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黄河流域上中游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变化预估常用的全球气候模式(GCM)难以提供区域或更小尺度上可靠的逐日气候要素序列,针对这一问题,应用统计降尺度模型(statistical downscaling model,SDSM)将HadCM3的模拟数据(包括A2、B2两种情景)处理为具有较高可信度的逐日站点序列。以1961-1990年为基准期,分析了21世纪黄河流域上中游地区未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在A2、B2两种气候变化情景下,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均呈升高趋势;但A2的变化较显著,日最高气温的升高趋势在景泰站最明显,日最低气温的升高趋势在河曲站最显著。流域平均的年降水量变化范围为-18.2%~13.3%。A2情景下降水量增加和减少的面积基本相等,宝鸡站降水量增加最多;B2情景下大部分区域降水减少,西峰镇降水量减少最显著。  相似文献   

2.
21世纪黄河流域上中游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气候变化预估常用的全球气候模式(GCM)难以提供区域或更小尺度上可靠的逐日气候要素序列,针对这一问题,应用统计降尺度模型(statistical downscaling model,SDSM)将HadCM3的模拟数据(包括A2、B2两种情景)处理为具有较高可信度的逐日站点序列。以1961-1990年为基准期,分析了21世纪黄河流域上中游地区未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在A2、B2两种气候变化情景下,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均呈升高趋势;但A2的变化较显著,日最高气温的升高趋势在景泰站最明显,日最低气温的升高趋势在河曲站最显著。流域平均的年降水量变化范围为-18.2%~13.3%。A2情景下降水量增加和减少的面积基本相等,宝鸡站降水量增加最多;B2情景下大部分区域降水减少,西峰镇降水量减少最显著。  相似文献   

3.
1引言随着高密度自动观测网的建成,为气象服务工作带来新的契机,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将加密站点的气象资料保存起来,为乡镇预报、气候区划等工作服务。虽然我们可以在高密度自动观测网上查询到平均气温、时段降水量、最高气温等气象要素,但是由于站点较多等原因存储数据比较  相似文献   

4.
利用贵州省铜仁地区10个站点1980—2009年逐年的年平均气温、≥10℃积温、年降水量、4—10月降水量、3—5月降水量、年日照时数、相对湿度、最热月气温、最冷月气温共9个气候变量并参考先后建立的两要素资料,进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确定绿茶气候区划指标,应用聚类分析,将贵州省铜仁地区划分为4种不同类型的绿茶气候区,为铜仁地区甚至贵州茶产业基地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常平 《山东气象》2006,26(4):26-27
利用VB编程,远程获取山东省自动气象站WEB查询站点回传的HTML文件,生成标准的12121词库文本文件,实现12121自动站实况查询节目的自动更新.系统还可实现自动站数据接口功能,根据要求提取和检索远程数据库中的自动站数据.  相似文献   

6.
选择2008年昌吉新老两站址一年的气温、气压、降水量日值的366个对比观测数值(降水量214个数值),使用U和F检验对两地迁站前后日资料的均值和方差进行检验,发现最低、最高、平均气压和最低气温资料在0.05的显著水平下,由于迁站使前后资料的平均值出现比较显著的差异;方差除了降水量序列外,其他要素均在0.05的显著水平下存在显著性差异;将各要素的数据标准化后进行交叉对比,发现新旧站气压数据之间的变化频率和浮动都比较一致,标准化曲线基本重合,而气温数据尤其是最低气温,两站标准化曲线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累积距平处理,发现新老站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只是新站序列图形的变化浮动较老站略大。  相似文献   

7.
地面与楼顶自动气象站数据差异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2007年东源地面站与东源水利局楼顶安装区域站的气象要素差异,从地理位置、站点的地形结构分析研究引起气温、降水量、风要素造成数据差异的原因,从科学角度去分析地面与楼顶气象要素代表性问题,并提出了区域气象站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选择2008年昌吉新老站址一年的气温、气压、降水量日值的366个对比观测数值(降水量214个数值),使用U和F检验对迁站前后日资料的均值和方差进行检验,发现最低、最高、平均气压和最低气温资料在0.05的显著水平下,由于迁站使前后资料的平均值出现比较显著的差异;方差除了降水量序列外,其他要素均在0.05的显著水平下存在显著性差异;将各要素的数据标准化后进行交叉对比,发现新旧站气压数据之间的变化频率和浮动都比较一致,标准化曲线基本重合,而气温数据尤其是最低气温,两站标准化曲线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累积距平处理,发现新老站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只是新站序列图形的变化浮动较老站略大。  相似文献   

