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气温长期变化趋势及年代际变化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根据江苏省60个气象站1961-2001年的逐月气温资料,研究了江苏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近40a来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升高了约1℃,其中冬季3个月(12月一次年2月)升温最明显,夏季7、8月降温明显。各季节和年平均气温年代际变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基本上是20世纪60年代有降低趋势,70年代到80年代前期趋势不明显,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气温快速升高,因此,年、春、秋、冬季最高温度出现在90年代。其中夏季气温在90年代后期又有所下降,夏季最高出现在60年代。2)长期变化趋势和年代际变化在空间上也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温度变化幅度上,春、秋、冬和年平均气温在全省都是升高的,其中苏南和江苏北部的徐连地区春、冬季和年平均气温升高最明显,秋季苏南地区升温最明显;夏季大部分地区气温有下降趋势,其中东部沿海和西南部降温最明显,而北部部分地区则有弱的升温趋势。  相似文献   

2.
利用江西83个地面气象站1963—2022年逐日平均气温和14时气温数据,计算每10 a滑动平均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和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分析江西省气候变化及其对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西省年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赣北地区上升幅度大于赣南、赣中南部,冬季平均气温增加趋势(0.31℃/(10 a))大于夏季(0.14 ℃/(10 a)),冬季平均气温在1997年发生显著突变,之后冬季平均气温较多年平均值高0.6℃。气候变化背景下,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变化明显,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夏季空气调节计算温度和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呈升高趋势,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其中,冬季室外计算温度的上升幅度高于夏季,赣北地区的东部和中南部升高趋势较大。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升高,建筑的传热负荷设计值减小;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的升高使新风负荷增加,增加室内空气冷却能耗;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减小冬季通风负荷。  相似文献   

3.
根据浚县1963-2000年气温资料,利用时间与要素相关法,结合平均气温5年滑动平均值变化曲线和平均气温年际变化曲线,分析了浚县38年来年平均气温以及春、夏、秋、冬各季平均气温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有增高的变化趋势;春季平均气温增高的变化趋势,但年际变幅比较小,增高趋势不十分明显;夏季有逐年减小的变化趋势;秋季有不明显的增加趋势;冬季平均气温有十分明显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4.
1960-2009年咸宁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0-2009年咸宁市3个地面气象站气象资料,统计分析近50 a来该区域气温、降水等主要气候要素的年变化、四季变化及年代际变化的趋势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研究区气温有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3℃/10a,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突变。春秋季平均气温分别在2002年和1999年发生突变,夏季平均气温在2006年发生突变,冬季平均气温早在1990年发生突变。春季与秋季平均气温的变化比较一致,冬季平均气温对全球变暖响应最敏感,春秋与秋季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是比较敏感,而夏季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最为迟缓。近50 a年降水量呈波动但无明显增降的趋势,其中春夏两季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并有下降的趋势,且春夏降水量的变化主导着年降水量的变化;而冬季降水量有上升的趋势。通过对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比较,发现冬季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最显著、其余季节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济宁2000—2010年的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利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近11年来气温、降水和日照的变化倾向,并对期间冬小麦生长季节气候异常天气进行了分析。表明:济宁近11年来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均略有下降的趋势,其中春、夏季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平均气温秋季有上升的趋势,冬季升降不明显;日照时数秋、冬季有缓慢上升的趋势;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其中春、夏季降水量有上升的趋势,秋、冬降水量则有减少的趋势。由于春季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有下降趋势,春霜冻害发生机率增大;秋季平均气温有上升趋势,降水在秋、冬有减少的趋势,使得冬前发生旺长和秋冬连旱,甚至冬季冻害的机率增大。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0—2009年咸宁市3个地面气象站气象资料,统计分析近50 a来该区域气温、降水等主要气候要素的年变化、四季变化及年代际变化的趋势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研究区气温有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3℃/10 a,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突变。春秋季平均气温分别在2002年和1999年发生突变,夏季平均气温在2006年发生突变,冬季平均气温在1990年发生突变。春季与秋季平均气温的变化较一致,冬季平均气温对全球变暖响应最敏感,春季与秋季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较敏感,而夏季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最为迟缓。近50 a咸宁市年降水量呈波动但无明显增降的趋势,其中春夏两季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并有下降的趋势,且春夏降水量的变化主导着年降水量的变化;而冬季降水量有上升的趋势。通过对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比较,发现冬季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最显著,其余季节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1901-2007年澳门地面气温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澳门的气温观测资料, 分析了澳门1901-2007年地面气温变化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近107 a的升温率为0.066℃/10a, 明显低于全球平均升温率。季节平均气温的年代际变化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最大的增暖发生在春季和冬季,夏季的增暖最小;冬、夏季的变化分别有明显的时间尺度约为60 a和30 a的振动。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升温率仅为最低气温的一半左右。最高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呈缓慢的气候波动现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的升幅与历史上的增暖大致相当;最低气温近20多年来的增暖趋势可能是其长期(变暖)趋势的延续。年平均日较差整体来说是趋于减少的,但近30 a却趋于增加。  相似文献   

