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60年代亚非夏季风十年尺度的突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燕  季劲钧 《大气科学》2001,25(2):200-208
在综合分析了近几十年气候资料的基础上,揭示了本世纪60年代的一次亚非夏季风十年尺度的突变。这次突变在地面温度场上表现为突变前亚非大陆是正距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为负距平,海陆温差较强;突变后相反,海陆温差减弱。地面气压由突变前亚非大陆强热低压中心转变为突变后的弱低压中心。同时突变前北非和东亚夏季风增强,而突变后明显减弱。这次十年尺度的气候突变突出表现了东亚季风、印度季风和北非季风明显的变化同步性,而最显著的特征是在行星尺度的降水场上从北非撒哈拉-萨赫勒、中东、印度北部到华北干旱半干旱带上由多雨变为少雨的雨量减少带。  相似文献   

2.
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检测方法   总被引:543,自引:15,他引:543  
符淙斌  王强 《大气科学》1992,16(4):482-493
气候突变现象及其理论的研究是近代气候学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本文是气候突变研究评述的第一部分,着重讨论了突变,主要是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气候突变信号的各种检测方法.把气候突变归纳为四类,即均值突变、变率突变、转折突变和翘翘板(seasaw)突变.并通过Mann-Kendall法的检测,发现在本世纪20年代经历了一次全球范围的气候突变.  相似文献   

3.
气候序列的层次结构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刘式达  荣平平  陈炯 《气象学报》2000,58(1):110-114
一个气候时间序列含有多个时间尺度 ,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层次。气候是冷还是暖是随着尺度而变化的。文中用北半球地表月平均气温气候资料的子波变换分析表明 :气候突变点既随尺度有规律的变化 ,也具有随尺度变化而不变的性质 ,即标度不变性。不论什么尺度 ,气候总是有冷暖之分 ,这种自相似性可以帮助笔者从气候资料的子波变换中建立一个一维映射动力系统 ,它反映出气候突变时间的演变规律和气候的层次结构。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的抬升和夷平过程对气候与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地讨论了高原隆起的早第三纪至现代青藏高原的7次抬升过程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应用气象学理论分析了当时气候形成的原因,主要结论;(1)高原隆起前的干热气候是由于隆起全球地势平坦,致使大气热机效率很低之效;(2)渐新世初高原的水平尺度达到斜压大气地转适应的临界尺度,大气环流从南北两极“两涡对峙”突变成地球三极的“三涡鼎立”气候发生突变;(3)分析了2.5Ma时高原抬升到2000m这一重要临界高度后大  相似文献   

5.
黄河中游地区近522年旱涝突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T检验方法对我国黄河中游地区1470~1991年夏季(5~9月)旱涝等级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气候存在着两次百年尺度突变,即17世纪50年代前后(旱转涝)和18世纪60年代初期(涝转正常),以及百年尺度内20~30年尺度的气候突变;并指出黄河中游地区各时期旱涝变化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指数(SSTI)和大气活动中心的演变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阿克苏市日照时数的突变检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运用气候突变理论对阿克苏市日照时数序列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发现近50年阿克苏市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增多趋势,但其间存在两次突变。在1980年前后年日照的突变现象显著,表现为日照时数的急剧减少,主要是由于11、12月日照时数的突然变少引起的;90年代初的突变则从80年代的气候少日照阶段转变成多日照阶段。  相似文献   

7.
利用1961~1998年青藏高原123个气象台站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对近40年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青藏高原经历了一次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显著增加的气候突变。以突变点为界,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即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中后期,青藏高原为相对暖干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青藏高原进入相对暖湿时期。由此,从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的变化特征和突变理论上可以初步判断,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青藏高原气候年代际变化实现了由暖干型向暖湿型的突变。青藏高原气温和降水突变早于相对湿度突变;青藏高原的增温、增湿现象主要发生在冬季;春季亦增温、增湿,但增幅小于冬季;夏季出现增温和略减湿现象;秋季为明显增温,但湿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齐齐哈尔市气温变化小波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利用1909年1月至2002年12月逐月平均气温距平资料和Morlet小波变换方法,对齐齐哈尔市气温变化的年际、年代际周期以及突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近百年来齐齐哈尔市气温变化具有准2、4、4~6、8年左右的年际尺度和40~60年的年代际尺度周期变化,并存在突变特征,齐齐哈尔市气温变化是不同尺度周期振荡综合作用的结果。所得结论对齐齐哈尔市的短期气候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代"尺度气候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子波分析技术与随机动力学相结合,提出了突变点数建模代尺度气候预测新技术—突变点数建模技术,并将该技术应用于中国不同地区代尺度的干湿驰豫时间的预报。研究结果表明,在代尺度上,我国北方、西南和东南气候灾害频繁,南方多涝,西北和北方(不包括东北)则多旱。由于该技术是关于时间序列建模的,故可以应用到水文、地震、生态等领域有关的建模和预测。  相似文献   

