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了做好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发挥气象科普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阐述了气象科普宣传的重要意义,系统分析了当前气象科普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发展需求入手,提出了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思路,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做好防雷减灾工作之我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黄海平 《广西气象》2005,26(1):48-50
从六个方面的防雷减灾工作入手,重点介绍提高防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做好防雷的宣传工作、注意工作方式方法、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树立良好形象、加强自身建设的的工作的思路与做法。  相似文献   

3.
唐宝钧 《贵州气象》2002,26(5):13-15
随着《气象法》、《贵州省气象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以及一些地方性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 ,作为气象行政执法主体在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能时 ,应始终把宣传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把宣传作为贯彻落实气象法律法规的重要手段 ,充分认识到宣传决定社会意识 ,宣传产生社会效益的重要性。广泛深入地进行对外宣传有利于理顺外部关系 ,有效地获得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及社会公众的支持 ,使防雷法律法规的管理职能真正落到实处 ;积极主动的内容宣传是理顺内部关系 ,争取部门领导支持防雷减灾工作的前提。实践证明 ,宣传工作不仅是理顺关系的重要环…  相似文献   

4.
防雷减灾宣传是气象宣传工作一个重要内容,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既加强了服务双方的理解,也促进了检测站本职工作的顺利开展,该文介绍防雷检测站开展宣传工作的一些方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大量调研、走访和讨论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基层防雷工作存在对防雷减灾工作形势分析不到位、认识不到位以及管理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从加快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雷减灾机制、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加强规范性文件建设、提高防雷减灾工作科技含量、促进防雷减灾规范化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做好基层防雷工作的思路,介绍了基层防雷减灾工作实践的一些做法以及初步取得的一点成绩。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气象》2019,36(2):F0002-F0002
正5月10日上午,2019年防灾减灾日主题活动在哈尔滨市人民广场开幕。黑龙江省气象局联合省减灾委、卫生、消防、地震、林草、水利等多部门,围绕2019年防灾减灾日主题"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活动现场,省气象局设立了气象防灾减灾展台,布置了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展板,展示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火箭车、气象应急指挥车、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等模型,并向公众  相似文献   

7.
摄影图片能够使宣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特别是数码摄像机大量普及,使宣传信息传递更为迅捷、成本更为低廉。防雷减灾工作不仅仅是管理、技术服务,安全宣传也是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其形式也应是多样性的,充分发挥图片在宣传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不仅能丰富宣传内容,也使枯燥的信息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宣传了防雷减灾的管理形象。  相似文献   

