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利用IAP 2-L AGCM进行了青藏高原冬春季雪盖异常对东亚夏季大气环流,加热场和降水影响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该影响十分显著,持续性很强,当高原冬春雪盖异常增厚、范围扩大时,夏季高原地区及我国北方500hPa位势高度降低,南方变高,西太平洋副高减弱,大气对雪盖常的响应呈明显的波列特征,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土壤温度降低,南方土壤温度升高,夏季各月降水异常分布形势并不完全一致,但与同期500hPa高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一种时空综合的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探讨了我国夏季降水场与同期及前期北半球500hPa环流场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能够同时给出降水场的距平分布及其对应的同期和前期环流场距平分布型。分析了前三个特征向量场的空间结构,得到了三种不同降水异常分布型及其与之相应的同期和前期500hPa环流异常型。结果发现,前期(冬季)500hPa高度距平场在中高纬度地区有着同夏季几乎完全相反的分布特征,在这一特征下,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场有较一致的距平分布,此外,当前期冬季500hPa出现wp型环流异常时,我国长江流域夏季降水会出现显著异常。  相似文献   

3.
春季欧亚积雪异常影响中国夏季降水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NCAR的新一代GCM CAM3.1版本模式,研究了欧亚大陆春季积雪异常对北半球大气环流和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积雪异常通过改变其后夏季的土壤湿度和温度分布,造成对流层厚度场的异常,激发一个从欧洲西部到东亚的500 hPa高度场异常波列。我国南、北方处于符号相反的高度场异常区,同时降水也呈现南北相异的态势,这表明春季欧亚积雪异常是影响我国夏季降水分布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冬季OLR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我国夏季降水的联系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根据NOAA卫星观测的1979~1994年OLR资料,对青藏高原全区冬季(1~3月)OLR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EOF分析,并研究了它与冬、夏500hPa高度场及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发现,高原冬季OLR的分布型与冬季冷空气的路径、强度和范围有密切关系。高原冬季OLR的异常屯其后我国夏季降水及500hPa高度场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冬季高原北部偏冷(暖)时,夏季我国黄河南部一华南、黑龙江降水偏多(少)、华  相似文献   

5.
北半球冬季环流异常对我国东北夏季长期天气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北半球14个冬季的500hPa候距平高度场和14个夏季东北地区温度和降水候距平资料,分析了冬季环流异常对次年夏季温度和降水异常的影响,发现北半球冬季环流异常的显著区与冬季大气活动中心或超长波槽脊相联系;与我国东北地区夏季温度和降水异常关系密切。在El Nino和反El Nino年,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用500hPa高度场资料及中国160个站的月平均降水资料,采用EOF,合成分析和奇异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旱涝年夏季降水与同期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旱涝与500hPa高度场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EAP)关系密切,EAP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夏季500hAa高度场的配置及长江中下游降水。文中重点讨论了EAP指数的振荡周期及高低指数年西太平洋副高的变化特征。EAP指数3 ̄6年,准两年  相似文献   

7.
应用1958~1992年青藏高原60个站的积雪深度资料,对早先分析青藏高原冬春季异常积雪影响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大气环流和我国汛期降水的一些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冬季积雪与同期500hPa高度和前汛期江南降水关系的稳定性较好.多年来,该统计关系用于江南前汛期降水趋势的预报试验,获得初步成效.指出青藏高原异常雪盖作为江南汛期降水预报因子不仅具有可靠的物理基础,而且是行之有效的,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1993年北半球环流特征及其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桂英 《气象》1994,20(4):23-26
1993年北半球主要环流特征表现为:500hPa副产持续加强西伸,位置偏南;亚洲中纬度春,夏经向环流发展,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稳定;西藏高原500hPa位势高度持续偏高,印缅槽持续偏弱;100hPa位势高度场低纬持续偏高,中,高纬持续偏低,夏季南亚高压位置异常偏高。热带海洋出现明显异常,一次新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热带海洋和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异常对我国天气气候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夏季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场与北半球500hPa高度场进行相关分析,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展开相关系数矩阵,得到了相关阵的特征向量场和振幅系数。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东部的部分地区夏季降水量的多寡与北半球500hPa高度场上某些区域高度距平的变化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谭言科  何金海 《大气科学》1999,23(2):152-160
利用NOAA的欧亚大陆冬月平均雪盖面积资料和中国气象局的北半球夏季500hPa高度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欧亚大陆冬了雪盖面积异常可以激发北半球夏季积雪强迫型遥相关,它具有显著的准4年周期,在准4年时间尺度上,建立了积雪强迫型遥相关和东亚太平洋型遥相关的可能联系,推测了准4年循环中的可有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部积雪对我国汛期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韦志刚  罗四维 《高原气象》1993,12(4):347-354
本文利用台站及卫星资料建立了中国西部积雪30年逐月时间序列。该序列是目前资料时间最长、最好的序列,为研究该区积雪月际和年际变化及其影响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中国西部冬春积雪对我国汛期降水的影响平均为负相关趋势,与6月降水的相关分布较有规律,冬春多(少),其它地区6月降水偏多(少)。我国西部多(少)雪对6月从份500hPa高度的变化是:高原北边高纬高度降低(升高)及副热地区升高(降低),有(不)利于高  相似文献   

