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小型蒸发器观测水面蒸发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裴步祥  邹耀芳 《气象》1989,15(6):48-51
本文利用广州蒸发实验站的水面蒸发量和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计算了小型蒸发器的折算系数及其变异系数等;得出小型蒸发器与标准蒸发器月蒸发量的回归方程,以及计算水面蒸发量的经验公式。对上述观测和计算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就气象台站的水面蒸发观测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蒸发量的分级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预审工作中,发现新会站一直沿用的作为蒸发量取舍判据的计算公式存在较大误差。通过对公式进行分析,对影响蒸发量的相关因素(气温与日照、相对湿度与风速)进行分级计算处理,经试验计算,得出更为准确的蒸发量计算方法,其结果可作疑问数据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短时段水面蒸发量计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闵骞 《气象》1994,20(10):36-39
分别采用折算数法,彭曼公式法,道尔顿公式法计算都昌蒸发站旬与日短时段水面蒸发量,比较表明,用道尔顿公式计算短时段水面蒸发量的误差最小,彭曼公式次之,折算系数法的误差最大,不宜作短时段水面蒸发量的计算。  相似文献   

4.
利用贵溪站1998-2002年的小型蒸发量和E601B型蒸发量的同步对比观测资料,计算两者之间的折算系数,根据采用折算系数的不同,采用线性模型,模拟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月折算系数变幅较大,年平均折算系数较为稳定,变幅较小.小型蒸发量和E601B型蒸发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计算出的E601B型蒸发量估算值年平均相对误差较小,为3.7%.研究还发现,有个别月份出现相对误差较大,这主要是人为观测误差所致.  相似文献   

5.
长江流域1961—2000年蒸发量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长江流域115个气象站点1961-2000年的观测数据,计算了各站点的参照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并进行了20 cm蒸发皿蒸发量、参照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时空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40 a来,长江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参照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的年平均变化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就季节平均变化而言,春季和秋季,三者的变化趋势都不明显,而夏季三者均具有显著的下降趋势,冬季蒸发皿蒸发量和参照蒸发量均显著下降,实际蒸发量却明显上升。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具有空间分布差异,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蒸发量的变化趋势明显比上游地区显著,尤其表现在夏季。尽管近20余年长江流域气温不断升高,但太阳净辐射和风速的显著下降,可能是导致蒸发量持续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彭曼公式应用中的两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闵骞 《气象》1992,18(11):17-21
通过对水面蒸发量的模拟比较,揭示了应用彭曼公式计算水面蒸发量中存在的两个问题:E_n项的权重偏小和E_a计算方式不当。提出了解决办法,建立了经改进后的修正彭曼公式,其精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气象资料计算陆面实际蒸发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志明 《气象学报》1988,46(4):477-480
陆面蒸发量可以根据水量平衡原理用降水量减径流量计算得出,或者在测得或间接算出土壤含水量后用蒸发模式加以计算。本文目的在于探讨不涉及径流和土壤含水量资料,仅用一般气象观测资料来计算陆面蒸发量的方法。 1.计算原理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广东气象》2021,43(3)
通过对观测装置设计、蒸发量计算方法和观测环境影响的分析,探讨自动测量误差的原因以及消除误差的方法。结果表明:自动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有水温变化、降雨量、附着气泡和蒸发表面积。针对水温变化,设计了对比试验,通过测量水温订正相应时刻的超声波传感器测量数据,结果表明:自动观测的小时蒸发量误差较大,水温上升阶段蒸发量偏小,水温下降阶段蒸发量偏大,温差越大误差越大。而自动观测的日蒸发量误差主要由日水温差决定,温差为正,实测蒸发量偏小,温差为负,实测蒸发量偏大,温差越大差异越大。在国家级地面气象站自动观测业务中使用水温修正蒸发量是有效的而且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广西区域地面蒸发量的计算及其时空分布与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西区域89个测站1971~2000年温度、降水的逐日观测资料计算了广西各地的年、季、月平均蒸发量,并对年、季蒸发量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对广西区域平均蒸发量的逐月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年蒸发量的大值中心出现在桂东南地区,桂东北和桂西北则是小值区。广西区域平均月蒸发量主要是出现在夏半年(4~9月),占全年蒸发总量的70%。  相似文献   

10.
青海湖水面蒸发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青海湖区1958~2007年气象、水文站的观测资料和江西沟、刚察沙柳河2个站20cm口径蒸发皿与E-601型蒸发量的对比观测资料,计算了月、季、年蒸发量,并应用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蒸发量的年代际变化规律及其突变特征。结果表明:青海湖区4~9月20cm口径蒸发皿湖水与淡水蒸发量的折算系数在0.91~0.97之间,5~9月E-601型与20cm口径蒸发皿蒸发量的折算系数在0.70~0.78之间,同期的蒸发量与温度、湿度、风速等因素关系密切。青海湖年蒸发量呈逐步减少的趋势,但其变化存在明显的阶段性。1958~1963年、1977~1981年、1998~2004年蒸发量增加,1964~1976年、1982~1997年、2005~2007年蒸发量减少。青海湖年蒸发量每25年发生一次突变,20世纪60、80年代蒸发量表现出不稳定,70、90年代是年蒸发量的相对平稳时段。青海湖降水量增多是导致蒸发量减少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