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科学是一门观测科学,相关科学研究及公益服务,如气象、地震等,都依赖于野外台站的观测。目前,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导致台站观测和后续分析应用严重脱节。本文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思想,将台站工作和目前后续研究中心的工作进行有机结合,提出了一套新的工作思路,即将数据计算分析和区域监测预报的工作由台站来完成,然后由一个综合的数据中心负责存储和管理台站提供的"大数据"信息,并根据台站需要和反馈情况研发相关软件,为台站的分析计算提供云计算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计算地球动力学数值计算方法体系更加完善.本文系统地回顾了传统数值模拟方法在计算地球动力学领域的应用进展,包括:有限差分法、有限单元法、谱方法和谱元法;并对近年来一些新发展的算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如:不连续Galerkin法、小波方法和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等.本综述有助于读者以整体视角了解地球动力学数值计算方法的发展脉络,并对大数据时代下研究适应日益丰富的数据和新算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油气藏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地下系统,油气藏表征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科学与技术难题,主要基于知识驱动的传统油气藏表征理论与方法具有局限性,遇到众多难题和发展瓶颈.近年来,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油气藏表征问题研究中,并在特定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各方向研究相对分散,缺乏系统性理论认识,人工智能技术与专业领域知识的融合不足.本文提出知识与数据融合驱动的油气藏智能表征的理念与方法,基于油气藏数据特征,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融合专业领域知识,充分挖掘油气藏大数据中隐含的有效信息,以实现更可靠、更高精度、更高效率的油气藏表征.同时对油气藏智能表征关键研究内容的最新进展综述,主要包括基于深度学习的测井智能储层评价、地震智能储层预测、储层智能随机建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油气藏智能表征的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4.
郭凯  郑钰 《中国地震》2022,38(3):503-512
目前针对强震临震前震动信号的拾取和分析基本都是在有限的频带内开展,且分析的数据量时空范围有限。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地震背景噪声计算和分析方法,对海量地震观测数据进行分布式噪声功率谱计算,数据采用2013年3—4月的四川地震台网记录的连续波形数据。通过对2013年四川芦山7.0级地震前四川地震台网记录的50Hz~200s范围内的多个频点时序变化进行分析,发现芦山地震距震中50km范围内的MDS台和BAX台在震前水平方向30~150s周期上噪声出现增强10~20dB且持续3~5天的情况,垂直向未发现明显变化,同时超出50km范围内的台站也未有明显变化。这种长周期异常变化很难通过传统的地震动信号拾取来发现,表明本文提出的强震临震异常分析方法可以用于发现和分析震前的长周期异常信号。  相似文献   

5.
地震分析会商应用系统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前各地震分析会商系统、异常识别方法、综合分析方法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综述,总结了各软件系统在运行模式效率、资源利用、更新方式、规范性、智能化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法、新要求,提出了地震分析会商系统未来顶层设计方案:首先,通过"云-网-端"三位一体化方式建立"专家交互分析"和"智能自动分析"相互兼容的发展模式;然后,对该模式从总体设计和具体实施技术路线2大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可行性分析;最后,对系统建设注意事项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在地震速报等基于测震数据的业务场景中,对于地震事件检测等中间处理结果的可视化问题,本文设计实现了一套基于实时测震数据的可视化系统。该系统利用分布式消息队列Kafka实现了流式数据的缓存,利用分布式实时数据处理框架Flink实现了震相到时拾取和地震事件检测,最终利用大数据可视化组件Echarts实现了基于全国范围的各个地震台站的震相到时统计情况展示地图。通过部署与应用,该系统达到了设计的目的,实现了应有的功能,满足了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国家高效低成本开发深层/超深层(埋深4500~9000 m)油气资源的战略需求,亟待发展适合我国地质禀赋的深层/超深层石油地质理论,创新支撑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智能导钻技术体系.