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荣  段有  高全 《吉林气象》2005,(2):23-23,30
温度是农业环境的重要因子之一,作物为了完成其发育阶段或整个生育期要求一定的积温。目前用的有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两种,但这种积温与作物生育的关系上存在着不稳定因素,我国杂交水稻气象科研协作组织提出积温不稳定的原因是由于作物发育速度与积温之间为非线性关系,特别高温与低温都抑制作物发育,从而导致积温的不稳定。在日本学者和内岛工作的基础上沈国权提出了当量积温的概念,他认为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发育速度正常。所需的积温为最小值,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使发育速度减慢,所需积温增加,而使用活动积温订正后所得到的当量积温,则表现出比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更好的稳定性。但是当量积温的计算和应用在我国至今尚未广泛开展,为此,本文用春小麦分期播种的资料通过一系列计算,对当量积温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水稻生长季积温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水稻为例,根据温强系数研究成果和温度日变化事实,探索一种集农学和生物学意义的积温计算方法。研究表明:利用日极端温度,通过正弦分段模拟,并经订正方程可以模拟出与实际情况相似的日温度连续变化;利用方程分段模拟出低于20℃、高于30℃的水稻温强系数,拓展了水稻温强系数的研究成果,获得了水稻三基点温度范畴的温强系数;温强系数实质是对水稻温度三基点学说的具体度量;通过时温度当量和日温度当量,实现了对水稻整个生长时期的任意时段的热量条件进行无缝量化。以哈尔滨市为例,分析了1961-2015年近55年的水稻当量积温时间特征。因计算积温时考虑了温度三基点及温度日变化的事实,提高了当量积温计算的精确度,能够突出时间和空间上的热量差异。  相似文献   

3.
刺槐盛花期预报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积温学说的原理,研究了刺槐生长发育速度与平均气温的关系。得出了刺槐生长发育的下温度为12℃,达到盛花期需要≥12℃活动积温460℃;并以活动积温460℃作为盛花期预报指标,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刺槐花期前期大量因子进行筛选,建立了刺槐盛花期的积温预报方法和统计预报模式,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基于水城县气象站1961—2010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计算了0~30℃每1℃界限温度以上的活动积温和每1℃范围内的活动积温(温度界限内积温),并针对活动积温在各温度界限的分配特征以及历史变化特征开展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水城县温度界限内积温随温度界限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对应温度界限为19℃;水城县年度活动积温呈升高趋势,其中夏秋冬三季和2、6、8、9、11月升高明显,作物生长期内积温也呈升高趋势。积温总量的增加表现为不同温度范围内积温增减趋势不一。  相似文献   

5.
东北春玉米非线性积温模型参数改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我国东北地区春玉米生长发育的实际情况,以观测年份较多、观测地点较广为原则选取4个春玉米品种,分别为东农248、龙单13、四单19和丹玉13,利用生长发育观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判断4个玉米品种的相对熟型并对沈国权非线性积温模型(简称NLM)进行参数拟合,讨论参数的生物学意义及其与品种熟型的关系,对NLM进行有效改进及验证。结果表明:4个春玉米品种NLM均不存在无效参数,参数K与参数Q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说明K可能仅是一个统计参数,没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积温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全生育期模型参数Q与多年站次平均有效积温或活动积温有较好的相关性,由于不同的积温意味着不同的玉米品种熟型,说明Q与玉米品种的熟型有关,将模型参数Q和K用反映玉米品种熟型的参数(有效积温、活动积温)表示,建立了适用于不同品种的通用积温模型,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1951--2006年南京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南京市1951年1月-2007年4月逐日温度观测资料,分析了南京市平均气温、极端气温、冷积温和热积温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56a来南京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尤其是春、冬季升温显著,且春季升温大于冬季升温,而年极端最低气温和冷积温显著上升,年极端最高气温和热积温略有下降;冷冬皆分布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暖冬主要分布在90年代以后;春季提前并略有加长;夏季加长了约4候;秋季延迟并缩短了约2候;冬季缩短了约3候。  相似文献   

