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藏高原及其紧邻地区夏季环流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笃正  高由禧  陈乾 《大气科学》1977,1(4):289-299
解放前,青藏高原的气象学基本上是个谜,解放以后由于党对气象事业的关怀,青藏高原地区和全国各地一样,气象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五十年代末期“西藏高原气象学”一书总结了解放后头十年的成果。六十年代以后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广大气象工作者对于这个世界屋脊——青藏大高原上的气象、气候研究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朱福康  黄福均  刘富明 《气象》1990,16(3):29-30
1979年5—8月国家气象局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组织了首次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它是我国高原气象研究的一次最大规模的科学实验,是我国高原气象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我国气象科技工作者跨部门、跨  相似文献   

3.
七十年代以来,揭开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气象之“谜”的工作,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科研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有关高原气象科学研究方面的文章有几百篇,涉及面较广,要想较全面地领会,以至于达到在日常业务预报中得以应用,这确实是一桩费时费力的事。因此,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和想法是:从预报员的实际需要出发,尽量使之简明、系统、实用,并以事实现象为  相似文献   

4.
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的观测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的观测需求,从高原气象科学技术问题、高原气象前期科学试验、高原气象观测设计与站网布局等方面,分析了发展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气象综合观测系统的重要意义、技术关键和重点目标,提出了观测系统的布局思路和建设方案,为我国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提供观测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5.
值此中国气象学会成立六十周年之际,为纪念这一喜庆的日子,特出版此专集,以志贺忱!趁此良机,我们谨向祖国的气象学者和高原气象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我国气象工作者对青藏高原气象的研究,也有近六十年的历史了,早在30年代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但在解放前二十多年发表的文章中,可惜只有可数的几篇是有关高原气象方面的。解放后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高原气象研究工作随着整个气象事业的新生和前进,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在50至60年代的一、二十年中,高原地区相继设立了大批气象站,经过广大气象工作者的定时观测和实地考察(如对祁连山、珠  相似文献   

6.
高文良  徐渝江 《四川气象》2007,27(3):F0004-F0004
2007年9月,由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学会高原气象学委员会和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联合主办,西南区域各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协办的“2007年高原山地气象研究暨西南区域气象学术交流会”在云南召开。 来自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西南区域各省市气象科学研究所、气象台等单位的科研、业务、管理人员共七十余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95篇。3位专家就青藏高原的地表地气相互作用研究、高原与亚洲季风变化、TRMM探测资料在高原降…  相似文献   

7.
《青海气象》2006,(F09):6-8
果洛藏族自治州气象局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被世人称为“世界屋脊”、“生命禁区”,长期以来,州气象局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结合高原气象工作的实际,坚持开展“树立文明新风,塑造良好形象”,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科室”等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气象事业的健康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气象》1975,1(5):19-19
我国青藏高原面积大、地形复杂,不仅直接影响我国的天气气候,甚至对东亚,北半球的大气环流也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揭开青藏高原的气象之谜,我国气象工作者在解放以后做了不少工作。但是,由于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研究工作几经起落,成效不显著。本期封面刊登的是1968年我国气象科学工作者在珠穆朗玛峰进行气象考察活动的照片。这幅照片生动地说明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我国广大气象科学工作者,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决心为革命攀登气象科学的高峰。1972年以来,一些省、区气象部门和有关单位组织了高原气象科学研究协作,结合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围绕着“青藏高原天气气候特征及其对我国天气变化的关系”这个总课题开展工作。两年多来,气象工作者踏冰川,爬雪峰,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已提出了一百三十多篇研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气象科研工作,在解放前是个空白点。解放后,随着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青藏高原气象科研工作才大踏步地前进。五十年代的主要成就是,揭示了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六十年代则进一步揭示了青藏高原上空的天气系统。七十年代最大的特点是,在原来孤立的、分散的、以及打“外围战”的基础上,发展为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协作,深入高原腹地打“实地战”。1972年成立了青藏高原科研协作领导小组,先后组织了实地考察和拉萨会战,加速了青藏高原气象科研的进程,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仅仅几年时间,先后提出了200多篇论文和报告。现将近几年来青藏高原气象科研的主要成果及其发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气象》1977,3(1):30-30
最近,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科研路线指引下,为了更好地贯彻“科研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制订高原气象科研规划,赶超世界先进科技水平,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的教导,向青藏高原及其附近的9个省、区的152个基层气象台站进行了一次专题书面调查。 通过调查,初步摸到我国西部高原气象科研工作中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有的放矢地制订科研计划,打下了初步的基础。他们还准备有重点的深入一些地区,作进一步的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降雪的气候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邹进上  曹彩珠 《大气科学》1989,13(4):400-409
青藏高原上的自然天气季节和大气环流与我国东部平原极不相同,因此,高原上的降雪,无论是时空分布,或者是降雪天气系统都有很多特殊性。 本文根据1966—1975年青藏高原气象资料,阐述了高原上自然降雪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形成的物理条件;归纳出有利于降雪的六种天气型式;分析了大气环流季节变化与高原降雪之间的联系。高原降雪主要集中发生在冬夏环流的转换季节。  相似文献   

