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卢皖 《气象》1993,19(1):46-48
根据1988—1989年人工覆盖和裸地栽培西瓜的小气候试验资料,分析了人工覆盖栽培西瓜丰产早熟的小气候效应,并提出了与人工覆盖栽培西瓜有关的几个农业气象指标。  相似文献   

2.
大棚栽培台湾西瓜的气象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棚内栽培的台湾西瓜与当地品种进行对比观测 ,提出当地大棚栽培西瓜的气象指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地膜西瓜在封丘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地膜西瓜 3月底至 4月初播种 ,4月中、下旬瓜苗长出两片真叶时需破膜放风 ,不然遇高温天气会造成烧苗。若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破膜后的西瓜又可能遭受霜冻危害。通过对地膜内、外温度观测统计分析 ,找出了西瓜受害的农业气象指标 :在放风之前 ,日最高气温达到 30℃时 ,膜内温度可达 5 0℃以上 ,可发生烧苗 ;在放风之后 ,当日最低气温低于 3℃时 ,膜内温度可达 0℃以下 ,可发生冻害。根据烧苗和冻害气温指标 ,普查我县 1971~ 2 0 0 0年气象资料 ,30年中 4月中、下旬达到烧苗气温指标的有 7年 ,约…  相似文献   

4.
气象条件对温棚黄瓜的影响吕永祥刘平(濮阳县气象局457002)黄瓜因产量高、价格适中,已成了温棚蔬菜中的首选品种。温棚黄瓜育苗、嫁接、管理和天气气候关系密切。1育苗和小气候杀菌每年的9~10月份,温棚黄瓜即开始育苗。育苗前封棚高温小气候杀菌是十分必...  相似文献   

5.
“西瓜早熟气象系列化栽培技术”摘要赵凡衍,刘长民,赵惠丽(咸阳农业气象科研所咸阳·712034)(咸阳市气象局咸阳·712000)西瓜早熟气象系列化栽培技术优于一般早熟栽培技术。该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西瓜的生理生态特性与天气气候因素的匹配关系,解决了充分...  相似文献   

6.
东台西瓜大棚内外温度关系及高低温预警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东台大棚西瓜生产普遍模式和研究目的,建立相应的试验观测站,分别选择夜间低温样本和白天晴天条件样本,对资料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夜间塑料大棚内温度与外界温度密切相关;白天晴天条件下大棚内温度与外界温度、太阳高度角、太阳光通过大气对流层的斜距等因子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运用统计回归方法建立夜间低温条件下和白天晴天条件下大棚内外温度关系,达到较高的准确率和精度;结合冻害温度指标和发生冻害的可能性大小,确定夜间低温预警指标等级及温度范围,并对白天晴天条件下大棚内指标温度出现时间进行尝试性预测,有针对性地服务于大棚西瓜的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7.
郑宏哲  韩淑娟 《气象》1994,20(7):1-1
用伊春林区32年(1958—199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论证了主要气象因子与育苗生产的关系。并结合育苗生产实践,为林区育苗生产提供防灾保苗的依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冬季花卉无土育苗栽培生产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有采暖设施日光温室相同基质不同育苗设施花卉扦插育苗和相同育苗设施有机生态基质与营养土基质花卉扦插育苗试验,得出双膜弓棚大畦营养纸钵育苗设施不仅有显著的增热保温效果,而且较小的昼夜温差相对延续并减少了弓棚内插德根部基质的热量流失,为植物根系生长提供了有效的热量条件。采用冬暖日光温室内套双膜弓棚大畦营养纸钵花卉育苗,使供试花卉扦插至成苗移栽或上盆期缩短45—46d,≥10℃积温减少700—770℃日,扦插成活串提高了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余优森  方德彪 《气象》1989,15(7):54-57
本文引用西瓜品质气候指数,对我国西瓜主要产区的品质和气候资源作了分析评价,指出全国的西瓜品质和气候含糖量由南往北、由东南向西北增加,品质愈来愈好,而以西北产区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香蕉试管大棚假植育苗的农业气象试验研究,得出了假植育苗生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为香蕉生产的趋利避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地温异常的气候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晓东  韦志刚 《高原气象》1992,11(3):312-320
  相似文献   

12.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全球温度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各种温度资料所作的统计分析,得到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全球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二十世纪初以来,总体来讲全球、南半球、北半球均出现了强烈的增温;这种增温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地区差异和季节差异,甚至有些区域在某些时段出现了很强的降温;南北半球在这些变化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对流层上层的温度变化要强于对流层下层的温度变化;冬季的增温要明显地高于夏季,冬夏温差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朱正心  杨秋明 《气象科学》1994,14(4):381-385
本文运用国家T42模式产品为因子,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预报方程作5—6月17城市温度预报,并用指数平滑法作温度预报的误差订正。  相似文献   