9.
任琦  巩远发  刘雪宇 《高原气象》2023,(6):1444-1456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1961-2020年中国黄土高原地区64个站点逐日昼夜降水数据,将黄土高原分为两个区域(季风区和西风区),并使用线性趋势、 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两个区域两个季节(湿季和干季)昼夜降水日数和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黄土高原季风区和西风区昼夜降水均有显著的季节差异,季风区湿季(5-9月)昼夜降水日数占全年的比例都达60%、降水量到75%以上,西风区湿季昼夜降水日数占全年的比例则都近70%、降水量到80%以上。黄土高原有西风区变湿、季风区变干的趋势;其中最为显著的特征是,西风区湿季白昼降水量增加的站点高达77.8%,干季昼夜都有超过50%的站点降水量增加;季风区湿季昼夜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减少的站点分别超过80%和50%,干季则分别超过95%和80%。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9—2020年1—3月延庆赛区11个站点的实况观测数据,分析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风、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建立了阵风因子与平均风速、湍流强度之间的关系,为延庆赛区气温、风场尤其是阵风因子预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平均来讲,各站点在15时或16时出现日最高气温,06—08时出现日最低气温,气温日较差随海拔...  相似文献   

11.
积温是年内日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某一临界温度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是研究气温与植物生长发育之间关系的一种重要指标,对农业气象服务及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现通过收集整理西宁地区历史气象数据日资料,建立以MSSQL为基础的数据库,通过编程实现日气象资料数据入库、统计、查询等功能。系统以查询、统计、编辑、设置及帮助五大功能模块组成,从而实现设定年份内某站点某临界温度的积温统计、查询累计积温及初终日功能。  相似文献   

12.
王郦  郑芬 《贵州气象》2013,37(Z1):6-10
根据文山州1961—2010年逐年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5 a滑动平均、M-K突变检验等方法计算分析了文山州近50 a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年平均气温前20 a没有规律,后30 a全州均呈现出升温趋势。大部分站点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生突变,而在90年代末出现明显的升温趋势。②年平均最高气温从60—80年代大部分站点呈现升温的趋势,90年代后全州都呈现下降的趋势,21世纪初期全州又都呈上升趋势;各站点年平均气温发生突变时间不一致。③各个站点极端最高气温均出现多个突变点,年极端最高气温升温趋势没有年平均最高气温升温趋势明显。④近50 a来,各县年总降水量都有一个共性,即全都呈现出线性递减的变化,各县线性倾向率均为负值;年总降水量全州均在2000年后发生突变,但均未出现明显增加或减少的趋势;⑤近50 a来,文山州日照时数仅西畴和麻栗坡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其余测站年总日照时数都在减少。  相似文献   

13.
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差异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1—2005年我国700个地面自动气象站与人工平行观测期间的数据, 对自动与人工观测的气温、气压、相对湿度、地表温度、风速风向、降水量进行了差异分析, 统计了两种观测之间的对比差值、百分误差和风向相符率。 对各要素观测差异在全国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 并检验了气温自动观测对气温资料连续性的可能影响。 结果表明: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各气象要素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大部分地区各要素的差异都在自动站误差允许范围之内; 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包括仪器本身存在缺陷及观测方法不一致等。各要素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差异在全国的分布特点各不相同, 同一要素在不同的气候背景条件下差异大小不一致; 如果要将人工观测数据与自动观测数据连续使用, 还要检验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序列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并进行均一性订正。 自动站的使用对年气温序列有一定影响, 总体差异不显著, 但当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气温合并使用时, 应进行均一性检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阐述了山西省降水资源整合数据库建设和基于C/S架构的数据库查询显示系统的实现及解决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数据库建设主要解决了日降水量的存储过程计算,查询显示系统利用VB与Surfer Automation接口技术相结合的解决方案,实现了雨量站点分布图及降水量等值线图绘制,为科学研究、气象预报预测及气象服务提供了直观的图形分析.  相似文献   

