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美国国家海洋大气总局/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OAA/NCEP)发布的最新版WAV-EWATCHⅢ(version3.14)海浪模式对0801号台风"浣熊"进行数值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对台风浪的发展过程和台风影响下的海面有效波高、风浪场及涌浪场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面有效波高的分布和演变受台风系统强度和移动的影响;台风过程中所产生的大浪主要为风浪;涌浪场的分布与风浪场的分布几乎相反,涌浪场基本分布在远离台风中心的外围海域;涌浪场波高比风浪场波高要小。  相似文献   

2.
2003年影响广西的两次台风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坚莲 《广西气象》2004,25(B12):37-38,55
2003年台风“伊布都”和“杜鹃”入侵广西,对广西造成严重的影响,但两次过程存在明显差异,所带来的风、雨各不相同,本文分别从台风本身的强弱、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分布等方面讨论了它们的差异,如涡度场的分布和台风中的流场非常配合,与降雨强度的关系不明显;500hPa垂直速度场与强降水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辐合上升区正好叠加在θse500场Ω和O型次天气尺度系统的动力模型上,有利于台风暴雨的出现;水汽辐合层的厚度与降水强度并不相对应等。  相似文献   

3.
盛夏影响广西的两类台风暴雨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郑传新  周军 《气象》2003,29(10):13-16
以2001年7月上旬连续入侵广西的两次台风过程为例,分别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分布等方面讨论了它们的降水条件差异。结果表明,造成降水强度和落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0103号台风与中纬度西风系统发生了相互作用,同时水汽辐合层次伸展到500hPa以上;而0104号台风是一个孤立的热带天气系统,由于副高阻挡,该系统不存在与西风带冷空气发生相互作用的条件,水汽辐合也仅限于摩擦层以内;另外还发现湿位涡与台风暴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王一格  姜大膀  华维 《大气科学》2020,44(3):552-564
本文择优选取了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中19个气候模式的试验数据,预估了RCP4.5和RCP8.5典型浓度路径情景下21世纪末(2080~2099年)西北太平洋地区(0°~40°N,100°E~180°)台风环境场和台风生成潜力指数(IGP)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1986~2005年参考时段,21世纪末西北太平洋海洋表面温度(SST)增加,垂直风切变(VWS)和向外长波辐射(OLR)均在其与台风频数呈显著负相关的区域减少,有利于台风生成和发展;由大陆向南海延伸的低压系统减弱,不利于台风活动。总体上,在RCP8.5情景下台风环境场的变化较RCP4.5情景相对更大。利用信噪比进一步考察了模式间差异性,SST变化的信噪比在大部分地区大于3.0,在低压系统控制区海平面气压变化的信噪比大于1.0,模式间一致性较好;对于VWS和OLR,信噪比小于0.6,模式间差异较大;但在与台风频数显著负相关的地区,对OLR变化方向的模拟在模式间高度一致。与以上环境场变化相对应,未来西北太平洋IGP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罗秋红梁碧玲  何夏江 《气象科技》2005,33(3):209-213,i001
通过利用多普勒雷达图、OLR日平均场、环境场和比湿场等资料对7514(ELSIE)、7908(HOPE)、0313(Dujuan)号台风进行对比诊断分析。结果表明3个双重眼壁台风都有规则和紧凑的螺旋云带,外围的云带范围小、副高强盛、登陆前850hPa西南风没加强等等,都是造成台风风大而且影响范围广,降水量偏少的原因;OLR场分布与降水场分布的同时对应关系很好,OLR低中心最终没移至陆上,因此陆上降水偏少;台风OLR低中心移向陆地的地点与强降水中心基本相符;登陆时台风中心比湿值、等值线的梯度越大、移速的越慢,则降水时间越长、雨强越大。降水越集中。  相似文献   

