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宁夏鸳鸯湖地区低空气象要素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宁夏鸳鸯湖地区2004年8月至2005年7月铁塔气象观测资料和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了宁夏鸳鸯湖地区近地层不同高度各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并与邻近灵武市气象站同期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结合灵武市气象站累年(1971~2000年)气象资料,得到鸳鸯湖地区累年各气象要素订正值。分析结果对火力发电厂空冷设备的安装与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雪密度、雪压等积雪参数资料的缺乏是南方地区雪灾精细化防御研究的难点之一,通过历史地面积雪气象观测资料来反演测站及周边的雪密度,是对现有积雪监测资料的有益补充。本文利用湖北省76站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并选取了积雪期的积雪日数、积雪深度、气温、日照等8个影响雪密度的自变量因子,构建了雪密度的随机森林回归(RF)模型,并通过RF模型反演数据,分析了湖北省雪密度和雪压分布情况。结果表明:①雪密度RF模型预测的均方根误差为0.04 g/cm3左右,可以用于湖北省雪密度资料反演。②湖北省平均雪密度在0.14~0.20 g/cm3之间,从中部以0.17 g/cm3为〖JP2〗界分为东西两个区,东部区雪密度较大。③湖北省近60年来最大雪压值在1.3~6.7 g/cm2之间,不同重现期最大雪压分布存在鄂西北和鄂东两个高值区,且鄂东区的中北部基本雪压值更大。〖JP〗  相似文献   

3.
使用1993年11月18-22日08时850hPa、700hPa、500hPa及地面亚欧历史天气图资料、宜昌站探空资料和有关台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取实地调查与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发生在荆门市一次超高压线铁塔损坯事件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严重雨淞和较大风力是造成这一事件的主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4.
由气象科学研究院气候研究中心组织研制的多路自动数据采集仪已安装在北京八达岭风力发电试验站的高层气象观测铁塔上。自1989年秋开始正式运转至今已采集约800万个不同高度上风的数据。该仪器采用微机技术配用专门设计的高速自动采样软件,具有自动、人工与连续采样三种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5.
利用济源地区1994—2003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济源地区水平能见度变化特征及相对湿度、风速、气压、温度和雾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0~2000年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本溪地区小于1km低能见度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出现低能见度的气象条件,归纳出本溪地区低能见度的季、日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和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7.
亳州市电视铁塔倒塌事故的气象原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实地调查和气象资料分析,得出造成1999年8月30日亳州市教育电视台电视铁塔倒塌事故的气象原因是由于受飑线袭击,铁塔承受了超过满足国家GBJ9-87所规定的铁塔设计风速,此外铁塔位于形成喇叭口形状的两座高楼中的一座上,两座高楼由于特殊结构而形成狭管效应,造成局部风速增大,使铁塔所承受风速比开阔地的风速还要大,从而造成倒塌事件。根据这一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结论,能对高层建筑与铁塔建筑设计规范的修正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亚  罗希昌  陈浩  江春 《气象科技》2015,43(6):1046-1052
针对传统自动气象站对电力和通讯基础设施依赖性强,应用环境受到限制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气象观测节点。气象观测节点的硬件系统以CC2530芯片为核心,使用锂电池供电,通过模拟和数字接口连接气象传感器,射频部分工作在2.4 GHz。软件系统以TinyOS操作系统为基础,开发了基于LEPS协议的多跳路由协议和气象传感器驱动程序。在野外环境中对气象观测节点的功耗、通信距离、传感器及组网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气象观测节点在没有电力和通信基础设施的环境中能够形成一个稳定的多跳自组织数据采集与传输网络,适合在高山、海岛、沙漠等艰苦地区进行部署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孙凤华  杨素英 《气象科学》2004,24(3):367-372
应用丰富的常规气象观测数据、非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和医疗数据建立了沈阳地区适用的气象与健康服务业务系统,包括气象条件对疾病的影响和气象条件对人的生活影响;采用多种统计理论建立了各种指数指标的预测模型;针对沈阳地区的气候特点和人的适应性,重新界定了各种指数指标的分级。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互联网技术,利用B/S网络构架方式,设计了WebGIS平台的气象观测装备布点系统,能全面反映目前气象观测装备的建设布点情况,同时也能对拟规划建设的站点进行模拟布点,便于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全省气象观测装备布局及规划情况,更好地发挥气象观测装备的效益,减少重复建设。  相似文献   

11.