15.
陆,岛气候的主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敖大  谭晓军 《气象科学》1997,17(4):375-383
本文选取了代表连云港市不同地区气候特征的新浦(站2)和西连岛(站1)两站,应用主因子分析的方法对表征两站气候特征的年平均气压、年平均气温、年平均不汽压年气温最高值1年气温最低值、年总降水量和年平均风速共7个要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表征西连岛气候特征的7个要素中,年气温最低值对西岛气候起主要作用;在表征新浦气候特征的7个要素中,年平均气温对新浦气候起主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作两站各气候要素  相似文献   

16.
2013年10月1日青海省开展了乡镇预报业务。预报要素包括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天况、风向、风速等。青海省有400个乡镇,观测气温的站点有150个。针对这150个乡镇,对24小时内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76—2014年乌鲁木齐城区和郊区两个气象站的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和风速气象数据及1995—2014年乌鲁木齐市城市发展数据,运用线性趋势对比分析城区和郊区各气候要素的年际变化特征;采用相关分析法对城市化因子和气候要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城、郊区气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城区的年均气温高于郊区;城区降水量是郊区的3.93倍,增长速率是郊区的3.98倍;各年代城区相对湿度比郊区大,但呈下降趋势,郊区呈上升趋势;各年代郊区风速大于城区,郊区风速约为城区的2.35倍,均呈下降趋势。近20 a,乌鲁木齐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局地气候影响明显,其中对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1961—2009年辽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961—2009年辽河流域5个气象观测站点逐日降水和气温观测资料,运用非参数检验方法(Mann-Kendall法),对辽河流域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利用2006—2010年夏季共162d降水日的铁岭站日降水量与铁岭水文站径流量资料,探讨了日降水量与径流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辽河流域年降水量减少趋势明显,降水量偏少年份明显增加,其主要原因为占全年降水量65%的夏季降水以7.4 mm/10 a的气候趋势倾向率递减,呈现出明显的减少趋势;辽河流域的年平均气温是在波动中逐渐上升的,且升温趋势明显,春季呈明显的升温趋势,夏季略有下降,秋季变化不大,冬季是气温上升最明显的季节;日降水量与径流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且日降水量与降水第二日的径流量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9.
1961-2009年三江源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三江源地区18个气象台站1961—2009年气温、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降水量、降水日数等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降水量、降水日数等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近49年来三江源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在升高,升高速率平均最低气温明显大于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气温的升高主要是由最低平均气温升高引起的;三江源年和四季降水量均呈增多趋势,冬、春季降水量增幅最明显,年降水量变化的空间分布北部增多而东南部减少,年降水量除20世纪70年代—21世纪初均呈增加趋势;年和冬、春季≥0.1mm降水日数增加,而夏秋季降水日数减少;年和冬、夏、秋季潜在蒸散量呈显著性增加趋势,春季变化则不明显;年和四季平均风速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和四季日照时数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1978—2008年城市化对北京地区气温变化影响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伟东  张本志  尤焕苓  杨萍 《气象》2014,40(1):94-100
应用北京地区20个常规站1978-2008年经均一性序列多元分析方法均一化处理的气温数据,初步分析了北京地区城市化对年平均和不同季节日最高、最低以及平均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1978—2008年,年平均日最低、平均气温空间分布自北向南、自西向东,温度逐渐升高,在城区达到最高,日最高气温表现为从西向东南逐步升高,在城区形成较为明显的热岛。温度变化趋势表明,各站日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均呈升温趋势。城市化对北京地区城区及近郊区站点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影响最大,对自北部佛爷顶至昌平到城区一带站点的最高气温影响最大。城市化对北京(观象台)站的增温影响最为明显,对城区站点温度平均的增温影响次之,对全市站点温度平均的增温影响最小。城市化对观象台站、城区站点平均、全市站点平均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的年平均、各季节均非常显著,其中在秋季影响最大,对日最高气温的影响则是在夏季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