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利用中国东部地区315个台站1963~2012年月平均地面观测资料,揭示了东部地区冬季和夏季地面比湿(SH)和相对湿度(RH)多年平均值及其变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和比较了地理因素(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对其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冬季,SH(0.4~7 g kg-1)以秦岭-淮河线为界,呈现出"北低南高"的分布特征;RH(41%~82%)则呈现出"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布特征;一般冬季地面湿度相对较低的地区其变化幅度相对较大。2)在夏季,SH(7~20 g kg-1)整体上明显大于冬季,RH(44%~89%)则与冬季差异不大,均呈现由东南部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分布特征;同样夏季地面湿度较低的地区通常其变化幅度也相对较大。3)东部地区冬季地面湿度空间分布受地理因素影响,其中纬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经度次之,海拔高度对其整体分布影响不明显,且地理因素对冬季SH的回归效果明显好于对冬季RH的回归效果。4)东部地区夏季地面湿度空间分布受地理因素影响较冬季显著,纬度同样是影响夏季地面湿度最主要的因素,但海拔高度对夏季SH、经度对夏季RH的影响程度较冬季增大,且地理因素对夏季SH的回归效果同样好于对RH的回归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广西多年季、月、旬平均气温、季平均相对湿度和历年的月最高气温、极端最高气温、主要天气气候事件等气象资料以及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疾病监测数据和相关医学文献,对广西气候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开展研究。结果显示,冬季和秋季的寒潮、夏季高温热浪,春、秋、冬季的"回南天"、低温阴雨是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天气气候事件;气象因素引发的主要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等,其中受气象因素影响而致死的疾病中以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最高,呼吸道疾病死亡率居第二位。  相似文献   

3.
文章确定了锡林郭勒盟牧区冬季白灾气象指标;通过对近60a白灾发生历史和致灾因子的变化分析,总结了不同时期的白灾指标变化规律,讨论了社会因素对致灾气象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2014年成灾的气象指标有了明显提高,致灾气象因子主要是冬季降雪量、积雪深度和平均温度;影响白灾气象指标的社会因素是社会防灾减灾能力提高,棚圈建设、饲草储备条件改善,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等。  相似文献   

