伤灶在CT图像上均未见明显密度异常.MRI上表现为T1WI低或稍低信号,T2WI上高信号,FLAIR序列上呈明显高信号.病灶位于胼胝体膝部4例,胼胝体压部2例,胼胝体嘴部1例,胼胝体广泛性损伤1例.8例中都合并有1处以上的胼胝体外其他部位的颅内损伤,包括多发性脑挫伤、脑内血肿、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等.2例有MRI复查资料.结论 MRI是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明显优于CT,不仅对较小和轻微的挫伤敏感,而且能多方位地显示病变,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鼻前庭囊肿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前庭囊肿的临床、病理及CT表现。结果:47例均为单侧发生,其中右侧27例,左侧20例。39例病变呈圆形或类圆形,8例为不规则形。大部分病变边界清晰、边缘光整,密度均匀,CT值15~65 Hu。增强CT囊肿无明显强化,合并感染时囊壁环形强化。33例可见邻近骨质受压呈弧形改变。结论:鼻前庭囊肿CT表现有一定特征,病变多为圆形、类圆形,边缘光整,密度均匀,邻近骨质弧形改变是其常见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根据CT扫描图像及三维重建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并对小肾癌进行分型。资料与方法:收集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经临床病理证实的43例小肾癌病例资料,就其CT表现进行分析并进行分型。结果:凸出型小肾癌23例,CT表现为肿瘤凸向肾轮廓之外或凸向肾盂、肾盏,增强扫描时,肿瘤内部造影剂呈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比较计算机辅助技术与人工判读低剂量CT进行早期肺癌筛查的效果,为临床早期肺癌筛查手段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进行体检的256例早期肺癌高危患者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分别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与人工判读对肺结节检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剂量CT人工判读检出肺结节的人数为42例,检出率为16.4%;计算机辅助技术(人工纠错)检出肺结节的人数为43例,检出率为1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905)。人工判读与计算机辅助技术高危可疑患者检出一致性高(k=0.986)。计算机辅助技术所用时间低于人工判读,节约约70%时间((59.95±12.93) vs.(194.98±70.61) s,t=30.474,P=0.000)。结论:本研究发现通过计算机辅助(人工纠错)进行低剂量CT筛查高危人群早期肺癌的效率明显优于人工判读,具有简单、高效、灵敏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