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与板块边界的断层相比,块体内部的断层滑动速率较小,但仍具备发生大地震的潜力。渭河盆地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地震,而盆地内一系列正断层长期的滑动速率却相对较低。文中以渭河盆地中部的口镇-关山断裂、渭河断裂和北秦岭断裂为例,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对盆地内断层现今的滑动速率进行研究和分析。搜集了欧洲空间局Envisat卫星161号降轨2003—2010年的32幅影像数据,通过ROI_PAC软件对渭河盆地的Envisat ASAR数据进行处理,得到98幅空间基线长度≤300m的干涉图,并从中挑选出质量较好的33幅干涉图用于后续的时序分析。使用π-RATE对33幅干涉图创建最小生成树网络(MST)并进行轨道误差校正、与地形相关的大气校正、去除参考相位和计算协方差矩阵等,获得渭河盆地中部3条主要断裂在7a内的平均滑动速率。结果显示,2003—2010年期间渭河盆地断裂的滑动速率较小,不超过2mm/a,其中口镇-关山断裂没有明显的形变信号,渭河断裂有约1mm/a的卫星视线向形变;西安市整体地表沉降速率在垂向上最大可达10mm/a。文中以稳定的鄂尔多斯地块为参考评估In SAR时序分析的精度,得到In SAR速率图的误差约为(-0. 1±1) mm/a,证明了结果的可靠性。文中工作可为获取断层10a尺度的现今滑动速率提供重要的技术思路,继而为评估地震危险性以及危害性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秦岭北缘断裂带是渭河盆地南缘重要的活动构造,含有多条分支断层,其中近EW向的桃川-户县断层位于该断裂带的北侧,其东段隐伏于渭河盆地内。已有研究对该断层隐伏段的中段开展了浅层人工地震勘探,并推断其为正断兼走滑运动性质的晚更新世活动断层,但未能确定断层最晚活动的年代与活动速率。文中通过开展新的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进一步研究了桃川-户县断层西段(太白盆地段)与东段(渭河盆地隐伏段)的浅部结构构造和几何展布、第四纪活动的最晚时代及活动速率。探测剖面揭示出桃川-户县断层的西段可向W延伸至少20km至太白盆地,而东段自眉县起延入渭河盆地,经周至、户县,隐伏于渭河盆地第四系中。断层西段在太白盆地断错早第四系及下伏结晶基底,控制了太白盆地南缘,其N倾的正断作用断错第四系约300m,断层带内保留老的逆冲构造残余。断层东段(渭河盆地隐伏段)在周至和户县附近的主断面倾向N,断层带分别表现为宽约6km的断陷带和宽约4km的阶梯状构造带,断错了上更新统顶界;在渭河盆地南缘,断层断错全新统标志层黑垆土S0,垂直断距为4~5m,对应的全新世活动速率为0.4~1.3mm/a。综合浅层...  相似文献   

3.
应用古文化层埋深确定汾渭盆地沉积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49处仰绍至东周古文化遗址埋深数据研究了距今7000~2500年汾渭盆地内部的沉积速率.结果表明,盆地内部的凸起地区沉积速率一般小于凹陷地区,如渭河凹陷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46mm/a,临汾凹陷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36mm/a,而临潼凸起和襄汾凸起的沉积速率为0.20mm/a左右.分析各时代的沉积速率还发现,在仰绍(距今5000年)之前渭河盆地内凹陷的沉积速率明显小于仰绍之后,宝鸡凸起还由东周之前的相对下降变为相对上升.沉积速率相对较大的地质单元往往是地震活跃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GPS初步揭示的渭河盆地及边邻地区地壳水平运动特征h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1999~2002年渭河盆地及邻近地区GPS观测资料,以及陕西省地震局2001~2002年的GPS观测资料,研究了渭河盆地及周邻地区地壳运动速度场. 结果表明, 渭河盆地及邻区的运动速率有明显的北东向条带状变化特征,鄂尔多斯块体南缘呈整体不连续性逆时针旋转运动,相对鄂尔多斯块体内部的榆林测点,平均速率约为5.7 mm/a;渭河盆地中部的彬县——西安——蓝田一线,两侧存在一个显著的左旋剪切带,其北部区域与铜川——泾阳——临潼——渭南小震频发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渭河盆地是我国典型的断陷盆地,是中国大陆地裂缝活动、地面沉降活动最剧烈的地区之一.本文利用2004-2007年间的GPS数据,采用粒子群算法与位错理论模型相结合,对渭河盆地主要断裂的三维滑动速率进行了反演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断裂活动性质与地质测量方法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除韩城—华县断裂以张裂为主外,渭河盆地主要断裂均以正倾滑为主,并具有走滑特征,呈张裂的运动趋势;(2)从滑动速率来看,秦岭北侧大断裂速率最大,可达4.5 mm/a.固关—宝鸡断裂活动最小,活动速率仅为1 mm/a左右;(3)在趋势上与现有的地质资料基本一致,以EW向断裂活动最强,NE方向较强,而NW方向较弱,并且分布上呈现南强北弱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应用古文化层埋深确定汾渭盆地沉积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49处仰绍至东周古化遗址深数据 距今7000-2500年汾渭盆地内部的沉积人部的凸起地区沉一般小于凹陷地区,如渭河凹平均沉积速率为0.46mm/a临当凹陷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36mm/a,而潼凸起和襄汾凸起的沉积速率为0.20mm/a左右,分析各时代的沉积速率还发现,在仰绍之前渭河盆地内凹陷的沉积速率明显小于 仰绍之后,宝鸡凸起还由东周之前的相对下降变为相对上升,沉速度相对较大的地质单元往往  相似文献   