4.
基于机器学习的中国冬季气温影响因子分析及模型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1951—2021年160个中国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冬季平均气温及多项大气环流及海温等指数,用机器学习方法研究影响中国冬季气温异常的大气环流及海温等外强迫因子,并建立估算拟合模型,评价筛选出的影响因子组合对中国冬季气温异常分布的贡献。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提取与冬季气温异常相关的影响因子。为体现特征因子之间非线性关系,使用泰勒公式对筛选后的特征进行多项式增广。使用最小二乘梯度提升决策树(LS-GBDT)算法对筛选出的特征因子与冬季气温异常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估算拟合。结果表明,机器学习方法能够对影响冬季气温异常的特征因子进行合理筛选与重要性分析,建立的估算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气候系统特征因子与冬季气温距平的非线性联系。本研究为了解中国冬季气温异常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模拟与估算提供了新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风场对京津冀地区雾霾的产生和消散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利用站点观测数据,研究了京津冀地区冬季风场的年际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的冬季平均风速为2.0 m s~(-1),每年降幅为0.01 m s~(-1)。大多数情况下,强风年对应热带太平洋东部的负海温异常,而弱风年份相反。此外,京津冀地区冬季风场的年际变化还受到包括北半球中高纬度气压梯度、欧亚大陆地表温度、菲律宾东部热带太平洋海面温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广东冬季气温变化的气候诊断分析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利用广东省36个地面站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广东冬季平均气温、最低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包括温度变化趋势、突变、周期性,并探讨了影响广东冬季增暖的可能因素。得出:广东冬季气温具有增温趋势,特别是最低气温。冬季广东最低气温从60年代下半叶开始上升,80年代以来,增温幅度有所增大,进入暖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近10年北太平洋冬季阻塞性高压的建立、维持及崩溃的天气形势分析,结合船舶气象导航的原理、气象航线的设计以及影响航线选择的因素,指出了有利于北太平洋冬季西行高纬度航线的阻塞高压形式,为船舶西行选择高纬度航线提供了气象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紫外线辐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太原市2002~2004年紫外线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紫外线辐射具有正午强早晚弱,夏季强冬季弱的特点;紫外线大值出现时间夏季明显早于冬季;通过与同时段气象因素对比分析,揭示了云状和云量、气压、能见度、湿度、空气污染对紫外线辐射的不同影响程度;紫外线辐射占太阳总辐射百分比具有冬季少夏季多和有云时非同比衰减的特点。紫外线的预报还要注重最大半小时平均值的预报,以预估紫外线对人体的最大可能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9.
<正>1引言冬季弱降雪过程的预报是否准确是目前影响伊春市冬季晴雨质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预报的难点所在。本文利用2006-2010年冬季相对湿度资料、高空资料和地面资料分析相对湿度和弱降雪的关系,发现相对湿度对冬季弱降雪有着很好的指示意义。高空为弱形势时,当850 hPa相对湿度≥80%,同时700hPa相对湿度≥70%时会产生0.1 mm以上降雪,当850 hPa相对湿度在70%-80%,700 hPa相对湿度在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安顺市各种气象因素对旅游的影响,提出影响旅游的气象因子及旅游气象指数,对安顺市南、北部各个季节旅游的气象影响要素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安顺全境气候宜人,少日照、低辐射,突出表现为夏季北部凉爽,冬季南部暖和。安顺南部和北部夏季和秋季都是比较适宜旅游的季节,尤其是夏季,北部地区比全国同纬度大多数地区气温凉爽,正是旅游避暑的好时机,春季则应避开大风和雷暴天气的影响,而北部冬季较冷,不太适宜旅游。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对湖南冬季气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虚拟乡村站模拟纬度、海拔高度、经度等自然因素对城市站气温的影响,城市站热岛效应用实际测量气温减去虚拟乡村站气温表示。湖南冬季热岛强度在1962—2004年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1962—1985年平均热岛强度为0.04 ℃,1985—2004年为0.14 ℃。中等城市站热岛效应大于次小城市站,次大城市郊区站出现了冷岛效应。湖南冬季热岛效应与城市人口呈正相关,与冬季风速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银川市大气边界层逆温特征和影响因素及其与冬季PM2.5污染的关系,利用2015—2020年银川气象站探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银川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在分析银川市大气边界层逆温及地面气象要素特征基础上,以冬季为研究时段,探讨逆温与地面气象要素对PM2.5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1)银川市清晨大气边界层较傍晚更易出现逆温,且逆温多为贴地逆温,贴地逆温较悬浮逆温强度大、厚度小;逆温频率和厚度冬季最大、夏季最小,逆温强度秋季最强、夏季最弱。(2)冬季晴天,地面平均风速1.0~1.5 m·s-1、相对湿度30%~60%的气象条件下易出现逆温。(3)贴地逆温是影响冬季PM2.5污染天气的主要气象因素之一,当逆温厚度超过596 m、强度超过1.4℃·(100 m)-1时,易出现PM2.5污染天气,且随着逆温厚度增大、强度增强,污染加重。(4)冬季PM2.5污染天气下,清晨天空状况多为晴天,通常地面平均风速小于1.3 m·s-1  相似文献   

13.
平凉市冬季施工期气候分析和预报史进庄(平凉地区气象局744000)建筑施工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除受大风、降水等气候条件制约外,冬季低温冻害是影响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统计分析本地气候变化规律,预测进入冬季施工的初日和天数,使建筑部门...  相似文献   

14.
武炳义 《大气科学》2018,42(4):786-805
北极历来是影响东亚冬季天气、气候的关键区域之一。北极表面增暖要比全球平均快2~3倍,即所谓北极的放大效应。随着全球增暖的持续以及北极海冰的持续融化,北极的生态环境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进而可能对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天气、气候产生影响。本文概述了有关北极海冰融化影响冬季东亚天气、气候的主要研究进展,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北极海冰异常偏少影响东亚冬季气候变率以及极端严寒事件的可能途径、存在的科学问题,以及学术界的争论焦点。秋、冬季节是北极海冰快速形成时期,此时北极海冰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要强于大气对海冰的影响。近二十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北极海冰异常偏少,不仅影响北冰洋局地的气温和降水变化,而且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反馈过程,对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天气、气候产生影响。北极海冰通过以下两个可能机制来影响东亚冬季的天气、气候:(1)北极海冰的负反馈机制;(2)由海冰异常偏少引起的平流层-对流层相互作用机制。秋、冬季节北极海冰持续异常偏少,特别是,巴伦支海-喀拉海海冰异常偏少,既可以加强冬季西伯利亚高压(东亚冬季风偏强),也可以导致冬季风偏弱。导致海冰影响不确定性的部分原因是:(1)夏季北极大气环流状态影响北极海冰异常偏少对冬季大气环流的反馈效果;(2)冬季大气环流对北极海冰异常偏少响应的位置、强度不同造成的。秋、冬季节北极海冰持续异常偏少,在适宜的条件下(例如,前期夏季北极大气环流的热力和动力条件,有利于加强北极海冰偏少对冬季大气的反馈作用),可以激发出有利于冬季亚洲大陆极端严寒过程的大气环流异常。目前学术界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关于北极增暖、北极海冰融化对中纬度区域影响的争论;(2)关于1980年代后期以来,冬季欧亚大陆表面气温呈现降温趋势的原因。目前,有关北极海冰融化影响冬季欧亚大陆次季节变化以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过程和机制,我们认知非常有限,亟需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秋季北极海冰对中国冬季气温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海冰资料、中国地面气候资料、环流特征量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秋季北极海冰变化对中国冬季平均气温、日气温变率以及异常低温天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秋季北极海冰异常偏多年中国冬季常为暖冬;异常偏少年中国冬季常为冷冬,且异常低温天气出现频率更高,常发生低温灾害事件。秋季北极海冰通过影响后期的北半球极涡、东亚冬季风和西伯利亚高压进而影响中国冬季的平均气温,且通过影响冬季异常强西伯利亚高压的出现频次,影响中国冬季异常低温天气的发生频次。合成分析结果表明,秋季北极海冰异常偏少年的冬季,中国以北亚欧大陆高纬度的偏北风较强,且中国及其以北的中高纬度地区空气异常偏冷,导致极地和高纬度的冷空气易向南爆发,造成中国冬季气温偏低,异常低温天气频发。  相似文献   