8.
近50年青藏高原地面气温变化的区域特征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6,他引:26  
青藏高原地面气温与其上空500hPa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这种关系,重建得到青藏高原19502000年连续、可靠的台站地面月平均气温序列。利用重建后的地面月平均气温资料,对青藏高原年及各季节平均气温的变化进行区域划分,分析了近50年青藏高原全年及各季节气温变化的区域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年、春、夏、秋季与冬季平均气温变化区域分别可以划分为4个区、2个区、4个区、5个区和4个区。青藏高原近50年气温总体上升,但同时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差异,大部分区域的平均气温变化和高原总体升温相似,春季和冬季升温明显,特别是春季和冬季的Ⅰ区。夏、秋季升温趋势不明显,夏季Ⅰ区与秋季Ⅲ区还表现出较小的降温趋势,降温幅度分别为-0.26℃和-0.11℃。  相似文献   

9.
西藏地区气温、降水及相对湿度的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徐宗学  张玲  黄俊雄  巩同梁 《气象》2007,33(7):82-88
采用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Mann-Kendall法)对西藏地区25个气象站1960—2001年的气温、降水和相对湿度3个气候要素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2年来西藏地区气候表现出向暖湿型发展的趋势,即有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量和相对湿度逐渐增加的趋势;西藏地区的暖湿现象主要发生在秋季,春季增幅小于秋季,夏季表现出一定的暖干趋势;冬季为明显增温,但湿度变化不明显。42年来西藏地区年平均气温、降水和相对湿度的Kendall倾斜度值分别为0.31℃/10a、0.96mm/a和0.3%/10a。通过非参数检验分析可知,秋、冬两季气温的上升趋势相对较强,尤其是冬季增温最为显著;夏季降水呈减少趋势,其余季节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夏季存在减湿现象,而春、秋两季则表现出较明显的增湿现象。  相似文献   

10.
根据杭州探空站近34a(1979-2012年)850hPa等压面以及地面的月平气温资料,分别讨论了杭州站两个层次上各季平均气温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杭州站各季节的地面和850hPa气温变化存在基本相同的年际变化和基本一致的线性变化趋势,其中春季增温最强,夏季、秋季次之,冬季最差。2)近34a杭州站四季平均气温升高趋势表明,地面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大于高空850hPa。3)近34a中的各个季节气温普遍存在变暖的的趋势。地面和高空850hPa气温的突变普遍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  相似文献   