6.
胡坚  费亮 《应用气象学报》1990,1(2):199-204
本文利用一个空间滤波器、将台风环境场分解为天气和次天气尺度。在此基础上,对两个异常北上的台风路径(8211号台风(Cecil)和8305号台风(Abby))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异常北上时期出现在天气尺度环境场发生环流调查过程中,在500 hPa高度场上,台风异常北上时,表现出向着次天气尺度扰动中心传播方向移动的趋势,在天气尺度环境场作用明显减弱时期,这可能是导致台风路径异常的重要因素;同时,在动能场上,台风则表现出向着正值的次天气尺度动能制造区伸展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7.
9914号台风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钟卓约  帅方红 《气象》2001,27(7):41-44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和控制1999年14号台风在近海及登陆过程中强度场、多普勒速度场的分布特点和演变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多普勒天气雷达在探测台风过程中比一般天气雷达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500hPa湿热能量场对9615、9618号台风移动路径的制约及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0hPa湿热能量场制约台风移动路径的预报规则,在9615、9618号台风移动过程中反映非常清楚,能够直观准确地预示出台风未来1~3天的移动趋向及轨迹,同时表明制约台风移动路径的能场特征有着明显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2003年台风"伊布都"和"杜鹃"入侵广西,对广西造成严重的影响,但两次过程存在明显差异,所带来的风、雨各不相同,本文分别从台风本身的强弱、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分布等方面讨论了它们的差异,如涡度场的分布和台风中的流场非常配合,与降雨强度的关系不明显; 500hPa垂直速度场与强降水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辐合上升区正好叠加在θse500场Ω和O型次天气尺度系统的动力模型上,有利于台风暴雨的出现;水汽辐合层的厚度与降水强度并不相对应等.  相似文献   

10.
θse场在近海台风路径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9414和9415号两个近海台风的θse场分布特征的分析,发现500hPaθse场高值区及850hPaθse场高低值轴向对台风的强弱和路径有指示性,可作为日常台风强弱变化和路径预报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0年第10号台风“碧丽斯”为例,得出特殊流场条件下登陆台风后部局域性强降雨产生的原因.它是发生在低层流场中变形场的辐合渐近线的一端附近,由于较强的偏北气流对暖湿的西南气流起到触发抬升作用,使原本水汽充沛、层结不稳定的气层对流发展,形成中尺度强对流云团,从而产生强降水.由于满足这种流场条件的区域很小,暴雨落点附近气流本身不强,因此暴雨范围不大,降雨强度也不太强,但由于流场维持时间较长,降雨历时也较长.  相似文献   

12.
登陆台风对黄土高原东部暴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刘子臣  梁生俊 《高原气象》1997,16(4):402-409
对80年代以来3次登陆台风低压外围影响黄土高原的大暴雨作了气候分析,对9608号台风进行了天气动力诊断分析。这结果可为此类暴雨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国家自动站逐小时地面观测资料、FY4A红外云图云顶温度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一次少见的西风槽和台风共同作用下的区域暴雨过程。结果显示:(1)本次过程主要影响系统为西风槽和台风,二者在四川盆地形成有利锋生的变形场。(2)变形场中心位置乐山市产生了区域性大暴雨,盆地东部处于锋生区,致使雨带向东移动。(3)台风为此次过程贡献了大量水汽。西风槽和地形作用促使雨带大致呈东北-西南带状分布。(4)西风槽后冷空气和台风外围偏东气流产生地面辐合线,是乐山MCS触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登陆台风与其外围暴雨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励申申  寿绍文  王信 《气象学报》1992,50(1):33-40,49
本文对8116号登陆台风及其环境和外围暴雨区分别作了动能平衡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动能制造是三个区域动能平衡的主要能源,动能水平辐散和摩擦消耗则是主要能汇。在台风登陆减弱过程中,暴雨区的动能增加。台风区上层动能水平辐散呈显著的不对称型。台风右侧次天气尺度强风带起了向暴雨区输送动能使暴雨得到发展的作用。暴雨发生后,通过暴雨区北界向环境输送动能,于是,台风辐散的动能通过暴雨区最后输送给环境。这种动能传递过程可能是台风与环境大气相互作用引起台风衰减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960-2013年在越南登陆或登陆前停编后海南岛出现暴雨的秋冬季台风历史个例的分析,结果表明:秋冬季台风中有47%是南海台风,台风登陆越南或在登陆前停编时的纬度介于11.3°N-20.6°N之间,其中15.0°N-15.9°N最多(23.5%),而19.0°N-19.9°N没有满足条件的台风;秋冬季暴雨出现的主要时段为9月下旬-10月下旬,其中10月中旬暴雨日最多(23.8%);秋冬季暴雨落区集中在海南岛东部、中部和北部内陆地区,琼中县最多(12.7%),西部沿海地区明显偏少;秋冬季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是热带低值系统(台风或低压环流)、东路或西路冷空气;低空急流和暴雨落区密切相关,暴雨区一般位于低空急流左前侧和切变线南侧;海南岛东北部暴雨偏东风低空急流位于两广南部;东中部暴雨偏东风低空急流位于两广南部至海南岛北部;西南部暴雨东南东风低空急流位于海南岛北部,同时南海存在西南风低空急流;西北部暴雨两广南部有东北东风低空急流;全岛性暴雨两广南部至南海中部为广阔的偏东风低空急流区。  相似文献   