12.
应用华南25个站1954~1998年4~6月降水量资料以及有关青藏高原雪盖异常年份资料和东亚季风强度指数, 通过典型旱涝年前期对比诊断与相关分析, 指出青藏高原雪盖对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影响相当显著, 前冬春多 (少) 雪年有利于前汛期雨涝 (干旱); 典型旱、涝年前冬500 hPa中高纬环流特征显然不同, 主要表现在典型旱 (涝) 年北半球极涡强度显著偏弱 (强)、东亚大槽强度偏强 (弱); 东亚季风, 特别是冬季风的强弱变化, 对前汛期降水具有较强的指示意义。同时还发现, 在青藏高原西侧的伊朗高原及邻近地区冬季500 hPa高度升降变化, 可作为华南前汛期降水一个强的前期征兆信号。  相似文献   

13.
近40年青藏高原季风变化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28,自引:13,他引:28  
通过计算1961-1995的逐日青藏高原季风指数,初步确定了高原夏季风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季风指数的年际变化特征以及和500hPa高度场、东亚季风之间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夏季风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呈反相关关系;高原季风的年际和年代变化明显;高原冬季风强(弱)与同期高原及乌拉尔山500hPa高度场偏高(低)以及东亚冬季风偏强(弱)相联系;高原夏季风偏强(弱)与同期贝湖至高原南部500hPa高度场偏低(高)、西亚和中国东部高度场偏高(低)以及东亚夏季风偏强(弱)相联系。  相似文献   

14.
冬季高原积雪异常与1998年长江洪水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宋文玲  袁景凤  陈兴芳 《气象》2000,26(2):11-14
冬季青藏高原积雪与我国夏季降水,特别是长江流域降水有着一定的相关关系、1998年长江洪水与冬季高原积雪异常有关,这在春存季400hPa平均高度场上有相应的反映。但由于受高度场的年际和年代际异常变化的影响,使它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冬春季雪盖对东亚夏季大气环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罗勇 《高原气象》1995,14(4):505-512
通过分析青藏高原积雪的基本特征,指出高原冬春季雪盖在东亚夏季气候形成与异常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分别总结了高原冬春季积雪对东亚夏季大气环流影响的诊断研究和数值试验进展,提出了高原冬春季雪盖对气候影响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北半球大气环流及中国气候异常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杨义文  许力  龚振淞 《气象》2004,30(4):20-24
2002年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于2003年初结束;受这次事件的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冬、春、夏、秋季持续偏强;夏季西伸脊点位置偏西;6、7月脊线位置偏南,8月偏北。初夏6月上中旬有贝加尔湖阻高影响,6月下旬至7月中旬有鄂霍次克海阻高影响;盛夏东亚夏季风异常偏强;青藏高原500hPa高度年趋势偏高,大部分地区冬季积雪少;热带对流强度年趋势偏弱。  相似文献   

17.
关键区海温年代际异常对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31—2010年UKMO HADISST1全球月海表温度、NOAA再分析资料及我国东部96个站月降水量资料,使用REOF,SVD及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关键区冬季海表温度 (SST) 年代际异常对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冬季黑潮区SST年代际异常处于正位相时,夏季500 hPa中高纬度地区位势高度呈“+-+”距平分布,西风带经向环流盛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850 hPa风场距平场上,北方地区为反气旋性异常控制,南海上空为异常偏南气流,这样的环流配置有利于我国东部夏季多雨带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冬季南印度洋偶极子 (SIOD) 年代际异常处于正位相时,夏季500 hPa中高纬度地区位势高度为正距平,阻塞形势发展,经向环流盛行,有利于冷空气南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位置略偏南、偏西;850 hPa风场距平场上,北方地区为一反气旋性异常控制,异常偏北气流延伸至我国南方地区,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偏强。这种环流配置使得副热带锋区偏南,夏季多雨带位于华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8.
 利用重建的1880-1950年500 hPa高度场资料和1951-2004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年际尺度上东亚地区夏季大气环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在东亚沿岸存在一个明显的自北向南的正-负-正环流模态,即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与副热带高压存在一种同向变化、而它们之间区域的高度场为反向变化的遥相关关系;同时分析了这种大气环流模态与1880-2004年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在年际尺度上,正-负-正的环流模态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的降水有很好的正相关,当夏季的环流处在阻塞高压偏强,且副热带高压偏南偏强、日本及其以东地区上空高度场偏低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19.
利用重建的1880-1950年500 hPa高度场资料和1951-2004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年际尺度上东亚地区夏季大气环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在东亚沿岸存在一个明显的自北向南的正-负-正环流模态,即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与副热带高压存在一种同向变化、而它们之间区域的高度场为反向变化的遥相关关系;同时分析了这种大气环流模态与1880-2004年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在年际尺度上,正-负-正的环流模态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的降水有很好的正相关,当夏季的环流处在阻塞高压偏强,且副热带高压偏南偏强、日本及其以东地区上空高度场偏低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