8.
赣州、吉安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赣州、吉安两市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概括了两市"十二五"期间综合减灾工作在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构建、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监测预警能力和救援抢险能力建设、防灾工程设施建设以及灾害救助和科普宣教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立足于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从工作层面提出了完善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加强专业救援队伍和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强化防灾减灾工程性措施、进一步加大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和加强综合减灾"十三五"规划编制等建议;从技术层面提出了加强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信息发布能力建设、加快灾情统计指标研制及加大现代科技手段在灾情调查和统计中的运用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全面总结和回顾了近年来江西综合减灾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综合减灾工作进行了部署。讲话认为,综合减灾工作的成效,事关建设和谐平安江西的大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认真做好各项综合减灾工作,实现江西更快更好的发展;近年来,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江西基本建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减灾防灾体系。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以及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各有关部门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综合减灾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快综合减灾立法和规划,加强自然灾害联合监测、预报和预警系统建设,加强城市乡镇、工业园区的自然灾害综合评估,开展跨学科领域的自然灾害综合研究:当前各有关部门要加快县级综合减灾预警与应急系统建设,编制好综合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努力提高对各种灾害的应急反应和救援能力。并重点做好2005年汛期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的预警和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新疆洪水、干旱、冰雹、沙尘暴、雪灾、地质灾害等灾种和城市、农村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对策研究及气候变化对灾害规律的影响分析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新疆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的总体特征和发展趋势;归纳总结了防灾减灾工作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新疆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防灾减灾的主要对策和某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全省领导干部减灾管理研讨班”的基本概况,并就今后一段时期的综合减灾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讲话认为,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吴新雄常务副省长、省政协倪国熙副主席在减灾管理研讨班上的讲话精神,编制好减灾综合规划,组织开展自然灾害总结、预测会商与科研工作,加强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宣传教育工作,加强灾害信息收集、汇总工作,逐步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各级减灾委要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积极组织开展省外、境外、国外减灾考察活动,不断拓宽减灾领导、专家的视野。使江西综合成灾工作逐步与国际接轨,从而为建设和谐平安江西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从综合减灾与资源环境关系的角度,阐述了综合减灾工作在实现江西既快又好发展中的重要性。讲话认为,做好综合减灾工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实现江西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全省各级减灾委员会和涉灾单位应紧紧围绕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主题,加强综合减灾工作,建立和完善综合减灾机制,制定、推动和落实减灾规划,建立与中央部委、兄弟省市及有关部门联网的综合减灾应急系统。提高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评估等业务服务技术水平,预防和减少各种自然灾害.以保障江西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既快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福建粮食生产对气象灾害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星 《气象科技》2007,35(2):232-235
根据农业生产和灾害面积数据分析发现,福建省农业成灾面积与产量成明显的反相关关系,而且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呈范围逐年扩大、强度明显增大的趋势。气象灾害损失强度的变动必然使粮食产量产生波动,因此用剔除播种面积变化影响后的粮食产量变动率与成灾面积变化率的比值来表征粮食生产对气象灾害的敏感性。通过敏感度的计算和分析,较好地解释了20世纪80-90年代气象灾害频繁但粮食产量仍持续增长的事实,以及21世纪初粮食产量减幅与灾害强度增幅不同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全球与江西的自然灾害发生情况和造成的损失,着重介绍了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危害,以及在此背景下的江西气候变化特征,认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已经而且会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求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要落实江西省防灾减灾“十一五”规划,落实各类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落实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队伍,通过加强自然灾害评估,加强自然灾害应急宣传教育,加强协调与配合,不断提高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能力,自然灾害应急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以20世纪60-80年代天津地区地面沉降灾害的发展为例,讨论了城市地面沉降灾害的特征,分析了地面沉降引发的次生灾害及其防治问题。结果表明,城市地面沉降灾害主要具有缓释特征、不可逆特征、罪罚特征和灾害链特征,城市地面沉降能够破坏市政设施,引发城市内涝和河流泄洪能力降低,造成地下水质和地质环境恶化,使海平面上升,沿海风暴潮加剧,同时还能造成海拔标高损失等。地面沉降所造成的损失是个巨大的灾害链,损失应当包括硬件和软件,也应当包括当前和远景,以致更深层次的影响。另外,缓释、不可逆的灾链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布局、远景规划和投资环境影响不可低估;生态地理环境灾害链的影响,其效益损失更难于估计。地面沉降是城市灾害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城市防灾减灾的重要内容。地面沉降灾害的防治,应当是经济、环境、行政、立法,甚至教育、宣传等各个方面相结合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6.
做好防雷减灾工作之我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从六个方面的防雷减灾工作入手,重点介绍提高防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做好防雷的宣传工作、注意工作方式方法、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树立良好形象、加强自身建设的的工作的思路与做法。  相似文献   

17.
海伦县作物抗御气象灾害合理种植比例的决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荣欣  沈能展 《气象学报》1985,43(2):188-195
本文采用农业系统工程方法与农业气候分析方法相结合的途径,对黑龙江省海伦县的农业气象灾害类型及主要作物的受害减产率进行了定量研究,并建立了寻求作物抗灾稳产合理种植比例的数学模型及用计算机进行了优化处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不同情况所应采用的各种决策方案。 本文的研究结果。经过用历史资料的效果检验后,已提供给当地生产领导部门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广东罕见寒冷灾害的特点、影响及防寒减灾对策   总被引:24,自引:23,他引:1  
2008年1月,广东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寒冷灾害。此次寒冷灾害具有持续时间长、平均气温低、雨水多日照少、范围广等特点。大气环流异常和拉尼娜事件是造成寒冷灾害的主要原因。这场寒冷灾害给广东春运、能源电力、农业、林业、居民生活、旅游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防寒减灾应采取强化寒冷灾害防范、加强寒冷灾害综合监测、提高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寒冷灾害预测预报水平、努力拓宽寒冷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切实增强寒冷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and long-term adaptive capacity building in two climate vulnerable areas—the Cayman Islands in the Caribbean and Ceará, in NE Brazil. Drawing on past applications of the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framework, we identify four critical factors that have led to reductions in risk: flexible, learning-based, responsive governance; committed, reform-minded and politically active actors;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integrated into other social and economic policy processes; and a long-term commitment to managing risk. We find that while the presence of these factors has reduced overall risk in both regions, in Ceará, disaster response as it is currently practiced, has fallen short of addressing the fundamental causes of vulnerability that leave those prone to hazards able to cope in the short term, yet enmeshed in poverty and at risk from the longer-term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climate change. Although calls for integration of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with poverty eradication are not new, there has been insufficient attention paid in the literature on how to foster such integration. Based on the two case studies, we argue that the adoption of good governance mechanisms (such as stakeholder participation, access to knowledge, accountability and transparency) in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policy may create the policy environment that is conducive to the kind of structural reform needed to build long-term adaptive capacity to climate-driven impacts. We conclude that without a synergistic two-tiered approach that includes both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and structural reform,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in the face of climate changes, will prove to be an expensive and ineffective palliative treatment of changing ris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