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北半球冬季准定常行星波的三维传播及其年际变化   总被引:33,自引:17,他引:16  
陈文  黄荣辉 《大气科学》2005,29(1):137-146
作者回顾了应用叶笃正先生所创立的Rossby波频散理论,来研究准定常行星波在三维大气的能量频散以及在北半球冬季三维大气中的传播规律,并应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由大气环流数值模拟所得的模式资料的40年风场、温度场资料计算了冬季北半球准定常行星波的E-P通量.计算结果表明了北半球冬季准定常行星波在三维大气传播具有沿两支波导的传播特征,这与从理论分析所得的结果相吻合.作者还分析了冬季准定常行星波的E-P通量分布的年际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了准定常行星波在北半球冬季三维大气中传播的这两支波导有明显的年际振荡;并且,从冬季准定常行星波的E-P通量辐散辐合的年际变化与北极涛动的年际变化相比较,发现准定常行星波两支波导的年际振荡直接影响着北极涛动(AO),因而说明了准定常行星波活动的年际变化可以影响对流层的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2.
大气Rossby波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本馗 《气象学报》2008,66(6):870-879
Rossby波是旋转大气和海洋中的一类重要波动,在天气和气候演变中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介绍了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两类重要Rossby波——斜压不稳定波和准定常行星波,在最近20余年来取得的一些重要研究进展。文中涉及的主要研究领域有:斜压不稳定波包动力学、湿斜压过程对斜压不稳定波的作用、北半球风暴轴动力学、斜压波包与高影响天气的预报、准定常行星波的形成机理、准定常行星波的水平传播与能量频散、准定常行星波的垂直传播与能量频散、三维准定常行星波的传播与能量频散。  相似文献   

3.
正为纪念我国现代大气科学奠基人之一、国际著名气象学家——叶笃正先生的百年诞辰,《大气科学》杂志2016年第1期出版了"叶笃正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刊"。专刊收集了从不同方面反映叶先生的卓越成就以及在他的教导下学生的研究成果,约十余篇文章,以作为对叶先生的怀念。专刊收录论文如下:从Rossby波能量频散理论到准定常行星波动力学研究的发展——黄荣辉等青藏高原和亚洲夏季风动力学研究的新进展——吴国雄等  相似文献   

4.
关于北半球准定常行星波年际变化的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蕾  陈文  黄荣辉 《大气科学》2005,29(5):682-696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大气环流模式(CCSR/NIES AGCM Ver.5.6), 对北半球冬季准定常行星波活动的年际变化进行了分析和模拟.基于以前对EP通量散度的遥相关分析, 作者将EP通量散度的EOF第一分量时间序列T1定义为年际变化指数.对应于T1的高指数, 在对流层和平流层低层, 准定常行星波更多地折向赤道传播, 从而在对流层出现一个EP通量散度的偶极子型异常, 这一形势主要来自2波和3波的贡献; 而折向高纬度经极地波导向上传播的行星波活动减弱了, 在高纬度产生异常辐散, 这一形势主要来自1波和2波的贡献.相关和回归分析发现, 准定常行星波的年际变化与北极涛动有密切联系, 与T1对应的纬向平均流场以及位势高度场的异常分布都与北极涛动下的异常形势非常相似.利用大气环流模式模拟的结果显示, 模式在对流层可以很好地模拟准定常行星波的年际变化以及北极涛动形势, 并且二者同样密切相关.但是模式还不能很好地模拟行星波经极地波导向平流层传播的年际变化, 对可能的成因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东亚季风系统的动力过程和准定常行星波活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陈文  顾雷  魏科 《大气科学》2008,32(4):950-966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近几年来关于东亚季风系统的动力过程与机理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关于东亚季风系统年际和年代际变异与准定常行星波活动关系的研究。最近的许多研究表明东亚夏季风系统变异的动力过程主要与东亚/太平洋型(即EAP型)遥相关有关,利用EAP型遥相关理论不仅可以说明东亚夏季风系统各成员之间内在联系的机理,而且可以揭示热带西太平洋热力和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影响东亚夏季风系统季节内、年际变化及其异常的经向三极子结构的动力过程;除了EAP型遥相关外,研究还表明北半球夏季从北非到东亚的对流层上层经向风异常存在一个沿急流传播的遥相关型,它对东亚夏季风系统异常的经向三极子型分布也有重要影响。并且,最近关于东亚冬季风变异与行星波活动的关系已做出许多研究,并获得很大进展。这些研究表明:北半球冬季准定常行星波传播波导在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上存在着反相振荡特征,即若“极地波导”加强,则“低纬波导”将减弱,反之亦然;准定常行星波两支波导的反相振荡与北半球环状模(NAM)的年际和年代际振荡有紧密联系,而NAM的变化通过行星波活动的异常可以导致东亚冬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此外,准定常行星波活动的年际变化与东亚冬季风异常之间的关系明显地受热带平流层纬向风准两年周期振荡(QBO)的调制,进一步的研究还提出了可能的机理。