14.
近45年来云南8月低温的气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51-1996年云南气温资料,分析云南夏季低温的气候特征。分析指出,云南夏季低温冷害并不仅仅是障碍型冷害。45年来云南出现5个低温年,与我国东北地区5个低温年不同,低温年主要出现在气温偏冷年代。  相似文献   

15.
春小麦单叶气孔行为及蒸腾作用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海雷  黄子琛 《高原气象》1992,1(4):423-430
  相似文献   

16.
滇中水稻冷害的强低温长期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裁云 《气象学报》1983,41(3):305-312
本文分析了昆明(能代表滇中地区)3—8月月积温及8月平均气温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提出了水稻冷害的低温指标。 本文得到:3—8月500毫巴西太平洋副高的强弱是影响昆明同期气温高低的重要因素,而该副高的强度有较好的持续性,故可据该副高1—2月的强度,预报滇中水稻冷害低温的有无。 另外得出:西太平洋副高春夏季的强度,在上年11月已有反映,故可更早作出有无水稻冷害低温的估计。  相似文献   

17.
近海面气层温度结构常数的模式和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采用一个边界层湍流模式估算海面上温度结构常数C2T,模式输入的参数是气温、海表面温度和风速。模式估算的C2T与1999年6月在东海实测的C2T相当一致,此外,还对估算方法详细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认为在估算C2T时,对温度测量的精度要高,选用Thiermann公式比较好。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气候场的主分量逐步回归预测模型,该模型将气候场的预测变成对该场主分量的预测。提取对气候场变化有重要影响的500 hPa高度、太平洋及印度洋海温和全球海平面气压等含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因子场的前若干个含高信息量的优质主分量因子。通过相关筛选和双重检验逐步回归,建立气候场的主分量的预测方程,由此就建立气候场与多个因子场之间的联系,但是模型却仍然保持着两个场相关的特点。根据气候场的特征向量的近似不变性,将其与主分量配合进行反算,从而得到气候场的预测。以广东汛期降水预测作为试验例子,计算了它的主分量,分析了它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分类,对2003—2005年的分布作预测并与实测分布作比较及进行误差检测,发现预测效能显著。有关预测的年限、区域范围、要素和因子的物理背景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北方干旱区地表湿润状况的趋势分析   总被引:85,自引:3,他引:85  
马柱国  符淙斌 《气象学报》2001,59(6):737-746
利用 1 95 1~ 1 997年中国 1 6 0站月降水和平均气温资料 ,通过计算的地表湿润指数 Hi =PPe(P为观测的月降水总量 ,Pe为月最大潜在蒸发 ) ,对比分析了中国华北、西北两个典型干旱区区域平均地表湿润指数的年代年际变化特征及季节性差异 ,并讨论了它与降水和气温的联系。最后 ,给出了地表湿润指数年及各季节变化趋势的地理分布。研究表明 :西北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趋势基本相反 ,前者地表为变湿趋势 ,后者为变干趋势。华北地区的干化趋势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 ,而西北除东部的秋季和西部的夏季外 ,其它季节均存在变湿趋势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全球模式CCM3嵌套区域模式MM5的方法研究了末次盛冰期海陆分布、植被和大尺度环流背景场变化对末次盛冰期气候变化的作用。模式结果表明:与现代相比,末次盛冰期东亚地区海陆分布发生的变化造成这一地区冬季减温,夏季增温,这个变化对中国东部近海地区的温度和降水产生明显的影响,尤其是对降水的影响。它使得中国东部地区降水减少,由此造成的降水减少占末次盛冰期降水减少的25%—50%。海陆分布的变化对内陆和中国西部地区影响很小。末次盛冰期中国东部地区植被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温带和寒带植物南移,热带植物的覆盖范围减少。中国东部地区植被的巨大变化对温度产生了影响,使该地区冬季增温,夏季减温,年平均温度变化不大。末次盛冰期全球气候发生巨大的变化,即大尺度环流背景场变化。它使得中国地区的温度和降水产生显著变化,这个变化造成中国地区温度降低,并且决定了温度变化的主要分布和变化特征,东北地区是中国末次盛冰期降温最大的地区,青藏高原的降温超过同纬度的东部地区等。同时,大尺度背景场的变化还控制着降水的变化,末次盛冰期中国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降水的变化几乎完全是背景场变化引起的,其对华北和华东地区降水的影响大约为50%—75%。综合我们研究的影响末次盛冰期中国地区气候变化的因子,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大尺度环流背景场、海陆分布变化、植被变化、CO2浓度变化和地球轨道参数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