12.
《气象》1978,4(1):42-42
为迎接全国科学大会的胜利召开,1977年6—9月全国几十名气象科技工作者,在拉萨举行青藏高原气象科研会战,着重探讨高原夏季天气变化规律。通过这次会战,在研究高原低涡,切变线及其与周围环流系统的关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提高我国天气预报水平,提供了新的依据。大家表示要坚决响应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号召,树雄心,立壮志,加快步伐,勇于创新,为摸清青藏高原天气气候规律,实现气象科技现代化,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孕育出了长江、黄河、澜沧江,而“三江源”又孕育出千万优秀藏族儿女。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气象局尕才同志,就是这千万藏族儿女中杰出的代表。他具有藏族纯朴、善良、耿直的性格,在参加工作的近20多年中,他把气象站当成自己的家,把气象工作视作自己的生命。他观天气、测风云,为了高原气象事业。他读冷暖、感人生,胸中充满了对党和人民的爱。他使高原藏族儿女倍感自豪,他令家乡的父老乡亲深感骄傲。  相似文献   

14.
在青藏高原的北缘,坐落着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盆地。在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盆地里,海西气象宛如一朵盛开奇葩在戈壁荒漠中尽情展放。海西气象人,这支风雨无阻、严寒无惧的队伍,发扬老一辈“扎根高原、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柴达木精神,战天斗地、耕云播雨,谱写了新时代壮美的诗篇!  相似文献   

15.
王鹏飞 《气象》1987,13(5):55-55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青藏高原云图”专题科研组主编的中英文对照《青藏高原云图》,已由我国科学出版社与美国学术出版社合作编印出版,并子1986年10月在国内外同时发行了。该《云图》突出了高原云,选图精当、编排醒目、行文通畅、说明详尽、解释合理、印刷精良。阅后颇有启发,不仅对于高原气象台站及考察旅游人员在识别云方面有  相似文献   

16.
1《高原气象》办刊十周年历程回顾高原地形是影响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占我国陆地面积四分之一的青藏高原,对亚洲和北半球都有重要影响,对全球的天气、气候变化也有较大影响。因此,关于青藏高原地形影响的研究,对我国长中短期天气预报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对气象学科的发展也有其深远意义。随着广大气象业务、科研人员所进行的科学考察活动的加强,观测资料的不断增加,人们对青藏高原大地形影响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高原上各不同尺度的地形与大气运动相互作用的研究也有进一步的开展。为了加速这方面的研究和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我国天气气候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本文研究以期为青藏高原气象研究及学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较大范围区域及关联区域天气气候研究是青藏高原气象学的主流方向。(2)论文呈现的研究热点依次为高原气候、降水(雨)和降(积)雪。(3)国内14种主要中文科技核心期刊中,《高原气象》刊发青藏高原论文数最多。(4)高产作者群中7篇以上论文作者有26人,其署名单位总次数靠前的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和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5)综合分析得出青藏高原气象学学科颇受关注且持续影响力较大的学者群体。   相似文献   

18.
王继志  于淑秋 《气象学报》2005,63(5):834-835
建立高原周边地区大气特种观测业务站网是发展中国天气、气候灾害综合监测和预警能力的重要环节。青藏高原观测作为上游天气敏感区的特种观测业务站网建设是高原及周边地区实施减灾、防灾,包括下游地区防洪预警洪涝,改进中国灾害预警系统,发展减灾和预测新技术,整体上提高中国天气气候预测水平的迫切需求。中日合作JICA项目全称为:“中日合作气象灾害研究计划”,该项目实施目标为在局地强对流、暴雨与大范围洪涝灾害性天气上游“强信号”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建立大气边界层及水分循环综合观测网,集成现代先进观测设备…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亚洲乃至整个北半球的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受到气象学界的普遍重视。其中特别是高原地面对大气的加热作用,更是研究的中心议题之一。因此,在第一次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期间(1979年5—8月),高原地面热源观测就成了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了一批科研人员深入高原腹地进行定点野外考察,并取得了大量实测资料,为研究高原地面辐射平衡和热平衡状况及其季节变化特  相似文献   

20.
《高原气象》2001,20(2):113-114
我国著名的气候学家和青藏高原气象学家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高由禧先生不幸于 2 0 0 1年 3月 3日在兰州逝世 ,享年 82岁。他的去世是我所和我国大气科学界的重大损失 ,全所职工和大气科学界都深切怀念高由禧先生。怀念高先生以事业为重 ,以天下为己任 ,潜心治学 ,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 ;怀念他在原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所和兰州高原大气物理所创建和成长过程中 ,以及在组织领导 1979年青藏高原气象科学试验等我国重大科研项目中卓有成效的组织领导工作和对发展我国大气科学事业的重要贡献 ;也怀念他虚怀若谷 ,严以律已 ,平易近人的为人风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