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018年9月4日新疆伽师发生MS5.5地震,震中处于塔里木地块西北缘,位于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震区内。此次伽师地震前发生了MS4.7前震,截至9月30日最大余震震级为MS4.6(ML5.0),初步判定为前-主-余型地震序列。序列精定位结果显示,余震沿近NE向展布,主震震源深度与1997~1998年伽师强震主震基本一致,发震断层陡立。本文从区域的构造环境、地震震源机制解和余震分布特征等方面分析认为,地震发生在伽师隐伏断裂东南端部,为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震区的一次新的构造活动。序列参数、视应力等计算结果显示,伽师MS5.5地震的预测最大余震震级与最大余震震级MS4.6接近,表明序列最大余震已经发生。  相似文献   

2.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MS7.0地震,该地震发生在巴颜喀喇块体的东北边界,震中区域构造条件复杂,是巴颜喀喇块体北侧左旋走滑环境向东侧逆冲挤压环境过渡的位置,附近地区历史强震较多。九寨沟地震是一次主-余型地震,余震活动水平较弱,主震发生后短时间内ML≥4.0余震的“等待时间”存在异常,震后较长时间余震活动恢复到正常状态,序列h值、余震视应力等符合主-余型序列特征。序列b值为0.84,G-R关系推测序列最大余震的震级约为ML5.4(MS5.0),8月9日发生的MS4.8地震是目前该序列的最强余震。通过与1970年以来附近地区7级左右地震序列的对比认为,九寨沟地震与1976年松潘-平武2次7.2级地震序列在余震空间位置、发震构造和震源机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具备发育为震群型序列的条件。九寨沟地震主震视应力为0.36~0.38MPa,属于应力下调模型,序列余震的平均视应力水平接近龙门山断裂带附近中小地震的平均背景水平。  相似文献   

3.
王鹏  侯金欣  吴朋 《中国地震》2017,33(4):453-462
中强地震序列的主震发生后,短时间内受台站距震中较远、尾波干扰和波形重叠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遗漏大量的地震,而地震目录的完整性会直接影响到震后趋势判定和余震序列特征分析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本文利用基于GPU加速的模板匹配方法对2017年8月1~12日的连续波形进行扫描计算,检测九寨沟MS7.0地震前后遗漏的地震事件,选取台网目录中信噪比较高的1033个地震事件作为模板,在主震前7天至震后5天期间识别出4854个检测地震事件,为台网可定位目录的3.3倍,除去对台网单台地震事件的修正外,还检测到1797个遗漏地震事件,将完备震级从1.6级降低到1.4级。基于补充了遗漏地震的完整地震目录,对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S7.0地震序列活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震序列在主震前短时间内出现了地震活动的密集增强,b值也显示为低值状态,可能是深部断层发生破裂之前的加速蠕动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余震序列的完备震级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b值存在缓慢升高的趋势,未来较长时期内余震序列仍将处于持续衰减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2022年1月8日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MS6.9地震,震中距离2016年1月21日门源MS6.4地震震中约33km,两次门源地震均发生在冷龙岭断裂附近,但在震源机制、主发震断层破裂过程及地震序列余震活动等方面显著不同。针对两次门源地震序列的比较分析,对研究冷龙岭断裂及其附近区域强震序列和余震衰减特征等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通过对比分析2022年门源MS6.9地震和2016年门源MS6.4地震余震的时空演化特征,发现二者在震源过程和断层破裂尺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前者发震断层破裂充分,震后能量释放充分,余震丰富且震级偏高;而后者发震断层未破裂至地表,余震震级水平偏低。综合分析两次门源地震序列表现出来的差异性,认为其可能与地震发震断层的破裂过程密切相关,且同时受到区域构造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余娜  蒋长胜  马玉虎 《地震工程学报》2016,38(4):609-615,623
采用时间序列的“传染型余震序列”(ETAS)模型和最大似然法对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地震序列的参数进行了估计。为考察其结果的稳定性,设定不同的截止震级和不同的拟合截止时间分别进行序列参数估算。选用截止震级MC=ML1.5对玉树MS7.1地震序列整体的参数进行拟合,计算获得α=0.948 2,p=1.059 6和b=0.817 3。与中国大陆M>7.0地震序列的平均序列参数相比较表明,玉树MS7.1地震序列表现为触发次级余震的能力较弱,序列衰减速率较快。研究表明,截止震级MCα、kp值有一定的影响。随截止震级逐渐增大,参数k值逐渐减小,α值总体上有增加的趋势,而对p值的影响较小。在地震序列的早期阶段,ETAS模型参数中的p值和α值在震后14天内随时间的变化幅度较为明显,其后各参数变化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6.
孙冬军  刘芳  毕波 《中国地震》2022,38(1):112-119
本文选取2013年芦山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地震波形,重新量取垂直向振幅,计算宽频带面波震级MS(BB),分析各台站实测震级出现方向性差异的原因。其中,通过572个宽频带台站实测芦山地震震级MS(BB)7.1,通过603个宽频带台站实测九寨沟地震震级MS(BB)6.9。芦山地震实测震级大于MS(BB)7.3的台站呈现WN-ES向分布,与断层倾向一致;实测震级小于MS(BB)7.0的台站呈现NE-WS向分布,与其所在断层走向一致。九寨沟地震实测震级大于MS(BB)7.0的台站分布呈现NE向分布,与断层倾向一致;实测震级小于MS(BB)6.8的台站总体分布较为离散,大体呈现NW-SE向分布,与树正断裂走向一致。实测震级偏大的台站方向性分布与多普勒效应和P波辐射花样联系不明显。对比分析芦山地震和九寨沟地震,去除场地响应和仪器自身影响,台站实测震级差异性仍然存在,因此,台站实测震级差异性是由于受到了多普勒效应、辐射花样、仪器和场地响应之外的因素影响。综合考虑地震震级涉及的影响因素,芦山地震和九寨沟地震的台站实测震级差异性可能与地震波的传播路径有关。  相似文献   

