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腾冲火山区地震构造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绍晋  龙晓帆 《地震研究》2000,23(2):172-178
通过对腾冲火山区强震和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制解分析,对火山区构造应力场方向空间分布,以及震源类型和破裂特征作了研究。利用腾冲火山区中小地震地震波资料,计算得到的地震震源处剪应力强度值,对火山区应力场强度或初始应力状态进行了研究。腾冲火山区构造庆力场主要为北北东-北东-北东东向,接近水平的压应力场。腾冲火山区凛环境剪应力场高值区所包围的低剪应力值分布区。腾冲火山区地震震源具有多种类型,震源破裂具有多种形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腾冲火山区地震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对火山区及附近的震源深度、地震时距曲线和地震波速度等地震学参数特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腾冲火山区地震震源深度相对较小,向周围地区逐渐增大,震源深度分布的低值区,又是环境剪应力场的值分布区。腾冲火山区P、S波平均速度,明显比外围地区小,腾冲火山区存在低速区。这些地震学参数分布的差异,一方面反映出地区作为火山区的固有特征及其地域分布的大小,同时也揭示出腾冲火山在  相似文献   

3.
用F-K方法确定腾冲火山区震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计算理论地震图的 F- K方法在不同深度 ,不同震中距 ,不同震源类型的情况 ,表明这种方法在高频区和多层水平层状模型计算效果较好 ,适用于研究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采用 F- K方法得到了发生在腾冲火山区的 3个地震的震源机制 ,结果表明地震 1和地震 2是走滑断裂 ,地震 3是逆断层。 3个地震的主压应力轴基本呈北西向 ,与云南地区主压应力轴方向基本吻合 ,因此 ,推断这 3个地震是构造地震。  相似文献   

4.
腾冲火山地震群的活动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 1998 ,1999和 2 0 0 2年腾冲火山区流动数字地震台网的 3期观测资料 ,从中选择出 30个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地震事件 ,这些事件主要以地震群的形式出现。从地震群的时空强分布特征、各观测台的地震波记录特征、震源参数和震源机制等方面 ,分析研究区内火山地震群的活动与岩浆囊体位置的关系。结果表明 ,腾冲火山区存在 2个岩浆囊体 ,一个位于北纬 2 5 0°~ 2 5 1° ,东经 98 4 2°~98 4 8° ,深度约 4~ 6km ;另一个位于北纬 2 4 9°~ 2 5 0 5° ,东经 98 4 5°~ 98 5 5°,深度约 8~ 14km以下。地震群活动主要围绕在岩浆囊体的周围 ,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岩浆囊体的存在主要控制了腾冲南部火山区的地热活动及微小构造破裂  相似文献   

5.
20 0 2年 6月 13日至 9月 13日腾冲火山区流动数字化地震台网记录了腾冲火山区及周边地区的 2 92次地震事件。对资料的初步分析表明 ,在本次观测期间 ,腾冲火山区南部地区火山地震活动仍然频繁 ,以微震为主。选用发生在火山区的 33个地震震源参数计算得出的拐角频率为 4 37~11 87Hz、应力降为 0 0 0 5~ 0 2 77MPa ,显示该区域尚属低应力分布区。S波湮灭图像的再次出现 ,充分表明在腾冲县城西南至热海的马鞍山火山、老龟坡火山一带有岩浆囊熔融体存在的可能 ,深度不超过 10km。文中还展示了台网记录到的S波湮灭、微破裂高频地震、波形特征类似火山颤动 (包络型事件 )的图像  相似文献   

6.
腾冲炎山区微震类型与波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叶建庆  蔡绍平 《地震研究》2000,23(2):116-123
利用腾冲火山地区流动数字化地震台网的微震资料,对发生于火山区内及附近地区的24个微小地震事件进行波谱分析。采用布龙模式计算震源参数。研究这些微震震源参数,显示位于火山区南部的热海和马鞍较高,主要以小震群、微破裂及汽爆等方式释放应力。通过对微地震记录事件的时域和频域分析,将腾冲火山地区微地震事件划分为四个类型,即包络型、汽爆型、高频型和震群型。  相似文献   