7.
用GPS 资料分析渭河盆地及邻近地区地壳运动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1999 ~ 2002 年渭河盆地及邻近地区GPS 观测资料, 以及陕西省地震局2001 ~ 2002 年的GPS 观测资料, 研究了渭河盆地及邻近地区地壳运动速度场。结果表明, 渭河盆地及邻区的运动速率有明显的WE 向条带状变化特征, 鄂尔多斯块体南缘呈整体不连续性逆时针旋转运动, 相对鄂尔多斯块体内部的榆林测点, 平均速率约为5.7mm/ a;渭河盆地中部的彬县— 西安— 蓝田一线两侧存在一个左旋剪切带( 东侧) 和右旋剪切带, 左旋剪切带的北部区域与铜川— 泾阳— 临潼— 渭南小震频发区恰好对应;鄂尔多斯块体东南缘临汾盆地东侧, GPS 观测点资料表现出应力集中的迹象, 该区与临汾-韩城地震带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渭河盆地北缘断裂带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渭河盆地北缘断裂的形成和活动时代,活动特征等资料出发,结合北缘断裂带及整个盆地历史地震活动和新生界地层发育特征的综合分析,对北缘断裂带的活动期次,主要断层的运动幅度和滑动速率及其时空演变规律和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北缘断裂带的形成是一个由盆地中心向北逐渐扩展的过程,自上新世起,断层活动明显有东强西弱的变化特征,而且扩展方向也发生了偏转。这一转变及活动强度的东西差异与山西剪切带对渭河盆地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渭河盆地北缘断裂带位于渭河盆地北山山前,国家地震局(1988年)、石油第三普查队、李永善(1992年)等在20世纪在渭河盆地及周缘活动构造研究项目中就对该断裂做了探测及初步研究.但纵观这些研究,对该断裂的认识,无论是断裂位置、断裂分段,还是断裂的活动时代,都存在着分歧.作为一条控制渭河盆地北缘的断裂带,查明其位置及分段、活动时代等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渭河断裂深、中、浅和近地表显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渭河断裂是渭河盆地一条重要的隐伏断裂,对渭河盆地的形成和发展乃至盆地内的地震活动都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文中基于横跨渭河断裂的深地震反射、浅层地震反射、钻孔勘探和槽探等勘探方法取得的探测结果,从深部、中部、浅部以及近地表4个深度,给出了渭河断裂的呈现特点,即最深切割层位、不同深度的产状变化、错距大小、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和活动期次等  相似文献   

11.
基于EGM2008重力场模型计算获得了渭河盆地及邻区布格重力异常。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对布格重力异常进行了4阶小波逼近和小波细节分解,同时基于平均径向对数功率谱方法定量化地计算出1~4阶小波细节和小波逼近所对应的场源平均埋深。结合区域地质和地震资料,对获得的重力场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①鄂尔多斯地块、渭河盆地、秦岭造山带3个一级构造单元的布格重力异常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构造区内部重力异常也存在横向的显著差异。布格重力异常的走向、规模、分布特征与二级构造区及主要的断裂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②渭河盆地及邻区布格重力异常1~4阶细节对应4~23 km不同深度的场源信息,鄂尔多斯地块南缘东、西部的地壳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渭河盆地凹陷、凸起构造区边界清晰,断裂边界与重力异常边界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秦岭造山带重力异常连贯性不好,东、西部重力异常变化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差异。③渭河盆地及邻区布格重力异常分布与莫霍面埋深具有非常明显的镜像关系。渭河盆地及邻区地震主要分布在六盘山—陇县—宝鸡断裂带、渭河断裂与渭南塬前断裂交汇处、韩城断裂与双泉—临猗断裂交汇处。渭河盆地及邻区重力异常主要由中上地壳剩余密度体所影响,这可能是该区地震以浅源地震为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渭河盆地是环鄂尔多斯地块周缘大型断陷盆地之一。在环鄂尔多斯地块的4个边中,渭河盆地的现代地震活动属于最弱的一边,表现为环鄂尔多斯地块最大的地震空段。渭河盆地内部由多个次级断块组成,但它们对盆地内的现代地震活动控制却不明显。作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紧邻的一个大型外侧盆地,盆地内的现代地震活动与青藏高原的大震活动存在着一定的响应,表现为伴随着青藏高原的大震活动,盆地内部的地震活动也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 Like the longitudinal migration (DING, et al, 1993) of fault activity, the lateral migration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fault development and evolvement, especially in the piedmont and the margin of lake basin. As a large inland basin beside the northeast margin of Qinghai-Xizang block (DENG, YOU, 1985; Research Group of Active Fault System around Ordos Massif, 1988;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of Shaanxi Province, 1989; PENG, et al, 1992), the lateral m…  相似文献   

