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外有人断言,最近十年内科学技术的成就,超过了以往人类历史上所有成就的总和,知识十年翻了一番.国内也有人认为,一个大学毕业生离校四年以后,他所学的知识一半已经陈旧,十年以后,可能大部分陈旧.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因为知识作为精神产品是很难统计其价值的;最近十年没有出现象原子弹、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这类  相似文献   

2.
棉花是耐旱性较强的作物.湖北省四湖地区棉花生长季内旱灾频繁,夏旱十年六遇,秋旱十年六至七遇,伏秋连旱十年三遇.因此研究棉花与干旱的关系以及灌溉所产生的影响,是本地区棉花生产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各地对此项目的研究一般都停留在已有品种抗旱性的鉴定和旱情对棉花影响的生理解释上,国外的研究也多限于对抗旱指标和抗  相似文献   

3.
继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总结十年成长经验,把《湖北气象》办成有一定影响和富有特色的宣传、教育、学术交流阵地,促使气象科学繁荣,为振兴气象事业,发展湖北经济再立新功.湖北省气象局总工程师、《湖北气象》主编杨金政《湖北气象》今年喜庆十岁生日.从一位数进入了二位数.是啊!从一个纯朴的童年进入了茁壮的少年.湖北地处中原大地.1931年和1954年发大水时,汉口是全国人民注目的地  相似文献   

4.
<达州十年减灾规划(2001~2010年)>,是继<达县地区减轻自然灾害战略规划(1991~2000年)>的第二个十年减灾规划;也是撤地建市和迈入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减灾规划.减灾规划指标总体上是预期性、指导性的,在规划的指导下,由专业、部门减灾规划和专项建设减灾规划支撑和具体化,并结合"十*五"、"十一*五"期间的经济发展计划加以具体体现和实施.  相似文献   

5.
在改革开放形势进入"大潮"的时候,我们迎来了全省气象科技工作者的良师益友——《湖北气象》的十周岁生日!《湖北气象》的十年历程,也正是我国大改革、大开放的十年,她的诞生标志着湖北气象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湖北气象》开办的第一天就把"培养和发现我省气象科技人才"列为重要目标之一.十年后的今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一目标得到了圆满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1990年是“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的第一年.为此,世界气象组织早在1988年6月召开的第40次理事会上决定1990年世界气象日活动的主题是:“气象与水文部门为减轻自然灾害服务”.为了进一步了解今年气象活动日的主题,以下简要介绍“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的概况.  相似文献   

7.
特征向量分析技术是数理统计学中近几十年来迅速发展的一个分支.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多因子协方差矩阵求取特征向量的方法来提取因子的主要信息.在气象上,当这些因子(变量)在时间或空间上相关时,常用这种方法研究气象要素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和空间上的特征.近几十年来,气象工作者已将这一技术进行各种不同的演变和扩展,发展了基于  相似文献   

8.
加快发展有河南特色的气象科技事业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科技进步是加快气象事业结构调整、协调发展的总动力,是实现我省气象部门“工作创一流,生活奔小康”战略大计的基础.近十年来,我省气象科技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确还有许多未尽人意之处,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今天,冷静地审视过去,抓住未来十年,积极迎接挑战,力争在未来五年或十年跃入全国气象系  相似文献   

9.
气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近百年来由于工农业城市发展,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增温且有可能产生灾难性后果,在农业上有局地干旱、热害和病虫害加重、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空洞的紫外线危害等.为此1989年联合国大会宣布本世纪末的十年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相似文献   

10.
1987年、1988年、1989年我区气象灾害出现频繁,1987、1988年春、夏洪水,1989年春、夏连旱,都是几十年来罕见的.在遭遇特大自然灾害的这三年,我区农牧业生产连续获得丰收.自治区领导多次提到,大灾之年夺丰收,是与气象服务分不开的.1987年在防洪抗灾服务中,全区气象部门有5个处级单位获得防洪抗灾气象服务先进单位;1988年有9个单位获得自治区“十年丰收先进集体”称号.气象部门成为各级党政领导科学决策的有力助手和参谋.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积极开展了决策服务,即为各级党政  相似文献   