西双版纳冬季雾的微物理结构及演变过程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0  
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是著名的热带雨林多雾区。 1 997年 1 1月 2 3~ 30日 ,实施了一项雾的外场试验计划。文中利用勐养站观测的宏、微观资料 ,重点分析了雾的微物理结构及演变特征 ,并结合雾的宏观发展 ,讨论了雾的微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西双版纳勐仑地区降雨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分析我国内陆热带地区的降雨特征及变化规律,利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西双版纳,勐仑)12年(1992-2003年)的雨量观测资料,对勐仑地区的降雨特征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勐仑地区1992~2003年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55.1min,干、雨季分别占全年降雨量的15.8%和84.2%;降雨量在各月的分配为典型的单峰型曲线;昼、夜雨量相当,干季夜雨量略占优势,而降雨量较大的6、7月份则昼雨更占优势,6-8月的14-18时为全年降雨量的高值中心;年平均雨日为147d,雷暴日为96d;降雨强度分布的季节差异较大,干季以小强度降雨为主,而大雨基本集中在雨季,〈25 mm/d的中小型降雨占了全年总雨日的91%。从12年的变化趋势来看,年、干季和雨季的降雨量、雨日及夜雨量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而昼雨量趋于平稳;除干季外,年、雨季的雷暴日都有所下降。可以认为,西双版纳地区降雨既有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由此带来的森林水文生态效应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3.
Tropical rainfores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accounting for a large part of global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contributing to CO2 sequestrati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simulate potential changes in the rainforest biome in Central America subject to anthropogenic climate change under two emissions scenarios, RCP4.5 and RCP8.5. The use of a dynamic vegetation model and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is an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assess or anticipate how biomes respond to climate change. In this work, the Inland dynamic vegetation model was driven by the Eta regional climate model simulations. These simulations accept boundary conditions from HadGEM2-ES runs in the two emissions scenarios. The possible consequences of regional climate change on vegetation properties, such as biomass, net primary production and changes in forest extent and distribu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Inland model projections show reductions in tropical forest cover in both scenarios. The reduction of tropical forest cover is greater in RCP8.5. The Inland model projects biomass increases where tropical forest remains due to the CO2 fertilization effect. The future distribution of predominant vegetation shows that some areas of tropical rainforest in Central America are replaced by savannah and grassland in RCP4.5. Inland projections under both RCP4.5 and RCP8.5 show a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reduction trend due to significant tropical forest reduction, temperature increase, precipitation reduction and dry spell increments, despite the biomass increases in some areas of Costa Rica and Panama. This study may provide guidance to adaptation studies of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the tropical rainforests in Central America.  相似文献   

14.
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作为典型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之一,其长期的气候动态变化研究对全球变化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采用1980--2005年海南尖峰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天池气象站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累积距平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区气候突变和气候异常。结果表明:近26a来,该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地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年积温和平均水汽压在1990年前后经历一次由低到高的突变,年平均风速在1993年经历由大到小的突变。在高强度ENSO事件发生的1998年,气温、地温均出现异常偏高,这些都表明该林区的森林气候变化正是对全球气候异常的明显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5.
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作为典型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之一,其长期的气候动态变化研究对全球变化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采用1980—2005年海南尖峰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天池气象站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累积距平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区气候突变和气候异常,结果表明:该区26 a来,年平均气温、年平均地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年积温和平均水汽压在1990年前后经历一次由低到高的突变,年平均风速在1993年经历由大到小的突变。在高强度ENSO事件发生的1998年,气温、地温均出现异常偏高,这些都表明该林区的森林气候变化正是对全球气候异常的明显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6.