最后本文还指出:2005~2007年冬季东亚冬季风的异常不仅与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的变异有关,而且与极涡的演变和准定常行星波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平流层大气动力学及其与对流层大气相互作用动力过程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回顾了近年来关于平流层大气环流和行星波动力学、热带平流层大气波动及其与基本气流相互作用、平流层大气环流变异对对流层环流和气候变异的影响及其动力过程、平流层大气数值模拟以及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平流层大气的长期演变趋势预估等的研究进展。最近的研究揭示了大气准定常行星波传播波导的振荡现象、重力波在热带平流层准两年振荡和全球物质输送中的作用、平流层长期的变冷趋势变化、平流层在对流层天气和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现象,表明了平流层大气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性。平流层大气动力学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数值模式中平流层模拟性能的提高,最终都会推动整个大气科学和气候变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晓东  韦志刚 《高原气象》1993,12(4):418-424
本文能过对美国宇航局Nimbus-7卫星观测的1979-1986年中国西部积雪资料的分析发现,2-3周的低频振荡现象普遍存在并与大气环流异常密切相关;大气环流对半年积雪2-3周的低频振荡有着明显的线性响应;冬半年积雪的这种低频振荡能激发出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准定常Rossby波,并通过二维的Rossby波能量频散而影响到北美。  相似文献   

8.
北半球冬季行星波的传播及其输运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变换欧拉平均方程讨论了行星波动力学。观测和模拟结果都表明,在北半球冬季准定常行星波的经向传播存在两支波导。一支为高纬度波导,另一支则为低纬度波导。这些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当一致。通过对EP通量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平流层爆发性增温是沿高纬度波导传播的异常行星波与平均气流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热带风场的准两年周期振荡(QBO)是低纬度平流层下层大气纬向平均流的一个重要年际变化,它可以影响行星波沿低纬度波导的传播;此外,由一个行星波一平均流耦合模式模拟的结果表明,这个热带风场的变化还可以通过波流相互作用调制行星波沿高纬度波导的传播。 行星波对臭氧的输运作用在文中也进行了分析。行星波强迫出的剩余平均环流表明,耗散的行星波有强的输运作用;向北的涡动热量输送可以强迫出一个正的输运环流,其在低纬度上升并在高纬度下沉。同时研究还表明,热带风场的QBO对行星波传播的调制对输运环流也有重要影响,模式结果表明,在QBO的东风位相期间行星波引起的输运作用明显增强,其结果可用于解释平流层高纬度臭氧的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9.
大气动力学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如运用流体力学发展了环流理论;1930年代,应用波动力学发现了Rossby波。50年代初实现了基于正压模式的数值天气预报,因此动力学在大气科学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自1980年代起随着气候和全球变化研究的进展,热力学放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上,因为热力学因子对大气和地球系统的长期行为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陈文  黄荣辉 《大气科学进展》2002,19(6):1113-1126
利用变换欧拉平均方程讨论了行星波动力学,观测和模拟结果都表明,在北半球冬季准定常行星波的经向传播存在两支波导。一支为高纬度波导,另一支则为低纬度波导。这些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当一致。通过对EP通量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平流层爆发性增温是沿高纬度波导传播的异常行星波与平均气流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热带风场的准两年周期振荡(QBO)是低纬度平流层下层大气纬向平均流的一个重要年际变化,它可以影响行星波沿低纬度波导的传播;此外,由一个行星波-平均流耦合模式模拟的结果表明,这个热带风场的变化还可以通过波流相互作用调制行星波沿高纬度波导的传播。行星波对臭氧的输运作用在中也进行了分析,行星波强迫出的剩余平均环流表明,耗散的行星波有强的输运作用;向北的涡动热量输送可以强迫出一个正的输运环流,其在低纬度上升并在高纬度下沉。同时研究还表明,热带风场的QBO对行星波传播的调制对输运环流也有重要影响,模式结果表明,在QBO的东风位相期间行星波引起的输运作用明显增强,其结果可用于解释平流层高纬度臭氧的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11.