10.
天山天池近49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洪亮  马燕  薛福民 《气象科技》2010,38(2):209-213
基于天山天池气象站1959~2007年的逐日地面气候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功率谱分析、滑动t检验及距平标准差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天山天池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天山天池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多尺度振荡特征,并且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年平均气温在1996年附近发生突变,降水未出现气候突变现象。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和天山山区"暖湿型"变化趋势一致,最低气温的升高对天山天池增温贡献最大,最显著增湿趋势出现在春季和冬季,夏季降水量持平而雨日却减少,夏季极端强降水天气增加。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暖的显著性检验以及温度场和降水场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用近百年来全球温度和降水资料研究了20世纪20年代和80年代两次全球性气候突然变暖现象,并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方法对其进行突变检验.分析表明,温度场和降水场的经验正交分解函数的主分量(EOF1),能够很好地表征相应变量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突变空间分布型的主要特征,因而用温度资料的EOF1讨论了两次突然变暖的全球空间和时间分布特点.在全球两次突然变暖的同时也发生了相应的降水空间分布型突变.对比分析表明,两次变暖事件的基本特征并不相同,说明引起两次突变的物理机制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选择喜马拉雅山南北两侧有代表性的13个气象站1951—2010年的气温、降水资料,分析这些台站气候变化总体趋势、年代际变化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0年整个喜马拉雅山区的气温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升温速率为0.38℃/10a。1970—1990年代升温在加速,2000年代升温速率则有所放缓。中段地区各站在2000年左右发生一次显著的升温突变,而西段和东段虽都出现升温突变,但出现的时间差异较大。1971—2010年喜马拉雅山区的降水在西段呈减少趋势,中段、东段大致呈现出微弱增加趋势,但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降水的年代际变化也表现为1970—1990年代略有增加,2000年代则有所减少。降水突变在西段以减少为主,在中段和东段以增加为主,但各站发生突变的年代很不一致。  相似文献   

13.
Volcanic eruption is an important external forcing factor of climate change on time scale frommonth to hundred years.In this paper,the climatic effect of the last large historical eruption ofTianchi volcano,which happened in 1229 AD,has been investigated with a two-dimensionalenergy balance model.Taking Mt.Pinatubo volcano and Changbai Mountain-Tianchi volcano forexample,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time scale from months to years indicates that such largeeruptions may hav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global climate.Based 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it issuggested that the last large eruption of Tianchi volcano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abruptclimate change event,which began in the period from 1230 to 1260 AD.  相似文献   

14.
根据NCEP/DOE再分析资料的地面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以及MICAPS天气图资料识别的高原低涡资料集,研究了近30年来青藏高原夏季地面热源和高原低涡生成频数的气候学特征,分析了高原地面加热与低涡生成频数的时间相关性及其物理成因.得到如下认知:夏季高原地面感热通量的气候均值为58 W m-2,近30年地面感热总体呈微弱的减小趋势.其中在1980年代初期和21世纪前10年的大部分时段,地面感热呈增大趋势,而中间时段呈波动式下降.地面感热具有准3年为主的周期振荡,1996年前后是其开始减弱的突变点.高原夏季地面潜热通量的气候均值为62 W m-2,近30年呈波动状变化并伴有增大趋势.地面潜热的周期振荡以准4年为主,地面潜热增大的突变始于2004年前后.夏季高原地面热源的气候均值为120 W m-2,其中地面感热与地面潜热对地面热源的贡献在夏季大致相当.地面热源总体呈幅度不大的减弱趋势,其中1980年代到1990年代末偏强,21世纪前6年明显偏弱,随后又转为偏强.地面热源亦呈准3年为主的周期振荡并在1997年前后发生由强转弱的突变.根据MICAPS天气图资料的识别和统计,近30来夏季高原低涡的生成频数整体呈现一定程度的线性减少趋势,低涡高发期主要集中在1980年代到1990年代中后期.低涡生成频数有准7年为主的周期振荡现象,自1990年代中期开始的低涡生成频数的减少态势在1998年前后发生了突变.夏季高原低涡生成频数与同期高原地面感热呈高度正相关,与地面潜热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但与同期地面热源仍呈较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在气候尺度上,高原地面热源偏强特别是地面感热偏强的时期,对应高原低涡的多发期.本研究从气候统计的时间相关性角度揭示了高原地面加热作用对催生高原低涡乃至高原对流活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16.
基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站和新疆乌鲁木齐站的1967-2009年夏季降水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两地夏季降水的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阿拉木图和乌鲁木齐夏季降水均呈增加趋势,20世纪70和80年代降水偏少,90年代至今降水偏多。阿拉木图夏季降水于1982年出现了突变点,乌鲁木齐夏季降水于1990年左右出现了突变点。2000年以前阿拉木图以6-8a左右的短周期变化为主,以后以15-16a左右的长周期变化为主。乌鲁木齐在1987年以前以4-6a的短周期变化为主,在1987年以后以16a的长周期变化为主。  相似文献   

17.
从地球系统的观点看气候突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地球的气候史中,经历了许多次气候突变事件。这些突变对地球表层系统的演变与进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气候环境正在经历重大变化。如何科学地理解和认识这些变化,尤其是气候突变。是人类寻求对策,应对气候变化,保护自己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文中从地球系统的角度对气候突变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对气候突变的研究不应仅局限于大气圈,而应该对地球系统的整体变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60-2005年湖南省降水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线性回归、突变分析及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湖南省1960-2005年86个地面台站降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46 a来湖南省年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1.8 mm/10a,其中春秋两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夏冬两季降水量呈显著增加的趋势,11 a滑动平均曲线表明,今后湖南省降水量有减少趋势; 湖南省在1990年代初年降水量增多是一突变现象,主要是夏冬降水量发生突变,而春秋两季无突变现象;湖南省年降水量和四季降水量存在4个主要周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