7.
汶川M_S8.0地震部分余震重新定位及地震构造初步分析   总被引:39,自引:6,他引:33  
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至6月26日四川地震台网整理形成观测报告的2741个余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汶川地震的地震构造及其余震的破裂扩展。重新定位后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0~20km间的上地壳,25~40km的下地壳也有少量地震发生,与下地壳存在脆性变形的断裂活动相对应,在20~25km深度范围内的上下地壳之间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震层,推测其可能构成推覆构造的滑脱面。从震源分布与震源机制解在空间的变化上,地震破裂由南向北单侧破裂且存在明显的分段活动性,推测可能存在逆冲推覆与右旋走滑破裂相互转换的过程:逆冲推覆滑动主要发生在高川以南的段落上,震源机制解表现为以逆冲为主;地震破裂向北并未沿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北段扩展,而是斜切青川断裂,震源分布刻画的结构面陡直,震源机制解表现为以右旋走滑错动为主  相似文献   

8.
高洋  徐彦 《震灾防御技术》2015,10(S1):712-723
2011年腾冲地区连续发生了3次中强地震,本文运用全波形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这3次中强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并对地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笔者结合由震源机制解及重定位结果对其发震构造进行了分析,认为3次中强地震及序列均位于同一发震构造,呈北西走向,破裂面倾角陡直,在近水平的北北东向压应力作用下作右旋水平走滑错动,断层较浅仅限于上地壳,活动过程有向深部发展的趋势;震源区附近无明显已知构造与发震构造相对应,发震构造可能为未知隐伏构造。  相似文献   

9.
腾冲火山区的地震层析成像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滇西南临时台网和固定台站的地震数据反演了腾冲及邻近地区的P波速度结构,着重分析了腾冲火山区和龙陵7级地震震源区的地壳结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腾冲火山区下方10~20 km深度范围存在明显的低速区,其横向尺度大约在20~30 km之间;推测这一低速区代表了仍处于活动状态的壳内岩浆源,热流通道有可能通过腾冲断裂延伸至地...  相似文献   

10.
正利用区域地震台网的垂直向Pg、Sg最大振幅比资料与Pg初动测定晋冀蒙交界地区ML≥2.0的震源机制解,得到2007年1—12月晋冀蒙交界地区的震源机制解共382个。由震源机制的P、T、B 3个应力轴的倾俯角的最大值,判断震源机制破裂类型的归属,将震源机制类型分为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过渡型等4种破裂类型。统计结果显示:正断层型地震159次,占41.6%;走滑断层型地震171次,占44.8%;逆断层型地震30次,占7.8%,过渡型地震22次,占  相似文献   

11.
Seismicity in the Jingpohu volcanic area 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seismic data recorded by the mobile seismic network consisting of 14 stations equipped with 24-bit broad-band 3- component seismographs around Crater For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ppears certain seismicity in Jingpohu and its adjacent areas with a low activity level and most of the recorded earthquakes are the volcanic-tectonic ones, The results of location indicate a dominant focal depth of 10km - 30kin, most of the earthquakes are smaller than ML2,0, and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area of " Crater Forest" and on the Dunhua-Mishan fault which runs through the volcanic area. At station No. 2, which has better observation conditions, two types of events, likely associated to volcanism, were recorded; their waveform characteristics are somewhat similar to that of the long-period volcanic event and the volcanic tremor, but with different feature of frequencies.  相似文献   

12.
1999年山西大同Ms 5.6地震的震源断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同震区先后在 1989、1991和 1999年发生MS >5地震 ,利用大同遥测地震台网的记录资料进行比较精确的地震序列震源定位 ,结合宏观烈度分布和震源机制解资料 ,详细地分析对比了 3次子序列的异同。结果显示 ,1999年MS5 .6地震的震源断层是走向NWW、长 16km、宽12km、埋深 5km以下、倾角近直立的左旋走滑断层。而前 2个子序列是NNE为主的右旋走滑断层活动所致 ,表明地震破裂方向发生了变化。这种 2个以上方向先后出现、并且强弱有别的地震破裂是普遍存在的 ,表明震源环境的复杂程度与地震序列的类型有关。虽然震区存在NE向的大王村断裂和NW向的团堡断裂 ,但目前没有证据说明震源断层和 2条构造断层连通。 3次子序列的震源断层都是走滑断层 ,也和 2条构造正断层有别。 1999年的子序列可能属于新破裂。  相似文献   