依托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智能导钻技术装备体系与相关理论研究”(简称智能导钻系统),面向深层/超深层系统性开展了油气成藏理论、旋转导向和地质导向钻进技术、远程决策系统和装备试验平台研究.深层/超深层特有的高温、高压环境和水的加氢作用能显著提高油气资源潜力,多类型优质规模储集体形成的主控因素为“先天基础、后期改造、深埋保持”,多期成藏改造过程控制了深层/超深层油气藏类型和分布的差异性.围绕智能导钻技术体系的旋转导向(钻)、地质导向(测)、高速传输(传)、地面控制(控)四大子系统,突破了旋转导向高精度动态测量与控制、非接触高效电能与信号传输,随钻方位电磁波测井全对称抗干扰天线系、高温高压仪器设计与封装,井地数据传输非线性流体负载高精度伺服控制、强畸变信道微弱信号提取等关键技术.研制了旋转导向、地质导向、井地传输等10余支井下仪器,实现了“钻-测-传-控”一体化智能导钻系统的集成总装.目前正在...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常规地质图编制中存在的重复操作多、工作强度大、生产周期长、遗漏现象频发等缺点,本文立足地质编图业务需求,将地图综合、地质规律、地理信息系统、智能算法、数据库、云计算等多个交叉学科有机深度融合,创建了一种综合性的智能化地质编图方法与模式——智能地质图综合.地质图综合确定了图件编制的综合目标、处理对象、处理环节、综合方法和结果,可完成空间数据综合、属性数据综合、专家知识综合、模型综合等全方位的地质数据处理.地质图综合以"智绘地质"软件实现其功能,它以ArcGIS地质数据为处理对象,通过预处理、知识管理、数据综合、制图输出等多环节的一系列加工和处理,以专家有限参与的人机交互模式运行,智能化综合算法在专家知识驱动下,自动或半自动地处理地质体融合、地质界线生成等操作,可以高效地完成跨比例尺的地质图缩编、同比例尺或变比例尺的各种专题图件编制等工作.该方法在空白区编图、典型海岸带专题图开发等工作中进行了生产性验证,比传统编图方法节省约80%的编图工作量,成果图件数据符合地质规律、图形相似性好、图饰表达合理,且综合的多种图形效果人工难以达到.实际应用表明,智能地质图综合方法在工作效率、数据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地质编图方法.  相似文献   

9.
声波全波形反演目标函数性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波传播的复杂性所引起的地震反演中强烈的非线性问题是目前全波形反演在技术上遇到的最大难题,了解全波形反演中不同的目标函数随不同物性参数的不同摄动尺度的变化性态,对选择合理的反演方法和反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参照Jannane等对波形反演目标函数性态的分析方法,通过变密度声波方程,分析了多种地震数据子集的不同目标函数随物性参数的摄动尺度的变化关系,重点分析了它们的非线性程度,为进行分步骤、分尺度全波形反演方法和反演策略的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在掌握数据源及相关数据格式的基础上,实现了读取SSS实时流数据、数据库连续波形、事件波形数据以及SEED文件的通用获取测震数据软件包.该软件包可使应用程序通过统一数据接口获得测震数据.经测试该软件包功能完整、高效易用,提高了地震科技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海洋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是建立高质量海洋科学数据库的基础,对于推动海洋及多学科交叉研究、预测预报、灾害预警等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各种自动化观测平台(仪器)的出现,海洋调查从近海逐渐拓展到开放大洋,海洋科学已进入大数据时代.目前,国内外对如何获得高质量的现场观测数据越来越重视.然而,由于获取数据手段多样、数据质量千差万别、数据错情类型繁多等因素,使得如何高效和精准地发现这些质量问题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是一个难点,也是数据处理中的核心技术.本文系统总结了海洋观测数据(温度、盐度、溶解氧等)质量控制的研究现状与最新进展,对比了国内外不同机构质量控制的差异,分析了现已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开展质量控制性能评估的可能性,并就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新疆数字化地震前兆数据的安全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预防任何原因造成的数据丢失的可能,讨论在灾难性数据发生时,第一时间内恢复数据的可行方案,降低数据丢失或损坏造成的影响,为新疆数字化地震前兆数据加上多重安全保险.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技术为处理海量地震观测数据提供了一种新的数据存储与计算模式。为了解决现有基于关系数据库存储方案的读写速度低、用户并发度低和可扩展性差等问题,以地震前兆观测数据为例,在详细分析业务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HBase和Open TSDB的地震大数据存储方案,搭建了大数据测试平台,完成了不同存储方案下查询、插入性能实验和并发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关系数据库存储方案相比,基于HBase和Open TSDB的存储方案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和并发性,经过优化后的HBase存储方案具有更高的读取和存储性能。  相似文献   

14.