7.
利用南京市1951年1月-2007年4月逐日温度观测资料,分析了南京市平均气温、极端气温、冷积温和热积温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56a来南京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尤其是春、冬季升温显著,且春季升温大于冬季升温,而年极端最低气温和冷积温显著上升,年极端最高气温和热积温略有下降;冷冬皆分布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暖冬主要分布在90年代以后;春季提前并略有加长;夏季加长了约4候;秋季延迟并缩短了约2候;冬季缩短了约3候。  相似文献   

8.
修正已有积温模型,提高积温稳定性,对积温指标更好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有重要意义。基于东北地区春玉米的生长发育情况,综合分析影响积温稳定性的气象因素,订正常用的活动积温模型。在进行积温稳定性评价基础上,将订正模型应用于春玉米的发育期预报中。结果表明:温度条件是影响积温稳定性的最主要因素,基于温度因子得到的订正模型,在出苗-抽雄阶段和抽雄-成熟阶段较原模型年际间变异系数分别平均减小了0.42%和1.42%,订正模型计算的积温稳定性更好。分别利用1981-2010年及2011-2017年资料进行回代及预报检验,发现订正模型对抽雄期的预报结果改进不明显,对成熟期的预报结果误差较原活动积温模型在回代及预报检验中分别降低了3.78 d和1.1 d。  相似文献   

9.
浅谈黑龙江省积温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温是衡量农作物生长发育阶段热量条件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农业气候条件和资源的主要指标。积温作为重要的气候资源,它与其他资源的区别在于存在很大的地域差异和时间变化。稳定通过各种界限温度的积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热量指标。作物完成某一阶段或整个生育期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积温。积温的多少不仅影响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以及作物本身全部生命过程。而且也影响作物的分布界限、种植制度和栽培方式。在其他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温度指标决定着植物生长发育速度。  相似文献   

10.
东北春玉米积温模型的改进与比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积温是农业气象科研和业务工作中最常使用的指标之一,但由于受其他环境条件的影响,农作物生育期间的积温在年际间和地区间均表现出不稳定性。因此,如何对已有积温模型进行修正,使农作物生育期间积温计算值趋于稳定并反映实际情况,对农业生产和气象服务均有重要意义。该文以东北春玉米四单19为例,应用沈国权提出的非线性积温模型(简称NLM)进行拟合,分析了参数选择对积温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使用平均温度的二次函数对线性积温模型(简称LM)进行修正(修正后模型称TRM)并进行效果分析,与NLM进行比较。结果表明:NLM拟合时参数P越小,模拟有效积温越稳定;NLM积温在年际间、地区间均存在差异,造成积温不稳定的主要因子是温度强度,与其他因子相关性较差;有效积温与生育期平均温度呈二次曲线关系,对LM的温度二次方修正结果与NLM结果比较发现,二次方修正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亚热带西部山区积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余优森  葛秉钧  任三学 《气象》1991,17(9):21-25
本文通过亚热带西部山区与亚热带东部地区积温有效性的对比指出,西部亚热带山区无效积温少,有效积温高于或相当于东部地区;西部的日温周期更适宜于亚热带植物的生长,西部山区能量等效积温比实际积溫高500—1000℃。最后提出划分亚热带西北界限的指标为≥10℃积温>4000℃(湿润区)和>4200℃(半干旱区)。  相似文献   

12.
小麦发育期对冬季积温变化的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沁阳站1980-2007年冬季积温和小麦发育期资料,分析了冬季积温和小麦发育期的变化规律,用相关分析和典型年份对比方法探讨了冬季积温对小麦发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980-2007年冬季积温增加率为6.8(℃·d)/a,1995年以后小麦发育期基本持续提前;冬季积温与冬小麦各发育期呈负相关,最显著的是起身期,其次是抽穗、开花、返青期;冬季积温典型偏高年份作物平均发育期比典型偏低年份的早,最明显的是起身期,提前了26 d,其次是返青期为21 d,再次是全生育期为16 d.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7-2008两年棉花延迟型冷害的试验结果,统计分析日照、积温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光温与产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产量随积温和日照时数减少而减少的趋势明显。其中现蕾~吐絮阶段≥20℃积温与日照不足导致的减产幅度大于其它生育时段和≥15℃、≥10℃两种积温及日照不足发生的冷害。≥20℃积温的变化可作为秋季延迟型冷害的重要热量指标。  相似文献   