7.
2017年8月9日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发生MS6.6地震,震中44.3°N、82.9°E,震源深度11km,精河地震发生在库松木契克山前断裂附近,基于远震波形记录反演的震源机制为逆冲型,地质调查结果显示主震破裂未出露地表。利用地震精定位研究余震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余震展布与库松木契克山前断裂的走向基本吻合,且余震主要分布在主震西侧,单侧破裂特征明显,余震的深度集中在5~15km。基于M-t图分析序列的衰减特征发现,截至2017年8月20日,序列中ML2.0、ML3.0余震相对丰富,衰减基本正常。G-R关系给出的b值为0.54,外推最大余震震级为MS5.6,h值为2.17,均显示该序列为主-余型。MS≥4.0余震的等待时间与发生时间较好地满足双对数线性关系,同样为主-余型地震的特征。断层面上静态滑动量分布相对单一且集中,最大滑动位于沿倾向10km处附近,与地质调查主震断层未出露地表的结果一致,同时也表明主震破裂较充分。基于数字波形资料计算出的余震视应力与震级间很好地符合指数关系,扣除震级变化影响后的序列视应力未出现显著高值,也表明此次破裂的能量释放比较充分。  相似文献   

8.
宋秀青 《中国地震》2017,33(4):694-702
2017年8月9日精河发生MS6.6地震,随后发生一系列余震。本文采用PTD方法和新疆测震台网分析的震相数据,基于新疆“2015地壳速度模型”,计算了该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得到MS6.6主震震源深度约为14km,MS≥2.5余震深度为9~18km。所有震相数据来自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编目数据库。  相似文献   

9.
韩光洁  孙丽  杨志高 《中国地震》2023,39(3):680-688
利用远场台阵反投影技术可以较少地依赖先验经验,于震后快速获得震源破裂过程时空分布特征,并据此估算矩震级。本文使用美国阿拉斯加宽频带台阵记录到的远场直达P波数据,基于反投影方法,对2023年9月9日摩洛哥MW6.9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及震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地震破裂走向以NE-SW向为主,地震能量在10~20s集中在震中距10km范围内释放,与震源机制解和震中区亚特拉斯山脉走向基本一致。震源破裂持续时间结合在全球分布均匀的GSN台网记录到的P波最大位移数据,在震后约15min即可快速估算出本次地震矩震级为MW7.0,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布震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甘肃省区域台网提供的地震波形资料,计算甘肃南部地区2010年1月~2017年8月ML≥2.0地震的视应力,分析九寨沟地震前甘南地区视应力的时空演化特征,所得结果如下:①ML2.6~3.1、ML2.0~2.5震级段地震视应力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九寨沟MS7.0地震前,距震中较近的川甘交界地区的舟曲、文县等地呈现出较为集中的视应力高值异常;②ML2.0~2.5、ML2.6~3.1地震的视应力在大区域范围内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有一定差异,ML2.6~3.1地震视应力变化更为明显,在较大区域范围内表现为震前显著升高,而ML2.0~2.5地震视应力则在震前一两年内开始下降;③随着区域划分范围向震中靠近,ML2.0~2.5、ML2.6~3.1地震视应力的变化逐渐趋于一致,至震中附近时,2个震级段视应力均表现为“震前几年长时间升高—临震前几个月下降”的同步变化。  相似文献   