14.
基于GPS数据分析渭河盆地现今地壳形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1—2015年流动及连续GPS观测资料,借助多面函数拟合法建立渭河盆地水平速度场模型,并计算球面坐标下的应变特征参数。结合陕西地区地质构造背景,分析渭河盆地水平速度场及应变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渭河盆地西部GPS速度场受青藏块体及鄂尔多斯块体共同作用明显,西部GPS速度场大于中东部,且GPS速度场有顺时针旋转的运动特征。(2)渭河盆地西部主应力场变化复杂,中部的西安地区主应变差异变化明显,与2009年11月5日高陵M_S4.4地震对应;渭河盆地西部出现最大剪应变及面应变高值区及差异变化高梯度带,在西安附近出现最大剪应变及面应变差异变化梯度带,高陵地震震中位于零值线附近。(3)2001—2010年的主应变、最大剪应变、面应变变化比2011—2015年显著,表明高陵地震发生后,应力场进行了释放调整,近期渭河盆地地震紧迫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5.
利用渭河盆地2001—2008年高精度GPS监测资料,结合区域构造特点建立了渭河盆地有限元动力学模型,基于此研究了区域现今地壳应力场特征,深入分析了构造应力场与盆地内地裂缝群发之间的内在关系,首次基于空间大地测量定量的揭示出了区域构造应力场与盆地内地裂缝群发的内在动力学联系,及盆地东、西部地裂缝分布不均衡的根本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渭河盆地现今地壳应力场差异性显著,主要呈现出中、东部以NW-SE向拉张为主,西部则以NW-SE向压缩应力为主,整体具有相对左旋运动趋势,与区域以往长期构造变形具有较好的继承性;分析揭示出区域NW-SE向拉张构造应力正是盆地内中、东部地裂缝群发的力源机制,而盆地内差异性构造应力场也正是导致盆地东、西部地裂缝发育不均衡的根本原因所在,由此进一步证实了渭河盆地地裂缝的强构造属性,其是由活断层在上述力源机制作用下,以蠕滑形式错断地层使土层破裂而形成的.本文研究结果为盆地地裂缝灾害防治、城市安全建设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6.
渭河盆地断层活动的横向迁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希杰  戴王强 《地震学报》2004,26(2):174-182
断裂活动的横向迁移是断裂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在渭河盆地这种现象也较为常见,特征比较典型. 本文以蓝田南侧王顺山山前断裂活动向其北侧的骊山山前断裂和渭南塬前断裂的迁移,骊山凸起西北侧临潼¾长安断裂带内大鲍陂¾牛角尖次级断层的强烈活动向神峪寺¾肖家寨次级断层的迁移,以及渭河盆地中西部宝鸡与泾阳间一系列北西向断裂活动的横向迁移为例,分析和讨论了它们各自的迁移时段及迁移过程,为充分认识这些地区的构造发展和地貌演化历史,深刻把握渭河盆地内最新的控制性活动断裂,更加切近实际地估计每一条断裂的地震危险性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 GPS observation results provide high-accuracy and large-range crustal movement data with real time,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o obtain the velocity field of current crustal movement in Chi-nese mainland within a short time and check the previous tectonic deformation model. Geoscien-tist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made a great number of researches on the crustal movement in Chi-nese mainland and have obtained many results in this field (JIANG, et al, 2001; WANG, et al, 2001; ZHA…  相似文献   

18.
The results of seismic deep reflection,high resolution refraction and shallow artificial seismic exploration indicate that the fault on the northern bank of the Weihe river is composed of two faults,one is the Yaodian-Zhangjiawan fault and the other is the Chuanzhang-Zuitou fault.The 22 km long Yaodian-Zhangjiawan fault of EW-striking starts from Chenjiagou via Yaodian town,Qianpai village,Bili village,Wujia town and Zhangjiawan to Jiajiatan.The 15 km long Chuanzhang-Zuitou fault striking near EW starts from Chuanzhang via Mabei to Zuitou.The Weihe fault offset the basement and upper crust,the reflecting layers of TQ,TN,TE and Tg are ruptured at depth of about 15 km.In the deep part,the Weihe fault and the secondary fault form a Y-shaped structure or a synthetic low angle intersection.The Weihe fault is a listric normal fault.The fault has obviou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 reversed-drag normal fault and a normal drag normal fault with the depth of 1 000 m,and also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yngenetic sediment.The Weihe fault is one of the faults which control the basin sediment,and it is the boundary fault of Xi’an depression and Xianyang salient.The depth of the fault decreases from the west to east gradually,the deep part intersects with the Lintong-Chang’an fault at the intersection part of Weihe River,Jinghe River and Bahe River and the shallow part connects with the Weinan-Jingyang fault.The seismic explor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no fault exists on southern bank of the Weihe Riv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