11.
近60a来南京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潘航 《气象科学》2011,31(6):742-746
利用1951年1月-2010年12月南京市逐日气温观测资料,依据张宝堃应用候平均气温稳定通过某一临界值划分四季的标准,建立了近60 a南京的季节平均气温的时间序列,分析了近60a南京春、夏、秋、冬四季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的变化特征,给出了季节气温的变化趋势以及候平均与入季时间、季节持续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近60a,南京入冬时间推迟,入夏时间提前.冬季变短,缩短的平均速率为2.9 d/10a;夏季变长,增加的平均速率为4.1d/10a;秋季变短,缩短的平均速率为1.5d/10a;春季略有些变长.南京冬、春季平均气温升高,且冬季气温升高更为显著,而夏、秋季平均气温下降,秋季气温下降略明显于夏季.冬季最低气温有升高的趋势,夏季最高气温与年较差有下降的趋势.春季入季时间与春季的平均气温成正相关,而秋季的入季时间与秋季平均气温成负相关;夏季的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与夏季的长度成负相关,冬季的平均最高气温和冬季的长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1980~2014年中国生态脆弱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把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生态脆弱区气候变化的特征,利用基于全国2000多个站点的格点化逐月资料,对中国典型生态脆弱区1980~2014年的日平均气温、日最高和最低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和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生态脆弱区日平均气温、日最高和最低气温几乎都呈上升趋势;日平均气温增幅北方大于南方;北方生态脆弱区日平均气温、日最高和最低气温、南方生态脆弱区日最低气温的季节增幅多为春季最大,秋季或冬季最小。(2)全区平均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生态脆弱区降水距平百分率春季多为增长趋势,夏季多为减少趋势,秋、冬季和年北方多为增长趋势,南方多为减少趋势。(3)相对湿度以减少趋势为主,只有黄土高原南部脆弱区秋、冬季和干旱半干旱区脆弱区冬季相对湿度距平百分率的趋势为正,这几个正值区同时也是降水增长大值区。(4)风速基本为减少趋势,春季减少趋势最大。(5)全区平均蒸发皿蒸发量春、夏季和年为减少趋势,冬季为增长趋势;北方生态脆弱区蒸发皿蒸发量四季和年多呈减少趋势;南方生态脆弱区蒸发皿蒸发量春、夏季以减少趋势为主,秋、冬季和年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3.
保定市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70-2007年保定市和周边邻近的徐水、满城、望都、高阳4个气象站的气温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保定市热岛效应的年代际、年际、季节和日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保定市城市热岛效应十分明显,在最近的38 a中,市区比郊区年平均气温偏高0.7 ℃,且这一现象有增强的趋势,平均增长率为0.18 ℃/10a.保定市城市热岛效应主要表现在对最低气温的影响,对最高气温的影响不明显,市区比郊区年平均最低气温偏高1.5 ℃.保定市城市热岛效应四季差异较大,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是冬季,38 a中冬季的平均气温差达到1.0 ℃,最弱的季节是夏季,夏季平均气温差为0.5 ℃.保定市的热岛强度日变化特征是夜间强、白天弱.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下游气候的长期变化及基本态特征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21  
研究了1885年以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四季及年降水量,四季及年平均气温的长期变化,指出长江中下游四个季及年的总降水量(平均气温)都是正的趋势,但有季节的差异,春季是升温同时增雨最显著的季节,还研究了我国长江中下游降水与气温的气候基本态及气候变率的特征及时间演变规律,指出,60年代以后夏季气温变化的异常程度几乎比以前大了一倍,在冬季,近期在暖背景下的冬季气温变率变小的特征表明长江中下游可能出现持续发暖冬特征,还指出,80年代后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存季降水处于高基本态与高气候变率时段,应注意频繁发生的夏季洪涝灾害,研究还指出,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与印度季风的气候基本态反相关密切,印度季风及东亚夏季风与长江中下游夏季气温变化在各种尺度上有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40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吉林省有代表性的10个测站,用功率谱方法分析其40年来季节降水和气温趋势变化。结果表明,吉林省气候短周期变化与东亚季风的年际振荡准3.5年(QTO)和准2年(QBO)周期基本是一致的。10年际季节气温变化表明,冬季较50年代明显变暖,升温2℃左右,而夏季升温较弱,但与50~70年代的夏季低温周期相比,80年代以来则进入一个相对暖的周期。夏季副热带季风进退对吉林省的夏季气温和降水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40,自引:6,他引:40  
根据山东省60个气象站1961~2001年的气温与降水资料,利用回归分析、功率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山东省近41年气温与降水的年、季变化倾向、阶段性和周期性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近41年山东省年平均气温有显著的上升趋势,各季平均气温虽也均呈上升趋势,但增温趋势表现出明显的季节非对称性,其中以冬季气温增幅最大。②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年降水量减幅为每10年31.7 mm;不同季节降水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其中夏季降水减幅最大,而冬季降水略有增加。③山东省年平均气温的演变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的基本特点,而降水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则不如气温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临安近50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临安1959-2007年近50年的气温序列资料,分析了临安各季节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以及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特征;并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出各季节和年际平均气温的线性回归方程。分析结果表明:年和春、秋、冬季的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夏季呈下降趋势,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利用ARIMA模型(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预测出未来10年的年、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其中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春、秋季呈上升趋势,夏季呈下降趋势,而冬季的气温则少有变化。  相似文献   

18.
根据浚县1963~2000年气温资料,利用时间与要素相关法,结合平均气温5年滑动平均值变化曲线和平均气温年际变化曲线,分析了浚县38年来年平均气温以及春、夏、秋、冬各季平均气温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有增高的变化趋势;春季平均气温有增高的变化趋势,但年际变幅比较小,增高趋势不十分明显;夏季有逐年减小的变化趋势;秋季有不明显的增加趋势;冬季平均气温有十分明显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利用仁化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气温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线性倾向、M-K突变检验等,对1962—2014年仁化县气候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仁化4季分明,4季平均长度夏季最长、春季次之、冬季最短;春季和冬季季长有缩短的趋势,夏季季长有变长趋势;秋季和冬季起始日有推迟趋势,夏季起始日有提前趋势;仁化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夏季季长对气温升高有较强的响应;M-K突变检验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突变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而夏季季长突变发生在90年代初,突变时间夏季季长比年平均气温迟4~5年。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气温长期变化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的方法,对我国160个测站39年(1951~1989)的年平均气温场和冬,夏季平均气温场分别作了空间分型,得到年和夏季平均气温场均可分为7个区,冬季则分为4个区,同时对有长期观测资料区的主成分进行了多元回归延长,研究表明,冬夏季及年平均气温场各区之间近40年来的差别较大,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增温趋势,但在四川盆地(年平均气温场)长江中下游(夏季平均气温场)则表现为降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