14.
用柴达木盆地南缘3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7年≥0 ℃、≥5 ℃、≥10 ℃界限温度资料,分析了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各界限温度的初日、终日、积温及初终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发现柴达木盆地南缘各界限温度时空变化均呈现初日提前、终日推迟、积温和初终间日数增加的趋势,地区和年代际不同各界限温度变化不一致.  相似文献   

15.
沈阳地区农作物生长季热量资源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8-2009年沈阳地区7个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分析了农作物生长季界限温度的热量资源变化趋势。以此为地方在气候变暖的环境下,调解农业种植结构,掌握因升温所带来的利弊关系,促进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结果表明:沈阳地区农作物生长季各界限温度普遍存在始日提前、终日推后,持续时间延长,积温明显增多的变化趋势。≥0℃持续日数趋势延长11 d,活动积温趋势增加340 ℃?d;≥5℃持续日数趋势延长13 d,积温趋势增加359℃?d;≥10℃持续日数趋势延长12 d,积温趋势增加305 ℃?d;≥20 ℃持续日数趋势延长8 d,积温趋势增加326 ℃?d。初(终)日的地域分布特点为城市早(晚)于乡村、南部早(晚)于北部;不同界限温度下的积温变化特征为城市多于乡村、南部多于北部。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黑龙江省积温带精细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黑龙江省的地理及气候条件,确定了黑龙江省积温区划指标;利用80个气象台站30 a的气候资料和地理信息资料,建立了区划的空间分析模型.在GIS的支持下,考虑地形的影响,按100 m×100 m网格推算出网格点的积温分布,对积温进行了区划,并对1961~1990年积温带与1976~2005年积温带进行比较,可见黑龙江省积温带发生了明显的北移和东扩.  相似文献   

17.
使用历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进行了积温查询算法的计算机编程研究.程序可以查询气温以及各层地温的正负积温、一年内积温或多年平均积温.结果表明:该程序查询积温快速、准确,为农业气象预报服务,指导农业生产和进行气候区域划分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信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沈阳近半个世纪10℃活动积温不同尺度的年际间、年代际间、极值等数量变化、升幅变化、降幅变化、形态变化的特征分析,得出了若干具有农业生物学意义的、带有标识性意义的不同级别的气候特征值.首次详细地分析了沈阳不同等级的积温数量、积温振幅、积温极值等,从宏观趋势形态特征到微观数值解析,解释了具有不同农业潜力、不同热量潜势及不同类型、不同气候组合的、多极化的高热量年、低热量年及他们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50 a的长时间序列中,1998年为典型的高热量年,当年的积温量值4 010.6℃·d为历史第一,积温正距平值502.6℃;积温垂直升幅635.9℃为历史第一;积温升幅极差598.7℃·d为历史第一;当年创12万hm2水稻平均产量7 935 kg/hm2的大丰收记录.1972年为典型的低温冷害年,其积温量值2 923.8℃·d为历史最低,积温负距平值584.2℃;积温垂直降幅684.9℃·d为历史最低;积温降幅极差647.3℃·d为历史第一.当年全市大面积水稻大歉收,平均只达2 954 425 kg/hm2.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黑龙江省80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5年≥10℃积温资料,积温用逐日平均气温通过5 d滑动平均方法计算得出;对黑龙江省45 a来的积温变化规律采用M-K方法进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45 a黑龙江省≥10℃积温呈明显增加趋势:积温年代际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呈小幅减小.后显著增加的变化趋势;积温年变化曲线在1993年发生一次迅速增加的突变.从黑龙江省≥10℃积温变化分析,全年热量明显增加,对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十分有利,可以大幅度提高粮食作物总产量,但种植结构也需适应性调整.  相似文献   

20.
玫瑰花期应节的调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玫瑰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关系进行试验研究,初步总结出积温是影响玫瑰开花迟早的主要气候因素。并提出利用积温法推测玫瑰剪枝时间,对花期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