16.
苗百岭  梁存柱  王炜  裴浩 《气象》2006,32(S1):11-15
冬季积雪是典型草原重要的水分生态过程之一,也是草场春季降雨之前的重要水分来源。通过野外雪深样线调查和产量样方测定,对3个不同退化样地内的冬季积雪特征及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群落内的积雪覆盖层从表面到底面雪层分为新雪、压实雪和深房积雪3种;(2)植被退化,特别是严重退化,将显著降低冬季地表积雪厚度,其主要因素为立枯的高度和密度,立枯的高度越高,量越大,积雪深度就会越深;锦鸡儿灌丛的存在对冬季地表积雪有重要的影响,灌丛中积雪的重量与锦鸡儿的高度、体积存在显箸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马淑红  刘守国 《气象》1985,11(11):15-17
乌鲁木齐市冬季影响公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是积雪、低温、浓雾。本文得出了影响交通安全的一些气候指标,并从天气、气候角度提出冰雪路面、低温寒冷、阴雾天气行车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宋文玲  袁媛 《气象》2017,43(10):1249-1258
2015/2016年冬季的主要气候特征为:(1)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季内,气温阶段性起伏波动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2)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明显偏多,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多雨带主要位于长江以南及北方大部地区;(3)东亚冬季风阶段性变化明显,前弱后强。综合考虑年代际背景、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秋季北极海冰偏少等因素的影响以及数值模式的预测结果,预测2015/2016年冬季全国气温总体以偏暖为主与实况较为一致;冬季我国东北、华北北部、新疆东北部、长江以南大部降水偏多和长江黄河之间降水偏少的预测正确;主要气象灾害与衍生灾害的预测与实况基本一致,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果。但对冬季我国低温区域的预测较实况偏小,尤其对内蒙古中西部、西北地区东北部、西南东南部和华南南部气温偏低及2016年1月偏冷的情况估计不足。虽然均是在强厄尔尼诺背景下,1982/1983年及1997/1998年和2015/2016年冬季气候仍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强厄尔尼诺影响的不确定性分析,2015/2016年冬季没有准确把握冬季风后期偏强的程度,对北极涛动季节内变化特征的预测分析能力有限,对海冰影响冬季环流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研究了泰山对泰安市区气候的某些影响。研究指出,山体辐射冷却作用致使变冷的空气沿山坡下滑堆积,使泰安市区的气温低于泰山以西的其他县,市;且使泰安冬季夜间经常出现逆温层,是造成泰安市区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由于背风坡效应,使泰安冬季受冬季风的影响弱于位于其东南方的莒县马站等地。由于周围特殊地形的影响,泰安年盛行风向为东北风,有异于周围其他地市,且风向有明显的日变化。夏季风影响的夏半年,处于迎风坡的泰安的降水量多于背风坡的济南;而冬季风影响时的冬季降水量则相反,背风坡的泰安少于迎风坡的济南。  相似文献   

20.
冬季北大西洋涛动极端异常变化与东亚冬季风   总被引:70,自引:16,他引:54  
武炳义  黄荣辉 《大气科学》1999,23(6):641-651
依据资料分析发现,冬季北大西洋涛动指数与冬季西伯利亚高压范围呈反向变化关系,冬季北大西洋涛动指数异常偏高(低)时期,30~50oN的亚洲大陆中部气压显著偏低(高),致使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和东亚冬季风减弱(增强)以及亚洲大陆北部气温显著偏高(低)。冬季西伯利亚高压范围异常变化对北大西洋涛动没有显著的影响,其对北半球海平面气压、850 hPa温度的影响也明显要弱于北大西洋涛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