11.
用科里奥利力效应预测强余震是一种震源物理的方法。回顾2008年汶川8.0级大震时用该方法判定余震最大强度的过程,半定性与综合判定为可能发生的最大余震强度为6.5级左右,实际发生了6.4级地震,与主震震级相差大于1级(MM=1.6)。验证结果进一步说明该方法的科学性,给科里奥利力效应判定余震增加了一个可靠的判例。  相似文献   

12.
利用模板匹配方法对2015年11月23日青海省祁连县M_S5.2地震进行遗漏地震检测研究,由于主震后短时间内目录中遗漏事件较多,故对主震后1天的连续波形进行检测。主震后1天内青海测震台网记录到的余震个数(包括单台)共62个,选取主震后M_L1.0以上余震30个作为模板事件,通过匹配滤波的方式扫描出遗漏地震31个,约为台网目录给出的0.5倍。基于包络差峰值振幅与震级的线性关系估测检测事件的震级参数,最后将检测后的余震目录与台网余震目录在主震后1天内的最小完备震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检测后最小完备震级从M_L1.2降到了M_L0.7,得到青海测震台网在祁连地区最小完整性震级为M_L0.7。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陆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的部分统计特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1970年以来记录相对完整的294次50级以上地震序列资料,研究中国大陆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统计特征,探讨序列类型、最大余震震级、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等与主震震级及主震断层性质之间的关系.中国大陆孤立型、主余型及多震型地震余震序列分别约占23%、59%及18%.其中走滑型、具有倾滑分量的走滑型、具有走滑分量的倾滑型及逆冲型分别占48%、24%、17%及11%. 余震序列1年内最大余震震级与主震震级正相关,但主震震级较低时相对离散,孤立型序列离散程度较高,主余型及多震型序列线性相关性较好.绝大多数序列最大余震均发生在震后200天内,少数具有晚期强余震的序列主要属主余型序列,孤立型及多震型序列通常没有晚期强余震发生.68%的序列1年内最大余震发生在震后10天内,77%发生在震后30天之内,95%发生在震后120天之内.序列最大余震发生时间及5、6级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与序列类型及主震震级大小有关,多震型序列最大余震发生最快,孤立型次之、主余型最长.若仅就主余型序列而言,当主震震级较高时最大余震与主震间时间间隔相对较短,主震震级较低时最大余震与主震间时间间隔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14.
解孟雨  史保平 《地震学报》2018,40(3):304-315
本文针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W7.9地震后的余震目录,采用2004年Shcherbakov和Turcotte提出的最大余震震级推断法,给出了最大余震震级的估计值。结果表明,采用现有的余震数据,在大震级区间可能存在一定数量的余震缺失,这造成了余震数据与Gutenberg-Richter定律曲线在大震级区间的差异,导致推断的最大余震震级与使用目录中的最大余震震级存在明显差异。利用震级与断层长度或地表破裂长度之间的经验关系可以看出,由灌县—江油断裂的破裂尺度得到的震级与推断最大余震震级基本一致。根据前人给出的断层摩擦失稳时间模型和Brune近断层质点运动模型,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汶川地震北川—映秀断裂对灌县—江油断裂的触发作用,认为北川—映秀断裂破裂所辐射出的S波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得灌县—江油断裂发生失稳,进而产生宏观破裂并形成地震,因此由灌县—江油断裂破裂形成的地震可能为汶川地震的最大余震。   相似文献   