13.
北京时间2019年4月24日04∶15,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发生了MS6.3地震,该地震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的东北犄角地区,构造背景十分复杂.本研究基于我们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地区架设的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近震波形数据,结合中国和国际地震台网的波形和到时资料,对该地震的震源位置、震源机制解和破裂过程进行了重新确定.结果显示,此次墨脱6.3级地震发生在(94.56±0.01°E,28.41±0.01°N),震源深度为地表以下13.3±1.6(或海平面以下11.5±1.6)km.震源机制解走向/倾角/滑移角分别为202°/17°/20°,震源破裂较大的位置主要集中在初始破裂点NNE侧约5 km附近.结合其他地球物理和地质学资料,我们推测该地震位于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发生近90°突然偏转的大拐弯地区,桑构造结相对于其西侧南迦巴瓦构造结的西向俯冲和北向推挤是该地震发生的主要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4.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for Type A volcanic earthquakes connected with eruptions of the Miake-sima, Tori-shima (Japan) and Beerenberg (Jan Mayen Island) volcanoes are presented. All the considered volcanic earthquakes show focal mechanism of the strike-slip type of faulting. Stresses acting in the volcanic earthquake foci can well be attributed to the regional stress systems.  相似文献   

15.
2003年伽师6.8级地震序列特征和震源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位于1997-1998年新疆伽师9次6级地震分布区域的东南端,2003年2月24日又发生6.8级地震。结合伽师6.8级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结果,对该地震序列的基本特征和震源区应力降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8级地震断层是在北西向的区域应力场挤压作用下产生的倾滑逆断层,震源以单侧破裂为主,破裂方向与极震区走向,以及北西向的主压应力方向一致。震前震源区应力显著增强,震后应力释放较为彻底。中强余震震源机制解与主震有明显差异,表现出震源区应力场处于不稳定的调整阶段,余震震源机制的差异为震后地震趋势的判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乌鲁木齐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对乌鲁木齐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构造应力场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乌鲁木齐地区中等地震震源断错性质主要以倾滑逆断层为主, 地震破裂面与其附近构造走向基本一致, 主压应力P轴方向为NE向或近NS向; 乌鲁木齐地区小地震的震源断错性质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 破裂面以近EW向为主, 主压应力P轴方向近NS向, 兼有部分NE向或者NW向。 显示出小地震的发生既受局部地质构造的影响, 也受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五大连池火山构造地震空间分布及其构造含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五大连池地震台1983年以来观测到的五大连池火山区的地震记录复核的基础上,测定了火山构造地震的空间分布状态。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地震活动均为壳内地震。受火山构造环境影响,地震活动存在着外围边缘强,震源深度分布深;内部弱,震源深度分布浅的差异。火山区内部地震深度分布优势在5km—8km,有3个地震分布密集区,震中分布呈明显的沿火山构造断层成带分布特性。在地震条带交汇处,震源深度起伏变化大,是火山构造活动强烈部位  相似文献   

18.
紫坪铺水库区小地震震源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紫坪铺水库专用台网的地震记录测定紫坪铺水库区262次小震震源机制参数,结果表明:节面I的优势方向与断裂走向展布一致性很好;库区地震断层有逆断层、正断层、左旋和右旋走滑断层,走滑断层占45%;库区断层66%陡峻,35%几近直立;受水库蓄水的影响,2006年7月1日后以走滑断层活动方式明显增多,水库地震群时段走滑断层活动方式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9.
利用P、SH、SV波的初动及振幅比获得2001年4月至2012年8月山东及附近区域132次地震震源机制解,对该区域地震断层的错动性质及地壳应力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及附近区域地震断层错动的基本方向为北东向和北西向,错动方式以走向滑动为主,部分为斜向滑动.分区研究表明:聊考断裂带附近区域所受挤压作用相对较强,逆断型地震破裂较多;胶东半岛及北侧海域所受拉张作用略占优势,逆断型地震破裂较少;沂沭断裂带南部附近区域逆断型与正断型的地震破裂所占比例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