16.
台风“苏迪罗”螺旋雨带造成福州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2015年第13号台风“苏迪罗”影响,福州出现特大暴雨。为研究台风登陆前局地强降水与地形的关系,针对福建长乐雷达的0 °仰角数据进行了风场反演,得到福州低空风场在强降雨发生时的结构及演变特征,综合利用NCEP 1 °×1 °再分析资料及福州三维地形数据,探索了福州地区持续性短时强降水的发生原因。结果表明:(1) “苏迪罗”影响期间正值南海季风爆发期,为台风提供了充沛的水汽;(2)强降雨发生时,福州地区存在正涡柱,配合强烈上升运动,为短时强降水的发生提供良好的动力条件;(3)雷达风场反演显示:当福州环境风场为东北气流,有一持久、稳定的分流区出现在福清北部,随着台风靠近,环境风逐渐由东北转为偏东风,分流区的位置也一直向内陆延伸,分流气流与台风环境气流形成了明显的辐合带,激发了螺旋雨带内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造成短时强降水;(4)台风环境气流进入福州后出现的分流现象与福州的盆地地形有关。   相似文献   

17.
运用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模式WRF(V2.03),对2004年14号台风“云娜”在登陆后产生强降水的过程进行了42h模拟,并对螺旋云雨带的涡度场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WRF能较好地模拟出台风在陆地上的移动路径,及其产生的台风暴雨的螺旋状分布。台风螺旋云雨带的形成与维持,可以用涡旋Rossby波理论来解释:可以通过改变局地相对涡度径向梯度分布,从而沿台风径向激发出“局地涡旋Rossby波”。  相似文献   

18.
台风暴雨大气熵变场的诊断和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借助于熵平衡方程,对两个深入内陆的台风暴雨过程在负熵流作用下的减熵运动进行了诊断和对比分析,得到了以下结果:(1)台风大范围暴雨和强的负熵变相对应,因此可比常规方法较好地分辨出暴雨落区;(2)负熵变的汇合能够清楚地反映出中、低纬度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为特大暴雨和台风远距离影响的特大暴雨的出现提供先兆;(3)本文导出的熵密度变化方程可以阐明,雨区内系统的发生、发展是和降水导致熵减小的物理过程相联系的;(4)大气熵辐散,特别是中、高层的熵辐散,对暴雨发生和持续的作用,不仅和潜热加热同样重要,甚至更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和1°×1°的NCEP再分析资料,对1209"苏拉"台风后部暴雨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并用WRF模式进行地形模拟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苏拉"后部暴雨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低层流场的汇合促进暴雨区上升运动的发展,超低空偏南风急流为暴雨区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急流在强降水发生前增强北推;陆地摩擦使近岸一带生成风速辐合线(岸风锋)是触发暴雨的中尺度系统,其强弱对暴雨强度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低纬度系统相互作用对山东“99.8”大暴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9907号热带风暴西北上减弱成低气压之后,从黄海进入山东,分别于8月9日夜间、11 ̄12日与西风带系统相互作用,造成了山东部分地、市出现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大暴雨区位于谪空急流入口区的右侧、台风低压移动方向右侧的东南低空急流与西风带弱冷空气交汇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