Recent advances in studie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ast Asian monsoon and the ENSO cycle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recent studies, not only have the responding features and processes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and summer monsoon circulation anomalies and summer rainfall anomalies in East Asia to the ENSO cycle during its different stages been understood further, but also have the thermal and dynamic effects of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on the ENSO cycle been deeply analyzed from the observational facts and dynamic theories. The results of observational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dynamical effect of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zonal wind anomalies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over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on the ENSO cycle may be through the excitation of the equatorial oceanic Kelvin wave and Rossby waves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These studies demonstrated further that the ENSO cycle originates from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Moreover, these recent studies also showed that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zonal wind anomalies over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not only result from the air-sea interaction over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but are also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East Asian winter and summer monsoons. Additionally, the scientific problems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Asian monsoon and the ENSO cycle which should be studied further in the near future are also pointed out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many observations show that the thermal states including the SST,the convective activitie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largely influence the interannual and intraseasonal variations of summer circulation and the cli-mate anomalies in East Asia.Moreover,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re is a teleconnection pattern of summer circulationanomalie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the so-called East Asia/Pacific pattern.The cause of the teleconnection pattern is studied by using the theory of quasi-stationary planetary wave propaga-tion,and it may be due to the propagation of quasi-stationary planetary waves forced by heat source around thePhilippines.Moreover,this pattern is well simulated by using a quasi-geostrophic,linear,spherical model and theIAP-GCM,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3.
北半球大气对春季北极海冰异常响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若楠  武炳义 《大气科学》2011,35(5):847-862
在CAM3.0模式中,通过设计一系列数值模拟试验来研究北半球大气环流对北极海冰密集度(Sea Ice Concentration,简称SIC)强迫的响应.将海冰密集度EOF第二模态(EOF2)的时间系数回归到原场,并把这个空间异常场逐月的加到SIC春季气候态上,作为敏感性试验的外强迫.试验结果表明:在季节尺度上,大气环...  相似文献   

14.
陈文  康丽华 《大气科学》2006,30(5):863-870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我国160站月平均气温资料,首先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了从1958至1998年40个冬季北极涛动(AO)与东亚气候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当AO处于正位相时,东亚地区200 hPa的急流明显北跳,东亚大槽显著减弱,而在中国的华北、东北到西伯利亚出现大范围的地表南风异常,使得低空从西伯利亚到我国的东北、华北以及韩国、日本有显著的暖异常; 而当AO处于负位相时,则往往出现相反的情形.进一步的相关和合成分析发现,准定常行星波活动可以在AO与东亚气候之间起到桥梁作用.AO可以通过影响中高纬平流层下层的西风强弱,进而影响到准定常行星波的垂直传播,使得对流层下层中高纬地区的行星波振幅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低层的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同时减弱或增强,最终导致东亚地区异常偏暖或偏冷; 其中低层中高纬地区纬向波数2的扰动对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的变化起了最主要的作用.作者提出的AO通过影响准定常行星波的活动而导致东亚气候异常的机理,不但强调了西伯利亚高压的贡献,而且特别从波动的意义上强调了阿留申低压的重要性.文中还讨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林一骅  薛峰  练树民 《大气科学》2001,25(1):111-117
在局地热平衡情况下研究了简单热带海气耦合模式中不同扰动形式间的耦合,依次讨论了由大气准定常Kelvin波与海洋R0ssby波、大气准定常Rossby波与海洋Kelvin波、大气准定常Kelvin波与海洋KelVin波、大气准定常Rossby波与海洋Rossby波组成的耦合系统的性质,并研究了存在于其中的耦合扰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A tripolar pattern as an internal mode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tripolar anomaly pattern with centers located around the Philippines, China/Japan, and East Siberia dominantly appears in climate variations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 this study, we extracted this pattern as the first mode of a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1) over East Asia. The squared covariance fraction of SVD1 was 59?%, indicating that this pattern can be considered a dominant pattern of climate variations. Moreover,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experiments suggested that the structure is also a dominant pattern of linear responses, even if external forcing is distributed homogeneously over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Thus, the tripolar pattern can be considered an internal mode 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internal atmospheric processes. In this pattern, the moist processes strengthen the circulation anomalies, the dynamical energy conversion supplies energy to the anomalies, and the Rossby waves propagate northward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and southeastward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These processes are favorable for the pattern to have large amplitude and to influence a large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