15.
Following the theory and definition of the Corioli force in physics, the Corioli force at the site of the M=8.1 Kunlun Mountain Pass earthquake on November 14, 2001, is examined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a statistical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rioli force effect and the maximum attershock magnitude of 20 earth-quakes with M≥7.5 in Chinese mainland, and then the variation tendency of attershock activity of the M=8.1 earthquake is discussed. The result shows: a) Analyzing the Corioli force effec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predict maximum attershock magnitude of large earthquakes in Chinese mainland. For the sinistral slip fault and the reverse fault with its hanging wall moving toward the right side oftbe cross-focus meridian plane, their Corioli force pulls the two fault walls apart, decreasing frictional resistance on fault plane during the fault movement and releasing elastic energy of the mainshock fully, so the maximum magnitude of aftershocks would be low. For the dextral slip fault, its Corioli force presses the two walls against each other and increases the frictional resistance on fault plane, prohibiting energy release of the mainshock, so the maximum magnitude of attershocks would be high.b) The fault of the M--8. l Kunlun Mountain earthquake on Nov. 14, 2001 is essentially a sinistral strike-slip fault,and the Corioli force pulled the two fault walls apart. Magnitude of the induced stress is about 0.06 MPa. Alter a comparison analysis, we suggest that the attershock activity level will not be high in the late period of this earth-quake sequence, and the maximum magnitude of the whole aftershocks sequence is estimated to be about 6.0.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匹配滤波技术,通过SEPD(Seismic Events and Phase Detection)对2018年11月25日新疆博乐MS4.9地震序列进行检测,检测出遗漏地震32条,84.4%地震为ML0.0—1.0,9.4%地震小于ML0.0,较地震目录中原有15条地震多213%,检测出的遗漏地震事件使地震目录更加完整。检测后的最小完整性震级由检测前的ML1.6减至ML0.8,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的减小有利于地震工作者对区域地震活动性作出更准确全面的结论,并使地震危险性分析更可靠。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利用中国地震台网的数据对2017年8月9日精河6.6级地震的余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截至2017年8月14日16时,共获得209个余震的重新定位结果。结果显示,余震主要呈近EW向或NWW向分布,余震区长约50km,宽约17km。余震分布在主震的西侧,推断此次地震单侧破裂。余震震源深度为1~25km,其中,震级较大余震深度为8~17km。精河地震序列的余震活动随时间呈起伏状衰减,震后2天内比较活跃,此后出现较快衰减。随时间推移,余震区呈现中西部衰减慢、东部衰减快的特点。此次地震震中距2011年精河5.0级地震震中21km,相比2011年精河地震,其震源更深,震级更大,但震源机制解相近,均为逆冲型。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认为,库松木契克山前断裂为此次地震发震构造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8.
The 2018,Songyuan,Jilin M_S5. 7 earthquake occurre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FuyuZhaodong fault and the Second Songhua River fault. The moment magnitude of this earthquake is M_W5. 3,the centroid depth by the waveform fitting is 12 km,and it is a strike-slip type event. In this paper,with the seismic phase data provided by the China Earthquake Network, the double-difference location method is used to relocate the earthquake sequence,finally the relocation results of 60 earthquakes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ftershock zone is about 4. 3km long and 3. 1km wide,which is distributed in the NE direction. The depth distribution of the seismic sequence is 9km-10 km. 1-2 days after the main shock,the aftershocks were scattered throughout the aftershock zone,and the largest aftershock occurred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aftershock zone. After 3-8 days,the aftershocks mainly occurred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aftershock zone. The profile distribution of the earthquake sequence shows that the fault plane dips to the southeast with the dip angle of about 75°. Combined with the regional tectonic setting,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and intensity distribution,we conclude that the concealed fault of the Fuyu-Zhaodong fault is the seismogenic fault of the Songyuan M_S5. 7 earthquake. This paper also relocates the earthquake sequence of the previous magnitude 5. 0 earthquake in 2017.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we believe that the two earthquakes have the same seismogenic structure,and the earthquake sequence generally develops to the southwest. The historical seismic activity since 2009 shows that after the magnitude 5. 0 earthquake in 2017,th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earthquakes in the earthquake zone are obviously enhanced,and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eismic activity in the southwest direction of the earthquake zone.  相似文献   

19.
预防强震后可能发生的余震对于保护灾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对余震进行一定误差水平的快速判定,对主震与余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选取1970年1月1日—2009年9月30日全球范围5—10级地震进行预处理,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线性回归方法,对主震震级与最大余震震级关联关系、主震视应力与最大余震震级关联关系进行分析,并进行结果可视化。结果表明,主震与最大余震的震级存在一定线性关系,可为主震后在一定范围内对最大余震的快速判定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