2001年台风“榴莲”生成前期对流“热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积云对流热塔(hot tower)对台风生成具有重要意义,但以往对热塔的认识一直停留在概念性语言描述上。采用PSU-NCAR MM5模式对2001年台风“榴莲”在正压环境条件下的生成过程,进行了成功的高分辨率(6 km)显式数值模拟。利用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对与台风“榴莲”生成相关的对流热塔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考察,分析了成熟热塔的结构图像,并通过实例证实了Montgomery(2006)提出的热塔偶极涡度对概念模型。其主要特征包括:(1) 热塔内部垂直上升运动强烈,从边界层开始,直达甚至穿透对流层顶,最大上升速度中心位于对流层中上层;(2) 在地面到200 hPa之间,具有强雷达回波特征的对流云塔垂直耸立,边界光滑;(3) 热塔的侧边界相当位温面十分陡立,基本呈中心对称分布;(4) 热塔远比周围环境空气温度高,高温扰动中心可达4 K以上,位于最大上升速度中心上方附近;(5) 所有热塔都伴随有偶极涡度对,在垂直剖面图上偶极涡度对呈现多样性,以单偶极和双偶极为主要形式,有时也存在三偶极的形式;(6) 偶极涡度对进一步与偶极涡旋对对应;(7) 垂直速度和正涡度柱在对流层中上层基本不重合;(8) 热塔内水平风速剧烈地向垂直方向扭转。另外,初步分析了偶极涡度对的形成机制,偶极涡度对的产生归因于水平涡管向垂直涡管的剧烈扭转。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0—2014年地面观测站(包括288个海岛站、380个沿海气象站、28个浮标站、37个船舶站、53个气象观测塔、13个海上平台站、9个沿海风廓线仪等)和高空气象观测站资料,采用天气学分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对2010—2014年285次中国近海6级及以上大风天气个例进行了分析,将近海的大风天气过程归纳为冷空气型、温带气旋型和热带气旋型3种类型。其中冷空气型又分为小槽东移型、小槽发展型和横槽转竖型;温带气旋型又分为东海气旋型、黄渤海气旋型和蒙古气旋型。这些分型可为海上大风预报预警提供天气学背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热带季节雨林林冠上方大气稳定状态,为通量计算提供依据,利用2003-2004年热带季节雨林林冠上方的涡度相关法观测资料,对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树冠上生态边界层内大气的稳定度频率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计算了稳定度参数(z/L),并对大气稳定度类型进行了划分,分析了大气稳定状态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在热带季节雨林林冠上方的大气稳定度频率分布存在明显的日变化。昼间不稳定状态占优势,晚上以稳定状态为主;在早晨和下午稳定状态和不稳定状态频率分布易发生变化,导致中性的大气稳定状态更容易出现;而各大气稳定状态的频率分布年和季节变化相对较小,大气不稳定状态出现频率以雾凉季最高、干热季最低;稳定状态出现频率以干热季最高、雨季最低;中性状态出现频率以雨季最高、雾凉季最低。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变化夺雾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黄玉仁  李子华 《气象科学》2000,20(2):129-135
西双版纳地区是的著名的热带雨林多雾区,但70年代末以来,雾日明显减少,德层明显减弱。1997年11月23-30日,实施了一项雾的外场试验计划,本文利用景洪(生态环境变化较大)和勐养9生态环境变化不大)的宏、微观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雾的宏、微观结构和物理过程,并结合气候资料,讨论了生态环境变化对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The CASA (Carnegie-Ames-Stanford) ecosystem model has been used to estimate monthly carbon fluxes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from 2000 to 2009, with global data inputs from NASA??s Terra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 vegetation cover mapping. 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 flux for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has varied slightly from year-to-year, but was predicted to have increased over short multi-year periods in the regions of the high-latitude Northern Hemisphere, South Asia, Central Africa, and the western Amazon since the year 2000. These CASA results for global NPP were found to be in contrast to other recently published modeling trends for terrestrial NPP with high sensitivity to regional drying patterns. Nonetheless, periodic declines in regional NPP were predicted by CASA for the southern and western Untied States, the southern Amazon, and southern and eastern Africa. NPP in tropical forest zones was examined in greater detail to discover lower annual production values than previously reported in many global models across the tropical rainforest zones, likely due to the enhanced detection of lower production ecosystems replacing primary rainfore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