地磁秒采样仪器观测过程中,易受各种环境干扰造成数据异常,如磁暴、高压直流输电、人为干扰、仪器故障等,不易被发现并识别,若不能及时处理,将会造成观测数据质量下降。若诸多干扰与磁扰叠加,将更不易识别,导致数据的错误处理。为了提高观测质量,利用现有编程技术,开发地磁秒采样数据智能分析系统软件,实现对地磁观测仪器工作状态、各种干扰、磁暴等现象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并报警,同时利用多台数据对比智能分析软件,对复杂干扰和高压直流输电干扰进行自动识别,并数据曲线中标示干扰位置,提高数据资料处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深层油气资源量巨大,是全球油气开发的重要方向.随着钻井朝着深层(>4500 m)和超深层(>6000 m)发展,地质条件更加复杂,深层钻井泥浆信号传输速率受限,井下随钻测井等数据传输延迟,增加了钻井事故的频率及钻出储层的风险.当前井场智能决策钻井的方法不适用,井下自主智能钻进是未来深层超深层高效钻进的发展方向.本文借鉴无人驾驶汽车的理论技术架构,提出了一种大闭环伺服控制随钻智能导向钻井方法,集旋转导向、地质导向、随钻地震、电磁前探、随钻测量、信号传输、自动钻机等技术于一体,利用"边钻边学"的人工智能评价与决策方法,智能识别钻头前方油气藏甜点,智能决策钻进方向和钻速,并利用大闭环伺服控制实现井下钻头的自主智能导向和钻进.大闭环伺服控制随钻智能导向钻井架构包括钻进感知、智能决策与大闭环控制3个部分.钻进感知部分通过随钻测井数据获取钻头定位信息、井周地层及钻头前方特性参数,智能决策部分依据钻进感知部分获取的信息通过人工智能决策模型修正轨道和优化钻进策略,大闭环控制部分根据智能决策指令调整钻进方向和速度.本文在钻进感知部分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利用随钻测井数据进行岩性智能识别,优选随机森林算法和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循环神经网络对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和泥质含量进行评价.在智能决策部分优选随机森林算法对机械钻速进行预测与优化,均获得了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地震局在进行专业数据存储时,采用了基于iSCSI技术的IP SAN网络,与原有FC SAN网络结合,形成了多种应用模式、不同服务等级的数据存储网络.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EMC CX4-120系统的iSCSI存储技术,以及其在地震专业数据存储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对比了几种存储技术的数据交换效率,并为今后iSCSI存储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行波效应对大跨刚构连续桥梁半主动控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给出了地震动行波输入下大跨刚构连续桥梁的半主动控制分析方法,在桥梁支座部位设置磁流变阻尼器,对一座五跨刚构连续桥梁进行了不同视波速行波输入下的半主动控制计算分析. 结果表明,行波效应对该大跨刚构连续桥梁的无控制地震反应、半主动控制地震反应和减震效果均有显著影响,对主梁和桥墩均会在较低视波速地震行波输入时表现出不利影响,并且使半主动控制减震效果明显降低. 因此,在确定半主动控制系统的参数时应考虑地震行波效应的影响以确保控震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利用F10.7和Mg II构建太阳极紫外辐射长时间序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SOHO/SEM在1996-2008年的太阳EUV观测数据,比较和评估F10.7和Mg II作为EUV代理参数的代表性,不能支持Viereck等关于Mg II是比F10.7更好的代理参数的结论.通过比较对两种参数的多种回归计算结果,确立双因子极大似然估计方法构建EUV计算模式,通过模型计算结果与SEM观测数据比较,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重建EUV数据系列.利用该模式,构建了1978年11月以来的太阳极紫外辐射数据序列.  相似文献   

19.
山东地震前兆观测数据跟踪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2014-2016年山东区域地震前兆观测台网数据跟踪事件记录,分类梳理6类典型事件,总结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表明:数据跟踪分析可为地震预测研究提供更直接有效的产品,可直观反映地震前兆台网的监测效能和制约因素,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地震监测与预测研究相结合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20.
首先将大型复杂系统分为系统元件、系统单元和整个系统三个层次。针对在大型系统的抗震可靠性分析中,需要大量的基本元件数据,提出了利用大量已经进行的抗震基础研究的分析结果。针对现有的抗震可靠性分析的基础资料存在的时间跨越大,采用的分析方法往往有很大的差别表达形式不统一等问题,提出了在一定的数据检验基础上,采用贝叶斯统计理论,将已有的分析结果与历史震割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系统单元的数据进行复核与校准。这样给出的系统单元数据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