11.
早在1978年3月18日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中,邓小平同志就以其敏锐的战略眼光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并在十年后的1988年9月12日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十几年来,邓小平同志形成了一整套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理解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12.
由原国家计量总局于1980年颁布的《气象用内标式玻璃温度表检定规程》和《气象用棒状玻璃液体温度表检定规程》已施行十年.实践证明,它对统一我国气象用温度表的检定方法,保证量值准确一致起了重要作用.十年来,由于检定工作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特别是1988年国家标准GB8747颁布施行,原规程必须和国标一致,为此,国家技术监督局1989年决定对以  相似文献   

13.
引言 数十年来,海洋科学界一直关注着对进入海洋的源于大自然及人类的物质的估算和过程的了解.在这一领域早期的工作集中于由河流和江川带入海洋的明显的物质输入,随后的研究考查了下水道排放、倾倒等直接输入途径.然而近十至二十年来,已经搞清楚大气层不仅是将自然物质和污染物质从陆地输往海岸和海洋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有些情况下甚至是主要途径.这些物质包括矿物粉尘、厂矿残渣;燃烧过程释放的含氮物质、化肥;杀虫剂及来源于各种工业及民用生产过程的其它有机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湖北气象》于1982年6月15日创刊,至1992年6月,已连续出刊十年.在这十年中,有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有各位专家、学者的热情帮助,还有广大作者、读者的积极配合与合作,《湖北气象》已逐步走向成熟.在此,我们向关心过帮助过《湖北气象》的所有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湖北气象》是由湖北省气象局,湖北省气象学会联合主办的气象科技刊物.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为社会服务、为读者服务,严格遵守期刊出版  相似文献   

15.
王琳莉  李远景 《浙江气象》2004,25(4):10-13,46
东亚夏季风强弱与我国夏季雨带的位置有较好的关系,特别是十年际的关系更为密切.经过对近50年来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和金华地区夏季降水相关的进一步分析,其对金华地区夏季降水相关性较好,影响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6.
《湖北气象》从1982年创刊以来已经十年了.它为宣传我省气象科学知识、交流学术和业务技术、科技管理,为培养和发现湖北气象科技人才做了大量工作,并做出了显著成绩.目前《湖北气象》已经成为我省广大气象工作者不可缺少的论坛和学习园地.回顾这十年来,《湖北气象》没有辜负我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重托,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我省有了《湖北气象》刊物之后,使广大科技人员的科技论文和科技成果有地方刊登.它是气象工作者向全国同行介绍我省科  相似文献   

17.
以下讨论联邦政府各部门预测的下个十年任务与要求的变化和趋势.大部分信息是由与各个部门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会谈得到的.1.商务部(DOC)商务部/NOAA期望在下个十年内有较大的改进以满足为国家、民用方面提供的基本气象(和水文气象)服务的需要.起草了主要的现代化计划及有关连的国家天气局  相似文献   

18.
西藏地区近几十年的增湿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布  卓嘎  赤曲 《高原气象》2009,28(1):72-76
利用1955-2000年西藏6个地面观测站的46年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近几十年西藏自治区部分地区气温、降水及水汽压变化特征,并利用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解释气温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藏近几十年平均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更为显著(10年上升了0.32℃);全区降水量也有增多趋势;1955-1964年西藏地区气温升高时,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上升,导致降水量同时增多.1965-1981年气温、降水和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的变化幅度均较小.1982~2000年气温显著上升时,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上升,引起湿旋转作用加强,温度扰动加强,从而进一步加速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更多的降水;与此同时,地面蒸发量却减少,导致地表水增加,引发更多的地质灾害,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都市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利用分析城市站与参考站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与最低气温的观测资料表明都市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文中给出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例近百年来都市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给出发展中国家我国北方几个城市近几十年来的类似分析.分析表明,不论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市化造成年平均气温与年极端最低气温都有明显上升,尤以年极端最低气温净增暖更甚.因而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2004年、2006年两次强雷暴过境,致使漯河气象局周围数十个单位遭受雷击.根据雷击调查结果,分析了漯河气象局周围各单位遭受雷击及漯河市气象局免遭雷击危害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